新绛县第二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新绛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在艺术生产领域,只有中国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最典型地包容
着它的国际性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民族记忆的冲突,作为一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油画从材质、观念、方法上都积淀着西方的历史记忆和历史经验,当它被用来塑造中国的形象和承载中国的记忆时,它会以何种方式“出场”呢?
从中国油画发展史来看,在革命意识形态占据支配地位之前,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正经历着和西方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从古典写实的再现的艺术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意象的表现的艺术.但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都力图和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形式衔接起来,都力图表达中国的民族记忆。

革命胜利以后,从西方传承过来的艺术进程被中断,取而代之的是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格局下所形成的艺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传统和苏联的革命现实主义被移植到中国,形成了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写实主义油画。

和所有的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一样,中国的写实主
义油画充分地表达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民族记忆,它叙述和再现了在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着力宣扬这个时期一直倡导的革命意识形态;至“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蜕变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
念而存在,艺术本身却被消解了。

具有反讽意义的是,正是写实主义油画的这种观念性,为后来的中国流行艺术的蓬勃兴起,提供了适宜的温床和可以利用的材料。

在中国的写实主义艺术长期一统天下的格局下,流行艺术从波澜不兴到蔚为大观,成为当下足以和前者并驾齐驱的一股最重要的艺术力量,原因何在?按西方艺术史的变迁规律来看,流行文化的兴起是西方艺术在古典写实时代终结之后历经印象主义、现代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不同的艺术发展阶段后,由美国的文化霸权所扶持起来的一种话语形态,它力图通过消解艺术和生活的界限来消解艺术的神圣性,进而消解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艺术欧洲的中心地位;它倡导的是一种平民化的艺术,主张艺术是通俗的、可复制的、可批量生产的;它实际上又重新确立了观念对艺术的崇高地位,艺术的任何形式在流行艺术那里都成了图解某种观念的符号和工具.很显然,流行艺术是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它实际上从来没有对现状的批判,它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有文化工业的既有逻辑,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作为国际潮流的流行文化在中国的反映,本质上它是一种移植的文化。

(摘编自荣剑《第三
空间:抽象艺术的中国力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油画在艺术生产领域具有某种最典型的包容性,因此中国油画的国际形式和它需要表达的内在的民族记忆也就没有了冲突.
B。

从古典写实的再现艺术逐渐过渡到抽象意象的表现艺术,这表明油画艺术在中国和在西方有着大致相同的发展进程。

C. 与具有古典写实背景的艺术形式不一样,中国写实主义油画,表达特定时期的民族记忆,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D。

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流行艺术作为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并没有对现状进行批判,批判的只是艺术本身.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第一段,从油画形式的国际性和内容的民族性的角度,提出问题,引起下文.
B. 文章第二段,从革命胜利前、后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形成的原因。

C。

文章第三段,阐述中国写实主义油画的特点、发展及其产生的一些影响。

D. 文章最后一段,通过阐述西方艺术变迁的规律,论述中国流行艺术崛起的深层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中国油画艺术被在苏俄的教育理念和教
育体系下所形成的艺术形式所取代,与当时的革命进程有关系.
B. “文革”时期,写实主义艺术成为“革命"的艺术,一种观念的艺术,艺术纯粹为观念而存在,这对艺术的发展来说,不一定完
全是坏事。

C. 如果流行文化通过某些途径消解了艺术的神圣性,就有可能导致具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欧洲艺术中心地位的崩塌。

D。

中国的写实主义油画占据主导地位和中国流行艺术的崛起都有外国文化影响的因素,由此可知,外国文化的影响是文艺繁荣的前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康乡长的忙
侯发山
南湾村地处偏僻,山里没什么矿藏资源,村里也没一家企业,是石庙乡有名的穷村。

别的地方早几年都奔上了小康,这个村的温饱却还解决不了。

几十年来,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如过去的山清水秀,没什么变化……新上任的康乡长到任后,听说了南湾村的情况,就抽个双休日下乡了.
南湾村村主任老贵喜出望外,以为又是康乡长来给他们送扶贫款救济物资的。

谁知康乡长一分钱也没给他捎,一壶油也没给他带,而是让他领着去山上、河边瞎逛.老贵不知道康乡长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遂心一横,只管吊着脸说村里的小学校舍破破烂烂该补了,说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该修了,说他老贵在村委多年的工资没得过一分……
康乡长也不搭话,任由老贵哭穷。

这时,他看到小河边几只嬉水的鸭子,就两眼放光,说老贵,村里养鸭的不少吧?
老贵点点头,说康乡长,村里人都拿鸭屁股当摇钱树哩,鸭蛋也不舍得吃,都攒起来拿到镇上换油盐酱醋了.
康乡长点了点头,没说话.
中午在老贵家吃饭时,老贵又厚着脸皮提出让乡里帮助南
湾村脱贫。

康乡长说老贵,乡里也有乡里的困难……这么着吧,你先帮我个忙,只要这个忙你肯帮我,我一定让南湾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康乡长的话音刚落,老贵就激动得差点把手里的饭碗撂地上,说乡长让我帮啥忙?
康乡长微微一笑,说老贵放心,这个忙你一定能帮上,我想要一些鸭蛋。

老贵松了一口气,说这个没问题,我现在就让老伴去村里弄。

康乡长摆摆手,说不急不急,我要的多。

你们村多少户人家?
老贵迟疑了一下,说不多不少二十户。

康乡长说每户三百个,总共六千个.
老贵吃了一惊,心说这么多?但他也只是愣怔了一下,权衡利弊后,便拍着胸脯保证,说好,没问题,康乡长你可说话算数?
康乡长就肃着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村里的老少爷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不用老贵过多地做思想工作,都开始把鸭蛋给康乡长攒了起来,半月时间,老贵根据各户报的数字,算出已经有六千个鸭蛋了。

康乡长闻讯就又驱车去了南湾村。

出乎老贵的预料,康乡长竟得寸进尺得陇望蜀,说再麻烦老贵一下,把六千个鸭蛋全孵成小鸭,官大一级压死人。

老贵心里窝火,但他没别的办法,只好满口应承下来。

六千个鸭蛋全部孵成小鸭可是个难事,村里没地方不说,也没资金去折腾。

但老贵和他的村民们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谁家的鸭蛋谁家负责孵成小鸭,各人作各人的难。

老贵感动得差点掉眼泪,真想跪到地上给老少爷们磕几个响头。

过了一段时日,小鸭出来了,康乡长得到消息后,说老贵这样子,你们把这些小鸭给我养大了吧,到时候再跟我联系……我
不会亏待南湾村的,我说过的话算数.
老贵只有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心里却骂康乡长不是东西,说他的胃口也太大了,心也太黑了。

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却没难为老贵,还是老办法,谁家的小鸭谁家饲养.因为他们心里有盼头,记挂着康乡长的承诺,所以把这件事情看得很重。

大伙儿唯恐把鸭养糟了,怕康乡长不兑现他的承诺,都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鸭养好:把盖房的木料拿出来,建起了结实的鸭舍,实行囤养;一改过去让鸭自己出去找食儿的饲养方法,也开始给鸭喂起了饲料;购买了养鸭资料,开始学习养鸭技术……
又过了一段时间,老贵挨家挨户看了看,小鸭都长成了大鸭,一个个肥嘟嘟的,很茁壮。

老贵就骑个破自行车到乡里,找到康乡长说小鸭都长成大鸭了。

康乡长喜出望外,连声说了几个好。

随后,康乡长打了个电话,放下电话后就兴奋地对老贵说,明天我们先去看看.
第二天,康乡长就去了南湾村,随他去的还有一个戴眼镜的中年人,村里到处都能听到鸭的聒噪声,构成一片热闹的喧声。

到村民家里看过鸭,康乡长和戴眼镜的中年人都十分满意。

康乡长对老贵伸出大拇指,说祝贺南湾村成为我们乡的养鸭基地!
老贵糊涂了,如坠云里雾中。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说话了.他说老村长,我们集团是生产加工“北京烤鸭”的……我刚才看了大家养的鸭,符合我们公司的相关要求,比我想象的还要好,按照市场价格,明天我们来车装运。

老贵看看康乡长,看看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似乎还没明白过来。

康乡长笑了,说老贵,这下南湾村的老少爷们可都有事做了吧?今年乡的扶贫款可就没你们村的事了.
那个戴眼镜的中年人对老责说,接下来我们要签定一个长期的供销合同,但你们要扩大养鸭规模,保证长年给我们供货……
老贵和在场的村民总算明白过来了,不由地鼓掌叫好,老贵说谢谢康乡长!谢谢康乡长!
谢我什么?你们是猪八戒啃猪蹄,自己分享自己的果实,要谢该谢你们自己!康乡长的脸笑得像一盘盛开的向日葵。

(选自《小说月刊》2014年第6期)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乡长第一次去南湾村,并没给村里送来扶贫款救济物资,表明康乡长要改变以前扶贫靠财物的做法,决心彻底解决南湾村的贫困问题。

B.康乡长第二次去南湾村竟要求把六千个鸭蛋全孵成小鸭,老贵感到憋气,这样写为下文康乡长带领戴眼镜的中年人来村中收鸭子做了很好的铺垫.
C.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作者叙述起来没有平铺直叙,而是运用了抑扬的手法,层层铺垫,读起来别有情致。

D.小说塑造了一个勤政爱民、善于动脑、责任心强的公仆形象-—康乡长,他在考察村
里时便动了让村民养鸭致富的脑筋,并想尽办法让村民付诸实施,最终获得成功。

5.小说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6。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说中南湾村村主任老贵的心理变化历程。

(6分)
6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针对学生及其家长不太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有建议指出,要在中高考中增加传统文化的考试内容。

这其实还是“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学什么"的应试思路。

表面上看,这可以提高学校、家长、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应对"考试的传统文化教育会偏离初衷。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知,是很难通过考试考出来的。

我国中高考改革都提到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的
传统文化素养是综合素质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要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需要综合素质评价在大学、高中招生中切实发挥作用。

而在推进中高考改革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从传统的讲授、灌输,转变为更多的探究、交互,从过去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关注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学校教育也不能囿于教材、课本,而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等,引领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多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帮助其做一个承继传统的人,成为有根的中国人。

(《中国教育报》2017年03月07日第2版)材料二: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
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

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

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

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

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

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

"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

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

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

我们对传
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

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材料三:
“我从2014年开始参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去年明显感觉到关注这一节目的人越来越多--学生、老师和孩子们身后的家长,这成为了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活动.”张一清说,要想在某一领域取得一项突出的成绩,必得有广泛的参与群体作为支撑,现在,《听写大会》就具备这个条件.“报名参与节目的孩子越来越多,经过选拔后的水平也在逐年提升.各地的活动都在贯彻这样一种精神:参与不仅仅是为了最后获得一个名次,还是因为学生喜欢汉字,愿意了解汉字背后的中华文化,进而了解我们的历史。


读书对张一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静下
心来体味阅读。

“因为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变化,阅读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

人们只能从手机等移动终端上抽时间看一点儿。

时间是碎片的,所以读的东西也往往是碎片的。

但是,碎片的东西只能作为休闲和娱乐。

如果要通过读书丰富和充实自己,还是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打扰的时间段去读整本的书,真正享受阅读的过程。

”某一次出差去厦门时,张一清遇到一个民间的读书会,大家定期约见,交流阅读所思所得,这个发现让他十分欣喜.在他看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公众对于阅读的热情
不减。

“现在出版的书太多,需要这样的组织和个人起到引领的作用.”
(选自《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上述三则材料虽然角度不同,侧重不同,但均谈及了传统文化的话题。

B。

材料一、三更多地关注学生,认为必须让学生重视阅读,重视传统文化。

C。

虽然电视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但在这些人里,很少有少年观众因此爱上诗词。

D。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原创文化电视节目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反映了社会文化氛围的升温。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认为我国中高考改革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很重要。

B。

材料二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就能焕发生命力。

C。

材料二指出,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要亲近“下里巴人”,也就是要亲近群众。

D. 张一清厦门出差时体悟到现在出版的书太多,必须有读书会这个民间组织引领公众阅读,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9.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传承传统文化的几种方式.(6分)
二、古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
..第。

调临安府
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

为饶州教授
..,摄郡。

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

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

”卒役之。

通判江州。

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

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祥.”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

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嚣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

”会主亮果南侵。

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

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
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

会建康
..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

”遂趋建康。

已而金主亮被弑.,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

谪饶州。

乾道元年,诏自便。

六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
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
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
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 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 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都城,它还有石头城、金陵等名称。

D. 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女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

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B。

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

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C。

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

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D。

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2)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

(二)古诗词鉴赏(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 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长安路远,何事风雪敝貂裘。

散尽黄金身世,不管秦楼人怨①,归计狎沙鸥。

明夜扁舟去,和月载离愁。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②。

[注]①汉乐府《陌上桑》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此处以秦楼人指代妻室。

②东汉末年,王粲避难荆州,依附刘表,曾登城作《登楼赋》,述其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

14。

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是一首送别诗,开篇两句起笔突兀,开宗明义,既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通过“落日”“酒”等意象表现了“离愁”。

B。

“和月载离愁”一句不仅通过“月"这一意象烘托“离愁”,还化虚为实,使抽象的“离愁”成为可“载”的具体形象.这与李清照《武陵春》中“载不动许多愁”有异曲同工之妙。

C. “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两句肯定了友人杰出的才学,希望友人此行能有远大的目标,像伊尹和周公一样成为国之栋梁。

D。

本词上片和下片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上片以写景为主,下片以抒情为主。

全词情由景生,作者因情明志,充满了一种悲慨之情。

15。

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何处依刘客,寂寞赋登楼”两句的用典手法。

三、理解性默写(每空1分,共14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