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课程实践(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感想与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对水稻和玉米育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整个实习的过程,我收获颇多。有些理论课上抽象的知识,在亲身实践之后,更加的生动具体了。给我们讲解知识的老师,是那么的热情,让我们感觉很温暖,听的时候也特别认真。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己学习知识的不足之处。我们在学校学习时把要考试的知识点多背一背,考试拿高分就很容易了,但要投身生产实践中的话,就应该拓宽自己知识面,多了解生产实践中的问题。老师在讲解时,仿佛那些水稻、玉米就是他的老朋友一样,在老师们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做学问。在半天的实习之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又有很多的新问题,而有问题的时候,我就通过阅读文献和查阅资料来解决,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知识又进一步得到积累。实习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非常好的方法,我们的每次实习,学校、老师都投入了很多,所以是非常珍贵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才不辜负他们的心血。实习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交流,思维更加多样了。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实习这样的模式,理论加实践,在生活中锻炼自我,成就自我。
然后对三系配套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育种进行了讲解,首先解释了三系具体指的是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目的是利用杂种优势,用遗传距离大不育系和恢复系产生杂种优势提高产量,众所周知,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如果没有不育系的生产,杂种的数量就没办法增加,由于野败的发现,母本做成雄性不育的不育系,免去了人工去雄的工作量,使得授粉过程也更加地简单,为实现三系配套,就必须要选育不育系和恢复系,为会的不育系地种子且量要大,就必须要有保持系,以与不育系杂交,产生完全不育地后代,保持其不育性,其必须和不育系遗传背景完全一样,差别只在不育系含胞质的不完全一样,差别只在不育系含胞质的不育基因,而保持系含核质的不育基因,互作以后产生不育材料。三系选择时,先选育保持系,其过程与常规育种等过程一样,首先根据市场调查,获取需求信息,再制定农艺性状等育种目标,再在基础材料圃里面找到这些具有特异性的材料,再进行杂交,后代建立分离群体,在分离群体中严格按照制定好的育种目标进行单株选择,在保持系选育过程中要做到,至少一个材料含有保持基因,然后后代选择中,要保证该保持基因一直都在,接着建立株系,为了进一步按照制定好的育种目标进行评价,进行变异的稳定,通过几代的稳定后,可能会拿到比较理想的保持系,然后进行回交,前提要对保持基因的性质了解,要知道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保持系的类型一般有K型、冈型、D型、红莲型、包台型、野败型,在不同型之间,保持基因不是通用的,所以选择了保持系后,要用同类型的不育系与之回交,这样才能达到不育系的完全不育,多代回交,从而获得与保持系同质的稳定的不育系,从而完成不育系的完成。然后进行杂种优势的测配环节。因市场与农民的需求时刻在变化,要顾及到的性状多种多样,环境在变化,栽培模式也在变化,虽然看起来步骤很简单,但是操作很复杂,同时,一般会同时开展很多工作,较辛苦,且现在的育种工作一般都会结合生物技术,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但生物技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这样目的性更强。在抗病性材料种植时,周围种植一圈诱发行,其叫江南香糯,极感稻瘟病,当稻瘟病菌大爆发时,可以检测材料的抗病性。
二、实践(实习)总结(包括课程教学内容、实践(实习)内容,实践(实习)技能提升情况、心得及对实践(实习)的建议等,不少于1500字)
《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实习总结
1.目的意义
通过实践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增强专业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水稻和玉米的育种流程。
2.实践内容
三、课教师评语
年月日
再接着对两系配套不育系的选择进行了深入讲解,首先说到了三系的缺点:不育系的不育基因为毒性基因,而恢复基因就是解毒基因,有了不育系就必须要含有一个相应解毒的恢复基因的材料,但水稻中含有恢复基因的材料少之又少,所以导致资源利用率的受限,即恢保关系的限制,大大缩小了资源利用率。所以就有了两系的发展,两系即两用核不育系,不育系和保持系为自身,会有育性转换的过程,分为:光敏不育系(长日照条件下可育,短日照条件下不可育)、温敏不育系(孕穗期>24℃不可育,<23℃可育,但环境温度多变,故设置了育种安全线,当品种的歧点温度高于23.5℃,该品种是不能用于市场推广的。)和光温敏不育系(高温短日照条件下不育,低温长日照条件下可育)。目前推广的品种均为光温敏不育系,虽然光敏不育性受四季变化的调节,安全性更强,但是与其季变化的调节,安全性更强,但是与其它基因的连锁比较强,且光敏资源不足,温敏不育系的安全性差,但却大面积推广,而光温敏不育系就有一定的安全性基础。不育系的选育过程即为,通过杂交,形成后代分离,后代分离的群体中就存在不育株,慢慢稳定,核心就在于选育后不育株中获得单株种子,可通过调节生育期往后推,如后推至长日照条件来调节其育性,产生种子,或者再生复育,将选好的单株割成20cm左右的稻桩,施肥,长出的就能结实,从而使其再生获得种子。加快水稻育种进程都会南繁北育,有一个南繁的过程,一年三季,四川一季,海南两季,8月割稻桩收种,调到3月中旬以前抽穗收种。两系不育系选择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歧点温度的把控与鉴定,要送到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两系不育系是功能缺失造成的不育系,与正常的材料杂交,就能形成互补关系,育性恢复正常,能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但问题就在于安全性问题,制种过程中,温度的变动会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
紧接着对恢复系的选育过程进行了讲解,他说道这是最单纯的选择过程,制定育种目标、选择材料、杂交、后代选择、建立株系、后代选择、稳定的一个育种过程,恢复系和常规稻育种过程一模一样,即杂交、选择、稳定,关键在于严格按照育种目标来进行选择的执行力,两系和三系的恢复系选育过程完全一样,但是三系恢复系中需要含有恢复基因,野败型恢复系需要有2个恢复基因才具有强恢复性,如只有一个恢复基因,结实率会大大降低。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课程实践(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课程名称
《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
时间
2018年7月1日
实践(实习)单位名称
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科研基地
任课
教师
余学杰、郭世星
实践(实习)地点或场所
崇州
一、实践(实习)单位或场所简介(200字内)
四川农业大学现代农业研发基地位于崇州市桤泉镇以北与隆兴镇交界处,距市区崇阳镇11公里,是崇州市的南大门所在区域,距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约42公里,是四川农业大学满足教学、科研以及试验与示范的重要基地。
接着讲到了育种的目标就是要以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提高抗逆性为根本目标。最初的常规育种,首先就是要制定育种目标,然后就要找相应的亲本材料,所谓的亲本资源,众所周知,任何计划的实现都要有相应的基础材料的支撑,如优质米与抗虫性水稻品种的选育。再通过杂交,人为地促进其进化,再按照育种目标进行选择,所谓地育种过程就是一个创造变异、选择变异、稳定变异的过程,杂交的目的就是创造变异,从后代F2或回交群体开始进行选择,根据目标对每一个单株进行观察,建立株系,一代代地选择地过程就是稳定变异,直到高代以后,农艺性状等达到了所制定的育种目标,且能为稳定表达,不发生分离,那就说明该品种选育成功,选育成功后,对杂交稻进行测配,如不育系和恢复系的组合,再获得杂种,然后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对于测配的组合首先在田里进行一个品比试验,为了评价其产量、株叶形态、抗病性、生育期和品质是否符合农业生产上的要求,通过筛选获得剩余的材料,再将这些材料进一步放到大田中生产,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如西南稻区,评价其产量的稳定性、对每个生态区的适合度,品质的稳定,是否能满足需求,再筛选,成为较稳定的品种,然后再进行区域试验,首先会有预试,四川一般每年会有300个品种,对农艺性状等进行筛选,剩下72个左右进行区试,第二年区试以后剩下的再进行生产试验,可能就剩下5-10个品种了,四川作为育种大省,每年能审定成功的品种一般也就9个,可见,审定为品种的机率特别小且难度大。这样就从基础材料选育出了一个新品种,根据审定证书就只能种植证书限定的范围内,一般拿到审定证书,就会授权给当地相应地种子公司进行生产推广。
了解并学习水稻和玉米的育种流程。
3.实践过程
2018年7月1日上午八点,我们一行乘车从学校出发前往崇州基地。刚一下车,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闻着都有一股清香的味道,很是舒服。在这里,首先由邓其明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水稻的发展历程。水稻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1500年以前就开始种植水稻。水稻育种过程是从原始野生稻到栽培稻,再到所谓的绿色革命的矮化育种的矮化栽培稻,再后来水稻就开始分支,粳稻和籼稻的分化,在矮化育种的初期有常规稻的概念,于是就有了常规粳稻和常规籼稻。随着袁隆平先生对野败型水稻的发现,就有了杂种优势的利用,接着做杂交稻,杂交稻接近40年的发展历史,就有了两系杂交稻和三系杂交稻的过程,当杂交稻发展和产量达到一定的地步,袁隆平先生又提出了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在最初期杂交稻的产量水平上有显著的提升,同时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大大提高,对逆境的抗性更加增强。
最后分别讲解了杂交稻的制种过程和生产不育系种子。在杂交稻的制种过程中,确定目标组合后,父本(恢复系):母本=2:12(标准做法)制种关键问题,父母本的生育期完全不一致,但又要制种,所以要将不育系和恢复系调到同一天开花,使其花期相遇,看到的相差了32天,播种时,恢复系就要提前播32天。目前之中都有花期调节的环节,所以必须深入掌握不育系母本和恢复系父本的花期,只有花期相遇,才能获得高产,产生经济效益。一般恢复系长到一定程度后,种不育系时,直接播种,可撒播,降低成本,制种根本问题就是要使两亲本花期相遇,可能有时会差几天,要调节,可用化学试剂、肥料调节、田间管理,比如抽穗时,母本早了三天,可以控制母本的肥力,适当延迟抽穗,还可用磷酸二氢钾控制父本,使其提前开花,也可用一定比例的多效唑推迟花期,一般相差一个月的父母本也能通过调节使其花期相遇。生产不育系种子过程中,父本:母本=2:12,父母本是同质的,仅核质育性基因上的差异,所以田间农艺性状完全一致,播期、栽插期等均一致,不育系受到一定毒害,所以抽穗期会提前,所以一般保持系会选择栽两期,第一期与不育系同时播种,第二期推迟一周,两株父本生育期不同,就更加使得花期相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