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所改造过程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口 , 中 采 集 变 电 站 的模 拟 量 和 数 量 等 信 息 , 中 进 行 计 算 集 集 和 处 理 , 别 完 成 微 机 监 控 、 机 保 护 和 自动 控 制 等 功 能 。 分 微 集 中 式 结 构 也 并 非 指 只 由 一 台 计 算 机 完 成 保 护 、 控 等 全 监 部 功 能 。多 数 集 中 式 结 构 的 微 机 保 护 、 机 监 控 与 调 度 等 微 通 信 的 功 能 也 是 由不 同 的 微 型 计 算 机 完 成 的 , 是 每 台 微 只 型 计 算 机 承 担 的任 务 多 些 。 集 中式 的 特 点 : 实 时 采 集 各 种 模 拟 量 和 开 关 量 , 成 能 完 对 变 电 站 的 数 据 采集 和 实 时 监 控 ; 本 低 , 有 空 间 小 等 。 成 占 前 置管理 机任务 繁 重 、 线 多 , 低 了整个 系统 的可 靠 性 , 引 降 若 前 置 机 故 障 , 失 去 当 地 及 远 方 的 所 有 信 息 及 功 能 , 以 将 所 般 采 用 双 机 并 联 运 行 。软 件 复 杂 , 改 工 作 量 大 , 统 调 修 系 试 繁 琐 。组 态 不 灵 活 , 不 同 主 接 线 或 规 模 不 同 的 变 电 站 , 对 软 、 件 都 必 须 另 行 设 计 , 作 量 大 并 且 扩 展 一 些 自 动 化 需 硬 工
关 键 词 : 电 站 ; 合 自动 化 变 综
中 图 分 类 号 : 4 F9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1 1—2 0O 1 7 —1 8 2 1 ) 50 4一 l
变 电 站 综 合 自动 化 系 统 是 以 计 算 机 和 网 络 通 信 技 术 为 修改 定值 , 对时钟等命令 。通信应采 用标 准规约 。 校 . 基础 , 保 护 、 制 、 动 、 将 控 远 自动装 置 、 障录 波等 分散 的技 2 2 控 制 和 操 作 功 能 故 操 作 人 员 可 通 过 后 台机 屏 幕 对 断 路 器 , 离 开 关 , 地 隔 接 术 集 成 在 一 起 , 而 实 现 电 网 的 现 代 化 管 理 , 可 以 给 运 从 并 变 电 行 、 全 、 计 、 工 、 修 、 护 、 理 等 诸 多 方 面 带 来 直 接 刀 的 分 合 闸操 作 , 压 器 分 接 头 控 制 调 节 , 容 器 组 投 切 进 安 设 施 检 维 管 行 远 方 操 作 , 实 现 保 护 信 号 的 远 方 复 归 。 为 了 防 止 系 统 并 或 间接的经 济效益 和社会效益 。 故 障 时 无 法 操 作 被 控 设 备 , 系 统 设 计 时 应 保 留 人 工 直 接 在 1 变 电站 综合 自动 化 的结构 跳 合 闸 手 段 , 实 现 保 护 信 号 的远 方 复 归 。 并 变 电站 综 合 自 动 化 的 结 构 有 两 种 : 中 式 和 分 布 式 。 集

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及存在问题的分析

K y r s t n fr t n s b tt n tg ae uo t nt e wod :r so ma i u sa i tn e r t a t ma i a o o i d o
a p ia i n pl t c o
中 图分 类 号 : TM6 ; 3 TM7 6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9 9 (o 6 O —0 1 一O 10 — 8820)3 02 2
线路二次部分接人了监控 网,1 V线路二次部分 lOk 则 按 常 规 的 方 式 , 遥 测 、 信 、 控 接 人 远 动 将 遥 遥 R TU; 信 网络 采 用 的是 四方公 司 的 L n rs现 通 o wok 场总线结构 , 共有 2 多个接点。由于当时技术不太 O 成熟 , 各种 软硬 件 配 置也 不够 先 进 , 络速 度很 慢 , 网 l V线路发生事故跳闸后 l Ok O多 s 才能发事故音 响。虽然第一次综合 自动化改造不够完善和彻底 , 但 却 具有划 时 代 的意义 。
制屏 和远 动 RTU, 主 变压 器 、5k 线 路 、Ok 将 3 V l V
由于过去的保 护设计从 未考虑实现综合 自动化控 制, 综合 自动化改造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还需要更深 步探 讨 与研究 。

2 综 合 自动化 系统 的应 用实例
变 电站综合 自动 化是 将 变 电站 的二 次 设 备动 化技 术 在 变 电站得 到 变
的铜冶站。站内 1 V设备全面推倒重建 , 0k 二次设 计采 用 了分层 分 布 的综 合 自动 化 系统 , 少 了大 量 减 电缆的使用 , 降低了施工难度 , 而且在有限的主控室 空间 内达 到 了操 作所 有 1 V 断路器 的 目的 , 得 Ok 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结构
二、集中组屏式 调度主站 总控单元 监控主机 显示、打印
RS-485/RS232
高 压 微 机 保 护
中 压 微 机 保 护
遥 测 单 元
遥 信 单 元
遥 控 单 元
电 能 单 元
交 直 流 单 元
V Q C 单 元时 钟 单 元12源自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结构
三、分层分布式 变 电 站 层 调度主站 监控主机 显示、打印
18
站控层设备
站控层网络设备 打印机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置
I/O测控单元 测控单元应按电气单元配置, 母线设备和站用电设备的测 控单元独立配置。测控单元 应模块化、标准化、容易维 护、更换,允许带电插拔。
间隔层设备组柜原则:电压 等级较高(500/220KV)的 测控每个电气单元组一面柜、 较低测控每2个电气单元组一 面柜、每台主变三侧测控组 一面柜、35kV、10kV测控保 护单元就地布置于开关柜上、 公用设备测控单独组柜;亦 可在按照以上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继电器室结构灵活组柜 。
9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结构
一、传统改造式 (一):保留RTU CRT
PC机
微机保护
RTU
模 开 脉 控 拟 关 冲 制 量 量 量 量
调度主站系统
1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硬件结构
(一):取消RTU形式
调度主站
微机保护
总控单元
当地监控
RS485总线
测控单元(1)
测控单元(2)
测控单元(n)
11
2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置
二、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应为国际通用的、成熟的实 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并具有完整的自诊 断程序。操作系统应具有系统生成功 能,使其能适应硬件和实时数据库的 变化。 (W/U) 网络软件 支持软件 数据库软件 应用软件包括过程监控软件、网络 通信软件等各种工具软件。应用软 件必须满足系统功能要求,成熟、 可靠,具有良好的实时响应速度和 可扩充性。各应用软件应采用模块 式连接方式,当某一应用软件工作 不正常或退出运行,不能影响系统 的其他功能。

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原油长输管道变电所中的应用

综合自动化系统在原油长输管道变电所中的应用

科技信息0.引言长输管道作为长距离、安全、可靠且经济的原油、成品油输送方式而被广泛采用,长输管线的电力系统对整条长输管线的安全平稳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管道建设不断推进,长输管线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系统已经全部实现自动化,各级变电所为了提高供电质量及其运行的可靠性,与生产系统相适应,采用了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

由于其特有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先进性,而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将该SCADA系统引入输油泵站的变电所自动化系统中,对提升运行效率、提高生产安全、增加经济效益、减轻劳动强度、实现电气生产过程自动化与远程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系统简介及构成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继电保护、控制、测量、信号、故障录波、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等)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

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完成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替代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简化了变电站二次接线。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由上位机监控软件、微机保护测控装置、直流屏RTU及通讯单元组成。

系统原理如图1。

图11.1上位机监控系统1.1.1上位机监控系统软件上位机监控系统采用SCADASTUDIO组态软件,它严格遵循OPC 规范,能与符合OPC规范的设备驱动程序交互。

工程人员在这个环境中完成界面设计、动画连接的定义等。

它采用分布式的数据采集装置,能方便的对系统进行监控。

实现人机交互界面、查询、进行数据处理、图元处理、报表处理、报警处理等用户所需的各种功能和处理。

工程人员可通过脚本来访问系统的各对象,利用VB SCRIPT的灵活性来进行组态。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报告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报告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报告变电站是电力网络中线路的连接点,承担着电压和功率的变换、电能的收集和分配等功能。

它的运行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然而,变电站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性能。

现有变电站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常规变电站;一种是部分由微机管理并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另一种是完全计算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对于常规变电站来说,其致命弱点是不具备自诊断、故障记录分析、能力和资源共享的能力,无法检测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也无法全面记录和分析运行参数和故障信息。

全计算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用计算机化的二次设备取代了传统的分立设备。

它集继电保护、控制、监视和远动功能于一体,实现了设备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变电站的设计简单紧凑,实现了变电站更安全可靠的运行。

同时系统二次接线简单,减少了二次设备的占地面积,使变电站二次设备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简介1.1.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和远动装置)的功能进行组合和优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整个变电站的主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的综合自动化功能,与调度进行通信。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即由多台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取代了常规的测量和监视仪表、常规的控制屏、中央信号系统和遥控屏,用微机保护取代了常规的继电保护屏,改变了常规继电保护装置不能与外界通信的缺陷。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变电站领域的综合应用。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收集比较完整的数据和信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计算能力和逻辑判断功能,方便地监视和控制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功能集成、结构计算机化、运行监控屏幕化和运行管理智能化的特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25、数据通信的传输的方式:并行数据通信和串行数据传输。 26、数据通信系统的工作方式: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 信。原理及图示[P119内详] 27、网络的拓扑结构:点对点结构、星型结构、总线结构和环形结构。 28、移频键控原理。[P131内详] 29、差错检测技术:就是采用有效编码方法对咬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并 按约定的规则附上若干码元(称监督码),作为信息编码的一部分,传
第七章
22、 小波分析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应用前景。[P103内详] 第八章
23、变电站内的信息传输: (1) 设备层与间隔层(单元层)间信息交换 (2) 单元层内部的信息交换 (3) 单元层之间的通信 (4) 单元层和变电站层的通信 (5) 变电站层的内部通信 24、变电站通信网络的要求:快速的实时响应能力,很高的可靠性,优 良的电磁兼容性能,分层式结构。
(4) 系统的机柜和机箱采用铁质材料。
第一章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 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
术,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自
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2、传统变电站的缺点: (1) 安全性、可靠性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高可靠性的要求。 (2) 供电质量缺乏科学的保证。 (3) 占地面积大,增加了征地投资。 (4) 不适应电力系统快速计算和实时控制的要求。 (5) 维护工作量大,设备可靠性差,不利于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和自动 化水平。
化,此时发电机转轴上的转矩平衡被打破,发电机的转速将发生变化,
系统的频率随之发生偏移。
11、电力系统频率降低的危害: (1) 系统的频率下降,使发电厂的厂用机械出力大为下降,结果必然 影响发电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发电机的有功出力减少,导致系统频率的

浅析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浅析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3.1 合理的隔离和屏蔽
动化系统。以太网具有可靠性高, 通信速度快, 互联及开放性好, 扩展 性好等诸多优点。因此, 在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高速通信网络中得以广 泛应用。但是, 以太网总线也同样存在通信瓶颈问题, 若以太网星形结
构为例, 若干台间隔层设备同 通信控制器 (HUB/SWITH) 相连, 一台 中央节点 (通信控制器) 控制任意2 节点间的通信路径, 任务重, 程序
, 、数据通信 网
为三个层次, 即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由于没有通信控制层, 因此 减少了通信冗余, 提高了通信效率, 更降低了通信故障的发生率。对于
数据通信网是构成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环节, 变电站自 动 化系统通信模式在逻辑结构上可以分为4 个层次, 即过程层、间隔
层、通信控制层和站控层。仅在通信控制层和站控层间采用高速网
那些不具备网 络接口的间隔层设备 (如某些保护装置、 智能电度表 等 ,通 ) 可 过RS232 /485 或现 线等方 在一 借助 场总 式连 起, 一个具有 嵌人式以 太网接口 的通信管理单元 (如保护管理机、 智能设备接口 机等) , 将其作为一个间隔层网 络节点连到以太网上。这种通信结构 层次少、通信故障率低、 通信实时性高, 已被高压变电站广泛采用。 随着四 合一直接上网装置的应用, 它也开始为低压变电站采用。
1.3 以太网总线 网络技术正被引人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过程层的采集、测量单元 和间隔层保护、控制单元中, 构成了基于网络控制的分布式变电站自
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抗于扰问题, 亦即所谓的电磁兼容问 题, 是一个非常重要然而却常常被忽视的方面。传统上的变电站综 合自 动化设备出广时抗干扰试验手段相当原始, 仅仅做一些开关电焊 机、 风扇、 手提电话等定性实验, 到现场后往往也只加做开合断路器 的试验, 一直没有定量的指标, 隐患极大。 变电站综合自 动化系统的抗干扰措施是保证综合自 动化系统可 靠和稳定运行的基础,因此,选择自动化装置时, 应注意购买合格的 抗电磁干扰产品。消除或抑制的电磁干扰可针。电磁干扰三要素:干 扰源、 传播途径和电磁敏感设备来进行, 在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方面采 取一些必要的措施。硬件的主要抗电磁干扰措施措施有;

既有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既有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既有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重难点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近几年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一些既有铁路为了提高使用效率需要进行电气化改造,作为配套的电力工程同步需要进行更新,本文结合宁西二线既有铁路改造,针对铁路供电枢纽的10KV配电所的综合自动化改造重难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铁路、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电力、改造前言:宁西既有铁路电力系统均为10年前施工,配电所及区间均为单电源供电模式,本次改造为增加一路10KV电源形成双电源,在增加所内高压柜的同时,将既有配电所的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有微机保护柜、交直流柜、电度表柜、远动通信柜等)全部进行更换。

由于既有线行车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必须完成综合自动化安装、二次接线、试验、调试等工作,而在工作的同时必须保证保证行车的一级负荷不间断供电,以上要求同步满足都给改造工程带来很大施工难度和安全压力。

本文以宁西铁路商城10KV配电所改造工程为例,主要针对综合自动化改造中需要注意的重难点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对策。

一、改造范围及设备选型1、改造范围宁西铁路既有商城10KV配电所目前为人员24小时值班配电所,调度权限为信阳供电段,调度方式为电话调度,值班员通过调度指令进行所内高压设备的操作。

该配电所为单电源单母线供电供电方式;改造增加高压设备后既有商城10kv配电所主接线为双电源单母线真空断路器分段,正常运行时,两路电源分别向两段母线同时供电,母联断路器断开;当任一路电源失电时,母联断路器自动投入,由另一路电源供电。

贯通馈出线经调压器后向区间供电。

2、设备选型商城10kv配电所改造新增高压开关柜13台,型号与既有保持一致采用XGN-10型固定式高压开关柜,另增加调压器1台及更换改造既有电容柜、馈线柜电流互感器。

改造全所微机综合自动化系统装置,增加1面电度表柜、2面微机保护柜、1面远动柜、1面交流电源屏柜、1面直流电源屏柜,电度表柜及微机保护柜选用铁路常用的PK-10型。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施工四措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施工四措

变电站综合⾃动化改造施⼯四措××变电站综合⾃动化改造施⼯四措⼀、⼯程概况××变电站BTU和×××保护由于已到运⾏年限,元器件⽼化严重,已不满⾜系统安全稳定运⾏的要求,故按照××年技改计划项⽬要求,更换该RTU及保护。

此次××局负责综⾃改造⼯作,为保证施⼯⼯作的安全顺利进⾏,特制定本施⼯组织⽅案。

⼆、组织措施(⼀)施⼯现场组织机构⼯作负责⼈:材料管理员:技术负责⼈:班组负责⼈:安全员:(⼆)任务分⼯(1)××,⼯作负责⼈,负责⼯作现场的施⼯安全,施⼯进度、施⼯计划的安排,解决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负责做好现场⼯作⼈员的安全思想教育⼯作。

(2)××,技术负责⼈,负责⼯作现场的所有设备调试⼯作,解决施⼯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协助班长做好现场⼯作⼈员的安全思想教育⼯作。

(3)××,安全员,负责全部施⼯现场的安全⼯作协助班长做好现场的安全思想教育⼯作,负责⼯程的质量、规范及⼯作着装的监督⼯作。

(4)××,⼯作负责⼈,负责全部的后勤保障,包括图纸管理,材料管理,检验设备管理及⾐⾷住⾏的管理⼯作。

(三)计划⼯作时间根据X X局停电计划安排,综合各⼯序(包括设备、材料、车辆因素),确定⼯作时间为:××年×⽉×⽇——××年×⽉×⽇如遇特殊情况,⼯期顺延。

三、技术措施(⼀)综⾃改造施⼯执⾏技术标准1.国家电⽹安监[2005]83号《国家电⽹公司电⼒安全⼯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电⽓部分)2.DL516—1993《电⽹调度⾃动化运⾏管理规程》3.GB/T13729—1992《远动终端通⽤技术条件》4.DL/T630—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5.DL410—1991《电⼯测量变送器运⾏管理规定》6.JJG01—1994《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7.(87)电⽣供字第254号《继电保护和电⽹安全⾃动装置现场⼯作保安规定》8.《⽆⼈值班变电站调度⾃动化设备运⾏管理规定》9.国电发[2000]589号《防⽌电⼒⽣产事故的⼆⼗五项重点要求》10.DL/T 5136--2001《⽕⼒发电⼚、变电所⼆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主要施⼯机具(见表1)表1 综⾃改造主要施⼯机具注备量数位单格规施⼯机具名称号序(三)施⼯前的准备⼯作(1)开⼯前组织参与本⼯程的所有⼈员认真学习本施⼯措施和电业安全⼯作规程有关部分的内容及施⼯标准及要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技术及发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技术及发展
维普资讯
科苑 论谈 l【 【
赵 立 民
科 Βιβλιοθήκη 变 电站综 合 自动化 的技术及发展
( 双鸭 山矿 业 集 团供 电公 司 , 龙 江 双 鸭 山 15 0 ) 黑 5 1 0
摘 要: 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是将 变电站二次设备( 包括测量仪表 、 信号 系统 、 电保 护、 继 自动装置和运动装置等) 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 利 , 用先 进 的 计 算机 技 术 现代 电子技 术 、 信 技 术 和 信 号 处 理技 术 , , / 通 实现 对 全 变 电站 的 主要 设备 和 输 、 线 路 的 自动监 视 、 配 测量 、 自动控 制 和 微 机 保 护 。

关 键 词 : 电站 ; 合 自动 化 ; 展 变 综 发
麻 烦、 精度低 , 维护工作量大 , 干扰 , 易受 扩容灵 活性差 等不足; 随着计 算机技术 、 网络技术及通 信技术 的飞跃发展 ,同时结合变 电站 的实际情 况, 各类分散式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纷纷研制成 功和投入运行 。分散式系统的特点是各现场输 入输出单元部件分别安装在中低压开关柜或高 压 一次设备附近 ,现场单元部件可 以是保护 和 监控功能 的二合一装置 ,用以处 理各开关单元 的继电保护和监控功能 ,也可以是现场 的微 机 保 护和监控部件分别保持其独立单元部件进行 通信联 系。通信方式大 多数通 R . 2爪s 4 5 s 4 2 . 8 通信接 口相连 。但近年来推出的分散式变 电站 自动化 系统更 多地采 用了 网络技术 ,如 L N O WO K R S和 C N等现场总线型网。至于变 电站 A 自动化 的功能 , 如遥测 、 遥信 、 采集及处理 , 控 遥 命令执行和继电保护功能等均由现场单元部 件 独立完成 ,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送 至后 台主 计算机 , 而变电站 自动化的综 合功能均 由后 台 主计算机系统承担。分散式面向对象 的变 电站 综 合 自动化 系统 由于大 大缩小 了主控 室的面 积, 可靠性 高 , 组态灵 活 , 检修 方便 , 降低 总投 资, 目前 已成为发展趋 ≈ 。 2实现变电站综合 自动化的基本过程 2 . 1数字量的输入与输出 。在变电站综合 职 、 不 相联 。 互 自动化系统中 , 需采集的信 息很多 , 但从它们 的 12远动 R U方 式。2 . T 0世纪 8 O年代 中、 性 质来 分 , 可分为模 拟量 、 开关量 、 冲量和广 脉 后期 , 随着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 的发展 , 利用微 义读表数等 4大类。一般来说 ,针对计算机而 型机 构成 的远动 装置 ( 简称 R U) T 的功能 和性 言 , 理的都是数字量 , 处 对模拟量 的处理 , 也是 能有很大提高 ,该方式在原 常规有人值班变 电 必须先转换成数字量才能处理。 站的基础上 在 R U中增加了遥控 、遥调功能 , T 22模 拟量 的输入 与输出 。 电站 的电流、 . 变 站 内仍保 留传统的控制屏 、 指示仪表 、 光字牌等 电压 、 温度等均属模拟量 , 这些模拟量都是随时 设备。 所有信号由 R U集中采集 , T 遥控 、 遥凋指 间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由于计算机只能识别数 令通过 R U装置硬接点输出 , T 由控制电缆引入 字量。因此 ,模 拟信 号必须通过模拟量输入通 控制回路 , 与数字保护不能交换信息 , 保护动作 道 ,转换为相应 的数字信 号才能输入到计算机 另一方面 , 为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 信号仍需通过继电器接点采集 。采用这种方式 中进行处理。 使二次设备增加 , 二次回路更复杂 , 它适用于已 控制 , 有时还需要输 出模拟信号 , 通过模拟量输 建变电站 的自动化改造 。如桂林的1 雉山变电 出通道去驱动模拟调节执行机构工作。这就涉 日 站等 。 及到模拟量输 入/ 输出通道 的组成 、数膜 转换 1 . 3综合 自动化方式 。 . 1集 中式 自动化 器 、 数转换 器、 1. 3 模/ 多路转换 器 、 采样 保持 器、 高 系统 2 O世 纪 9 O年代数字保护技术 ( 即是 微机 集成度的数据采集 系统 、 采样方式等 。 保 护) 的广泛应 用, 使变电站 自动化取得 实质性 23交 流采样常用算法分析。微机保护和 _ 的进展 。2 0世纪 9 O年代初研制出 的变 电站 自 微机监控的基本原理类似 ,都是把经 过电流互 动化系统是在变电站控制室内设置计算 机系统 感器 T A和电压互 感器 T v变换后 的电流、 电压 作为变电站 自动化 的心脏 ,另设 置一数据采集 等模 拟信号 转化为数字信号 , 后通 过数学 运 然 和控制部件用以采集数据和发出控制命令 。微 算 得到所需 的电流 、电压 的有效 值和相位 以及 机保护柜除保护部件外 ,每个柜有一个管理单 有 功功率 、 无功功率等量 , 或者算 出它们 的序 分 元 ,其串行 口和变电站 自动化 系统 的数据采集 量 , 或者线路和元件的视在阻抗 , 或者某次谐 波 和控制部 件相连 ,传送保护装置 的各种信息 和 的大小和相位等 。交流采样是指直接对 经过 装 参数 , 整定 和显示保护定值 , 停保护装置 。 投, 此 置 内部小 T 小 T A、 V转换后形成 的交流 电压信 类集中式变 电站 自动化系统结构 紧凑 、 体积小 、 号 进行采 样 、 持和 A D转换 , 后在 软件 中 保 / 然 造价低 ,尤其适 合 3 V或 规模 较小 的变电 通过各种算法计算 出所需要的电量 。交流采 样 5k 站 ,n p  ̄@ 州箭盘变电站等。1 . z .2分散式 自动化 常用算法有基于正弦函数模型 、 3 周期 函数模型 、 系统 由于集 中式结构存在软件复杂 . 系统调试 随机 函数模型的算法和解微分方程算法等 。面

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设计

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设计

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设计作者:樊婷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8年第01期摘要:在铁路运营的过程中,铁路10kV配电所的建设同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但是我国当前配电所存在着技术落后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对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

本文主要内容就是对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铁路10kV配电的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10kV配电所铁路自动化改造常见问题设计出行微机保护装置中图分类号:F5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1(a)-0046-02随着电力技术不断发展,变电综合自动化系统逐渐被引入到了铁路变电所中,尤其是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已经成为当前铁路供电所发展的主要趋势。

在进行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在确保应用技术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其能够带来令人满意的经济回报。

因此,相关单位必须对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设计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对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的研究力度。

当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设计做出了研究分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平时所研究的心得,希望能够为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做出一定的贡献。

图1为近些年研究人员对铁路10kV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工程的研究统计。

1 对铁路10kV配电所改造工程设计思路的简要分析当前,我国铁路使用最广泛的铁路10kV配电所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通常是电磁型的,这种类型的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没有得到提升,而且绝大多数的装置不具有调压的功能,这就造成了一定的谐波污染。

针对上述缺点,相关部门还没有寻找出有效的改进方式,并且不具有科学、合理的电能质量考核方式,这就导致供电质量得不到科学的保证,给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与调试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与调试
• (5)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插件出现异常时,检修人员应用备用插件 更换,在更换备用插件后,应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必要的检 验,不允许现场修理插件后再投入运行。
• (6)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使用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开关输入、 开关输出回路作业时,以及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内部作业时,应 停用装置。
• (9)带插件的芯片需可靠安装,防止接触不良引起插件工作不正常, 如程序芯片EPROM及部分存储器。
• (10)断开直流电源后才允许插、拔插件。 • (11)芯片的插、拔应注意方向。 • (12)如元件损坏等原因需使用烙铁时,应使用内热式带接地线的烙铁。 • (13)打印机在通电情况下,不能强行转动走纸旋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单元一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 理与使用维护
• (1)现场运行人员应定期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进行采样值检查和 时钟校对,检查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 (2)自动化装置在运行中需要改变已固化好的成套保护定值时,或由 现场运行人员按规定的方法改变定位时,不必停用装置,但应立即打 印出新的定位清单,并与主管调度核对定值。
• (7)若无特殊说明,所有通信系统之间的连线及弱信号远传(温度、湿 度、烟雾报警、直流传感器等)均要求采用双芯或多芯屏蔽电缆,以 免影响测量的精度、系统数据的正常传输以及控制命令的正常下发。
• (8)替换硬件或检查运行硬件故障时,要求: • ①必须对相应线路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清册等设计资料。 • ②商家或制造厂提供的装置技术说明书或使用说明书,包括装置的硬
件说明、调试大纲、运行维护注意事项、用户手册、故障检测手册等 以及装置插件原理图、背板端子图、背板布线图。 • ③新安装检验报告和验收报告。 • ④保护装置定位和程序通知单。

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所改造上的运用

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所改造上的运用
综合 自动化技 术 ;变 电所 ;改造 ;运 用
现 跳 闸或发 生 故障 时发 出事 故信 号或 预告 信 号。 5 ) 控 制操 作 :经 由计算 机 使远 程操 作得 以实现 。
6 设计 与 施工 问题
经 过 改 造 之 后 ,该 变 电站 的 成 效 非 常 显著 。综 合 自动化 技术 使一 次和 二次 设备 间 的 配合非 常精 准 ,提高 了设 备 的可 靠性 ,检 修维 护 的工作 量得 以减 少 ;二次 电缆减 少为 原来 的五 分之 一 , 出现 故 障的 可能性 大 大 降 低 ;主控 室 的测控 屏数 量 则 由6 8 块 减少 至 l 8 块 。然而 在 改造过 程 中依 旧存 在如 下 问题 : 6 . 1施工和 设 计 问题 由 于 工 期 紧 ,致 使施 工和 设计 部 分 同 步 。在 进行 初步 设计 之时 ,因为二 次接 线 复 杂 ,只 对设 备之 间 电缆 的联 系进行 了设 计 , 而 模糊 了设 备 间接 I Z l 的设 计 ,出现 了接 口不 匹配 问题 ,使 得对于 软硬 件都 进行 了一 定 程 度的改 造 。 6 . 2 调试 问题 在 现 场 调 试 过 程 中 , 由于 现 场 调 试 的 问题 多 、任务 重 ,使得 某些 设备 出现 故障 , 还必 须返 回厂 里维 修 。此外 ,还 会 出现 由于 技术 原 因而造 成停 电的现象 。这 些 问题说 明 施 工与调 试人 员一 定要 做到 熟 悉设 备 ,深刻 理 解调试 大纲 ,熟 练操 作程 序 与步 骤 。 6 . 3管 理和 技术 问题 在 对 该 变 电所 进 行 改 造 之 后 ,在 管 理 和 技术 上产 生 了一些 变化 。例 如 : 1 ) 改造 该变 电所 之后 ,保 护 配置产 生较 大 变化 ,但 保护 原理 并未 产生 较大 变化 。以 前 的几 面控 制 、保护 屏 的功能 现在 集 中到一 两 面屏 上 了 ,设 备也 变成 微机 式 的 了 ,运 行 值 班人 员必须 多学 习 ,以适应 这种 变化 。 2 ) 在过 去使 用 的直 流 电源的 方式 下 ,考 虑到 电磁式 装 置误 动的 因素 ,通 常情 况 下 , 配 出送 、停 直 流 电源 的时 间 不能 超 过 3 秒。 现如 今 则需对 数字 设备 形成 电源 逆 变这一 影 响加 以考 虑 ,其送 、停 电源 的时 间间隔 一般 要超 过 1 0 秒 ,如此 才能 使 由于设 备 逆变 而导 致 电源烧 坏 的情 况得 以避 免 。 3 ) 主变3 5 KV侧 的 复 合 电 压 需 启 动 l 1 0 KV侧 的 复 合 电 压 ,这是 由于 原 有 电磁 式 的负 序继 电器 的整 定范 围非 常小 ,当保护 区的 末 端 出现 短 路 时 , 1 1 0 KV的 闭 锁过 流 保 护常 常会 拒动 ,无 法起 到远 后备 保护 的 作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功能

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的概念、特点及基本功能

1
监控子系统
监控系统应取代常规的测量系统,取代指针式仪表;改变常规的操作机构 和模拟盘,取代常规的告警、报警、中央信号、光字牌等;取代常规的远动装 置等等。其功能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 数据采集 (三) 故障记录、故障录波和测距 (五) 安全监视功能 (七) 打印功能 (二) 事件顺序记录SOE (四) 操作控制功能 (六) 人机联系功能 (八) 数据处理与记录功能
(九) 谐波。一种是变电站原始数据采集。原始数据直接来自一次 设备,如: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电压和电流信号、变压器温度以及断 路器辅助触点、一次设备状态信号。变电站的原始数据包括模拟量和开关量。 另一种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数据交换或采集。典型的如:电能量数据、 直流母线电压信号、保护动作信号等。变电站的数据包括模拟量、开关量和 电能量。 (1) 模拟量的采集。包括各种电量参数(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有功电度、无功电度、功率因数等),以及少数非电量(如变压器温度保护、 气体保护等)。模拟量的采集有交流和直流两种形式。交流采样是将电压、 电流信号不经过变送器,直接接人数据采集单元。直流采样是将外部信号, 如交流电压、电流,经变送器转换成适合数据采集单元处理的直流电压信号 后,再接人数据采集单元。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直流采样主要用于 变压器温度、气体压力等非电量数据的采集。
2
微机保护子系统
(一) 微机保护的优越性 (1) 灵活性强。
(2) 综合判断能力强。 (3) 性能稳定,可靠性高。 (4) 微机保护利用微机的记忆功能,可明显改善保护性 能,提高保护的灵敏性。 (5) 微机保护利用微机的智能,可实现故障自诊断、自 闭锁和自恢复。 (6) 体积小、功能全。 (7) 运行维护工作量小,现场调试方便。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精)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精)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变电站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作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基本功能,进一步叙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并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1。

概述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数据库现代通讯技术等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控制、测量、保护、自动装置等,经过功能组合和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实行自动监控,测量和协调来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他完全取代了常规的监控仪表,中央信息系统,变送器及常规远动装置。

不仅提高了变电站的可控性,而且由于采用了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更有效地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最大程度提高了变电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2. 变电站变电站(Substation改变电压的场所.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

2.1 变电站组成变电站主要是有设备及安装工程、建筑工程(土建、其他项目工程等。

设备及安装工程包括两部分:既一次部分(设备、二次部分(设备 .变电站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变电站的设备有变压器、开闭电路的开关设备,汇集电流的母线,计量和控制用互感器、仪表、继电保护装置和防雷保护装置、调度通信装置等,有的变电站还有无功补偿设备。

2.2 变电站工作原理变压器是变电站的主要设备, 分为双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和自耦变压器即高、低压每相共用一个绕组,从高压绕组中间抽出一个头作为低压绕组的出线的变压器。

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所改造上的运用

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所改造上的运用
随着变 电所 的技术发展 , 并且加上社会 的不 断进 步 , 对于 电力 2 . 2系统 结 构 按照硬件结构来对综合 自动化系统进行分类 ,包括分布式 、 集 资源 的质量 和要求标准也在不断 的提升 , 所 以在 日常 的工作之 中出 现 系统的故障就更加 常见 , 系统负荷 的增加也带来 了更新和维护工 中式等类型。按照网络类型对其进行分类 , 包括环型 、 星型、 总线型 作难度 的提升 。 所 以还需要全面 的分析现代化社会对 于电力使用 和 等 , 并且它们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养 。 系统对变 电所的开关 量 、 模拟量 并对其加以处理和计算 。 通 常情况下 , 电力能源损耗等方 面的需求 , 对变电所的容量进行全面 的改造和升 以及 其它信息进行集 中采集 , 级换代 , 以求变电所的实际运作水平可以满足实践使用 的需求 。传 台计算 机会对几套保护系统负责 , 并且 最主要在初期的综合化 自 统 的变 电所在设计方面存在有较大 的问题 , 设 备长期的使用也带来 动系统中出现 。因为集 中式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比较集 中, 并 且组态 了老化和坏损等不利影响 , 所以要想 进一 步的提升变电所的工作水 不够 灵活 , 对系统扩展和故 障处理不 利 , 所 以便 出现 了全分散式 、 集 分布集 中式等多种分布式系统。目前 , 许多厂家所 准, 就需要 大力 的提倡新 型技术的运用 , 将综合 自动化技术 推广于 中和分散结合式 、 具体 的工作 当中 , 以此 为基 础来增强变 电所工作 的水准 , 最终 实现 推行 的 自动化系统大多属于分级分布式 , 通 常情沉下包括站 级层 和 工作 的改造 。 间 隔层 。 1变 电所存在 的普遍 问题 星型光纤 网由继 电器和通 讯管理机 共同构成 , 因而对通讯质 量 传统的变电所在设计方面由于年代久远 , 所 以难 以符合 现代 化 以及操作可靠性加以保障; 蓄电池及通讯管理机使用串 口通信形式; 电力负荷的供应需求。同时 , 随着系统负荷的不断增加 , 所 以经常会 用双纹线构成开路数字电度 表的总线 系统 , 并使之 与通讯管理机 实 出现负荷信号等严重的情 况 , 所 以针对变 电所进行改造 和扩 容可谓 现通讯; 经 由解调器的调制使信息通过通讯管理机传 送给电调 。 是刻不容缓。 另外 由于变 电所的相关设备 陆续 的出现老化 以及坏损 3 综合 自动化 系统 的设计与施工 的情况 , 在二 次设备 的运行过 程之 中安全性较差 、 可靠 性难 以得 到 在 现场 调试 过程 中 , 由于现场调试 中问题多 、 任务重 , 使得某些 保障 , 如果针对设备进行维修 , 则工作量会 比较大 , 再加 上所 测量 的 设备 出现故障 , 还必须返 同厂里维修。 此外 , 还会出现由于技术原 因 数据不够精准 ,所以对现代化变电所的建设 有着极大的不 良影响 , 而造成停 电的现象 。 这些问题说明施工与调试人员一定 要做 到熟悉 对于变电所的运行管理以及 自动化 的水平建设发展也不利。 传统的 设备 , 深刻理解 调试大纲 , 熟练操作程序 与步骤 。改造该 变电所之 变电所 内部继电保护方式 较为落后 , 难 以与 电力系统 的 自动化控制 后 , 保护配置产生较大变化 , 但保护原理并未产生较大变化 。 以前 的 功能相互协调 ,同时不能够实现对 电力负荷的实时监测与控制 , 在 几 面控制 、 保 护屏的功能现在集 中到一 两面屏上 了 , 设备也 变成微 功能性方 面也 比较薄弱 , 设备 占地 面积 比较大 , 难 以实 现有效 的管 机式 的了, 运行值班人员必须多学习 , 以适应 这种变化 。 在过去使用 考虑到电磁式 装置误动的因素 , 通常情况下 , 理 与控制协调 。所以, 综合上述的分析可 以发现针对变 电所存在 的 的直流电源的方式下 , 诸 多缺陷进行 改进 , 不仅是现代化 电力 建设的迫切需 求 , 更 是全 面 配 出送 、 停直流 电源 的时间不能超过 3秒 。现如今则需对数字设备 的提升 变电所容 量和功能性 的客观性需求。 形成 电源逆 变这一影响加 以考虑 , 其送 、 停 电源 的时间间隔一般 要 超过 1 0秒 ,如此才能使由于设 备逆变而导致 电源 烧坏 的情 况得 以 2 综合 自动化系统设计功能及结构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综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原理、结构以及相关技术和应用,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提出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基本概念,并对系统结构、能实现的基本功能和输入输出系统、子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及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功能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function, principle, structure and related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ortance of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concept of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and the system structure, can realize the basic functions and theinput/output system, subsystem,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ubstation autom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 were analyzed.Keywords: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structure function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系统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传统的变电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管理模式的需求。

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探究新一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问题 顾寅

探究新一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问题 顾寅

探究新一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问题顾寅发表时间:2018-04-16T16:49:37.6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作者:顾寅[导读]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变电站的建设增加了一定的压力。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1000)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变电站的建设增加了一定的压力。

鉴于此,本文对新一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技术优势传统变电站的设备多采用晶体管、电磁式结构,体积笨重、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后期维护工作量较大。

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成熟,提升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其优越性表现在:一是系统运行更安全、可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各系统均有微机控制,且具备故障诊断功能,能够从被保护对象的监测中及时排除故障;二是具有更稳定的供电质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具有载调压变压器和无功补偿电容器,能够实现有电压、无功控制功能,提升了电压的合格率,降低了网损,节约了能耗;三是优化了传统二次部分硬件,如利用常规中央信号屏、控制屏、主接线屏实现一次电气量采集,即可供全系统共享,也提升了系统控制的综合水平;四是实现监视、测量、记录、抄表等协同自动化运行,通过引入微机控制系统,将各项运行参数进行自动化监测与记录,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调度中心,便于及时掌握变电站的运行状况,提升其运行效率;五是系统硬件更小,成本投资更少,特别是微处理器、集成电路系统的应用,各项硬件系统规模更加紧凑、小巧,功能更强大;六是引入自诊断功能,降低了运行维护的工作量,特别是引入遥测、遥控、遥信、遥调等功能,实现了无人值守。

二、变电站自动化建设的现状1、受控站和终端站此类变电站的数量已经多达一万多座,由于人力物力的所限,实现实现自动化的比例也相对较少,但确是无人值班站的主要市场。

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所改造上的运用

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所改造上的运用

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所改造上的运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也在不断进行变革和更新,其中电力变电所改造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变电所改造上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就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变电所改造上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提高变电所的运行效率综合自动化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和信息技术实现对变电所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变电所的运行效率。

通过综合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监测、故障诊断和智能控制,大大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错误和疏忽,提高了变电所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

2. 优化变电所的能源利用综合自动化技术可以对变电所的用电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按需分配电力资源,从而优化了变电所的能源利用。

综合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对变电所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找出能源浪费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使得变电所的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

3. 提高人员安全和减少工作强度综合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变电所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操作,减少人员在高压环境下的作业,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

综合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减少人员的工作强度,让人员更多地专注于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高了变电所的整体管理水平。

4. 提高变电所的智能化水平二、综合自动化技术在电力变电所改造中的应用案例分析1. 智能化电力设备监控系统通过综合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变电所各类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监控。

对变压器、隔离开关、断路器等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提前预警设备的故障,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从而保障了变电所的安全稳定运行。

2. 远程智能控制系统3. 能源消耗监测与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综合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

未来,智能化控制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对变电所设备的更加精细化的控制和管理。

2. 加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未来,综合自动化技术将更加注重对变电所运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找出变电所运行中的潜在问题和潜在风险,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应对,提高了变电所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介绍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介绍

摘要: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所谓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就是广泛采用微机保护和微机远动技术,分别采集变电站的摹拟量、脉冲量、开关状态量及一些非电量信号,经过功能的重新组合,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现变电站监视、测量、协调和控制自动化的集合体和全过程,从而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共享,使变电站设计简捷、布局紧凑,使变电站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本文主要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概念、发展、结构、功能以及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并且结合实训时的内容介绍了 CSC2000 系统。

关键词:配网系统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CSC2000;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经济运行。

而一个变电站运行情况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工作性能。

现有的变电站有三种运行形式 :一种是常规变电站;一种是部份实现微机管理、具有一定自动化水平的变电站;再有另一种就是全面微机化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

在常规变电站中,其继电保护、中央信号系统、变送器、远动及故障录波装臵等所有二次设备都是采用传统的分立式设备,且站内配臵有大量控制、保护、计量用屏盘。

使设备设臵复杂、重复。

占地面积大, 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繁重。

这种常规变电站的一个致命弱点是不具有自诊断能力,对二次系统本身的故障无法检测。

为了预防这种故障,需要频繁地定期进行各种试验和调试 ,而一旦浮现了所料未及的设备故障,便会给整个变电站的运行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变电站实现微机自动化是必然的选择。

变电站自动化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臵和远动装臵等)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

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路线的门动测量、监控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控制中心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L E C T R ONI CS W0
・ 技 术 交 流
综 合 自动 化 技 术 在 变 电 所 改 造 过 程 中 的 运 用
兰 州铁 路局 嘉峪 关供 电段 吴光龙
【 摘要 】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 ,综合 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 目前变电所科研技术作用,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由于综合 自动化技术 在 变 电所 改造过 程 中应 用 广泛 , 而且 针 对性 较 强可 以有 效解 决 问题 , 因此 ,综合 自动化 技 术在 变 电所等 电力 系统 中 占据 着非 常 关键 的地位 。 【 关键词 】 综合 自动化 ;变电所;改造过程
近 年 来 ,随 着 我 国科 学 技 术 的 飞 速 发 展 和 社 会经 济 的不 断 进 步 ,变 电所 等 电力系 统面 临 着新 的要 求和 挑 战 。其 中 电力 能源 的技 术 指标 和 质量 要 求越 来越 高 ,人 们 日常生 活 用 电需求 逐 渐增 加 ,导 致 了变 电所 等 电力系 统在 日常运 行 中 出现 的故 障和 问题 愈加 频 繁 , 直 接影 响 了变 电所系 统 的运 行效 率和 供 电功 能 。系 统故 障 的频 发使 得 变 电所 的维 护 环节 愈加 困难 ,因此 如 果想 要有 效提 升 变 电所 的质 量 和 水平 ,那么 利用 创新 型 技术 是 最直 接 的手段 之 一 ,综合 自动化 技 术 属于 电力 系 统 中比较 复杂 和独 特 的技术 手
1 受 技术 限制 ,不能满 足 当今 社会 需求 过去 普 通 的变 电所 受 当时 的技 术所 限 , 已不 能够 符合 当今 社 会 电力 资源 消 耗和 人们 的用 电需求 。电力 系 统超 负荷 运作 的 情况 时有 发 生 ,导 致 了供 电不 足 、负荷 信 号频发 等较 大 问题 的 出现 。 2电力设 备老 化 、损坏 ,存在 安全 隐患 我 国现 在很 多变 电所 的 电力 设备存在 老化和 损坏等 问题 ,电力设 备和供 电设施 的工作期 间存在较大 的安全 隐患,系统的可靠性较差 ,没 有安全性保障 。如单方面对 电力 设备和供 电设施 进行维护和更新 ,其工 作任 务量非常 巨大 ,且变 电所设备 的检测 数据 文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有 待考量 ,依据不完整 的资料和数据难 以实现设备的更换或者维修 ,导致 了变 电所的现代化 改造建 设出现 了严重阻碍,影响 了变 电所 的运行效率 和管理维护工作 ,不利于推进变 电所 自动化创新改革发展 。 3设备和 技 术落 后 ,增加 管 理和 维护 设备 的难 度 变 电所 电力 设 备 内部 继 电保护 方 法不 够先 进 ,不 能做 到 协调 控 制 ,影 响 了变 电所 电力 系 统 的 自动 化 改造 进程 ,而且 过去 的变 电所 没有 配 备 电力 损耗 和 负载 运行 等 环节 的 实时监 测 与控 制 系统 ,功 能 性控 制 环节 能 力 比较 落后 。大 部 分变 电所 中的 电力设 备 型号 老 旧 , 占据 空 间较 大 ,间接 增加 了管理 和维 护设 备 的难 度 。
能是 改变 电流 的功 率和 能量 , 简单 来说 就是 通过 电流互 感器 能 够把 大 的 电流 转 换为 小 的 电流 ,而且 还 能够 把一 次 电流 回路 和 二次 电流 回 路系 统 相 互 隔 离 开 ,其 中 一 次 电流 回路 是 指 电力 系 统 的 高压 系 统 ,而二 次 电流 回路 是 指在 检测 仪器 表 盘装 置和 继 电器 元件 之 间 的 回路 。 电流 互感 器是 电力系 统 中不可 缺 少 的 电力 设 备 ,因此 ,在变 电所 改造 过程 中 ,对 电流 互感器 的 属性 测试 和 实验 检测 是 至关 重要 的一 个 环节 ,主 要 是检 测 电流 互感 器 的极性 还 有进 行变 比实验 等方 面 。通 过这 两项 主 要 内容 的检测 ,能够 直接 反 映 出 电流 互 感器 计量 数据 的 正确 性 以及 故障 防护 的 安全 性 ,所 以 ,在 变 电所 改造 过 程 中 涉及 到 电流 互感 器 的更 新维 护 工作 时 ,必 须进 行极 性检 测 和变 比实 验 ,从而 保证 电力系 统 的安全 性和 可 靠性 。 4 规 范 线路 的接 线环 节 ,保证 电力 系 统 的线 路 安全 利用 综合 自动化进行 变 电所 改造过程 中经常会 遇到接 线的情 况 , 接线 内容不仅 仅是 电源线路 的 问题 ,还涉及 到遥测 数据信 号、遥 信保 护信 号和遥感 控制信 号灯 ,上述数 据信号 、信息 的正确性 和完整 性对 电力 系统 的安 全防护 工作影 响 巨大 。一旦 出现 问题 ,会 导致 电力系统 中数 据信 息分析结 果 出错 、统计 预计结 果出现偏 差 ,遥感 控制 和遥调 控制 出现拒动 情况 以及误动 情况 ,甚至会 引发严 重的 电力系统 事故 。 所 以,在变 电所 改造 期 间,要严格 按照施 工流程 ,根据施 工 图纸和方 案计 划 ,严格 规划 电缆线路 ,规 范线路 的接 线环节 ;而 且在改造 施工 完成 后 ,也要对接 线进行 详细 的复核检查 ,对接 线 回路 的极性 以及相 序等 方面仔细校 对,保证 电力系统 的线 路安全 。 5 利 用综合 自动化技术 ,构建应急保护 措施系统 变 电所工 作运 行 期 间,往 往会 遇 到不 可 预计 的 故障 与 自然 灾害 等 问题 ,比如 电力设备和 供 电设 备遭受 雷击而 导致系统 故障或 者设备 损 坏:收 到外界 袭击和干 扰而导 致 电力 系统 的数据通讯 功能发 生 中断 等 。对此 ,变 电所必须给 予充 分的重视 和关注 ,通过 综合 自动化技 术 在 电力系 统 中构 建应 急保 护措施 系统 ,可 以设 置合理 的接地 线路 ,安 装 好接地 电阻 ,在 电力 系统 中的交流 电源部位 安装 电源 避 雷装置 ,在 通 讯系统 中安 装通讯避 雷装 置 ,都 能够 有效规避 系统故障发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