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地区城市水系规划管理研究探究(修改稿)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网地区城市水系规划管理研究—以江苏省XX市XX新区为例
(修改稿)
2010年3月16日
摘要
城市水系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塑造城市景观空间环境的载体,是体现城市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景观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总体空间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现城市建设和水环境的和谐统一,构建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城市水环境是水网地区城市水系规划管理的主要目标。
本文首先通过相关分析、研究,明确城市水系是水网地区城市塑造水乡特色的重要载体,加强对城市水系的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后,分析了目前水网地区城市水系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
接着,以本人参与的XX市XX新区的水系规划建设管理为例介绍了目前较为成功的城市水系规划管理措施以及人水相亲、和谐共处的水系规划建设理念。
最后,从城市水系规划管理过程中的构成要素完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系列规划管理措施完善城市水系的规划管理:建立科学民主的规划决策机制、提高规划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审批能力、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加强城市水系规划管理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水系规划编制科学性;完善涉水规划建设活动的规划公示制度和监督机制等。
关键词:水网地区城市水系河道蓝线规划管理
ABSTRACT
Urban water system of urb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re based, are shaping the urban landscape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carrier embodies urban resourc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landscape quality of the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city in general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pace fram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 to achieve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rivers and lakes to build a strong feature of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is the water network region urban wate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s primary objective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relevant analysis, research, clear water, urban water system is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of a city to shap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rivers and lakes to enhance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water system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water network in regional urban wate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roblems and the causes. Then, to my participation in XXCity, South District of the water syste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introduction of the current urban water syste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s well as human and water to each other of the water syste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concept. Finally, urban wate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comprehensive point of view put forward series of targeted measures to improve urban wate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planning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planning and approval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o enhance co-ordin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trengthen the urban wate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improve water system planning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scientific nature; improv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related activities in the planning publicity system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Key words: Water network area, urban water sestem,river blue line,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 研究的背景 (1)
1.1.1 水系与城市发展 (1)
1.1.2国内水系规划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城市水系规划编制情况回顾 (2)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
1.3 研究的框架与结构 (4)
第2章国内外城市水系规划管理经验及相关研究 (6)
2.1 国外城市水系规划理念与管理经验 (6)
2.1.1 国外城市水系规划理念 (6)
2.1.2 国外城市水系管理经验 (7)
2.2国内学者对城市水系规划管理展开的研究工作 (9)
2.3当前城市水系管理发展趋势 (11)
第3章平原水网地区城市水系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与分析 (13)
3.1平原水网地区城市水系规划管理中的主要问题表现 (13)
3.1.1骨干河网布局不均,河网等级概念模糊 (13)
3.1.2中心城区(老城区)水面率偏小 (13)
3.1.3不同等级河流水系连通方式不合理 (14)
3.1.4河道蓝线规划滞后,河道滨水带纵向连通性以及可达性等缺乏关注 (14)
3.1.5错误认识或夸大小区景观湖泊的水系功能 (15)
3.1.6硬质驳岸和砌底,外河驳岸防护滞后或破坏严重 (15)
3.1.7滨水景观破坏严重,水景观和水文化规划建设工作滞后 (16)
3.1.8滨水空间开发过度 (17)
3.1.9桥梁降坡对城市水面景观的负面影响 (17)
3.1.10水系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与城市建设脱节 (17)
3.2 城市水系规划管理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18)
3.2.1水系规划编制方法、内容存在缺陷 (18)
3.2.2城市水系规范和技术指标的缺乏或有待完善 (19)
3.2.3城市水系规划调整操作欠规范化 (19)
3.2.4规划基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0)
3.2.5保障规划执行的法规、制度建设滞后 (20)
3.2.6部门分工不明或交叉扯皮 (20)
3.2.7随意修改规划,规划实施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 (21)
3.2.8水系规划建设工作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 (22)
第4章XX市XX新区水系规划管理探讨 (23)
4.1XX市基本概况及XX新区地理位置介绍 (23)
4.2XX新区水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 (23)
4.2.1 现有格局不能适应今后城市化发展要求 (23)
4.2.2 防洪排涝能力偏低,水利工程设施陈旧老化 (24)
4.2.3 水环境日趋恶化,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24)
4.3XX新区水系规划管理对策分析 (24)
4.3.1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相协调 (25)
4.3.2规划注重城市水系的综合功能的发挥 (25)
4.3.3远景规划与分期实施相结合 (26)
4.3.4 因地制宜与水系空间重整相结合 (27)
4.3.5 城市水面率的合理确定 (27)
4.3.6合理划分河道等级,控制河网密度 (27)
4.3.7以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建设河道护坡 (28)
第5章城市水系规划管理对策分析 (31)
5.1完善城市水系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规划管理 (31)
5.2合理划定河道蓝线,突出蓝线规划管理 (32)
5.3加强水系规划管理法规体系建设,依法实施规划 (33)
5.3.1 加强水系规划管理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33)
5.3.2 提高规划的法律效力,严格依法进行规划的制定、实施和修改 (33)
5.3.3 建立执法长效和动态管理机制,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 (33)
5.4建立科学民主的规划决策机制 (34)
5.5提高规划审批管理能力,完善河道水系规划建设审批程序 (34)
5.5.1落实建设河道水系的规划设计条件计提办法和“一书两证”制度 (34)
5.5.2建立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和规划一张图管理信息系统 (35)
5.5.3加强规划批后管理 (35)
5.5.4提高规划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35)
5.6加强部门协同管理,建立涉水建设联审机制 (35)
5.6.1加强城市水系规划编制阶段的部门协作 (35)
5.6.2加强涉水规划建设项目的日常规划管理工作协作 (36)
5.6.3建立执法部门联动机制 (36)
5.7完善涉水规划建设活动的规划公示制度和监督机制 (36)
5.7.1加强宣传力度,建立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 (37)
5.7.2完善城市水系规划公示办法、制度 (37)
5.7.3强化城市水系规划的监督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 (37)
第6章结语 (39)
参考文献 (40)
第1章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水系与城市发展
1.1.1.1水系与传统水网城市发展
水是世间万物生存的根本,水是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命脉,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集中地,与水的关系是最密切的。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绍兴均以水著称于世,号称“东方威尼斯”,水融入了城市,形成了城市的特色,城市临水而建,城市与水相依相生。
春秋时期的吴国伍子胥在规划吴国国都时提出了“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他主持建造的阖闾城(今苏州城),充分考虑江南水乡的特点,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展示了水乡城市规划的高超技巧。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城中是水,城外是水;园中是水,园外是水,苏州古城规划了一个生态跟环境双赢的水陆并行的双棋盘空间,满足了苏州城市各种功能的需要。
而绍兴是“三山万户相盘曲,百桥千街水中绕”。
在绍兴古城里,保护完整的历史街区、河、桥、街、水、粉墙黛瓦,到处显现着城市的江南水乡特色。
可以说,水是中国古代城市的灵魂,对江南水网地区的城市尤为重要,城市河道水系为城市提供了饮水、防火和防洪、交通、美化等多重功能。
由于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水乡城市在一定历史时期曾不同程度地衰落,城市中填河造路盖房现象普遍,古城特有的水乡风貌和城市肌理破坏严重。
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城市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是城市历史的重要载体,是祖辈留下来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认识到城市水系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的特殊作用,是城市水文
图1-1 绍兴古城西小河历史街区风貌图1-2 苏州古城山塘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
图片来源:网络
化、水景观的重要载体。
而水乡古城、古镇特有的水乡文化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观光旅游,使水乡古城、古镇重新焕发了生机。
1.1.1.2 水系与现代城市发展
水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共生、共存、共享、共融的产物,担负着供水、纳污、防洪、排涝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景观建设等重任,是城市水文化的重要载体。
现
代城市是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政治、文化教育、科学信息与生态环境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动态系统,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现代化建筑的协调统一体。
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的要求开始提高,对城市水系关注日益加强,重新认识到城市滨水区的潜力,城市向滨水区发展趋势成为共识。
一些原本没有水面的城市,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塑造景观而人工修造出一系列的水面。
水网地区城市丰富的河道水网、江河湖泊自然环境,是奠定城市水乡特色的基础要素。
科学规划和规范管理城市水系空间环境,则成为水网地区的城市能否成功塑造水乡特色风貌的关键。
1.1.2 国内城市水系规划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城市水系规划编制情况回顾
建设部2005年12月颁布的《城市蓝线管理办法》,水利部2008年11月10日颁布了《城市水系规划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7月8日颁布了《城市水系规划规范》,全国各地许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有关城市河道水系方面的地方法规、条例和规范性文件(蓝线管理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以规范城市河道水系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这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有效指导和规范化了各地城市的水系规划编制和河道水系的建设整治和后续日常管理。
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先后编制了城市水系专项规划用以指导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美化城市居住环境,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如海口市2006年通过了《海口市城市水系综合规划》、郑州市编制了《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沈阳《沈阳市城市水系环境综合规划》。
江南水网地区的城市尤其更加重视,如无锡编制了《锡山区水系规划》、常州编制了《武进防洪除涝与骨干水系规划》、苏州《张家港市水系规划》,XX市结合新农村规划建设分片编制了覆盖全市域的十个水系规划。
上海市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上海市景观水系规划构想》,“增强防汛排涝,保障城市安全;加强引清调水,改善内河水质;改善城市景观,促进水上旅游;提升休闲品位,发展相关产业”为功能定位。
杭州市为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总目标,竭力打造“江、河、湖、溪、海五水共导”的亲水宜居之城,在2008年针对城市水系编制了5个专项规划:《杭州市市区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规划》、《杭州市主城区河道沿线土地利用规划》、《杭州市区河道景观体系规划》、《杭州市区河道配水规划》、《杭州市区河道交通航运规划》和《杭州市市区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规划》。
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近几年全国各地对作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镇村水系规划,加大了镇村河道水系规划编制和河道整治建设力度,如苏州吴中区的光福镇新农村水系规划、常熟的尚湖镇新农村水系规划、XXXX镇农村联圩水系规划等。
可以看出,无论缺水的北方城市还是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规划均强调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等科学规划理念,这些法律、法规有效指导了和规范化了各地城市的水系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编制的重要性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市民的广泛重视。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平原河网地区是城市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同时又是湖泊密布、地势较低、易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
平原河网地区水系除了具有的防洪排涝、水运交通功能外,还具有供应水源、提供绿地、保护环境、自然保护、旅游娱乐、文化教育等各项功能。
河道水系的多功能性体现,对平原河网地区城市的水系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水系规划是以城市水系为对象,综合考虑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下垫面条件、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因素,对水系空间布局、水面面积、功能定位、水安全保障和水质目标、水景观建设和水文化保护水系与城市建设关系以及水系用地规划等进行协调和具体安排,提出水系保护和整理方案。
在调查分析现状水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有利于区域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定满足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防洪排涝和水运等各类水利规划要求的水系布局。
但是,当前我国许多城市在规划、改造城市水系中仍然存在错误的做法,如填埋河、湖来造地、修路和盖房;明河变暗渠;城市河道、江岸变成单纯的防洪工程;河道、湖泊的硬质驳岸和砌底;千河一面;河道岸线简单机械式拉直处理等等。
对河道水系的种种不当规划和错误设计是导致城市特色丧失和城市水环境、水生态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
造成水系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小城市)仍然存在以上多方面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水系规划编制自身存在的不足、规划管理者自身管理审批水平低下、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等等。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从城市水系规划管理的构成要素方面完善城市水系规划的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理机制,对水网地区的城市水系规划、建设起到良好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
1.3 研究的框架与结构
本文主要是在对水网密集地区的城市水系这一特殊空间实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水网地区城市水系规划管理的系列对策和建议。
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及文献综述,包括第一、二章。
其中,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且给出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第二章则是文献综述,主要论述了国内外城市水系规划理念和规划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国内学者对城市河道水系管理展开的研究,从而得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重点。
第二部分为研究主体内容,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其中,第三章为城市水系的规划管理现状问题分析,主要通过城市水系规划管理的构成要素(管理主体、管理机制及管理环境、管理对象)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第四章以XXXX 新区为例,对水网地区的城市水系规划理念和规划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五章为本文的结论与建议,提出加强城市水系规划管理的建议,以期为水网地区城市水系建设的规划管理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并且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
理经验介绍
2、国内学者对城市水系规划管理展开
的研究综述
水网地区城市水系规划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XX市XX新区水系建设中实施的规划
理念和规划管理措施分析
提出加强水网地区城市水系规划管理对策与建议
第2章国内外城市水系规划管理经验及相关研究
2.1国外城市水系规划理念与管理经验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一些著名河流,大多数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曲折历程。
人们在遭受大自然报复后,开始更加审慎地思考对河流水系的管理,并在不断实践及摸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较为先进的河流水系规划理念及成熟的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1.1 国外城市水系规划理念
(1)“人水共存”及“多自然型河流”理念
“人水共存”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把水和洪水逐出城市的抗洪策略,提出城市水系应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楼宇结构技术,通过不断提高区域水面率,增加雨水径流的下渗和蒸发比例,逐步恢复水系自然循环之路,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同时,允许部分低洼地区作为洪水期的滞洪区,把水和洪水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人水之间的和谐共存。
早在1903年,美国著名设计师葛里芬在澳大利亚新首都堪培拉设计方案中,提出了一个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城市规划方案:开凿一个人工湖,湖畔构一个组成政府大楼的三角和与中心成几何图形的住宅区;格里芬湖位于堪培拉的市中心,它将首都堪培拉市一分为二。
湖的东西两端有两座大桥,又将全城连成一体。
人工建造的格里芬湖浑然天成,湖岸周长35公里,面积704公顷,为堪培拉的整体城市空间格局优美奠定了基础。
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起,一些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一些国家,开始重视对城市河流湿地的保护,并着手对部分已经被破坏的城市河流湿地进行回归自然的修复,广泛采用“多自然型河流”的建设方法建设城市生态河堤,构筑近、亲水的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等,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恢复城市河流湿地的自然生态和环境功能。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进行了关于自然的保护与创造的尝试,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拆除被混凝土渠道化了的河道,将河流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况。
不久,这一做法便波及到了周边诸国,如瑞士、奥地利等。
2003年韩国政府提出了拆除高架桥复原清溪川的计划,将工业化时期的钢筋水泥还原为城市生态商业游憩中心区,使清溪川成为首尔的城市名片。
清溪川河道复原并不是简单的原貌恢复,其中既考虑了河流本身的特点,又结合了历史和现代
文化,包括现代商业的开发。
清溪川复兴改造工程最显着的成效是让清溪川恢复了其自然的本来面貌,使得清洁、流动的河水又重新回到首尔市民的生活中[7]。
图2-1改造前的韩国首尔清溪川高架系统图2-2改造后的韩国首尔清溪川河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城市、人、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共识与主流思想,在2005年的亚太城市市长峰会通过的《重庆宣言》提出,城市、人、自然和谐共生是城市发展追求的目标。
(2)“健康工作河流”理念
“健康工作河流”理念既强调了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也承认人们适度开发水资源的合理性,力图在河流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取得平衡。
“健康工作河流”概念的关键点是,被管理的河流是在一种合适的工作水平上,又处在一种合适的健康状态。
“健康工作河流”理念既强调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也承认了人类社会适度开发水资源的合理性;既划清了与主张恢复河流到原始自然状态、反对任何工程建设的绝对环保主义的界线,也扭转了“改造自然”、过度开发水资源的盲目行为,力图寻求开发与保护的共同准则。
(3)“动态河流管理”理念
“动态河流管理”是从区域河流水系角度把流域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考虑、分析。
动态河流管理吸取河道水系建设管理中以往经验教训,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管理方法,依据河流生态、公众反应随时调整、提高,利用新的信息及时修正。
2.1.2国外城市水系管理经验
英法两国是西欧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虽然两国的水管理体制不尽一致,但还是有许多共同之处,值得我们借鉴。
(1)强调依法管理
英法两国都建立有比较完备的水法律法规体系,社会各界都能够严格遵守,一切水事活动都依法办事。
法律明确规定国家、地方等各级管理机构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同时把参与水事活动的各政府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职责明确分开,各自在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之内充分发挥作用。
对违规排污等违法事件则进行严管重罚。
(2)以流域为单元的集中统一管理
英法两国在长期的工业化过程中,针对供水和水污染问题,通过立法不断改进水资源的取水许可权属管理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逐步完善管理体制,现已由过去的多头分散管理基本上统一到以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性集中管理。
一切与水有关的活动均由流域水管部门统一管理,具体可再按政、事、企分工合作,互相配合。
(3)强有力的协作机制
英法两国在流域管理过程中的合作分为两个层次,即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地区之间的合作。
协作机制包括信息的交流,定期的会晤、协调,也同样增加了认同和合作的机会。
(4)高强度的资金投入
河道管理费用除来自防洪保安税、城市居民生活和工厂的污水排放费和特殊工业污染费、罚款收费外,差额全部由政府拨款,为流域河道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5)民主的监督管理机制
水管理活动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能,也是沿河工厂、企业、农场主和居民共同的利益所在。
投资者或投资者集体,在参与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各类水理事会、行业协会等作为非政府组织,应邀参加到重要的决策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意见,使得决策具有广泛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污染的监督,则主要依靠民众,给有关民众发免费电话卡,给在河边钓鱼的人发联系卡,通过他们来举报水污染案件。
(6)有效的监测体系。
有效的措施离不开良好的监测体系。
英法两国十分重视建立和健全各种监测网站。
沿河的监测点,除了常规的水文监测,以保证航运、景观及防洪要求外,更重要的是监测水质变化,并实时地在网上公布,供各界查询。
完善的监测体系已成为管理部门决策及执法的重要依据。
2.2国内学者对城市水系规划管理展开的研究工作
国内学者针对城市水系的规划管理展开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普遍认为城市除了具有防洪排涝的基本功能,还具有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等多重复合功能,分别从城市水系的规划理念、城市水文化建设、水生态建设以及水经济开发等
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有效指导了当前城市水系的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下面给予简单叙述。
(1)从水生态系统角度论述城市水系
以河海大学王超等学者所著《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一书为代表,对城市水生态系统假设和管理的基本理论、规划理念、设计建设和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城市水生态系统规划建设理念,建立了适合城市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模式。
将城市水生态系统管理系统依据城市水系的功能划分为防洪排涝管理、水资源管理、水源地保护管理、水功能区管理和水环境保护管理、水景观、水文化和水经济管理等6个管理对象,并提出城市水生态系统应一体化综合管理和构建了以城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要管理部门、其他多部门配合指导的城市水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机构框架模式。
(2)从水环境治理角度论述城市水系
城市水环境治理方面的研究较多,既有对完善当前水环境的管理机制方面的研究,也有就改善水环境管理对象工程措施方面提出对策。
高鑫发表的《构建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新机制》,认为目前城市水环境改善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在于“政出多门、多龙管水”的行政管理体制削弱了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效率,而且政府采取的大多是行政性、工程性、单一性的治理措施。
提出应构建新型的城市水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在确保城市水环境不断改善的前提下,改变治理的主体、模式以及利益分配方式,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城市水环境治理的专业市场,通过具有水环境治理资质的专业企业提供水环境治理的服务,改善城市环境,推动土地升值和经济发展,并将因治理而带来的一部分收益支付给水环境治理企业,形成良性的动态经济循环。
李晓磊在《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经济学问题及国外水环境治理的经验》中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水环境治理的难点。
认为目前国内水环境治理问题根源主要在于是外部性、财产权、地方保护主义和水资源管理体制缺陷等,对国外莱茵河以流域治理水环境的管理模式和英国泰晤士河治污成效经验进行了介绍
针对城市水环境治理方面,同济大学教授高廷耀在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专题报告中提出发展中国家治理城市水环境三大对策:集中、分散处理并行,截污和强化源头水预处理。
承建文在《上海加强水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陈洪洲等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