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建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建设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兴趣、提高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学科。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教材内容比较单调,教师单一讲授;课程内容比较散漫,学生自学为主,等等。
文章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三方面探讨课程新体系,对推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息素养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1.引言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是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因此,作为小学生必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的设置要以学生的兴趣与价值观的培养为中心,改变只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授的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加快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体系建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快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基本情况
在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之前,对大连市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基本情况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授课形式、学生掌握程度、小学生对新的课程体系的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授课形式,主要是一节课中教师讲授10至20分钟,剩余时间学生自学。
而在课堂自学时间中,大多数小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玩游戏、聊天等。
这种授课形式属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仅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获得,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学生被动地接受学
习,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程变得枯燥,所以信息技术课堂就成了学生聊天、游戏的场所。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存在问题。
比如有的老师一节课的授课内容只是练习打字,这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有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运用相脱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之后,使用较少或者不使用,使得所学的知识因缺乏巩固、练习而遗忘。
3.目前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问题
对信息技术课重视不够。
2001年,小学信息技术课成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目前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年级
为小学四、五、六年级。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虽然近些年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总体来说,还是不够,归根结底是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未能成为小学生升入初中的考试科目。
忽视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性。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单一学科,这门学科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很多,比如:数学、英语、物理等,因此具有明显的整合性。
在教学中要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使内容更丰富有趣。
调查结果显示,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是教授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知识,不懂得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变得枯燥单一。
课程教学模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大多依据教材讲授,在讲授过程中更注重小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表明,他们更喜欢活泼、有趣的课堂。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大多数教师只是在讲授―练习之间不断重复,教学模式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4.建设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
把学科知识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当中,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丰富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