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共3篇
窦娥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
窦娥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

2. 理解“冤狱”的概念,认识“冤狱”对司法制度的危害。

3. 掌握文章的组织结构和阅读策略,分析篇章脉络和表达手法。

4. 学会从细节、文化背景、字里行间等角度分析文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窦娥冤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

2. 表达手法。

三、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内容为《窦娥冤》,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介绍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

主要内容为介绍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包括官员、审判、律法和奖罚等。

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配上古代制度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解说让学生了解古代司法制度的重要构成和管理。

第二个板块:讲解“冤狱”的概念和对司法制度的危害。

主要内容为对“冤狱”的定义和由“冤狱”对司法制度中普遍存在的误解的产生而带来的危害进行阐述。

可配合各种案例进行讲解。

第三个板块:分析《窦娥冤》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手法。

主要内容为通过分析《窦娥冤》的篇章结构、文学表达手法、文化背景等方面,进一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并且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先人的遭遇和思考。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和图片等形式辅助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 问答法——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自由思考,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视频法——通过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冤案的情景,以便学生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建立深层次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标准
1. 能够全面、准确地学习了解古代司法制度与法律制度。

2. 能够正确理解并定义“冤狱”的概念和危害。

3. 能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和分析,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能够能够结合细节、文化背景、字里行间等角度分析文本
的方法,分析篇章脉络和表达手法的特点。

六、教学建议
1. 教师可以在学生过往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有趣、富
含挑战的情境,在约束中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和创造力。

2. 在开展文学阅读教育中,教师不能过多地灌输知识,而要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七、总结
本次课程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与法律制度、对“冤狱”的定义和危害的讲解,以及通过对《窦娥冤》的分析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学素养,是多角度、全面提升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次成功尝试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与法律制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也对“冤狱”的定义和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通过对《窦娥冤》的分析,我们学会了多角度地分析文本,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此外,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视频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形
式,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因此,这是一堂成功的课程,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窦娥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2
窦娥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代杂剧《窦娥冤》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文学价值。

2.理解《窦娥冤》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并能分析其内涵。

3.通过对《窦娥冤》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和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操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主要内容是:《窦娥冤》的历史、文化背景、情节、主题、人物形象及其文学价值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窦娥冤》的情节、主题、人物形象等。

2.教学难点:理解《窦娥冤》的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价值等,使学生对《窦娥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讨论法: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深入挖掘其内涵,进一步了解《窦娥冤》的多重意义。

3.阅读法:通过歌词和剧本的朗读、演唱、配合影视资料的观看,增进学生对《窦娥冤》的感性认识。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讲解元代杂剧的特点、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

2.学习
①情节分析:带领学生了解《窦娥冤》的情节大致梗概及其细节。

例如:窦娥家贫难以抚养,遂被窦荣、隆侄子收养,窦娥不从二人被陷害,最终惨死牢狱之中等。

②人物形象:分析《窦娥冤》中的人物形象,如窦娥、周仲英、拷棒官等。

③主题思想: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探讨《窦娥冤》的主题思想,
如社会不公、人性善恶、正义与执法等。

3.深入理解
让学生讨论《窦娥冤》的文学价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例如:它的剧作技巧是如何体现的?整个杂剧从人物塑造到情节设计,各个方面都有何精采之处?以及它对后世文学形式的影响,如何激发了后世文学创作的激情等。

4.课堂小结
总结《窦娥冤》的情节、三角关系、人物形象及文学价值。

六、课后作业
①在课外阅读《窦娥冤》,加深对于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②搜索相关阅读材料,方便自己巩固所学知识。

③思考:《窦娥冤》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否仍然存在?它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七、板书设计
1.《窦娥冤》梗概
2.人物形象
3.主题思想
4.文学价值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在文学、文化、历史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感性认识古代传统文化,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又能够通过讨论自己的感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同时,教学中以生动的教材、丰富的多媒体和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辅助手段,提高了学生成长的兴趣和爱好,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窦娥冤》这门经典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中的不公与冤狱,也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善恶两面性,更感受到了正义与执法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理解了剧作技巧的精华,深入思考了文学价值的内涵,也对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含义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此外,通过思考社会问题是否依然存在、对我们的警示意义等问题,也加深了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知。

通过这样一次优秀课程的教学,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对于文学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窦娥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3
窦娥冤(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朝时期社会背景及民间传说
2.理解“窦娥冤”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3.熟悉元曲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4.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1.元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及民间传说
2.“窦娥冤”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3.元曲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重点难点:
1.了解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掌握元朝时期民间传说的特点
2.理解“窦娥冤”故事的情节和主题,特别是其中几个重要场景的象征意义
3.熟悉元曲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包括曲调、唱腔、化妆和道具等等。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引入(5分钟)
通过问答等方式,引入本课所要学习内容,同时对元朝的社会背景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二、教学重点1: 元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及民间传说(10分钟)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把他们的讨论结果写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元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其对民间传说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2: “窦娥冤”故事的情节和主题(20分钟)
1、介绍“窦娥冤”的故事背景,并分别介绍主要人物经历的
几个场景。

2、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几个冤情和主题,并通过分析台词和
情景,帮助他们发掘故事中浓厚的历史感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重点3: 元曲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25分钟)
1、通过观看精选片断,介绍元曲的历史由来和艺术特点。

2、介绍元曲中的唱腔、舞台表演、曲调和传统化妆道具等等。

四、教学关键总结(10分钟)
1、总结窦娥冤的情节,强调几个重要情节的象征意义。

2、总结元曲艺术的特点,让学生们熟悉元曲的魅力。

五、探究式学习(20分钟)
以知识调研、团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们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和探究元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在家里写一篇短文,谈谈窦娥冤给他们的感受和启示。

2、团队或个人制作一个短小精美的元曲舞台表演。

四、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以课堂笔记、小组讨论、口头问答等为评价依据,评价学生理解窦娥冤故事和元曲艺术的掌握,评价学生在作业制作中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和艺术才能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曲艺术和“窦娥冤”故事,并探究了故事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通过课堂的讲解、观察和互动,学生们对元曲的表现形式,包括唱腔、舞台表演、曲调和传统化妆道具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通过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学生们逐渐理解了这个故事对社会、历史的背景,以及它传达的人性关怀和正义感。

在教师评价的标准下,学生们将会成为理解和欣赏元曲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持者和推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