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中的技术与艺术.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制作中的技术与艺术
十几年来,数字技术全面进入影视制作过程,计算机逐步取代了许多原有的影视设备,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发挥了很重大的作用。
下面是提供的影视制作中的技术与艺术,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技术上来讲,影视作品的剪辑工作并不复杂,但实际上它对的艺术修养,对画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要求很高。
在剪辑工作进行前不仅要对包括故事的梗概、素材的顺序、持续时间等根本内容有所了解,还要对影视作品中的镜头的过渡方式、特技、画面的二次加工、必要的文字呈现等更多的艺术效果加以考虑。
观众所承受的影视作品不是光怪陆离的影像,也不是如抽象派般使群众难以理解的艺术表达,如何能更有力的反响作品所要表达的故事,抒发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提醒社会意义,传播信息文化,所依靠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支持或者艺术构思,而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水乳交融。
播送电视技术的开展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其强大的虚构和仿真能力导致了不断扩大的视觉效果的可能,为影视艺术提供了充分的创作空间。
提到影视制作就不能不提到蒙太奇(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比照、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阔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
就叫蒙太奇)。
影视的根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和技术表达。
就电视而言,一部专题片一般要由几百乃至上千个镜头组成。
每一个镜
头的景别、角度、长度、运动形式以及画面与声音的组合方式,都
包含着蒙太奇的因素。
可以说,从镜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蒙太奇了。
与此同时,在对镜头的角度、焦距、长短的处理中,就已经包
含着摄制者的意志、情绪、褒贬、匠心了。
如本台的风光专题《雾
凇神韵》在处理一组雪原日落的景观时,对同一景色的远景、中景、近景的镜头的顺序叠加,在轻柔的音乐旋律中缓慢的变换着景别,
最后变换为黑场,使观众对那落日温暖的余晖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又有着无尽的回味;另一专题《吴家女儿》中,一组对人物的远景、
中景、近景表情特写的镜头的顺序叠加,短促又有节奏的强烈变换,足以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当时惊恐的紧张情绪。
可见,同样的技术手段,却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也表现了不同的艺术形式。
播送电视
技术的开展也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多的设备,可以实现更多的艺术
构思,使影视作品到达更深层次的艺术呈现。
现在,影视节目的广
泛采用了非线性(所谓非线性,就是指将各种模拟素材进行A/D(模/数)转换,并存储于硬盘中,再通过~!:lAfterEffects、Premiere
等后期合成软件来进行后期的视频/音频、特技及视/音频合成,并
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磁带、录相带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
统完整的工艺过程),而非线性机的强大功能,给编导提供了更加灵
活随意的创作空间。
如本台在制作大型抗日历史专题节目《映山花开》时,在陈述历史的事件发生开展的过程中,利用设备的功能,
对较长的篇幅进行了蓝绿灰色的色彩叠加处理,既弥补了新旧素材
因拍摄、存留时间的不同而难以统一的画面色彩,也一改以往的历
史陈述事件的篇幅大都采用的单一灰色调,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
到达了创新的艺术效果。
现在影视制作一般采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图形特技制作和合成制作。
计算机数字图形制作,即计算机虚拟三维场景和角色的制作和
生成过程。
计算机合成制作即把实拍素材和三维动画角色合二为一,创作出传统拍摄不可能到达的场景和效果。
如国际影片《阿凡达》、《变形金刚》等不完全是动画题材的影片,在蓝(绿)箱中进行的对
人物动作的真实拍摄和计算机特效处理、动画角色的创造和演绎,
都是用单一技术手段或设备无法到达的经典艺术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影视制作,不仅主要取决于艺术创作的水平,同时也是
计算机软、硬件应用技术水平的综合表达。
在现代影视作品中,声音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要素。
声音除了
与画面内容紧密配合以外,合理运用其他音效也可以在表现主题上
收获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声音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声音
的并列、声音的比照、声音的遮罩、接应式声音交替、转换式声音
交替、声音与“静默”交替。
声音的并列是几种声音同时出现,产
生一种混合效果。
但运用并列的声音应该有主次之分,要根据画面
适度调节,把最有表现力的作为主旋律。
如在山中,鸟鸣与山林的
风声是根本的元素,如果想表现山林的幽远,空山鸟鸣一定是首选,它的声音那么会较强的表达在作品中,让你有一种想在林中寻觅鸟
儿的渴望;如果想表现山林的幽暗,簌簌的风吹落叶,锋利的在林间
划过的风那么会将鸟的呜叫掩盖,让你体验山中的空寂与阴冷,大
大提升画面语言的表现力。
声音的比照是将含义不同的声音按照需
要同时安排出现,使它们在鲜明的比照中产生反衬效应。
这样的手
法经常应用在不同场景并列描述的时候,也经常作为一种声音蒙太
奇手法。
声音的遮罩是在同一场面中,并列出现多种同类的声音,
有一种声音突出于其他声音之上,引起人们对某种发生体的注意。
如川流不息的街道上,车祸发生时锋利的刹车声;吵杂的人群中,某人的话语声、呼喊声等。
接应式声音交替即同一声音此起彼伏,
前后相继,为同一动作或事物进行渲染。
这种有规律节奏的接应式
声音交替,经常用来渲染某一场景的气氛。
如林间的风吹动树冠,
此起彼伏的声音;海岸或水边,层层浪花拍击礁石的声音。
转换式声
音交替即采用两声音在音调或节奏上的近似,从一种声音转化为两
种声音。
如果转化为节奏上近似的音乐,既能在观众的印象中保持
效果所造成的环境真实性,又能发挥音乐的感染作用,充分表达一
定的内在情绪。
同时由于节奏上的近似,在转换过程中给人以一气
呵成的感觉,这种转化效果有一种韵律感,容易记忆。
如一些人物
纪实的影片,在人物的歌声之后,渐渐融出的原版歌声,但仍然配
合人物的画面,让人在悠扬的歌声中继续关注人物的命运。
回味悠长。
“无声”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表现手法,在影视片中通常作
为恐惧、不安、孤独、寂静以及人物内心空白等气氛和心情的衬托。
“无声”可以与有声在情绪上和节奏上形成明显的比照,具有强烈
的艺术感染力。
如在暴风雨后的寂静无声,会使人感到时间的停顿
生命的静止,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
但这种无声的场景在影片中不能太多,否那么会降低节奏,失
去感染力,产生烦躁的主观情绪,这就产生了声音与“静默”交替。
在作品中,我们除了要协调声音和画面之间的问题以外,也一定要
注意声音之间的主次、层次问题,好的音像配合才能完成优秀的艺
术创造。
在作品中,声音的使用要围绕画面所要表现的重点,不能
盲目的凭主观喜好运用,更不能孤立地去处理解说、音乐效果。
当
我们使用某种音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这种声音的表现力范围,
周围的环境是否会对声音的传播造成影响,如同样的一个声音,在
都市和在山谷,在人群中和在安静的室内,它的传播效果一定是不
同的,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下,是否有其他声音的干扰,对这个声音
给人的印象也是有所差异的,所以,我们面对声音的选择和运用必
须要有更多的考虑和安排,充分了解在某种背景环境下声音的传播
效果,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突出一种声音,设法使它们在片中交织
开来,防止声音运用的盲目、单调和重复,让声音和画面密切结合,发挥音像结合的表现力,给人以真实的感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视制作的高清化、数字化、计算机化,制作设备高度集成,使得制作环节、制作工种相互融合。
科学的影
视制作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紧密配合,对从业人员要求比拟全面,
提高素质迫在眉睫。
一是要提升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影视制作越
来越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不断创新的艺
术表现力推动作品提档升级。
主要表现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把握,风格节奏和情绪气氛的驾驭;场面调度、空间处理、色彩调配、构图、光效处理和音频处理等等方方面面。
驾驭好这些因素才能衬托主题,增强作品的可看性、回味性和
感召力。
二是要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影视制作涉及广泛的技术领域,如声学、光学、电学、电脑数字化等等,如今,数字技术已普遍应用,高清正走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需要制作人员加强技术学习
和业务培训,跟上科技开展步伐,掌握前沿知识和技能,助推影视
制作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