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一、力(F)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作用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必须发生形变2、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书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①质量均匀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采用悬挂法、支撑法。

五、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f):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1)增大摩擦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摩擦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④使接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充气垫)。

第六章力与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第六章力和机械6.1 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第四步:读数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6.3 重力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1.力的概念(1)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只有一个物体也不能产生力的作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可以有力的作用,没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存在力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如果把前者叫做施力物体,则后者就叫做受力物体.那就是说,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作用力的同时,施力物体本身也受到了受力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例如手拍桌子,手对桌子施加了向下的作用力,但人的手感到痛,这说明手对桌子施加力的同时,手也受到桌子对它的力的作用,把手叫做施力物体,则桌子就叫受力物体.但是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是相对于研究对象而言.不能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就把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混淆不清.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是由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来描述的,其变化包括以下四种情况(1)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4)物体运动方向、速度大小同时发生变化. 只要有一种情况出现,就可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就一定是受到了外力的作用.(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把物体拉伸、压缩或弯曲.3.力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在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 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的原理制成. 使用时注意事项:①观察量程. 就是观察弹簧测力计面板上的最大刻度值.注意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②观察最小刻度值. 就是弹簧测力计刻度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校正零点: 看指针是否指在零位置,如果不是,则应调整到指针指在零刻度线.④拉力沿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施加在弹簧测力计上.⑤观察指针示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4.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因此,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示意图.其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线段末端标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它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6.重力(1)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重心处.(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mg;式中m是物体质量,单位用千克;g是一常数,g=9.8牛/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G即为物体重力,单位用牛.7.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直接打印】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

【直接打印】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6.1怎样认识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发生力的作用。

2.力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F”,单位是牛顿,符号“N”,手托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N。

3.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力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指运动速度和方向)4.力有三个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5.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只有力的三要素全都相同时,力的作用效果才相同。

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就是:甲对乙施加力,同时乙对甲也施加力,这两个力称为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不同。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1.测量力的工具是什么?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3.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在测量前要先校零,是指针对准零刻度线;(2)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3)测量时弹簧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4.物理学中表示力的方法: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方向指向力的方向。

6.3重力1.重力产生原因:物体因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就是根据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用来检查物体放置是否竖直或水平。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公式G=mg;4.g≈9.8N/㎏物理意义:表示质量为1㎏的物体,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约为9.8N。

(为了便于计算g常取10N/㎏)5.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密度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6.增加物体稳定性的方法:一、降低物体重心;二、增大底部支承面积。

6.4探究滑动摩擦力1.摩擦分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2.滑动摩擦力(f):在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是初中物理的第二学期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光学和声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的总结:一、机械:1.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计算等。

2.力:力的定义、力的计量、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与不平衡、力的大小与方向的测量、力的作用线和作用面等。

3.动能与功:动能的概念与计算、功的概念和计算、功与能量转化等。

4.机械能:位能和动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转化等。

5.受力分析:重力与重力势能、支持力、摩擦力等。

6.斜面运动:斜面运动的特点、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重力分解与平衡等。

二、光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等。

2.光的成像:光的反射成像、反射成像的特点、光的折射成像、折射成像的特点等。

3.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和彩色的产生、光的折射和色散等。

4.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表达和应用、光线的追迹法等。

5.镜子:平面镜和弯曲镜的特点、镜像的特点和性质等。

三、声学:1.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的传播速度等。

2.声音的特点:音高、音强、音量、音色等。

3.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的反射、回声的产生和特点等。

4.声音的干涉和共鸣:声音的干涉特点和条件、共鸣的特点和条件等。

5.声音的吸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声音的吸收与杂音的产生等。

以上是对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这些知识点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理解高中物理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和习题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6.1 怎样认识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形变指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

例如:匀速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状态就改变了(理由运动方向改变了);苹果从树上下落,运动状态改变了(运动快慢改变了)。

注意: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3、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力,是看该物体是否形变或运动动态改变或同时变化,而不是看两个物体是否接触,两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力,不接触不一定没有力(如:两磁铁因排斥力而悬起来,就是不接触也可以有力)4、什么是力(F):力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前面物体施加力是施力物体和后面物体受到了力是受力物体)。

(1)要会找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种方法:○1关键弄清谁对谁,第一个是施力物体,第二个谁是受力物体。

○2找出主谓宾,主语是施力物体,宾语是受力物体。

(2)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3)受力分析时,我们选取受力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情况就行了,不要找少或找多了施力物体。

(3)力分类:○1接触力(一定要接触):弹力,压力,支持力(举力、托力),摩擦力,拉力,推力,浮力。

○2非接触力(也可以接触):磁铁间排斥力、吸引力,重力,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天体间的万有引力。

注意: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必须两个物体。

例如:踢出去的足球不再受推力作用,而是足球具有惯性,此时运动状态改变,因为只受到重力作用(若不考虑空气阻力)。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例子:(1)用手拍篮球,手对篮球施力,篮球对手也施力,手会感到疼;(2)用手拍打桌子,手也会疼痛(3)溜冰面对墙,用手推墙,人会向后滑 (4)使火箭升空时向下喷气,火箭就腾空而起,这一现象说明了(物体间的力的作用相互的)喷出的气体对火箭有向上的反作用力。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课本知识点整理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课本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复习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复习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六章 力和机械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改变物体运动状态_(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⑵_使物体形状改变(形变)_。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在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测力首先要校零,然后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拉力方向在一直线上。

4.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重力的公式是G=mg 。

5.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

6.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鞋底下做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旅行箱装有四个小轮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

7.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指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8.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叫做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 1×L 1=F 2×L 2;或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1221L L F F 。

9.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10.下列提供的杠杆属费力杠杆的是(填序号)F 、G 、M ;属省力杠杆的是A 、B 、C 、D 、E 、H 、I 、L ;属等臂杠杆的是J 、K 。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六章力和机械6.1 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注意: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例如:踢出去的足球不再受推力作用,而是足球具有惯性。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或静动转换〕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例如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太空舱内不能测量物重,但可以测量拉力。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6.3 重力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外表、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粤沪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粤沪版

八年级下册粤沪版物理知识点总结6.1 怎样认识力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第一步:校零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第四步:读数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6.3 重力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

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用增加砝码来增大压力,在木板上铺毛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9、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①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一定,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沪粤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答案(全册)内容详细

沪粤版初中物理复习提纲答案(全册)内容详细

初中物理沪粤版复习提纲答案(全册)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复习提纲答案 (3)一、长度的测量: (3)二、时间的测量: (4)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复习提纲答案 (5)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5)二、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6)三、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6)第三章《光和眼睛》复习提纲答案 (8)一、色彩的奥秘 (8)二、光的直线传播 (8)三、光的反射 (8)四、光的折射 (10)五、透镜 (10)六、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1)七、助视仪器 (12)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复习提纲答案 (13)一、温度 (13)二、分子动理论 (14)三、物态变化 (15)四、演练现场: (18)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复习提纲答案 (19)一、认识物质的一些属性 (19)二、测量物体的质量 (20)三、探究物质的密度 (21)四、点击新材料 (23)第六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答案 (24)一、力的概念和测量 (24)二、弹力 (26)三、重力: (26)四、摩擦力: (27)五、杠杆 (28)六、滑轮 (29)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答案 (31)一、参照物 (31)二、机械运动 (32)三、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33)四、二力平衡: (34)第八章《神奇的压强》复习提纲答案 (36)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36)二、液体的压强 (38)三、大气压 (39)第九章《浮力和升力》复习提纲答案 (41)一、浮力的概念 (41)二、当物体放入液体中时,判断物体浮沉情况的方法: (41)三、阿基米德原理: (42)四、浮力的计算方法: (43)五、浮力的利用: (43)六、神奇的升力 (44)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提纲答案 (45)一.认识分子: (45)二.解剖原子: (46)三.飞出地球: (47)第十一十二章《简单电路》复习提纲答案 (49)一、电路 (49)二、串联和并联 (50)三、电流(用字母I表示) (51)四、电压(用字母U表示) (51)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52)六、电阻(用字母R表示): (53)七、欧姆定律 (54)八、串联电路的规律: (56)九、并联电路的特点: (56)十、解电学题的基本方法: (56)第十三章机械功和机械能复习提纲答案 (57)一、机械功(用字母W表示) (57)二、功率(用字母P表示) (57)三、机械效率(用字母η表示) (58)四、机械能 (59)第十四章《内能和热机》复习提纲答案 (62)一、内能及其改变: (62)二、比热容 (64)三、热值(用字母q表示) (65)四、热机 (65)第十五和十六章“电与磁”复习提纲答案 (67)一、磁现象 (67)二、磁场 (68)三、电磁感应 (69)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0)第十七和十八章《电功率和家庭电路》复习提纲答案 (71)一、电功 (71)二、电功率 (72)三、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探究实验 (74)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复习提纲答案 (76)第二十章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复习提纲答案 (80)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复习提纲答案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希望你喜爱物理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伽利略:意大利科学家,是实验物理学的先驱,第一位用望远镜观察星空的人,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

牛顿:英国科学家,创立了经典力学,有三大运动定律。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之父”。

创立了相对论。

测量长度和时间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2、在国际单位制(SI )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 ( dm) 、厘米 ( cm) 、毫米( mm) 、微米 ( μ m) 和纳米 ( nm) 。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 s)和纳秒( ns)4、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① 1km=103m=106mm=109μm=1012nm;② 1m=10dm=102cm=103mm(2)时间单位:① 1h=60min;② 1min=60s;③ 1s =103ms;④ 1ms=103μs;⑤1μms=103ns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6、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2)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7、学会估测长度和时间:(1)走两步约 1m,一层楼高约 3m,一只新铅笔长度,学生课桌约85cm(2)用脉搏估测时间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化曲为直法(例: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a、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下册复习提纲第六章力和机械6.1 怎样认识力1、力(F)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②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③相互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2、力的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两物体之间的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或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有:划船、游泳、跳远、跳高、火箭发射等。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注: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1、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2)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3)注意事项....:①使用前要校零;②不许超过它的量程;③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④使用时,弹簧、指针等不要与外壳摩擦。

注: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

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如: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注:会画力的示意图。

①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②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了几个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平移,把它们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6.3重力:用G表示1、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沪粤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下册

沪粤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下册

初中物理沪粤版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和机械6.1怎样认识力考点:1.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6.2怎样测量和表示力考点: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拉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成正比;(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6.3重力考点: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 mg ,式中,G是重力,单位牛顿(N);m是质量,单位千克(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力和机械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5.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6.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2)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3)注意事项:①使用前要校零;②不许超过它的量程;③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④使用时,弹簧、指针等不要与外壳摩擦。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物理意义:质量是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铅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16.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7.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18.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19.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20.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1.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定滑轮)22.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23.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24.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25.公式:F=n 1(G+G 动) S=nh V 绳=nV 物第七章 力和运动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7.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8.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9. 根据可求路程:s=vt 和时间:t=s\v10.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1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1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质量是惯性唯一量度。

1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1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1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6. 物体在受到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会改变。

第八章 压强知识归纳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 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 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 单位是:米24.增大压强方法 :(1)S 不变,F↑;(2)F 不变,S↓ (3) 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和容器形状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第九章浮力知识归纳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 G ,下沉;(2)F浮> G ,上浮(3)F浮= G ,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 ρ液< ρ物,下沉;(2) ρ液> ρ物,上浮漂浮(3) ρ液= ρ物,悬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 gv排6.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 G — F液,(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 gv排(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汤姆逊的枣糕模型,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又叫核式结构)7.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8.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9.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需要记住的几个数值: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2)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108m/s3)水的密度:1.0×103kg/m 3 4) 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5)g :9.8N/kg 或者10N/kg 物理意义:质量是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 6)1标准大气压 = 76 cmHg 柱 = 1.01×105 Pa = 10.3 m 水柱7)1cm 2=10-4m 2 1cm 3=10-6m 3 1m / s = 3.6 Km / h 1 g / c m 3 = 103 Kg / m 32.物理史知识:(1)阿基米德杠杆原理:F 1 L 1 = F 2 L 2浮力原理:F 浮 = G 排 =m 排g=ρ液g V 排(2)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4)托勒玫“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3)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万有引力定律(5)汤姆逊 发现电子 (6 )卢瑟福 发现质子枣糕模型行星模型(7)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8)帕斯卡裂桶实验-------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9)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10)托里拆利实验 ------- 测定大气压强值(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