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散文阅读复习模块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注意:字面义+文中义+作用
散文中的表达技巧
1、散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
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
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 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 言犹未尽等&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 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 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 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对描写对象、人物感情、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自 己的看法&
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思想感情 2.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 3.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
阅读《拾穗的脚步》《中考指导》P98
1、通读全文;完成表格&
事情
回乡下时看母亲 母亲要“我”
拾稻穗
拾稻穗
“我”的内 心变化
豁然开朗
1、通读全文;完成表格&
答: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时代背景;写了抗日战 争时期白洋淀人民在敌人的封锁下仍然顽强地生存、 斗争;展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自然景物描写:渲染了战火中的白洋淀紧张压 抑的气氛;表现了人民在残酷环境积极斗争、不屈 不挠的精神&
词句的含义=字面义+文中义+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例: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 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3分 答:“吞”原指不细嚼而大口咽入;这里写出了城 市灯光亮的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 成对比&
&
1、概括题 2、作用题 3、赏析题 4、含义题 5、开放题
1、概括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例: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答:写多年前“才能战胜 龌龊和阴暗的道理&
——《如果你足够优秀》2012济宁中考
2、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
例: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 有什么作用?3分 答:补充联想内容;为后文做铺垫&写出了对美好 童年的回忆;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注意:每个要点1分:作用=结构+内容+主题&
赏析具体句段;答题的步骤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句中如何具体运用+作用该修辞的一般 作用+事物的特点+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 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 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3分 答:比喻;把棉花比作云;把自己比作鸟;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达出作者对童年单纯快乐的 怀念&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注意:共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动作描写:具体传神;用动作行为体现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用语言披露内心;表现人物性格 &
心理描写:细腻真实;直接揭示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性 格&
例: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 用?3分
答: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地表达了“我”盼望考上 美术师专的强烈愿望;写出了“我”渴望梦想成 真而又担心失败;既兴奋又紧张的心理活动;为下 文“我”考试失利作了铺垫&
——《如果你足够优秀》2012济宁中考
自然环境:1、烘托人物心情 2、渲染当时怎样的气氛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社会环境: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表现 人物性格做铺垫&
例:说说下面环境描写的作用&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 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 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 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 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
例:请赏析下面一段话的语言特色&3分
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 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 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 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答: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落叶从春到秋圆满的一生;为大地为人类 而活的奉献精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答:文段中用了扫、撒、牵等一系列动词;准确传神 地描绘出捕鸟全过程;表现了儿童爱玩的心理&
注意:从文章中选1~2个重点词+选词效果+所 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三、表达方式——描写
点明描写方法+描写效果该描写方法的一般 作用+对表现人物、主题的作用
肖像描写外貌、神态:以形传神;用外貌特征或表情变 化来表现人物性格&
——《落叶也精彩》2013济宁中考
注意:共3分&其中修辞2分;语言1分&
二、用词 从文章中选1~2个重点词+选词效果+所写的内容+ 表达的情感&
①动词:准确传神 ②形容词:形象具体 ③成语:为文章增色 ④叠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⑤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例:赏析下面语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 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 子一拉便罩住了&
• 学会判断题型& • 记牢答题公式& • 扣住要点;分析要求;充分利用助答信息& • 扣住分值;分配字数;注意衔接& • 多做多练;活学活用&
线索
• 记叙性散文:常以时、地、人、事为线索&朱自清的《背 影》以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为中心内容来记叙&
• 抒情性散文:往往是具体的物、作者的感情或主观感受& 《荷塘月色》以心情“颇不宁静”为线索;刻画月下静美 的荷塘;荷塘上朦胧的月色;抒发”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 悦”&
常用来抒写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见闻和感受;篇幅 短小&手法自由、灵活&其特点——“形散神不散”&
1表达方式多样 2取材自由 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主题集中鲜明
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 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 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3、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可从内容、 语言、写法等方面任选角度4分
答:
示例一:三个“不再”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 强调了“我”学着母亲拾穗后的变化;1分形象地 写出了“我”由心浮气躁到豁然开朗的变化&2 分 示例二:“忽然”体现了“我”学着母亲拾穗 后的茅塞顿开;2分“滋”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我”此时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之感&2分 示例三:“眼前变得明媚、清澈起来”和前文 中的“我眼睛漫无目标地看着;似乎看不到一根 稻穗&”呼应对比;2分写出了“我”学着母亲拾 穗后情感的变化;为后文写“我”的感悟作铺垫 &2分
4、文中多次写到午后的“阳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 说它的作用&3分
答:交待了母亲拾穗的时间;环境;1分突出烘托后 文母亲拾穗脚步的踏实和稳健;心无旁骛;1分突出 了文章的中心&1分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拾穗的脚步”的两 层含义&4分 答: 第一层含义指的是母亲与“我”拾穗时的脚步;2 分
第二层含义是指生活的脚步;即从容、淡定、心态 平和的人生态度&2分
注意:套用公式即可;语言要凝练&
2、概括特点=方面1+方面2+方面3…… 例: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不同落叶;特点纷呈&请你把每 种树落叶的特点加以概括;整理出来&5分 答:①银杏树:步调一致;说走就走&②柿树:从不大 红大紫的奉献精神&③槐树:先后有序;次第而落&④ 泡桐树:叶阔荫大;风一吹就跌落满地&⑤垂柳:早来 晚走;经得起雪打风吹&⑥法国梧桐:具有抗争精神;坚 强勇敢&
——《落叶也精彩》2013济宁中考
注意:在原文中提炼;每个要点1分&不遗漏即可得全 分&
1、结构作用=承、铺、照、点、引
例:第2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结构 上有何作用?2分 答:为后文写儿子长大独立、渐行渐远做铺垫;也为 了引出后文中目送父亲衰老离去&——《目送》海 淀2013 注意:记牢五字口诀;对号入座&结合上下文简要分 析;不能点到即可&
事情
回乡下时看母亲 母亲要“我”
拾稻穗
拾稻穗
“我”学 着母亲拾 稻穗
“我”的内 埋怨讶异 心变化
悻悻然不情愿; 豁然开朗 犹豫
2、文章第④-⑧段写“我”对小时候拾稻穗 的回忆;这部分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不能&插叙回忆的内容使文章更丰富;使文章 更有起伏感;体现了母亲拾穗的脚步一贯如此;为 后文“我”随母亲拾稻穗后顿生感悟作铺垫;这样 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6、仔细品读文章的最后两段;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 谈你的感悟&不少于80分5分
答:提示:
①放慢生活的脚步;就能收获最美丽的风景就是最宝 贵的财富& ②面对生活我们要有从容淡定、平和的心态& ③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不急不躁不受干扰;心无旁骛 & ④生活更重在过程;要享受过程&
⑤所有的“快”慌乱、浮躁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 还落得满身血痕& 观点明确2分;联系恰当2分;语句通顺1分
• 议论性散文:往往是借助对古今故事、某一人、某一事或 花鸟草虫的描叙;在形象化的议论中阐发哲理&余秋雨的 《道士塔》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 的管理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 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民 族感情&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写出了……表达了…… 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节奏明快;用语精练写出了…表达了…… ③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精练、恰当地写出了……表达了……
④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于无疑处设疑;非常肯定地写出了……表达了…… ⑤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有气势地证明了……表达了…… 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态度鲜明地写出了……表达了……
散文中的表达技巧
1、散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 2、散文中的修辞方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
衬托、渲染、夸张、反复等& 3、散文的表现手法:常用的有联想想象、比喻象征、对比
衬托、欲扬先抑、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托 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铺垫照应、制造悬念、 言犹未尽等& 4、散文的行文布局:常见有包括文眼句、总起句、总结句、 过渡句、中心句、点睛句等的“重要句子”的安排;以及 详略得当、叙议结合、引经据典、巧譬善喻、过渡衔接、 铺垫伏笔、首尾照应等&
对描写对象、人物感情、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自 己的看法&
1.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思想感情 2.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 3.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
阅读《拾穗的脚步》《中考指导》P98
1、通读全文;完成表格&
事情
回乡下时看母亲 母亲要“我”
拾稻穗
拾稻穗
“我”的内 心变化
豁然开朗
1、通读全文;完成表格&
答: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时代背景;写了抗日战 争时期白洋淀人民在敌人的封锁下仍然顽强地生存、 斗争;展示了人物的精神风貌&
自然景物描写:渲染了战火中的白洋淀紧张压 抑的气氛;表现了人民在残酷环境积极斗争、不屈 不挠的精神&
词句的含义=字面义+文中义+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例: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 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3分 答:“吞”原指不细嚼而大口咽入;这里写出了城 市灯光亮的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 成对比&
&
1、概括题 2、作用题 3、赏析题 4、含义题 5、开放题
1、概括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例: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答:写多年前“才能战胜 龌龊和阴暗的道理&
——《如果你足够优秀》2012济宁中考
2、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
例: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 有什么作用?3分 答:补充联想内容;为后文做铺垫&写出了对美好 童年的回忆;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注意:每个要点1分:作用=结构+内容+主题&
赏析具体句段;答题的步骤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在句中如何具体运用+作用该修辞的一般 作用+事物的特点+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 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 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3分 答:比喻;把棉花比作云;把自己比作鸟;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表达出作者对童年单纯快乐的 怀念&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注意:共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
动作描写:具体传神;用动作行为体现人物性格&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用语言披露内心;表现人物性格 &
心理描写:细腻真实;直接揭示人物内心;表现人物性 格&
例: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 用?3分
答:心理描写;细腻真实地表达了“我”盼望考上 美术师专的强烈愿望;写出了“我”渴望梦想成 真而又担心失败;既兴奋又紧张的心理活动;为下 文“我”考试失利作了铺垫&
——《如果你足够优秀》2012济宁中考
自然环境:1、烘托人物心情 2、渲染当时怎样的气氛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社会环境: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表现 人物性格做铺垫&
例:说说下面环境描写的作用&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 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 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 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 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
例:请赏析下面一段话的语言特色&3分
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 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 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 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答: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落叶从春到秋圆满的一生;为大地为人类 而活的奉献精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答:文段中用了扫、撒、牵等一系列动词;准确传神 地描绘出捕鸟全过程;表现了儿童爱玩的心理&
注意:从文章中选1~2个重点词+选词效果+所 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三、表达方式——描写
点明描写方法+描写效果该描写方法的一般 作用+对表现人物、主题的作用
肖像描写外貌、神态:以形传神;用外貌特征或表情变 化来表现人物性格&
——《落叶也精彩》2013济宁中考
注意:共3分&其中修辞2分;语言1分&
二、用词 从文章中选1~2个重点词+选词效果+所写的内容+ 表达的情感&
①动词:准确传神 ②形容词:形象具体 ③成语:为文章增色 ④叠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⑤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例:赏析下面语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 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 子一拉便罩住了&
• 学会判断题型& • 记牢答题公式& • 扣住要点;分析要求;充分利用助答信息& • 扣住分值;分配字数;注意衔接& • 多做多练;活学活用&
线索
• 记叙性散文:常以时、地、人、事为线索&朱自清的《背 影》以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为中心内容来记叙&
• 抒情性散文:往往是具体的物、作者的感情或主观感受& 《荷塘月色》以心情“颇不宁静”为线索;刻画月下静美 的荷塘;荷塘上朦胧的月色;抒发”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 悦”&
常用来抒写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见闻和感受;篇幅 短小&手法自由、灵活&其特点——“形散神不散”&
1表达方式多样 2取材自由 3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4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5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主题集中鲜明
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 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 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3、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画线句子&可从内容、 语言、写法等方面任选角度4分
答:
示例一:三个“不再”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1分 强调了“我”学着母亲拾穗后的变化;1分形象地 写出了“我”由心浮气躁到豁然开朗的变化&2 分 示例二:“忽然”体现了“我”学着母亲拾穗 后的茅塞顿开;2分“滋”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我”此时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之感&2分 示例三:“眼前变得明媚、清澈起来”和前文 中的“我眼睛漫无目标地看着;似乎看不到一根 稻穗&”呼应对比;2分写出了“我”学着母亲拾 穗后情感的变化;为后文写“我”的感悟作铺垫 &2分
4、文中多次写到午后的“阳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 说它的作用&3分
答:交待了母亲拾穗的时间;环境;1分突出烘托后 文母亲拾穗脚步的踏实和稳健;心无旁骛;1分突出 了文章的中心&1分
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拾穗的脚步”的两 层含义&4分 答: 第一层含义指的是母亲与“我”拾穗时的脚步;2 分
第二层含义是指生活的脚步;即从容、淡定、心态 平和的人生态度&2分
注意:套用公式即可;语言要凝练&
2、概括特点=方面1+方面2+方面3…… 例: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不同落叶;特点纷呈&请你把每 种树落叶的特点加以概括;整理出来&5分 答:①银杏树:步调一致;说走就走&②柿树:从不大 红大紫的奉献精神&③槐树:先后有序;次第而落&④ 泡桐树:叶阔荫大;风一吹就跌落满地&⑤垂柳:早来 晚走;经得起雪打风吹&⑥法国梧桐:具有抗争精神;坚 强勇敢&
——《落叶也精彩》2013济宁中考
注意:在原文中提炼;每个要点1分&不遗漏即可得全 分&
1、结构作用=承、铺、照、点、引
例:第2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结构 上有何作用?2分 答:为后文写儿子长大独立、渐行渐远做铺垫;也为 了引出后文中目送父亲衰老离去&——《目送》海 淀2013 注意:记牢五字口诀;对号入座&结合上下文简要分 析;不能点到即可&
事情
回乡下时看母亲 母亲要“我”
拾稻穗
拾稻穗
“我”学 着母亲拾 稻穗
“我”的内 埋怨讶异 心变化
悻悻然不情愿; 豁然开朗 犹豫
2、文章第④-⑧段写“我”对小时候拾稻穗 的回忆;这部分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答:不能&插叙回忆的内容使文章更丰富;使文章 更有起伏感;体现了母亲拾穗的脚步一贯如此;为 后文“我”随母亲拾稻穗后顿生感悟作铺垫;这样 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6、仔细品读文章的最后两段;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 谈你的感悟&不少于80分5分
答:提示:
①放慢生活的脚步;就能收获最美丽的风景就是最宝 贵的财富& ②面对生活我们要有从容淡定、平和的心态& ③我们在做事的时候要不急不躁不受干扰;心无旁骛 & ④生活更重在过程;要享受过程&
⑤所有的“快”慌乱、浮躁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 还落得满身血痕& 观点明确2分;联系恰当2分;语句通顺1分
• 议论性散文:往往是借助对古今故事、某一人、某一事或 花鸟草虫的描叙;在形象化的议论中阐发哲理&余秋雨的 《道士塔》以道士塔为引线;记叙了在愚昧无知的王道士 的管理下;敦煌文物被破坏以及被外国冒险家劫掠的经过; 表达了作者由这一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生发的悲怆苍凉的民 族感情&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写出了……表达了…… 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句式整齐、节奏明快;用语精练写出了…表达了…… ③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 精练、恰当地写出了……表达了……
④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于无疑处设疑;非常肯定地写出了……表达了…… ⑤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有气势地证明了……表达了…… 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态度鲜明地写出了……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