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化学上学期10月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 1, C —12, O —16, Na-23, S — 32, Al — 27,N — 14,Mg — 24,Fe — 56,CI — 35.5 , K — 39, Ba —137 , N —14
一、选择题(本题共 22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 3分,共66分) 1.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
下面所列的物质
中,标签贴错了的是
【解析】
【详解】A 、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图片表示腐蚀品,故不选 B 汽油是一种易燃液体,图片表示剧毒品,故选 B 项;
C 乙醇是一种易燃液体,图片表示易燃液体,故不选
C 项;
D 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与易燃物、有机物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故不选 D 项。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 B 。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1 mol H 2Q 的质量为 18 g/mol
B. CH 4的摩尔质量为16 g
C. 3.01 X 10 23个SQ 分子的质量为32 g
化学试题
A.
浓HSQ
D. 标准状况下,1 mol 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 L
【答案】C
【解析】
A. ImolH 2O的质量为Imoi x 18g/mol = 18g, A错误;
B. CH 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摩尔质量
23 23 23
为16g/mol , B 错误;C. 3.01 x 10 个SQ 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3.01 x 10 - 6.02 x 10 /mol =
0.5mol,质量为0.5mol x 64g/mol = 32g, C正确;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L , D错误,答案选Co
点睛:注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以g为单位时)不是同一个物理量,单位不同,只是在数值上相等。
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 • mo「1,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o
3.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
②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b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Q2-
③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生成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
中可能有CQ32-
④某溶液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Ba2+
⑤. 某溶液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或碳酸银等,不能确定是否含氯离子,检验氯离子,应先加
硝酸,再加硝酸银,故①错误;
②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检验硫酸根离子,应先加盐酸排除干扰离子,则该操作不能检验硫
酸根离子,故②错误;
③澄清石灰水中生成白色沉淀,可以知道无色无味气体为二氧化碳,原溶液可能含HCQ或CQ2-,故③正确;
④白色沉淀不一定是硫酸钡,也可能为硫酸钙、硫酸银等,不能确定是否含Ba2+,故④错误;
⑤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为AgCl,则说明原溶液中有Cl-,故⑤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o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
B.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之一
C.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 x 1023mo「1
D. 物质的量的单位一一摩尔只适用于分子、原
子、离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不是物质的数量,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之一,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为6.02 x 1023mol-1,故C错误;
D物质的量的单位一一摩尔只适用于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5.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 0 2
B. CH 4
C. CO 2
D. SO 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比较所占体积最大即气体的物质的量最大,n=m/M得,气体等质量,即摩尔质量越小,物质的量越大,故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大,体积最大,答案选 D.
考点:
6. 如果花生油中混有水份,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
B. 蒸馏
C. 分液
D. 萃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花生油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A、过滤法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A项错误; B蒸馏法实现两种互溶液体的分离,B项错误;C分液法可以实现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分
离,花生油和水不相溶,C项错误;D萃取法可以实现在两种溶剂中溶解度不一样的物质的
分离,D项正确;答案选Co
考点:考查物质分离
7.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N Q CQ是盐,不是碱;NaOH是碱不是盐;SQ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故A错误;
B CQ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不成盐氧化物,故B错误;
C Mn t O7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NQ2不管和水反应还是和碱反应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是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
D NH・H2Q是碱,HNQ是酸,NaHCO是盐,CaQ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SQ 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SQ、MnQ等;碱性氧化物是能和
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zO CaQ等;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盐是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
根离子的化合物,据此分析•
8. V L Al 2 (SQ4) 3溶液中含a g Al 3+,从中取出V/2L ,并稀释至V L ,则稀释后SQ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 1 — 1 — 1 A. a/(54V)mol •L B. a/(18V)mol •L C. a/(36V)mol •L D. a/(27V)mol •L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n=m/M计算出ag铝离子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硫酸铝的化学式计算出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从而可以知道取出的V/2L,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稀释过程中溶质
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出稀释后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
【详解】V L Al 2 (SQ)3溶液中含a g Al3+,含有铝离子的物质的量为:,根
|27g/mol 27
据化学式Al 2 (SO4) 3可以知道,V L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v a 3 a
为:HI胡-一=-moL
27 2 IS
从中取出V/2L,取出的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稀释过程中硫
18 2 36
I a
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SQ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 <>L'L
VL 36V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C。
9.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gNH4+M子中所含的电子总数为12N A
B. 标准状况下,11.2L水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
C. 0.3mol/LNa 2SQ溶液中,含有Na 和SQ -总数为0.9N A
D. H 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答案】D
【解析】
【分析】
A.铵根离子中含有10个电子,18g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10mol电子;
B.标准
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水的物质的量; C.没有给
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含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总物质的量; D.根据物质的摩尔质量进行
计算。
【详解】A. 18g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1mol铵根离子中含有10mol电子,所含的电子总数为10N A,选项A错误;B.标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11.2L水的物
质的量,选项B错误;C.没有给出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含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总物质的量,选项C错误;D. "SQ的摩尔质量是98g/mol,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况下水、乙醇、
氟化氢、三氧化硫等物质的状态不是气体,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0. 等体积的Al2(SO4)3、ZnSQ、N&SQ溶液分别与足量BaCL溶液反应。
若生成BaSQ沉淀的质量比为1 : 2 : 3,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 : 2 :3
B. 1 : 6 :9
C. 1 : 3 :3
D. 1 : 3 :6
【答案】B
【解析】
设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x、y、z,溶液体积均是V。
根据硫酸
根守恒可知3Vx:Vy:Vz= 1 : 2: 3,解得x: y:z = 1: 6: 9,答案选B。
11. 相同质量的SQ和SQ,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所含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C.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 5
D. 硫元素的质量比为5:4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n=m/M可以知道,相同质量的SQ和SQ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0g/mol : 64g/mol=5 : 4。
【详解】A、1个SQ和SQ分子均含一个硫原子,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SQ和SQ的物质rrj m 5
的量之比,为-:一■•,故A错误;
64 80 4
B 1个SQ含有两个氧原子,1个SQ分子含有三个氧原子,因此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
为:,故B错误;
4 3 6
C 1个SQ含有两个氧原子,1个SQ分子含有三个氧原子,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6,故C错误;
D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硫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要熟记公式:n=m/M, n=N/N A,n=V/V m。
本
题根据n=m/M可以知道,相同质量的SQ和SQ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0g/mol : 64g/mol=5 : 4,
结合每个分子含有的S原子、Q原子数计算所含S原子、Q原子物质的量之比,再根据m=nM 可以知道,含有硫元素之比等于硫原子物质的量之比、含有的氧元素质量之比等于氧原子物质的量之比。
12.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萃取剂的选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要大;
萃取剂与原溶剂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溴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与水互
不相溶,A正确;碘单质易升华,加热后,碘单质易升华,剩余的是KI,B错误;氨气极易溶
于水而难溶于苯,该装置导管口插入水中,无法防止倒吸,C错误;该装置酒精灯的水银球应
该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却装置应该下口进水,上口出水,D错误。
考点:考查萃取、物质的分离、尾气的吸收、工业制备酒精等知识。
13. 取100 mL 0.3 mol •L 1和300 mL 0.25 mol •L的硫酸注入50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至刻度线,该混合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1 一 1 一 1 一 1
A. 0.21 mol •L
B. 0.4 2 mol •L
C. 0.56 mol •L
D. 0.26 mol •L
【答案】A
【解析】
该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为n(H+)=(0.1 L X 0.3 mol •L -1+0.3 L X 0.25 mol •L -1) X 2=0.21 mol,所以c(H )0.21/500 X 10 _ mol •L _ =0.42 mol •L -,故B正确。
14. 对1 mol •L _1的MgC b溶液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Cl _浓度为2 mol •L _1
B. 该溶液中M^的物质的量是1 mol
C. 可使用250 mL容量瓶分两次完成490 mL该浓度的MgCb溶液的配制
D. 该溶液可由95g MgCl2 • 6H2O固体在水中溶解并稀释至1L获得。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MgC b的分子组成可知,1个MgCb中含有2个氯离子,所以1 mol •L 一1的MgC b 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 •L ^1,故A正确;
B未指明溶液体积,不能计算Mg*的物质的量,故B错误;
C 490 mL溶液需使用500 mL容量瓶一次性配制,不能分2次,以减少误差,故C错误;
D 95g MgCl 2 • 6H2O的物质的量为n=m/M=9号203g/mol=0.47mol,在水中溶解并稀释至1L, MgCb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V=0.47mol/1L==0.47mol/L, 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
15. 使用胆矶(CuSQ・5H2O)配制1L 0.2 mol •L的硫酸铜溶液,正确的操作是()
A. 将胆矾加热除去结晶水后,称取32 g 溶解在1 L 水里
B. 称取胆矶50 g ,溶解在1 L 水里
C. 将32 g 胆矶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 1 L
D. 将50 g 胆矶溶于水,然后将此溶液稀释至 1 L
【答案】D
【解析】
体积1L 是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体积,A、B 错误;需要硫酸铜的物质的量=1L X 0.2mol/L=0.2mol ,硫酸铜物质的量等于胆矶的物质的量,故需要胆矶的质量=0.1mol x 250g/mol=50g, C错误,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较简单,注意对概念、公式的理解与灵活应用,注意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中要用溶液的体积计算而不是溶剂体积。
16. 把100 mL含有MgSO和K a SQ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 a mol NaOH的溶液,恰
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 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 20 (2b -a) mol •L-1
B. 20(b -2a) mol •L-1
C. 10(2b —a) mol •L
D. 10(b —2a) mol •L
答案】A
解析】
把100 mL含有MgSO和K2SQ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 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
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所以混合溶液含有0.5amolMg2+;另一份加入含 b mol BaCI 2
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所以混合溶液含有bmolSQ2-。
根据电荷守恒
可得:n(K+)+2n(Mg2+)=2n(SO42-) ,n(K+)+2a mol=b mol ,n(K +)=(2 b-a)mol ,
+ - 1
c(K )=(2 b-a)mol/0.05L=20(2b —a) mol ・L「,故选A。
点睛:在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最基本的关系就是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的代数和等于0.
17•将15 mL 2 mol •L —1 Na z CO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 mol •L —1 MCl n盐溶液中,恰好将
溶液中的MT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MCI n中n值是
A. 4
B. 3
C. 2
D. 1
【答案】B
【解析】
Na^CO溶液中CO2-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15L x 2mol?L -1=0.03mol , MCl n盐溶液中M+离子的物质
的量为0.04L x 1.5mol?L -1=0.06mol,由反应中恰好将溶液中的M+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及
M的化合价为+n可知Na z CO与MCl n反应对应的关系式为:
2M+〜nCO2-
2 n
0.06mol 0.03mol
解得n=1,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溶液中的离子之间的反应来进行简单计算,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明确离子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并应熟悉离子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来解答即可。
18. 在NaCI、MgC2、MgSO形成的混合溶液中,n ( Na T) =0.2mol , n (Mg+) =0.35mol , n (Cl-)
2-
=0.7mol,贝U n (SO-)为
A. 0.15mol
B. 0.10mol
C. 0.25mol
D. 0.20mol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相等,2n(SO42-) + n(Cl -) =n(Na+) +2n(Mg2+),
所以n(SO42-) =[n(Na+) +2n(Mg2+) -n(Cl-) ]/2=[0.2mol+2 x0.35mol -0.7mol]/2= 0.10mol 。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19. 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同压强、同体积的NO和CQ
B. 同温度、同体积的H.和N
C.同体积、同密度的CQ和GH
D.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Q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压强、同体积的NQ和CQ,但温度不一定相同,所以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即分子个数不一定相等,所以原子个数不一定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a,二者的压强不一定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分子数不一定相等,则其原子个数不一定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同体积、同密度的CQ和C B H8,二者的质量相等,二者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二者的分子个数相等,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不相等,所以其原子个数一定不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Q由于二者的摩尔质量相等,由n=m/M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
相等,根据N=nN知,二者的分子个数相等,每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相等,所以其原子个数一定相等,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所以又叫四同定律,温度、压强、分子、体积变量中,三个量相同,贝U 第四个量一定相同,即“三同定一同”。
20. 如图所示,分别向密闭容器内可移动活塞的两边充入空气,H.和Q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
态下,若将H2、Q的混合气体点燃引爆。
活塞先左弹,恢复原温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
则原来Hz、Q的体积之比可能为
空%H ,曲冋A讲
t i
A. 2 : 7
B. 5 : 4
C. 2 : 1
D. 7 :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令空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反应前,左右两室的体积之比为1: 3,反应前右室的
物质的量为3mol,反应后,活塞处于中央,两室体积相等,则两室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反应后右室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设H2、Q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
若氢气过量,则:X - 2Y = 1 ; X + Y = 3 ,解得x:y=7: 2,
若氧气过量,则:Y - 0.5X ="1;X" + Y = 3 ,解得x:y=4: 5,
故选D.
考点:考查了混合物计算的相关知识。
21. 标准状况下一个空瓶的质量是20g,装满O2,称量其质量为21g,若装满A气体,称量其
质量为22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6
B. 32
C. 64
D. 12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一定相同,丄,则A的相对分子质
32 丸(A)
量是64,故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摩尔质量。
22. 在标准状况下,将wg A气体(摩尔质量为Mg/mol)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g/mL,
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wd/(Mw+1000)
B. 1000wd/(Mw+1000)
C. w/M
D. 1000wd/(Mw+M1000)
【答案】D
【解析】
【详解】wg气体物质的量为n=w/M mol,溶液体积为V=m/ =( w+1000) /1000d L,所以此溶
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V=1000wd/(Mw+M1000),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考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需要注意气体溶于水后会引起溶液体积的增大,
所以溶液的总体积要用V=m/公式计算。
第H卷(非选择题共34分)
二、填空题(16分)
23. 某次实验需用80mL 3mol/L的稀H2SQ溶液,某同学用98%勺浓H2SQ (p =1.84g/cm 3)进
行配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3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8%的浓H2SQ (p =1.84g/cm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配制80mL 3mol/L的稀H2SQ溶液,则需取98%勺浓H2SQ ___________ mL,量取浓硫酸所用的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_ (从下列中选用)
A. 10mL B . 25mL C. 50mL D . 100mL
(3) 将下列步骤中的空格补充填写完整
①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浓硫酸
②将烧杯中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④将溶液冷却,恢复至室温
⑤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⑦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4) 实验中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序为__________ (填序号)
(5) 下列各种情况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B将量筒中残留的浓硫酸洗涤后.转移入容量瓶中
C.定容时仰视液面读数
D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6) 取用任意体积的所配3mol/L硫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 (填字母)
A、溶液中HSQ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SQ2一的数目D溶液的密度
【答案】(1). 18.4mol/L (2). 16.3ml (3). B (4). 用玻璃棒引流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5). 至距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
线及视线平齐(6).①③④②⑦⑤⑥(7). AB (8). BD
【解析】
1000如4 1(X)0 X 1.84 X 9S%
【详解】⑴根据c= ,故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Nl 98H1O1L
⑵实验室中没有80mL的容量瓶,因此需要选用100mL的容量瓶,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
. . -3 一. . 的量不变,因此100X 10- L X 3mol/L=V(H 2SQ) X 18.4mol/L,解得V(H2SO)=16.3mL,所选用量
筒的规格应为25mL,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3) 配制步骤有量取,稀释,移
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量筒量取(用到胶头滴管)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
移到容量瓶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溶液
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盖好容量瓶塞,反复颠倒摇匀,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贮存•
故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的容量瓶中,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
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故答案应为:玻璃棒引流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至距离刻度线1-2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及视线平齐;
(4) 由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实验操作正确的顺序为:①③④②⑦⑤⑥.
(5) A、未经冷却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由于热胀冷缩,导致定容体积减小,最终溶液浓度
偏高;
B将量筒中残留的浓硫酸洗涤后,转移入容量瓶中,导致浓硫酸物质的量增加,最终溶液的
浓度偏高;
C定容时仰视液面读数,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最终溶液浓度偏低;
D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导致浓硫酸物质的量偏小,最终溶液浓度偏低;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B;
⑹溶液的浓度和密度不会随溶液体积变化,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c x V,因此与体积有关,溶液中粒子数目N=n.N A =c x V XN A,因此粒子数目也与体积有关;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Do
24. 蒸馏是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常用方法。
图I
(1) 图I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常用装置,图中明显的一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
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o
【答案】(1). 冷凝管进出水口颠倒(2). 蒸馏烧瓶(3). 冷凝器
【解析】
【详解】(1)使用冷凝管时,为达到充分冷凝的效果,使水充满冷凝管,应从下端进水,上端出水,所以图中明显的错误为冷凝管进出水口颠倒。
(2) A为蒸馏烧瓶,可加热;B为冷凝管,将蒸发出的气体冷凝为液体,流入收集器中。
25. (1)在80 g密度为d g/cm3的硫酸铁溶液中,含有 2.8 g Fe3+M子,则此溶液中SQ2-的物质
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⑵由N和CQ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16倍,则该混合气体中
N2和CQ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标准状况下,1.12LNQ x气体质量为2.3g,则x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15/16d (2). 3:1 (3). 2
【解析】
【详解】(1)2.8 g Fe 3+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2.8 g十56g/mol=0.05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2n(SO42-)=3n( Fe 3+),所以n(SO42-)=3/2 x 0.05mol=0.075mol。
80 g 密度为d g/cm 3的硫酸铁溶
3
液的体积为V=m/ =80 g十d g/cm =80/d mL,所以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75mol十(80/d x 10-3L) =15/16d mol/L ;
(2) CO2和N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氢气密度的16倍,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
对分子质量为16X 2=32,令CQ和N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可知,则:32(44x+28y) - (x+y)=32,整理得,x: y=1 : 3,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
量之比,故该混合气体中CQ和N2的体积比为1: 3;
(3) 1.12LNQx气体的物质的量=1.12L - 22.4L/mol=0.05mol,其质量2.3g,其摩尔质量
=2.3g/0.05mol=46g/mol 贝U x=(46-14)/16=2 。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要熟记公式n=m/M n=V/V』标准状况下,
气体的摩尔体积为22.4L/mol) , c=n/V (体积必须为溶液的体积)。
三、计算题(6分)
26. 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Q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I) + 3Q(g)
=XQ(g) + 2YQ(g),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 mL,密度是2.56 g・L「
1。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前Q的体积是mL(标准状况下)。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XY分子中X、Y 两元素质量比是3: 16 ,则X、Y两元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填
元素符号)。
【答案】(1). 672mL (2). 76g/mol (3). C (4). S
【解析】
(1)由题示化学方程式: XY(I) + 302(g)点燃XQ(g) + 2YQ(g),可知,该反应是一反应前后气 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同。
因反应物中的 XY 2为液态,故反应前 Q 的体
积为672 mL 。
⑵n(02)= 672X 10「3L/22.4 L 加-1= 0.03 mol 。
因XY 2与Q 恰好完全反应,且它们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1 : 3(由化学方程式知),故XY 2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
又因反应后的气体为 672 mL 密度为2.56 g -L ^1,则反应后气体总质量为 m= pV = 2.56 g -L ^ 1X 672 X 10乜"72 g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XY 2)= 1.72 g — m o ?)
=1.72 g — 0.03 mol X 32 g - mol
=0.76 g
⑶由题意丿站的_ 3
2A/(F)=i6
解得 即X 为碳,Y 为硫。
M (XY 2)=
=76 g -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