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学生心理 激发写作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学生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山东省栖霞市庄园中学265300
“作文课上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是在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中语文
教师需要重点探讨的一个重要话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的作文过程是
一种心理训练和思维培养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之前要用心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
定性,所选择的文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让学生“言为心声”,写出文、理、情并茂的文章。
以下就“探索学生心理,激发写作兴趣”为题,发表我自己
的一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拓宽思路
好奇心理是中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随着其年龄的增长、社会接触面的拓宽,学生的求
知欲望也愈加强烈。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刺激着他们积极学习、勇于探寻。
这时候学生所
显示出的心理实际上是对未知领域的强烈求知和征服欲望。
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我们教师可
以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讨论价值,能够使其产生极大兴趣的问题,供
他们分析讨论。
激发兴趣、拓宽思路是学生写作愿望的内在引发因素,命题时灵活运用,会
产生很好的引发效果。
二、摆脱习俗,勇于创新
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必然会遇上许多疑难问题,在是非难辨的情况下,会受到周围一些
观点的影响。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作为教师在选择命题时,就可以出一些学生自行解
决而又可以相互探讨的疑难、是非问题,供他们进行写作。
如《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
标准吧?》《走在最前面的人也是最痛苦的人》,前一问题经常困扰着学生,因为几乎每个
学生都在成绩浪线上起伏,也同时引来家长、教师、同学的不同评价和不同对待,现实中这
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于是他们想质疑、想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后一命题是题目本身
使学生质疑,“走在前面的人怎么会最痛苦?”这似乎有悖常理,于是学生产生了征服疑难的
愿望,结合《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他们认识到先知先觉者、披荆开路者是最大的幸福者,
又是最大的哀痛者。
针对这类文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争辩,增强他们的独立性
和理性思维,使他们表现出乐于思考、不愿盲从,有正义感,并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疑难、辨明是非。
再如《“钱”能使鬼推磨》《班门弄斧辨》等,这类文题大大触动了学生的是
非心理。
“钱可以使妖魔鬼怪干善事,这是哪来的道理?”“弄斧为什么不能到班门?”一系列
的反对歪风邪气、反对旧传统观念的情绪油然而生,学生的写作冲动也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自然会满怀激情地写下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创新型的文章来。
三、增强责任,主动写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关注的问题,有希望自己健康成长
的责任态度,特别是到了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增长,其关注自身发展的心理、责任心理也
愈强烈。
结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注意学生圈里的热点问题、关注问题,把文题出在他们关心
的焦点上,从而达到既有利于写作,又有利于引导的目的,这应是指导写作的又一思路。
例
如《关于追星族的思考》《谈中学生早恋》《当干部弊大于利吗?》《读书与做人》《机遇》等,这类文题所涉及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所关注的,自然他们会很主动地去思考:什么是
真正的星,对待星的正确态度是什么;身边有同学早恋了,该怎样正确地去认识和对待;同
学们选我当干部,为什么父母却反对;同样是博览群书的人,为什么有的人流芳百世,而有
的人却遗臭万年……这类问题就不单单是作文问题了,而是关系到他们怎样健康成长、怎样获取成功的切身利益问题。
在关注心理、责任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很乐于思考这类问题,同样
这样的文题,他们也很乐于去写,并迫切希望得到教师的正确引导。
此外在选择命题时,教
师还要善于运用关注、责任心理,把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心同时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心
上来。
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奉献之树常青》《奉献大于索取》,这类文题就有
利于丰富学生的头脑、开阔学生的胸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有了这种激情,所作的文章自然也会丰富多彩。
四、培养审美,写出佳作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五讲四美”,并从道德情操、行为习惯上对他们
进行美的教育,培养他们按自己的审美情趣追求生活。
了解了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就可以
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审美,培养学生美好情操的文题。
如《从一声“谢谢”谈起》《“健康住宅”
有标准》《生活五光十色》。
前两题能唤起学生美化心灵、美化环境的审美情趣,后一题则
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绚丽多姿、思想的丰富多彩的更高的审美要求,这些文题能把学生带入
到理解美、追求美、创造美的理性思维中去。
当学生用自己的审美观确立了对美好事物的认
识时,认同心理也同时产生了,也就很自然地区分开了善和恶。
在日常写作中,他们就会赞美、学习美好东西,批判、摒弃丑恶的事物。
如写《宽容》、《身边的活雷锋》、《赞美你,伟大的英雄!》,这些文题都会唤起学生的审美冲动,又能引发认同心理。
写作时,他们会
由衷地写出他们的感受,激发他们对善恶的审美观,使写作文章的内容积极健康。
有位作家曾这样来形容写作与学生心理的关系的,他说“如果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心理因素比作一潭水,那么,我们的作文命题,应该作为投水之石,石击才能浪起。
如果投下去的
是一片叶、一片羽毛,则只会冷冷清清。
”东汉著名的唯一理论家王充在他的一部作品中讲到“意奋而笔纵”,南朝文学理论评论家刘勰在《体性》中讲到“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
这
些理论都足以证明了解学生的心理,及时引发情绪、调动情感对写作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只要我们在日常写作指导中悉心研究并恰当运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选择命题,注意做到“投石效应”,那我们就又多了一把启动学生兴趣作文的钥匙,就会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