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期末复习-专题六 (1)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导学稿(学生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六导学稿(学生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历史学科导学稿(学生版)班别学号姓名一、课题:必修二专题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课型分析:复习课三、课时安排:5课时四、学习目标:资料P144五、复习策略:1。

确立整体观念:复习过程中,要把整个主题看做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如: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调整,不仅要抓住“罗斯福新政前的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这一线索,还要联系世界史中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垄断资本主义、苏俄新经济政策以及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认识到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同经济制度的相互借鉴。

2。

运用分析方法:如从剖解美国这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入手,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共性;从探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找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规律:从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中看到资本主义经济机制的某些新特点。

六、专题框架罗斯福新政背景:(“自由放任”的美国)------本单元核心: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七、知识梳理(一)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表现、特点、影响)(资料P144):罗斯福新政背景【自主检测一】1、一个煤矿工人的儿子问妈妈:“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回答说:“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这个例子生动而又形象地揭示出经济危机是由经济领域中哪两个环节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呢?2、右图的“胡佛村”反映了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A、股市崩溃,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B、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C、市场萧条,世界贸易额剧减D、生产过剩,大量产品被毁坏【探究一】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二斯大林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六 一 随堂基础巩固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六  一  随堂基础巩固

[随堂基础巩固]1.1929年,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席卷美国。

下列不属于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表现的是()A.银行倒闭B.企业破产C.农产品价格猛涨D.失业人数激增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在30年代经济大危机期间,农产品价格不是上涨,而是下降。

答案:C2.感悟历史,体验社会,才能把握历史发展的真谛。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经济危机发生后,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产品价格不可能上涨,所以A项是错误的;C项是错误的,因为经济危机发生后,社会动荡;D项明显是错误的,因为经济危机发生后,各国矛盾尖锐。

答案:B3.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这是因为()①危机的规模空前大②危机持续的时间相当长③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大④危机使社会动荡不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④是由此造成的影响,都符合要求。

答案:C4.1929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三分之二,失业人数更是高达3 000万以上,甚至在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这体现了经济危机的特征是()A.涉及范围广B.破坏性大C.持续时间长D.来势缓慢解析: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

从题干中可得出危机破坏性相当大的结论。

答案:B。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期末复习材料(各章经典题型分类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回顾】1。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 怎样区分合运动与分运动?3。

合运动和分运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课堂探究】一。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判断1.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2。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3. 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什么运动?⑴同一直线时:⑵互成角度时:总结归纳:怎样判断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练习1.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B.初速度为零的两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不是直线运动D.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二。

绳头末端物体速度分解例题:如图所示,在河岸上用绳拉船,拉绳的速度是V ,当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时,船的速度为多大?总结:怎样分解合运动?拓展:若匀速拉绳,则船怎样运动?(加速、减速、匀速)练习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由绳子通过滑轮提升一重物,若汽车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为,绳B V 子跟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问此时被提升的重物的速度为多大?三、小船过河问题例题:某河宽d=100m ,水流速度V 1=3m/s ,船在静水中的出速度是V 2=4m/s ,求;⑴ 要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到达对岸何处?⑵ 要使船航行距离最短,船应怎样渡河?渡河时间多长?⑶(选做) 若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m/s ,水流速度是4m/s ,则小船能否垂直过河?渡河的最短航程是多少?练习3. 小船在静水速度为v ,今小船要渡过一条河流,渡河时小船垂直对岸划行,若小船划行至河中间时,河水流速忽然增大,则渡河时间与预定时间相比,将A .增长B .不变C .缩短D .无法确定平 抛 运 动一:平抛运动的基本计算题类型1、一个物体从某一确定的高度以v0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为v1,那么它的运动时间是( )A. B. C. D.2、作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A。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提纲必修第二册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提纲必修第二册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激化。

其他原因: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贫富差距加大、股票投机据记载,在1922—1929年,生产效率提高53%,但工人工资仅提高5%,表明生产相对过剩,贫富差距大(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2.持续时间特别长;3.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特别深(改变了世界格局,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生极大调整(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1.经济上: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人民生活恶化、浪费社会资源。

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2.政治上: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1.阶级和社会矛盾:工农运动高涨、法西斯势力兴风作乱,社会动荡不安(德国、日本);2.国际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矛盾(如关税战、货币战。

为转嫁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和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倾销商品、增加捐税等转嫁危机的做法的刺激)3.政策上:促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由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以英法美为代表)4.国际上: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和殖民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二、罗斯福新政(一)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1.1929—1933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2.胡佛的对内“自由放任”政策和对外提高关税非但没有克服,反而加剧了危机和社会动荡1.人民的改革呼声;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1933年3月):“智囊团”、“试验”、“国会授权”、“炉边谈话”;拓展:胡佛在后期进行了有限的干预(如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等),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罗斯福为了减少改革阻力,加大政府的调节作用,让国会授权紧急状态下的权力,以及改革司法(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罗斯福新政着手调整和解决生产和销售这对矛盾,包括复兴,改革,和救济三个方面。

历史必修二专题六、七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二专题六、七复习提纲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1、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1)贫富差距扩大(2)股票投机活动(3)分期付款方式的隐患(4)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特点:(1)范围广(2)时间长(3)破坏性大3、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美国、法国社会动乱;德国法西斯上台(2)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深;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4、胡佛政府的措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果:危机反而恶化二、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第一,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第二,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第三,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

);第四,保护劳工权利;第五,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里根上台后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建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经济复苏。

张家港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培优专题)(1)

张家港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培优专题)(1)

一、选择题1.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mol/(L·s)B.v(B)=0.3mol/(L·s)C.v(C)=0.8mol/(L·s)D.v(D)=1mol/(L·s)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3.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4A(s )+3B(g)2C(g)+D(g),经2min,B的浓度减少0.6mol•L﹣1.对此反应的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①在2min内,用C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1mol•L﹣1•min﹣1②反应的过程中,只增加A的量,反应速率不变③2分钟内,D的物质的量增加0.2 mol④分别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为3:2:1A.①②B.③C.①D.②④4.100mL6mol•L-1的硫酸和过量的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可向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A.碳酸钠固体B.加CH3COONa固体C.水D.硫酸锌溶液5.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Zn反应,若最终Zn完全溶解且得到的H2的质量相等。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反应所需时间:醋酸>盐酸B.整个反应阶段的平均速率:醋酸>盐酸C.反应起始的速率:醋酸<盐酸D.参加反应的Zn质量:醋酸>盐酸6.资料显示:自催化作用是指反应产物之一使该反应速率加快的作用。

用稀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与0.01 mol/L H2C2O4溶液进行下列三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均褪色(0.01mol/L可以记做0.01M)。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1mL0.01M的KMnO4溶液和1mL0.01M的H2C2O4溶液混合1mL0.01M的KMnO4溶液和1mL0.01M的H2C2O4溶液混合1mL0.01M的KMnO4溶液和1mL0.01M的H2C2O4溶液混合褪色比实验①褪色快比实验①褪色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C2O4是还原剂B.若用1mL0. 2M的H2C2O4做实验①,推测比实验①褪色快C.实验②褪色比实验①快,是因为MnSO4的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D.实验③褪色比实验①快,是因为Cl-起催化作用加快了反应速率7.运用DFT计算研究HCOOH在不同催化剂(Pd和Rh)表面分解产生H2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答案:D
6.[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
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
植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
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
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
5.正确认识生态位
群落
协同进化
6. “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特别提醒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 个成熟阶段,此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物种 与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
性也高。 (2)演替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
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 1=Nt/Nt-1-Nt-1/Nt-1=λ-1。
(2)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量,增长率是一个比值。 (3)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
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 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答案:A
7.[2022·全国乙卷]某研究小组借助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草原上地面活
动的某种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操作流程是选取样方、空中拍照、
识别照片中该种动物并计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证调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选取样方时应注意的主要事项有
②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 遭 到 破 坏 时 , K 值 会 ___下_降____ ; 当 环 境 条 件 状 况 改 善 时 , K 值 会 ___上_升____。

数学必修2专题六

数学必修2专题六

必修2专题六直线与直线的方程(一)一、重难点知识归纳1.倾斜角(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l,把x轴(正方向)按逆时针方向绕着交点旋转到和直线l重合所成的角,叫作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2)倾斜角相同的直线是一组平行线.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是: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两者缺一不可.2.斜率(1)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倾斜角是90°的直线的斜率不存在.(2)符号当时,直线的斜率是正数;当时,直线的斜率是负数.(3)公式P2的直线的斜率.给定两点,,且,则经过P1P2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k=0;注意:当直线P1当直线PP2与y轴平行或重合时,斜率不存在,则公式在此种情况下不适用.13.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方程直线l经过点,斜率为k,则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注意:因为垂直于x轴的直线斜率不存在,故凡是垂直于x轴的直线,其方程都不能用点斜式来表示.(2)斜截式方程直线l的斜率为k,且与y轴的交点为(0,b),则直线l的方程为y=kx+b.直线l与y轴交点(0,b)的纵坐标b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注意:“截距”并不是“距离”,即截距并不一定是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与原点的距离.而是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或y轴交点的纵坐标.斜截式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3)两点式方程直线l经过两点(其中),那么直线l的方程为.注意:两点式方程既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轴垂直的直线.(4)截距式方程直线l与x轴的交点为(a,0),与y轴的交点为(0,b),那么直线l的方程为.(5)一般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Ax+By+C=0(A,B不同时为0)称为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注意: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能够表示平面上的所有直线.4.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其斜率分别为.则有.注意:“若两直线平行,斜率相等”的前提条件是斜率都必须存在.5.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对于两条直线,其斜率分别为.则有.注意:运用此公式的前提是斜率必须存在,即两直线互相垂直,在斜率都存在的情况下有,若其中一条斜率不存在,那么就不能运用这个公式.二、典型例题剖析例1.已知过点P ()及点Q(0,b)的直线的倾斜角介于120°与150°之间,求b的范围. 例2.直线l 经过P (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求该直线方程.例3.已知两直线l 1:mx +8y +n=0和l 2:2x +my -1=0,试确定m 、n 的值,使 (1); (2),且l 1在y 轴上的截距为-1; (3)与相交于点P(m ,-1).例4.点A 是x 轴上的动点,一条直线经过点M (2,3),垂直于MA ,且交y 轴于点B .过点A ,B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交于点P ,求点P 的坐标(x ,y)满足的关系. 例5.过点A(0,1)作一直线l ,使它夹在直线l 1:x -3y +10=0和l 2:2x +y -8=0之间的线段被A 点平分,求直线l 的方程.直线与直线的方程(一)检测一、选择题1.若直线过点(1,2),(4,2+),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A .30°B .45°C .60°D .90°2. 如果直线ax +2y +2=0与直线3x -y -2=0平行,则系数a=( )A .-3B .-6C .D .3. 下列各组点中,能三点共线的是( ) A .(1,4),(-1,2),(3,5) B .(-2,-5),(7,6),(-5,3)C.(1,0),(0,),(7,2) D.(0,0),(2,4),(-1,3)4. 点M(4,m)关于点N(n,-3)的对称点为P(6,-9),则()A.m=-3,n=10B.m=3,n=10 C.m=-3,n=5D.m=3,n=55.以A(1,3),B(-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A.3x-y-8=0B.3x+y+4=0 C.3x-y+6=0D.3x+y+2=06.直线mx+ny=1(mn0) 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A.B.C.D.7. 直线mx-y+2m+1=0经过一定点,则该点的坐标是()A.(-2,1)B.(2,1)C.(1,-2)D.(1,2)8.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相交但不垂直D.不能确定9. 过点(5,2),且在x轴上的截距是y轴上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是()A.2x+y-12=0 B.2x+y-12=0,或2x-5y=0C.x-2y-1=0 D.x+2y-9=0,或2x-5y=010.已知A(1,2)、B(-1,4)、C(5,2),则ΔABC的边AB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为()A.x+5y-15=0B.x=3 C.x-y+1=0D.y-3=0二、填空题11.过点P的直线l与y轴正半轴没有公共点,则直线l倾斜角的范围是________.12.如果AC<0,且BC<0,那么直线Ax+By+C=0不通过第_______象限.13.将直线l:x-y+-1=0绕其上一点逆时针旋转75°所得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14.实数x、y满足3x-2y-5=0(1x3),则的最大、最小值分别是________.三、解答题15.直线l过点M(0,2),N,求l的倾斜角的范围.16.已知点A(m,2)、B(-m,2m-1),m0,过A,B两点的直线的倾斜角,试求m的取值范围.17.已知的顶点是A(-1,-1),B(3,1),C(1,6).直线l平行于AB,且分别交AC,BC于点E,F,的面积是面积的.求直线l的方程.18.直线l的倾斜角为,,点P在l上,且在上半平面(含x轴)内,O为坐标原点,|OP|=2.(1)若l过原点,求点P;(2)若l在y轴上的截距为,求点P.例1.分析:由直线过两点可写出直线的斜率,由倾斜角的范围限制斜率进而求出b.解:直线PQ的斜率.∵直线的倾斜角α介于120°与150°之间,∴,∴,解得-2<b<0.例2.解析:当直线l斜率不存在时,方程为x=2.不符合题意.当直线l斜率存在时,设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3=k(x-2).令x=0,得y=3-2k;令y=0,得.由题意,得3-2k=2-,即2k2-k-3=0.解得k=-1,或k=.故所求方程为y-3=-(x-2),或y-3=(x-2),即x+y-5=0,或3x-2y=0.例3.解析:(1)由m·m-8×2=0,得m=4.由8×(-1)-n·m0,n,即m=4,n-2或m=-4,n2时,.(2)当且仅当m·2+8·m=0,即m=0时,.又,n=8,即m=0,n=8时,,且l1在y轴上的截距为-1.(3)∵P(m,-1)是l1与l2的交点,代入方程有,解得m=1,n=7.技巧规律总结:且或..这样就避免了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的讨论,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例4.解析:如图,因为轴,点P的坐标为(x,y),所以设点A的坐标为(x,0).因为轴,所以,点B的坐标是(0,y).由已知,,.因为,所以,即,化简得2x+3y-13=0.当x=2时,由2x+3y-13=0知,y=3,点P与点M重合.综合以上知,点P的坐标(x,y)所满足的条件是2x+3y-13=0.例5.分析:直线l过点A(0,1),只要再求出一点,由两点式可得直线方程,也可设点斜式方程,求出l与l1、l2的交点,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k即可.解法1:设直线l分别交l1、l2于点P(m,n)和Q(a,b),则由A为PQ的中点,可得a=-m,b=2-n,即点Q坐标为(-m,2-n).又点P在l1上,则m-3n+10=0.①同理,点Q在l2上,则2m+n+6=0.②由①②可得,所以P(-4,2).过点A(0,1)和P(-4,2),利用两点式可得.∴直线方程为x+4y-4=0.解法2: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kx+1,解,得.解,得.由A为PQ的中点,则有,得.由点斜式方程可得.∴所求直线方程为x+4y-4=0.答案及提示:1-10 ABCDB DACDA1.设直线倾斜角为,则有,故.2.有,故a=-6.3.每个选项的三个点逐一验证,用公式A,B,C三点共线.只有C选项满足.4.有,则可解得m=3,n=5.5.,AB中点坐标为(-2,2),那么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2=-3(x+2).6.可算得直线在x轴,y轴上截距分别为,故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7.直线方程变形为m(x+2)-(y-1)=0,则直线过定点(-2,1).8.斜率不相等,且斜率乘积不等于-1,故相交但不垂直.9.注意两截距都为0的情况,故有两种情况.10.可算得AB中点坐标为D(0,3),又直线过点C(5,2),故,故所求直线方程为,即为x+5y-15=0.11. 12.三 13. 14.15.解:先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即,而,当时,由,得,当时,.综上所述,所求直线l的倾斜角.16.解:易得.∵,.∴.解得.17.解:如图,由已知,直线AB的斜率.因为EF//AB,所以直线EF的斜率也为.因为的面积是面积的,所以E是CA的中点.由已知,点E的坐标是,因此,直线EF的方程是,即x-2y+5=0.18.解:(1)∵直线l过原点且,∴直线的方程为.设P坐标,∵|OP|=2,,.当时,,∵P在上半平面,故不合题意,舍去.当时,,∴点P的坐标为.(2)∵直线l的斜率为,在y轴上截距为,.设点P坐标.∵|OP|=2,,. 当时,,不合题意舍去.当x=-2时,y=0,∴点P的坐标为(-2,0).。

必修2 专题六-精选学习文档

必修2  专题六-精选学习文档

考纲考情时空坐标考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2019·4月浙江学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刀耕火种”是隐性时空的解题题眼所在,“耧车”“曲柄锄”是铁器时代的技术工具,与“刀耕火种”时空特征不符,排除②④,可知答案为A。

2.(2019·10月浙江学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

它是()A.耦犁B.曲柄锄C.曲辕犁D.翻车答案 C解析“唐代→农耕工具→控制耕土深浅”是题眼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中提到的各项农具中只有唐代曲辕犁具备材料中的特点。

李冰石像3.(2019·11月浙江学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

这一水利工程是() A.灵渠B.都江堰C.郑国渠D.白渠答案 B解析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都江堰,故答案为B。

4.(2019·10月浙江学考)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农业经济的特点”是题眼所在,①水排是手工业冶铁设备,④为汉代讲经图,均与农业经济主题不符。

考点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5.(2019·10月浙江学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答案 A解析古罗马时代与中国的汉代大体处于同一时期,除A项外,其他备选项的历史现象均发生于汉代以后,故选A项。

6.(2019·4月浙江学考)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磬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必修2第六章单元复习课(李).ppt

必修2第六章单元复习课(李).ppt

要点· 疑点· 考点
四、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1.测量天体的质量 2.计算天体的密度 3.发现未知天体
基本方法:把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 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GMm/r2=mv2/r=m2r=m(2/T)2r 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公式进行分 析或计算。
要点· 疑点· 考点
基 础 练 习
2.如图所示,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 运动的3颗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 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向心加 速度; C.c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 上的b,b减速可等候同一 轨道上的c; D.a卫星由于某原因,轨 道半径缓慢减小,其线速 度将增大。
知识框架图
要点· 疑点· 考点
一、开普勒三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 所有行星绕 太阳运动的轨 道都是椭圆, 太阳处在椭圆 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 F F R
要点· 疑点· 考点
2.开普勒第二定律: 对任意一个行星 来说,它与太阳 的连线在相等的 时间内扫过相等 的面积。
F
F
离太阳近时速度快,离太阳远时速度慢.
要点· 疑点· 考点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
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地球 F F R
R 2 k T
比值k是与行星 无关而只与太阳 有关的恒量。
3
要点· 疑点· 考点
二、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概括起来有
Mm F 2 r
Mm F G 2 r
则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大小为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km/s,使物体 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易错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1)

《易错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复习题(专题培优)(1)

一、选择题1.过量铁与少量稀硫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是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适量NaCl 溶液 B .加入适量的水 C .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D .再加入少量稀硫酸2.关于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从铜电极通过电流计流向锌电极B .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C .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是2Cu 2e Cu +-+=D .取出盐桥后,电流计仍会偏转,铜电极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3.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4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对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C ⇌6A+3DB .反应进行到1s 时,υ(A)=υ(D)C .反应进行到6s 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D .反应进行到6s 时,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mol ⋅(L ⋅s)−14.已知分解1 mol H 2O 2放出热量98 kJ ,在含少量I -的溶液中,H 2O 2分解分两步基元反应:H 2O 2+I - →H 2O+IO - 慢 H 2O 2+IO - → H 2O+O 2+I - 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v (H 2O 2)=v (H 2O)=v (O 2) B .IO -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 C .反应活化能为98 kJ·mol -1 D .反应速率由IO -浓度决定5.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钠与水反应 B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混合反应C.硫磺在氧气里燃烧D.镁溶于盐酸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X2(g) +Y2(g)⇌2Z (g)。

已知X2、Y2和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A.Y2为0.2mol·L-1B.Z为0.3mol·L-1C.X2为0.2mol·L-1D.Z为0.4mol·L-1 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制备CuSO4用稀硫酸、过氧化氢和铜粉反应B 加快酸性KMnO4与H2C2O4溶液的反应速率加入一粒黄豆大的MnSO4固体C 除去NaC1固体表面的少量KC1杂质用饱和NaC1溶液洗涤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盛有同体积、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同体积、同浓度NaC1O溶液,观察现象A.A B.B C.C D.D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观察现象证明其中含有K+B 将等浓度等体积的KI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中存在平衡:3+-2+22Fe+2I2Fe+IC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CuSO4作反应的催化剂D蒸发铝与稀盐酸反应的溶液制备无水AlCl3A.A B.B C.C D.D9.氨氮废水中的氮元素多以NH+4和NH3·H2O的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NH+4经过两步反应被氧化成NO-3,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该反应的催化剂是NO-2B.升高温度,两步反应速率均加快,有利于NH+4转化成NO-3C.在第一步反应中,当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变时,该反应即达平衡状态D.1 mol NH+4在第一步反应中与1 mol NO-2在第二步反应中失电子数之比为1:310.有A、B、C、D四种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H2SO4中,电流由D流向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试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A.A>B>C>D B.C>A>D>B C.A>D>B>C D.A>C>D>B 二、填空题11.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动汽车上用的铅蓄电池是以一组充满海绵状态铜的铅板和另一组结构相似的充满二氧化铅的铅板组成,用H2SO4作电解液。

专题6.1 行星的运动-2020届高中物理同步讲义 人教版(必修2)

专题6.1 行星的运动-2020届高中物理同步讲义 人教版(必修2)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1节行星的运动一、两种学说1.地心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代表人物托勒密(古希腊)2.日心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

代表人物哥白尼(波兰)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______,太阳处在______________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______内扫过相等的______。

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_____________跟它的______________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32aT=k,k是一个与______无关的常量。

三、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实际应用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_____,太阳处在_______。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转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______,即行星做_________运动。

3.所有行星________的三次方跟它_________的二次方比值都相等。

椭圆椭圆的一个焦点时间面积半长轴的三次方公转周期的二次方行星圆圆心不变匀速圆周轨道半径公转周期一、两种学说1.两种学说的局限性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体的运动必然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2.哥白尼的学说存在两大缺点(1)把太阳当作宇宙的中心。

实际上太阳仅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而不是宇宙的中心。

(2)沿用了行星在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陈旧观念。

实际上行星的轨道是椭圆,行星的运动也不是匀速的。

【例题1】在物理学发展史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卓越贡献。

以下关于物理学家的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牛顿建立了相对论B.伽利略提出了“日心说”C.哥白尼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D.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爱因斯坦最先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A错误;在天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中哥白尼最先提出了日心说,B错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C错误;开普勒在前人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D正确。

期末复习资料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含答案(默写重点内容)

期末复习资料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重点知识点的总结含答案(默写重点内容)

第一章人口1芬兰人口分布特点书本p6活动题一、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的特点答:主要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北部地区人口少。

二、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说明气候对芬兰人口的影响答: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降水较多,气温较高,人口密度大。

相反,芬兰北部气温低,降水较少,人口密度小。

三、说明地形对芬兰人口分布的影响答:芬兰南部和沿海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密度大。

芬兰北部地势较高,人口密度大。

四、探讨芬兰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及其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答:历史悠久、经济发达,赫尔辛基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2推拉理论推力①气候条件恶劣②水资源短缺③资源枯竭④经济发展水平低⑤产业落后拉力①气候宜人②资源丰富③经济发展水平高④文化教育水平高⑤就业机会多3 人口迁移特点国际: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规模移动为主,原因是新大陆开发。

②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短期流动增加。

国内:①1949年以前,有计划有组织地移动。

②改革开放后,农村人口流向城镇、内陆流向沿海。

4 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区域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是一个客观存在,犹如一个特定的容积摆在那里,可容纳一定的人口。

这个值一般较大)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一个国家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是一个主动判断、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的虚数。

这个值一般较小)两者影响因素: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③人均消费水平5 农民工对迁入地的影响:①获得工作机会和经济收入②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③带来就业压力,影响社会治理对迁出地的影响:①减轻迁出地的环境资源压力②劳动力减少③人才流失农民工进城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农村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农业所需的劳动力减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迫切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②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收入差距,教育设备和医疗水平的差异。

必修第二册 专题6 专题总结

必修第二册 专题6 专题总结

专题总结专题一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开展深化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开展的共性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场面,为经济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开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

(3)科技条件:消费工具的改良、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公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开展的科技条件。

(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互相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开展的重要条件。

(5)群众条件:广阔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专题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转型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1)土地私有制:古代中国最根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

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根底。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程度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开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

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根本国策。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开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拓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经济构造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

小农经济的消费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

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必修2 专题六生物的进化

必修2 专题六生物的进化

生物必修2 专题六生物的进化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自然选择学说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公式:例如:例、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问(1)其中A基因频率为多少?(2)a基因频率为多少?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 a基因频率=_________________●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即: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生物进化●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①突变与基因重组——②自然选择——③隔离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是生殖隔离。

..条件是隔离。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考点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生物的进化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

2、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历年广东省学业水平考试试题】1.(12年1月)达尔文的进化论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的主要观点是()A.物种是神创造的 B.物种是不变的C.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D.物竟天择,适者生存2.(09年6月)果蝇的体色灰色(G)对黑色(g)显性,在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GG 的个体占60%,Gg的个体占30%,gg的个体占10%,则g的基因频率是( )A.10%B.25% C.60% D.75%3.(10年1月)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新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人民版必修2(含解析)专题六1“自由放任”的美国

新高考历史真题汇编人民版必修2(含解析)专题六1“自由放任”的美国

专题六1“自由放任”的美国1.(2015·山东文综·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解析】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苏联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C项错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预算结余或赤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1920~1940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考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解析】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故A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实行“新政”,而“1930~1932年”,时任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故B项错误;1935年预算比重低于1934年,没有“接连增加”,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美国经济出现明显的复兴迹象,到1939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创历史新高,与“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D。

必修2专题6-1“自由放任”的美国

必修2专题6-1“自由放任”的美国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大危机的原因: 劳动人民
贫 富 悬 殊 生产与销售的 矛盾
资产阶 级
自由放任 股票等 投机活动
掩 盖
金融市场 不稳定
想一想,课后《材料阅读与思考》,作者从哪些方 面揭示了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1)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结合,联邦政府代表和维护 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助长资本为 所欲为。 (2) 垄断资本控制国民经济,操纵市场和价格,使 市场规则遭破坏,经济正常运行受阻。 (3)贫富悬殊加大,阶级对立日益尖锐。 (4) 狂热的股票投机导致股市崩溃,金融体系瓦解, 最终掀起大危机。
虚拟一刻
大胆假设
假如你是美国总统,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你会如何来解决呢?不妨大胆的来设计一 下!(提示:可以结合经济危机爆发的原 因来分析哦) 考考你!
• 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让经济进行“自我疗伤”; • 大幅度提高关税; •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等提供贷款, 并允许复兴公司向各州发放贷款,进行救济; • 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 依然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开支,反对联 邦政府进行救济。
“胡佛屋”
• ①繁荣与危机总是密切相关。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 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 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 防患于未然。 • 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政府、不同制度的国家要适应 经济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并不断协调 好国际关系,为经济的持续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内、国 际环境。 • ③经济和金融危机一旦发生,各国政府和各国组织应承担 起各自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危机,防止危 机的恶化、扩展和延续。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要从根本上 摒弃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和转嫁危机的手段。在经济区域 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显重要。

2025版高考生物必修2微专题6基因位置的判断

2025版高考生物必修2微专题6基因位置的判断

(1)实验步骤: ①挑选一只表型为__非__秃__顶___的雄狒狒和多只表型为_秃__顶___的雌狒
狒做杂交实验,得到大量后代F1。 ②_F_1_雌__、__雄__个__体__之__间__相__互__交__配__,__得__到__F_2_,__观__察__F_2_中__秃__顶__和__非__秃__顶__的_
(2)基本思路二: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 析F1的性状。即:
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
(1)设计思路:隐性的纯合雌性个体与显性的纯合雄性个体杂交,获
得的F1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再选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获得F2,观察F2 表型情况。即:
对|点|落|实 1.果蝇的灰身基因A与黄身基因a是一对等位基因,黄身基因能破 坏其黑色素的形成使身体更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是一对等位基 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黑檀体基因可使黑色素积累而全身发黑。黑檀 体时黄身纯合个体表现为灰身。请回答有关问题:
3.“秃顶”是一种性状表现,它和“非秃顶”是一对相对性状, 由基因B和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 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秃顶这一性状在男性中出现的概率 比女性中的高。某人怀疑控制该性动物狒狒做杂交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请 你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说明(假设狒狒的秃顶和非秃顶 的遗传情况与人一样)。
(2)现有纯种灰体雌果蝇与纯种黑檀体雄果蝇杂交,F1个体相互交 配,F2个体的表型及分离比为___灰__体__∶__黑__檀__体__=__3_∶__1____,正反交实验 结果_相__同___(填“相同”或“不同”)。
(3)现已确认灰身与黄身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 纯 种 灰 身 黑 檀 体 雌 果 蝇 与 纯 种 黄 身 灰 体 雄 果 蝇 杂 交 , F1 中 的 雄 蝇 与 EeXaXa( 黄 身 灰 体 雌 蝇 ) 个 体 相 互 交 配 , F2 中 雄 蝇 的 表 型 及 其 比 例 为 _黄__身__灰__体__∶__灰__身__黑__檀__体__=__3_∶__1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sin = r
x cos = r
r csc = y
r
O
P(x,y)
y
r sec = x
x cot = y
x
x
2
r x y
2y tan = x2.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 -
+
-
-
+
+
+
sin csc
y sin = r
x cos = r
+ cos sec
5 2 2 (1). a sin , b cos , c tan , 7 7 7 A.a<b<c B. a<c<b C. b<c<a 5 2 2 a sin sin( ) sin 7 7 y 7
( D )
D. b<a<c T P
O
M
A
x
(2).为了得到函数 y sin(2 x 3 )的图象, 只需将函数 y sin(2 x ) 的图象 B A.向左平移 B.向右平移 C.向左平移 D.向右平移
r csc = y r sec = x
tan cot
-
y tan = x
x cot = y
3.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三角函数 y=sinα
y=cosα
定义域
R
R
{α| α≠π/2+kπ, k∈Z}
y
y=tanα
y sin = r
x cos = r y tan = x
sin x (1 sin 2 x ) sin x (1 sin x )(1 sin x ) 1 sin x 1 sin x 3 3 2 2 sin x(1 sin x ) sin x sin x ( ) 5 5 4 3 已知 cos x , 且tan x 0, sin x 5 5
2 3 3 2 x k x k x k 3 4 2 8 3 4 3 3 对称中心为: ( k , 0) , k Z . 2 8
1 (2).函数 y lg sin x cos x 的定义域 2
1 2 函数 y sin( x ) 的对称中心为 2 4 3
例2.填空题 4 2 2 已知 tan 2, 则 sin sin cos 2cos
5
4 tan x cos 3 x 已知 cos x , 且tan x 0, 则 5 1 sin x
sin sin cos 2cos
2 2
2 2 例2.填空题 sin cos 1 2 5 (1).已知 sin , ( , ), 则 tan -2 5 2
2 5 sin 5 5 2 cos 1 sin 5 ( , ) 2 5 sin 2 5 ( ) 2 tan 5 cos 5
sin2 cos2
tan tan -2 = tan 2 +1
2
2 2+ 2 - 2 4 = 5 22+1
例2.填空题 已知 tan 2, 则 sin2 sin cos 2cos2
4 tan x cos 3 x 6 已知 cos x , 且tan x 0, 则 5 1 sin x 25 sin x 3 cos x 3 2 tan x cos x cos x sin x cos x 1 sin x 1 sin x 1 sin x
1 (2).函数 y lg sin x cos x 的定义域 2
1 2 函数 y sin( x ) 的对称中心为 2 4 3
对称轴为
sin x 0
单调递增区间为
sin x 0
y
1 1 cos x 0 cos x 2 2 函数的定义域:
+2kπ 3

4

1
O 4
2

π
3 2

5 2
x
-1
tanx≥1的解:
-1≤tanx≤1的解:
k 4 x 2 k k 4 x 4 k


(k∈Z)
6.. y A sin(x )的图象 八
(1)图象的变换
画出y sin x在0, 2 上的简图
2
180 180 0 0 1rad ( ) 57.30 =57018’
3.公式: (1)弧长公式: l=|α| r
1 (2)扇形面积公式: S lr 2
1
0

l r α
rad 0.01745rad
1 2 r | | 2
三.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y 的终边
专题六
三角函数
期末复习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
1.任意角的概念 正角:射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负角:射线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不作旋转形成的角
2. 终边与 角α相同的角: α +k×3600,k∈Z α + 2 k π, k ∈ Z 3.象限角 4.轴线角 1)置角的顶点于原点 2)始边重合于x轴的非负半轴 终边落在第几象限就是第几象限角
(2)由图象信息求y=Asin(ωx+φ)+k的解析式
方法一: ①A:最大值或最小值确定;
②ω:由周期确定;
③φ:可由五点中的一点来确定. 方法二: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方程组求A,ω,φ.
ymax ymin k 2
ymax=A+k
ymax ymin A 2
ymin=-A+k
例1.选择题
对称中心: ( (5)单调性: 在开区间 k , k , k Z 内都是增函数.
: (2)值域
R
2
2

三角不等式的解法 正弦不等式的解法:
大于取上边, 小于取下边,
余弦不等式的解法:
大于取右边,
小于取左边,
正切不等式的解法: 看图像
y
3 2
1 例3.已知α是第二象限角,且 cos( ) ,求 2 5 3 sin( )cos( )tan( ) 2 3 tan( )cos( ) 2 2 1 cos( ) cos( ) sin cos 1 sin2 2 2 5 2 6 3 ( sin ) ( cos ) [ tan( )] 5 2 原式 = ( cot ) sin cos cot 2 6 cos = ( cot ) 5
1 (2).函数 y lg sin x cos x 的定义域 2
1 2 函数 y sin( x ) 的对称中心为 2 4 3
对称轴为
单调递增区间为
1 2 1 2 y sin( x ) sin( x ) 2 4 3 2 3 4 2 3 2k x 2k 2 3 4 2 3 2 7 9 21 2k x 2k 3k x 3k 4 3 4 8 8 9 21 ] ,k Z. 单调递增区间为: [3k , 3k 8 8

2
, ymin=-1
七.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余弦曲线 1
-2 -
y
y=cosx, x∈R
2 3
o -1
x
定义域: R 值 域 : [-1,1] 奇偶性: 偶函数 最 值: 对称轴为:
单调性: 周期性:
x∈Ⅰ、 Ⅱ x∈ Ⅳ 、 Ⅲ T= 2π
x 2k ymax=1 x 2k
沿x轴 平行移动(平移变换)
得到y sin( x )在某周期内的简图
横坐标 伸长或缩短(周期变换)
得到y sin(x )在某周期内的简图
纵坐标 伸长或缩短(振幅变换)
得到y A sin(x )在某周期内的简图
沿x轴 扩展
得到y A sin(x )在R上的图象
4 4 2 2


6
个单位长度
个单位长度 x x
x x y sin[2( x ) ] 4 6 4


4 个单位长度 y sin[2( x ) ] 4 6 个单位长度 sin(2 x ) 2 6 sin(2 x ) 3
O
象限角: {x| k· 3600 +900 , k∈Z 3600 <β< k· 同理可写出其他象限角 k· 3600 +2700 }
二.弧度制
1.弧度制 :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3600 =2π rad , 1800=π rad
α
1、 2 3、 4 1、 3 2、 4
l | | r

O
的终边
r

y
P(x,y)
x
x
四.诱导公式
2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k

k 90 的三角函数:
0
五.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倒数关系
tan cot 1 sin csc 1 cos sec 1
商数关系
sin tan cos cos cot sin
ymin=-1
对称中心为: ( k ,0) k Z 2
x k,k Z;
正切函数y=tanx性质
7 2

5 2

3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