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精编冲刺组合练江苏专用:仿真模拟卷三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真模拟卷(三)
(150分钟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因为利益至上,让文学回到文学自身,在这个年代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形形色色的力量________,在文学的领地里横冲直撞。
但是,这种________的局面毕竟不能长此以往,否则会导致文学生态的严重________。
A.鸠占鹊巢鱼目混珠失衡
B.占山为王鱼龙混杂失控
C.占山为王鱼目混珠失控
D.鸠占鹊巢鱼龙混杂失衡
解析第一处,有“回到文学自身”及后文“领地”可推断“鸠占鹊巢”适合;第二处,“鱼龙混杂”不符合语境;第三处,“失衡”与生态搭配,“失控”不当。
答案 A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尴尬是一种可贵的能力,________。
要是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这差不多能算规律。
①这不值得惊慌
②也最好不要逃避
③质问你的信仰
④莫如由着它日日夜夜惊扰你的良知
⑤因为反躬自问是一切爱愿和思想的萌芽
⑥进退维谷之日正可能是别有洞天之时
A.⑥①②④③⑤
B.⑤①②④③⑥
C.⑥④③②①⑤
D.⑤④③①②⑥
解析第⑥句内容能算“规律”据此排除A、C,①句的“这”指代“你忽然发现你处在了尴尬的地位”,所以选B。
答案 B
3.下列诗句与“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B.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C.日落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D.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解析例句与B项是夸张手法。
A项为拟人。
C项为比喻。
D项为用典。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一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助推消费升级……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
B.今年以来,全省工业部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产扩销稳增长,挖潜降本增效益,1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比去年同期相比提高4.6个百分点。
C.都说“流言止于智者”,但如今这年头,智者进了朋友圈,也只有被吊打的份。
因为智者追求的是真相,而民众要的是感动、愤怒、鄙视和共鸣。
D.“最美中国新建筑寻访”活动到了第三站,长城脚下的公社、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等新型建筑,让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解析A项缺“加大”的宾语中心语,可在“支持”后加“力度”;B项“比去年同期相比”句式杂糅;D项语序不当,“让人流连忘返”应放在“巧夺天工”之后。
答案 C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新沂市北沟街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智能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B.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C.他勉励新上任的领导说,新官才疏学浅,切忌好大喜功,施政要兼顾“软”“硬”实力。
D.值蔡洪涛老师的令郎结婚之际,我们办公室全体人员集体制作了一段视频,向他全家表达了诚挚的祝福。
解析A项“垂询”敬辞,不能用于自身;C项“才疏学浅”谦辞;D项“令郎”用来对对方儿子的敬称,不能用于第三方。
答案 B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2018·江苏徐州考前模拟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曾巩
公钱氏也,故为王家,有吴越
..之地。
公幼孤,家贫母嫁,既长,还依其族之大人,刻励就学,并日夜,忘寝食,于书无所不治.,已通其大旨。
至于分章别句、类数辨名、丛细委曲,
无不究尽。
其见于文辞,闳放隽伟,故出而与.天下之士,挟其所有,较于有司
..,常出众上,以其故名动一时。
其为尉,及为秀、婺、邓州,皆有治行。
秀州击奸仆强,果于力行。
婺、邓更革弛坏,
理具设张。
为直讲,以能教诱,学者归之。
为校理
..,英宗之初,慈圣光献皇后听政,公三上
书请还政天子。
为吏部,谨绳墨
..,选者称其平。
为开封,以慈恕简静为体,不求智名,以投世取显。
为公属者,有不与公合,然公遇之,未尝有厚薄意。
士以此多.公。
而为公属者,后卒亦心服也。
公于众不矫矫为异,亦不翕翕为同,以其故,人莫能亲疏。
至于利势之际,人所竞逐,公方阝贵①然,迹与众远,故虽有夸者,亦不以公为可忌也。
公之为判官也,府尝有狱,或探大臣意,谓欲有所附致,公不为动,徐论其意而已。
公平居乐易,无崖岸,及至有所特立,人固有所不能及者,类如此也。
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也。
公之先,既藉疆土归天子,其后至昭化,守和州,十有八年以卒。
诏葬和州,子孙因家.焉。
至公,始葬其母于苏州吴县龙冈村之天平山,故今又为苏州人。
公讳藻,字纯老,封仁和县开国伯,赐服金紫,年六十有一,元丰五年正月庚寅卒于位。
公卒,上驰使临视其家,知其贫,特赐钱五十万,而官其弟及子孙凡三人。
公与余尝为僚,相善,其且殁,以遗事属余,而其家因来乞铭。
【注】①阝贵然:无职家居。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书无所不治.治:研究。
B.故出而与.天下之士与:和,跟。
C.士以此多.公多:称赞。
D.子孙因家.焉家:安家。
解析B项结合上下文可知,“故出而与天下之士”意思是“所以他走出家门后交往天下的读书人”,“与”的意思是“交往”。
答案 B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越:地名,即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等一带的地区。
B.有司:指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C.校理:职官名。
文中指专门掌管校勘整理宫廷藏书的官职。
D.绳墨:木工用来打直线的墨线。
文中比喻性格端庄正直。
解析D项,“文中比喻性格端庄正直”不正确。
“绳墨”,文中比喻规矩或法度。
答案 D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为公属者,有不与公合,然公遇之,未尝有厚薄意。
(4分)
译文:
(2)公为人谨畏清约,与人交淡然,久而后知其笃也。
(4分)
译文:
解析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为”,做;“属”,下属;“合”,投合;“遇”,对待;“厚薄”,亲疏。
(2)“谨畏清约”,严谨小心清廉简约;“淡然”,平淡的样子;“笃”,忠厚。
答案(1)(那些)做钱公下属的人,有的跟他不投合,可是钱公对待他们,不曾有亲疏的想法。
(2)钱公为人严谨小心清廉简约,与人交往平淡的样子,时间长了才知道他心性忠厚。
9.结合第二段,概括钱公为政方面的特点。
(4分)
译文:
解析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按题干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然后筛选相关信息,概括答案。
由“英宗之初,慈圣光献皇后听政,公三上书请还政天子”可概括出钱公敢于“直言上谏”;由“谨绳墨,选者称其平”可概括出钱公“公平”;由“为开封,以慈恕简静为体”,可概括出钱公“仁慈宽恕,清简闲静”;由“为公属者,有不与公合,然公遇之,未尝有厚薄意”,可概括出钱公坚持原则;由“府尝有狱,或探大臣意,谓欲有所附致,公不为动,徐论其意而已”可概括出钱公“秉公执法”。
答案直言上谏,坚持原则,公平,仁慈宽恕,清简闲静,秉公执法。
【参考译文】
先生姓钱,以前是王侯之家,拥有吴越一带的封地。
钱公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穷,母亲改嫁了,(他)长大后,回来投靠家族里面的长者,刻苦振奋靠近学习,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对于书籍没有不研究的,已经能够通晓其主要意思。
对于分析文章词句、归类方法、辨别名目,繁多琐碎、隐晦曲折的内容,没有不探究彻底的。
表现在语言上,阔大奔放、隽永奇伟,所以他走出家门后交往天下的读书人,拥持他的学问,接受主管官员的考评,常常超出众人之上,因此他的名气倾动一时。
他在尉氏县任职,以及在秀州、婺州、邓州任职,都有很好的政绩。
在秀州时打击奸佞打倒豪强,勉力施行非常坚决。
在婺州、邓州,他改变革除废弛败坏的局面,整理措施设置规程。
担任直讲时,因为教学循循善诱,学习的人都亲附他。
做校理时,英宗即位初年,慈圣光献皇后主持政务,钱公多次上疏请求把职权交还给皇上。
在吏部时,严守规矩,选拔官吏的人称赞他公平。
任职开封时,把仁慈宽恕清简闲静作为根本,不追求智能的名声,来投机世俗邀取显达。
(那些)做钱公下属的人,有的跟他不投合,可是钱公对待他们,不曾有亲疏的想法,人们因此称赞他。
那些钱公的属僚,后来最终都心悦诚服。
他在众人面前既不刻意地卓然特异,也不随便地附和随同,因为这个缘故,没有谁能和他特别亲近或者疏远。
当利益权势到来的时候,人们争相竞争追逐,他却正好在家无职安居,行迹远离大家,所以虽然有夸赞他的人,大家也不觉得他值得忌惮。
钱公做判官的时候,衙府曾经有个案子,有人
探听大臣的心思,说想(凭空)罗织罪名,钱公不受影响,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判决罢了。
钱公平时平易近人,没有什么兀傲严峻的地方,等到他坚持己见,本来就是常人不能企及的,大都像这样的。
钱公为人严谨小心清廉简约,与人交往平淡的样子,时间长了才知道他心性忠厚。
钱公的先祖,凭借疆土归附皇帝后,后来到了昭化,守卫和州,十八年后去世。
皇上下诏安葬在和州,子孙就安家在那里。
到了钱公,才在苏州吴县龙冈村的天平山下安葬了他的母亲,所以现在他又是苏州人。
钱公名藻,字纯老,被封为仁和县开国伯,赐金紫官服,享年六十一岁,元丰五年正月庚寅日在官位上去世。
他去世后,皇上立即派人到家里探示,了解到他家境贫困,特意赐给五十万钱,并且赐官给他弟弟及其子孙一共三个人。
钱公曾经跟我共事,互相交好,他将要去世时,把身后事嘱托给我,后来他的家人就过来请我写墓志铭。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2018·江苏盐城中学模拟冲刺卷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月下呈章秀才
刘长卿
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①过。
【注】①子猷:王徽之,东晋名士。
10.简要赏析第二联的表达效果。
(6分)
答:
答案①视听结合、借景抒情;②借蟋蟀鸣叫和寒鸟跳动,写自己难以入眠的愁苦;③承接开头的“摇落”和“奈此何”,引出下文的身世感慨。
11.结合全诗,概括作者“百感”的内容。
(5分)
答:
答案①草木凋零的无奈;②人生向老的忧伤;③被贬他乡的哀怨;④家贫无以招待好友的愧疚;⑤对章秀才的赞美(赞美章秀才有魏晋名士的风度)。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3)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5)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7)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________________。
(孙中山)
(8)______________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
答案(1)浅草才能没马蹄(2)则素湍绿潭(3)银瓶乍破水浆迸(4)凌万顷之茫然(5)多于在庾之粟粒
(6)去以六月息者也(7)再接再厉(8)欲速则不达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2018·江苏南通考前卷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耒歌
陈绍龙
①一片雨烟。
一片朦胧。
②耒歌响起的时候我还在梦里。
耒歌,是耕田人耕田时唱的歌。
秋李郢人叫它“嘞嘞”,或叫“打嘞嘞”。
耕田人是报时鸟,秋李郢人说他们都是属“鸡”的,差不多鸡叫过之后他们就起身了。
耒歌为秋李郢报时。
③秋李郢人听惯了耒歌。
只是听耒歌要早。
起先,耒歌被淹没在夜色里,一声,一声,仿佛那娇嫩的鸟喙始终还没有啄开壳儿,忽然,歌如闪电,裂帛声出,这只壳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咿呀”一声,晨,破壳而出。
④耕田要早。
野地里,听到鸡鸣,耕田人也会仰着脖子“喔喔喔”的,学着鸡叫,玩。
他们这样“喔”的时候就把耒歌停下了,鸡不叫的当儿,他们照样唱他们的耒歌。
唱给牛听,唱给田野听,唱给自己听。
⑤牛听了有精神。
牛不说话,只在默默地耕田,在水田里拉犁,垄笔直,夜还黑着呢,都不走字。
“牯子——”每句词前面都加“牯子”,“牯子,哥哥想你到五更哟,牯子,”好像耒歌就是唱给牛听的。
牯子能听明白吗。
真是。
牯子是牛。
⑥天没亮的时候,耒歌唱的都是掏心掏肺的句子。
秋老二50多岁了,单身。
对牛弹琴,耒歌真是这样的。
田野原本是黑的,在梦里,没醒,渐渐地,泛白,见亮,睁开惺忪的眼睛,似被耒歌唤醒。
鞭催花发,押着水韵,梢头的水雾在绽放。
⑦“打伴儿。
”问急了,秋老二说了实话。
耒歌唱给自己听,给自己打伴儿。
黑夜寂寥,唱歌,跟牛说话,跟自己说话,一个人在心里,一个人在嘴上。
⑧秋老二耕田的时候喜欢带他的黑黑。
黑黑是条狗。
黑黑的叫声夹杂在耒歌里。
黑黑叫,隐约地,村庄也便传来狗的叫声。
耒歌是秋李郢的晨曲。
黑黑的叫声有点沙哑,像这支曲子
里的锣,或是铙。
远处的狗叫声成了低音部的和弦。
⑨黑黑一身黑,没杂毛。
黑黑有劲,个大,有小半人高,也能吃。
早年,粮食金贵,一条狗的饭量能顶一个人呢。
好些人劝他,勒了吧,多肥。
秋老二不吱声。
过年的时候,又会有好些人到他家晃悠:勒了吧,喝酒。
⑩“滚!”
⑪他们是冲着那条狗的,想吃狗肉,喝狗血汤。
狗血汤没喝到,一个个却被骂得狗血淋头。
⑫秋老二多心疼黑黑呀。
没有人理解。
那会秋李郢人家家都有两亩自留地。
自留地得请人耕田呀。
秋老二是耕田的好手,请他的人多。
给哪家耕田了,哪家得把牛喂饱,也还要做份早茶或者晚茶给耕田人的。
早茶、晚茶也是尽村民家之所有。
秋李郢人不怠慢耕田人。
有人发现,吃晚茶或是早茶的时候,秋老二会偷偷用手帕包一块饼或者一块鸡肉揣在怀里。
动作之快,像是魔术。
人们知道了,那是带给黑黑吃的。
秋老二不想让人说闲话,狗哪能吃饼,吃肉?
⑬他咋对黑黑那么好?
⑭那天有人晚茶用酒招待他,他喝大了。
他哭了。
黑黑早有人觊觎,那天他的黑黑给偷了,真的叫人给勒了。
地上一大撮狗毛。
⑮“打伴儿……”
⑯从秋老二断断续续的话语中,人们拼凑出了这样的一个事实:
⑰有一天早起,天黑。
毛毛雨。
秋老二耕田没归。
秋老二只顾在雨地里唱他的耒歌了。
黑黑的撕咬声他没听到。
天亮时他发现,黑黑嘴角流血,一只耳朵耷拉到了嘴边,血肉模糊。
再看,田头一只狼眼放绿光,另两只狼夹着尾巴跑了。
“放绿光”的那只狼见状小坐之后也跑了。
⑱黑黑救了秋老二一命。
⑲原来如此。
秋李郢似乎理解了这个“伴儿”更深的内容。
⑳秋老二把那撮狗毛给埋了,边上竖了块木板。
○21好些年,我早上听到秋李郢上空有耒歌响的时候,都仿佛能听到里面有黑黑的叫声。
仿佛看到,黑黑端坐在田头,端坐在雨地里,看着秋老二,看着田野。
○22田野,一抹雨烟。
(选自《散文》2016年7月) 13.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解析答通感、比拟,言之成理也可。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用“鸟喙渐渐地啄破蛋壳”来比“耒歌渐渐打破黑夜”,形象地写出了耒歌由弱到强的过程(或由沉闷到嘹亮的听觉感受),写出唱耒歌的耕田人的劳作之辛苦。
14.从叙述顺序的角度,说说第⑰段的作用。
(4分)
答:
解析考查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题型比较常规。
插叙的作用答题思路要帮学生重点梳理。
答案运用插叙,交代了秋老二对黑黑“那么好”的原因:不止是单身寂寞的陪伴、情感倾诉的对象,更是生死相依的“伴儿”。
拓展了故事内涵,深化了主题。
15.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文倒数第②段。
(6分)
答:
解析赏析题在散文阅读中要注意从写作手法切入,找出写作手法的效果,对象的特点及其写作的意图或者表情达意的作用。
答案实写作者听到其他耕田人唱耒歌,由此想象(虚写)黑黑端坐在田头雨地里看着秋老二看着田野的情景,暗示失去“伴儿”黑黑的秋老二的境况(或想象出失去黑黑后的秋老二的孤单),含蓄地表达了对秋老二的同情和担忧(答“对黑黑的怀念”也可)。
16.本文为什么以“耒歌”为题?试作探究。
(6分)
答:
解析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全面作答,压轴题注意结合主旨。
作者想表达的主题借助耒歌来呈现。
跟耒歌关系密切的有一个农人这个群体,同时还有主人秋老二,围绕这两点归纳作者的感情态度即可。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答案结构上,耒歌是全文的线索。
内容上,耒歌是耕田人用来消解起早摸黑耕地的辛劳的,是秋老二排解个人寂寞的歌(耒歌是辛苦的耕田人唱给牛听,唱给田野听,唱给自己听的歌),耒歌代表(概括或反映)了耕田人辛劳艰苦的生存状态;作者听到耒歌就想起了耕田人,想起了秋老二,所以耒歌又是作者用来表达对耕田人情感的载体。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2018·江苏冲刺预测卷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创新”的悖论
唐科
当代中国,“创新”已被提高到了事关民族复兴的高度。
于是,政府自然在推动创新上,
居于核心位置。
政府投入的加大,也就意味着对创新研究干预力度加大,而过分的干预对创新的影响却是消极的。
以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状况:对创新的大力鼓吹和干预,恰恰是导致创新能力偏低的重要因素。
这就形成一个悖论——越提倡创新,越扼杀创新。
为何如此呢?根源在于,创新活动作为人类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其独特的性质,它需要的是个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权,依赖于个人的天赋、努力和不可预知的偶然性,而非政府的集中控制。
自由主义的大师哈耶克认为:“创新往往并不具有明确的目标,而是人类不断摸索和试错的一种活动。
在这种活动中,人的目标时常会发生变动。
推动人们从事未知事物研究的,常常也不是明确和功利化的目标,而是对研究本身的兴趣,政府很难为创新活动提供它所需要的帮助。
”因此,对于创新的集中计划与指导,恰恰违背了创新活动的本质。
创新的最有效方法,是把更多的自由留给个人,由“自生自发秩序”去决定谁的成果能推动社会进步。
国家操控创新活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它规定的目标过于确定化。
近年来,种种所谓“创新计划”,都有极为具体的目标,并有对成果的明确要求和完成期限。
在这种指挥棒的带动下,研究人员所从事的活动,也失去了创新活动所应有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而是全力集中于发表论文这一极为明确的目标了。
往往是被冠以“创新”美名的低水平的“成果”自然遍地开花,具有了更大的欺骗性,其造成的损失也更不易被觉察。
中国历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传统,这使我们办成了不少崇尚个人自由的国家无法办到的事。
但是这些成果的取得,可能是以丧失更有创新性的成果为代价的。
科研人员只能根据国家的需要来从事研究,而国家集中控制下的研究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它只能着眼于那些目标明确的、已知的项目,模仿和赶超,而离我们现在所提倡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是有很大距离。
在现在的环境下,我们需要的是超越而不仅仅是模仿,这就需要一种更加灵活、更能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了。
当然,崇尚个人自主并不是排斥合作,反对组织。
其实真正有效的组织,是建立在人类自愿结合基础之上的。
而国家由于具有强大的权力,在干预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形成对个人的强制,从而扼杀创新的机会。
以创新之名压制创新,创新的悖论并不是血雨腥风的,但造成的损失也许更为严重,而且这种损失是隐蔽的,就更不能等闲视之了。
近来,有些学者把创新能力视为一种软实力,这是很贴切的。
因为这个“软”字恰到好处地揭示了创新的关键:创新能力的进步,依靠的不是“硬”性的措施和命令,而是要有赖于有利创新的“软”环境的建立。
无疑,这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选自《读书》,有删改) 17.概括“创新”悖论的具体表现。
(6分)
答:
解析根据文中“创新”悖论的具体表现,结合文本内容概括。
答案越提倡创新,越扼杀创新:政府的集中控制压制了个人的自由意志和选择权;以创新之名压制创新:国家强制干预创新,扼杀创新的机会则丧失更有创新性的成果;创新的异化:创新目标过于确定化导致创新活动简单功利化。
18.从本文看,应该如何创新?(6分)
答:
解析应该如何创新,“创新的最有效方法,是把更多的自由留给个人,由‘自生自发秩序’去决定谁的成果能推动社会进步”,尊重创新的规律,个人自由地开展创新活动;“我们需要的是超越而不仅仅是模仿,这就需要一种更加灵活、更能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了”,不仅模仿还要超越,国家要提供灵活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当然,崇尚个人自主并不是排斥合作,反对组织。
其实真正有效的组织,是建立在人类自愿结合基础之上的”,发挥自主创新能力。
答案①尊重创新的规律,个人自由地开展创新活动,发挥自主创新能力,②依靠组织、团队合作创新。
③不仅模仿还要超越,国家要提供灵活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
19.有学者视创新为一种“软实力”,你如何理解“软实力”的含义?(6分)
答:
解析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
“软实力”的含义,“创新能力的进步,依靠的不是‘硬’性的措施和命令,而是要有赖于有利创新的‘软’环境的建立”,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依靠“硬”性措施,而要依靠利于创新的“软”环境。
创新者通过有创意的创新成果来推动国家社会发展进步,显示一种独特的实力。
答案①创新能力是一种“软实力”,体现在创新者通过有创意的思想、方法、技能等创新成果来推动国家社会发展进步,显示一种独特的实力;②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依靠“硬”性措施,而要依靠利于创新的“软”环境。
七、作文(70分)
20.(2018·江苏泰州中学3月检测)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
一旦你独享孤寂你是不可企及的。
——泰戈尔
【作文指导】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
材料提供两句名言,第一句是白居易所说,“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意思是“把别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