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质量评价和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陈平,焦安秀,王复字.去除白细胞输血降低输血反应204例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08,6(14):32-33.
[5]梁晓虎,张海,张爱红,等.去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效果调查评估[J].河北医药,2006,28(1):37-38.
笔者所在血站现已成熟开展白细胞滤除技术,临床所用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成分经白细胞滤除处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减少。白细胞滤器不仅能将成分血中的白细胞滤除,还可将血液中的细菌、微生物、碎片滤出,而且筛滤时间短,时效性高。白细胞滤除输血技术能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副作用,它对输血安全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5]。本文研究中,60份血液的平均白细胞滤除率为99.97%,血小板滤除率为99.6%,红细胞回收率为92.1%,且输注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无差异,不影响血液红细胞的含量,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滤除率处于高水平,确保了血液的质量。同时,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患者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较低,这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总之,滤除白细胞技术可保证血液的临床质量,减少患者患者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
现代输血学研究表明,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如白细胞在同种异体输血后会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3]。因此,血液及其成分去除白细胞对输血安全及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过滤法去除血液或血液成分中白细胞及微小凝块,是预防输血副作用较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对NHTR突发人群(白血病、肿瘤、骨髓和器官移植、肾透析和有输血史、妊辰史等)病人应常规使用[4]。异体输血后体温升高1℃即可定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此反应是由供体白细胞和(或)血小板上的抗原与受血者(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初次输血时发生率仅为0.5%,多次输血后发生率高达60%。成分血中白细胞低于5×108/L,发生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白细胞过滤器血液质量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86-02
血液中的白细胞在自身机体中可起到抗炎、免疫的作用。但在异体血液输注中,白细胞可导致患者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还可以引起白细胞病毒的传染,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输血的不良反应中白细胞产生率最高[1]。对此,为保证血液质量,减少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健康,可对输注血液进行滤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胞处理。本文研究中,选取我站2013年1月~2013年6月进行白细胞滤除处理的60份血液,(每月随机抽取十份去除白细胞血液)。对滤除前后血液的质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质量评价和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质量以及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3年1月~2013年6月进行白细胞滤除处理的60份血液,过滤前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对处理后的血液进行白细胞滤除率、血小板滤除率、红细胞回收率、红细胞渗透脆性进行测定。结果:60份血液的平均白细胞滤除率为99.97%,血小板滤除率为99.6%,红细胞回收率为92.1%,过滤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进行滤除白细胞处理,不影响血液红细胞的含量,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滤除率处于高水平,保证了血液制品的质量,同时可减少患者输血产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液质量检测
60份血液的平均白细胞滤除率为99.97%,血小板滤除率为99.6%,红细胞回收率为92.1%;输注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选取我站2011年2月~2013年5月进行白细胞滤除处理的60份血液,输注前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对处理后的血液进行白细胞滤除率、血小板滤除率、红细胞回收率、红细胞渗透脆性进行测定。RBC回收率=[(滤后悬浮红细胞体积×滤后红细胞压积)/(滤前悬浮红细胞体积)×(滤前红细胞压积)]×100%[2]。RBC渗透脆性试验按第二版5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3]。WBC计数和PLT计数采用普通细胞计数板计数和滤后采用Nageotte计数板计数。
1资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采血袋(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日本SYSMEX系统SF- 3000血细胞计数仪; OLYM PUS显微镜;Nageotte血细胞计数器( HORSHAM公司) ;双蒸馏水、10g/L的NaCl溶液(河南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2血液质量检测
参考文献
[1]王明山,田兆嵩.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3,26(1):75-75.
[2]李聚林,罗志,谢苇,等.滤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质量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2):121-124.
[3]王丽,曾丽红,易亚萍,等.滤除白细胞输血降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 ,23( 15):1168-1169.
[5]梁晓虎,张海,张爱红,等.去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效果调查评估[J].河北医药,2006,28(1):37-38.
笔者所在血站现已成熟开展白细胞滤除技术,临床所用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成分经白细胞滤除处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明显减少。白细胞滤器不仅能将成分血中的白细胞滤除,还可将血液中的细菌、微生物、碎片滤出,而且筛滤时间短,时效性高。白细胞滤除输血技术能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副作用,它对输血安全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5]。本文研究中,60份血液的平均白细胞滤除率为99.97%,血小板滤除率为99.6%,红细胞回收率为92.1%,且输注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无差异,不影响血液红细胞的含量,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滤除率处于高水平,确保了血液的质量。同时,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患者的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较低,这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总之,滤除白细胞技术可保证血液的临床质量,减少患者患者输血产生的不良反应。
现代输血学研究表明,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如白细胞在同种异体输血后会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3]。因此,血液及其成分去除白细胞对输血安全及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过滤法去除血液或血液成分中白细胞及微小凝块,是预防输血副作用较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对NHTR突发人群(白血病、肿瘤、骨髓和器官移植、肾透析和有输血史、妊辰史等)病人应常规使用[4]。异体输血后体温升高1℃即可定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此反应是由供体白细胞和(或)血小板上的抗原与受血者(患者)血浆中的抗体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初次输血时发生率仅为0.5%,多次输血后发生率高达60%。成分血中白细胞低于5×108/L,发生率明显降低。
【关键词】白细胞过滤器血液质量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186-02
血液中的白细胞在自身机体中可起到抗炎、免疫的作用。但在异体血液输注中,白细胞可导致患者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TR),还可以引起白细胞病毒的传染,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输血的不良反应中白细胞产生率最高[1]。对此,为保证血液质量,减少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健康,可对输注血液进行滤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胞处理。本文研究中,选取我站2013年1月~2013年6月进行白细胞滤除处理的60份血液,(每月随机抽取十份去除白细胞血液)。对滤除前后血液的质量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质量评价和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质量以及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3年1月~2013年6月进行白细胞滤除处理的60份血液,过滤前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对处理后的血液进行白细胞滤除率、血小板滤除率、红细胞回收率、红细胞渗透脆性进行测定。结果:60份血液的平均白细胞滤除率为99.97%,血小板滤除率为99.6%,红细胞回收率为92.1%,过滤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进行滤除白细胞处理,不影响血液红细胞的含量,血液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滤除率处于高水平,保证了血液制品的质量,同时可减少患者输血产生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液质量检测
60份血液的平均白细胞滤除率为99.97%,血小板滤除率为99.6%,红细胞回收率为92.1%;输注前后红细胞渗透脆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选取我站2011年2月~2013年5月进行白细胞滤除处理的60份血液,输注前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对处理后的血液进行白细胞滤除率、血小板滤除率、红细胞回收率、红细胞渗透脆性进行测定。RBC回收率=[(滤后悬浮红细胞体积×滤后红细胞压积)/(滤前悬浮红细胞体积)×(滤前红细胞压积)]×100%[2]。RBC渗透脆性试验按第二版5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3]。WBC计数和PLT计数采用普通细胞计数板计数和滤后采用Nageotte计数板计数。
1资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塑料采血袋(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日本SYSMEX系统SF- 3000血细胞计数仪; OLYM PUS显微镜;Nageotte血细胞计数器( HORSHAM公司) ;双蒸馏水、10g/L的NaCl溶液(河南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1.2血液质量检测
参考文献
[1]王明山,田兆嵩.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3,26(1):75-75.
[2]李聚林,罗志,谢苇,等.滤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质量与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2):121-124.
[3]王丽,曾丽红,易亚萍,等.滤除白细胞输血降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 ,23( 15):1168-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