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奥尔森遇上奥斯特罗姆_集体行动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团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主要平衡力量。”① 基于 这些认识,传统集团研究,特别是以本特利、杜鲁门、 达尔等人为代表的多元主义集团研究,并不特别担 心利益集团过度发展。奥尔森则挑战,甚至颠覆了 这些认识。他反驳了理性人将会自觉从事有助于集 团整体福利活动的传统观点,指出“搭便车”而非主 动承担 集 体 行 动 的 成 本,更 符 合“理 性 人 ”的“理 性”。奥尔森 还 揭 示 了 规 模 对 集 体 行 动 的 影 响,断 言大集团相比于小集团具有特别的劣势。利益集团 也并非无害,利益集团,尤其是分利集团的过度发展 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奥尔森的开拓 性工作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应用范 围,而且激发了西方学术界对利益集团传统命题的
关键词 印第安纳学派 奥斯特罗姆 奥尔森 集体行动 〔中图分类号〕D035 -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 - 662X( 2013) 10 - 0113 - 09
一、集体行动的经济分析: 奥尔森的 学术贡献与理论修正
奥尔森将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于集体行动领域, 构建了集体行动和利益集团研究的经济路径。早期 集体行动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政治学和社会心理学 的研究。这些研究判定: 有着共同利益的集团能够 凭借个体理性( 经济考虑以及团结感、群体意识、利 他主义等) 自觉依据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 规模不 是影响集体行动的关键; 尽管不同集团的政策影响 力有差异,但弱势 集 团 可 以 通 过 联 盟 的 方 式 来 增 强 自己的竞争 力,“社 会 中 还 有 一 些 基 本 的 游 戏 规 则 来保护潜在集团的利益。对这些规则的破坏会遭到 其他利益集团的 攻 击 和 社 会 的 不 齿 ,从 而 导 致 其 社 会地位和影响力的下降。利益集团之间以及利益集 团与潜在集团之间的多重成员身份也能够成为多元
二、产品属性与集体行动
1. 集体产品的非排他性 作为公共选择理 论 流 派 之 一,奥 尔 森 的 集 体 行 动理论同样建立 在 理 性 人 假 设 、个 人 主 义 方 法 论 和 公共产品理论基 础 上。 与 另 两 个 理 论 工 具 相 比 ,奥 尔森对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处理最为粗略。他沿用了 马斯格雷 夫 ( Musgrave) 对 公 共 产 品 的 定 义。1959 年马斯格雷夫根据排他性将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 人产品。公共产品是那些一旦生产出来就不能将未 作贡献者排除在外的产品。同样,奥尔森也将非排 他性看作是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产品的唯一属性, 是造成各种集体行动问题的根源。奥尔森对于公共
产品理论的贡献在于,他不仅将发端于经济学的公 共产品理论应用 到 政 治 和 社 会 分 析 过 程 中 ,使 之 成 为社会科学研究 共 享 的 一 个 重 要 理 论 工 具 ,而 且 还 极大地拓宽了公共产品的外延。通过他的工作,公 共产品不再只是作为市场失灵产物而存在的污染防 治、国防、灯塔等传统类别,更大量的这类产品存在 于所有旨在获取集体行动收益的人类活动中。正是 基于这一原因,尽管奥尔森没有明确区分公共产品 和集体产品的差异,但他更偏好于使用集体产品的 概念。然而 奥 尔 森 还 是 低 估 了 萨 缪 尔 森 所 作 的 工 作。1954 年 萨 缪 尔 森 依 据 关 联 消 费 ( jointness of consumption) 将产品分为私人消费产品和公共消费 产品。前者能够被分割并分配给不同的消费者,后 者是“每个人的消费不会减低其他任何人对该产品 的消费”,②这种属性也常被称为关联供给( jointness of supply) 、非竞争性消费、共同消费等。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构成了公共( 集体) 产品的两种独立属 性。
以埃莉诺 · 奥斯特罗姆 ( 以下简称奥斯特罗 姆) 和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人为代表的印第安纳 学派( 以下简称学派) 的集体行动研究兼具上述两 方面特点,它将制度分析融入到集体行动研究中,并 广泛运用实地和试验案例来验证其主张。学派对于 奥尔森理论的修正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它更新了奥 尔森的产品分类 标 准,在 传 统 的 公 共 产 品 和 私 人 产 品分类基础上,又加入了公共池塘资源和收费产品, 从而使得产品属性与集体行动逻辑间的关联更加多 样。其次,学派将理 性 选 择 模 型 改 造 为 理 性 选 择 制 度主义,强调制度 在 改 善 人 类 理 性 活 动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再次,奥尔森将集体行动困境的解决办法寄托于 精英式的“选择性激励”上,学派对于小规模公共池 塘资源治理的理 论 和 经 验 研 究 则 表 明 ,自 主 治 理 有 望成为另一种可能选择。学派的这些工作呼应了诺 斯等人对奥尔森 的 批 评,并 大 量 运 用 了 博 弈 论 的 工 具和方法,是对博弈规则的制度化。
当奥尔森遇上奥斯特罗姆: 集体行动 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 张振华
内容提要 奥尔森将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于集体行动领域,构建了集体行动和利益集 团研究的经济路径。后来的集体行动理论基本上建立在对奥尔森观点的批评、拥护或者 延伸基础上。以奥斯特罗姆等人为代表的印第安纳学派对于奥尔森理论修正的最大特 点是将制度分析融入到集体行动研究中。首先,它更新了奥尔森的产品分类标准,更加 全面地探究了产品属性与集体行动间的关联; 其次,学派将理性选择模型改造为理性选 择制度主义,强调制度在改善人类理性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奥尔森将集体行动困境 的解决办法寄托于精英式的“选择性激励”上,学派的研究则表明,自主治理有望成为另 一种可能选择。然而,两种理论也存在明显的呼应与互补。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利益冲突的整合协调机 制研究”( 项目号: 11CZZ013) 的阶段性成果。
① [美]杜鲁门: 《政治过程: 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陈尧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543 - 558 页。
113
2013 年第 10 期
反思。奥尔森之后的研究者不再能够将利益集团的 形成看作是一个 自 然 而 然 的 过 程 ,而 是 一 个 需 要 认 真加以解释的命 题,利 益 集 团 在 政 治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也需要重新的定位与评估。
⑧ 杨龙: 《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政治观》,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4 年,第 39 - 40 页。
114
当奥尔森遇上奥斯特罗姆: 集体行动理论的演化与发展
作为支撑或者反驳既有理论的基础。从这条路径发 展起来的就是社会行动者模拟模型 ( agent - based simulation modeling) ,阿克塞罗德( Robert Axelrod) 是 代表。在博弈论看 来 ,奥 尔 森 的 理 论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n 人一次性囚徒困境博弈”,阿克塞罗德将其改为 “2 人 m 次性模型”。当 m 很大时,总得分最高的是 一种被称为“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即第一次总是采 取合作,以后跟着 对 方 的 上 一 次 策 略 走 。 只 要 博 弈 的一方有理性的学习能力,双方的行为就会趋同,逐 渐在博弈中采取合作策略。①
2. 对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修正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分析破坏了传统集团理论的 解释力,然 而 也 引 发 了 新 的 困 惑,最 大 的 问 题 是, “实践中的合 作 远 超 出 理 论 模 型 所 预 测 的 水 平 。”⑥ 理论与现实的差距激发了很多的相关研究和修正努 力,这些后续研究的一个共同主题是探究人类更为 卓越的克服集体行动困境的能力来自何处。从方法 论的角度可以将这些研究粗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 理性建构的层面出发,对奥尔森理论的批评主要体 现在,奥尔森用囚徒困境模型来概括一般性的集体 行动情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比如诺斯指 出: “奥尔森的分析和囚徒困境的最大缺陷是分析的静 态性质。当囚徒困境游戏只进行一次时,游戏者所 采取的主要策略是背离而不是实现一个相应于游戏 者总体福利的有效结果。……如果游戏是不断重复 进行的,背叛就不一定是所采取的主要策略”。⑦ 考 虑在重复和动态博弈的情况下,集体行动机制的演 变,就成为完善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一个努力方 向。此外,公共选择理论所共享的“理性人假设”也 遭到了批评。在理性人假设下,个人具有关于其所 处环境的完备知识; 个人的偏好体系是稳定有序的; 个人拥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能计算出在各种备选方 案中,哪个可达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点。⑧ 很多 的理论家指责这种假设太过苛刻,过多地偏离了现 实中的人类行为特征。作为一种替代,“有限理性” 范式在集体行动研究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1980 年代以来,人们用博弈论对奥尔森的集体 行动理论进行了重建和发展,从而开辟了集体行动 研究的另一条路径。这种研究不再纠缠于理论模型 或范式的优劣,而是直接运用从试验中得到的证据
①③④⑤ Mancur Olson,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pp. 16、34 - 35、51、133.
② Jonathan Bendor and Dilip Mookherjee,“I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Logic of Ongoing Collective Actio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 81,no. 1,1987,p. 130.
⑥ Ernesto Reuben,The Evolution of Theories of Collective Action,http: / / ereuben. net / research / MPhilThesis. pdf.
⑦ [美]诺斯: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英译,上 海三联书店,1994 年,第 17 页。
1.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概览 在奥尔森看来,集 体 行 动 问 题 根 源 于 集 体 产 品 的非排他性。集体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不能将未作 贡献者排除在外,理 性 的 成 员 会 希 望 其 他 人 承 担 集 体产品的 成 本,而 自 己 搭 这 些 人 的“便 车 ”,这 就 是 集体行动面临的基本困境。它被抽象为个体理性与 集体理性间的冲 突,成 为 构 建 集 体 行 动 理 论 的 出 发 点。 奥尔森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注意到规模对集体行 动的影响。他认定,大 集 团 和 小 集 团 不 只 是 规 模 上 的差异,更大的区 别大集团集体行动的难度更大。 大集团除了要 面 对 集 体 产 品 的“非 排 他 性 ”而 带 来 的“搭便车”困 扰 外,还 受 制 于 集 团 成 员 的“个 人 努 力不会对他的组织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① 此外, 随着集团 规 模 的 扩 大,集 团 的 交 易 成 本 ( 沟 通、决 策、监督等活动) 将不成比例地提高; 社会激励( 团 结感、羞辱等) 在大组织中变得软弱和不可靠。② 尽 管小集团有优势,但 也 不 能 完 全 摆 脱 集 体 行 动 的 困 境,“即使在最小的集团里,集体产品的提供一般也 不会达到最优水平”,这是因为“个体成员只能获得 他支出费用所带 来 的 部 分 收 益 ,他 在 达 到 对 集 团 整 体来说是最优数量之前就会停止购买集体产品。成 员从他人那里免费得到的集体产品进一步降低了他 自己支付成本来提供那一产品的动力”。③ 奥尔森注 意 到 一 些 大 集 团 能 够 从“潜 在 集 团 ” 跃升为组织化利 益 集 团,他 将 其 归 咎 于 这 些 集 团 中 存在的 所 谓 “选 择 性 激 励”: “只 有 一 种 独 立 的 和 ‘选择性’的 激 励 会 驱 使 潜 在 集 团 中 的 理 性 个 体 采 取有利于集团的行动。……激励必须是选择性的, 这样那些不参加为实现集团利益而建立的组织, 或者没有以别的方式为实现集团利益作出贡献的 人所受 到 的 待 遇 与 那 些 参 加 的 人 才 会 有 所 不 同。”④ 因此,“大经济集团的游说是那些有能力用 ‘选择性激励’来‘动 员 ’潜 在 集 团 的 组 织 的 副 产 品”。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