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三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三月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基因多样性B.生物种类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物数量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可见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生物数量多样性,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地球上大气的成分最主要区别是没有氢气
B.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米勒的实验可以说明原始海洋中能形成原始生命
D.在现代最先进的实验室里,已经可以模拟生命起源的全部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高温、紫外线、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氢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现在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环境条件了,如赤日炎炎、高温、紫外线、电闪雷鸣等条件。

【详解】
A. 原始大气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A错误。

B.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可见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B正确。

C.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错误。

D.现代科学家不能在实验室中模拟生命起源的全过程,D错误。

【点睛】
关键点:原始大气层中没有氧气,也没有生命。

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3.新鲜水果用保鲜薄膜包裹或放入冰箱冷藏室可延长存放时间,主要是因为包裹或冷藏后可以()A.不让水分散失B.杀死内部的细菌
C.减少水果果皮损伤D.抑制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水果进行呼吸作用时,需要消耗氧气,分解细胞内储存的有机物,所以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

考点:食品保鲜的方法。

4.非洲西部的加那利群岛有一种树,当地人称龙血树。

龙血树受伤后会流出一种血色的液体,传说,龙血树里流出的血色液体是龙血,因为龙血树是在巨龙与大象交战时,血洒大地而生出来的。

这“龙血”来自龙血树的什么结构( )
A.输导组织B.结缔组织
C.营养组织D.上皮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详解】
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可以运输水、无机盐以及有机物,“龙血”来自龙血树的输导组织,A 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及功能。

5.如表提供了我国从公元1393年以来人口增长的数据,据表回答:
人口数
0.60 0.60 2.00 4.10 4.70 5.40 11.00 12.00 12.95
(亿)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人口增长速度有所缓慢,原因主要是我们国家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一国两制B.改革开放C.计划生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上升,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据此解答。

【详解】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人口增长速度有所缓慢,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故选:C。

【点睛】
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6.下课后,一些同学高兴地跑向篮球场,接球、跳跃、投篮.调节同学们这一系列动作的系统是( )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神经系统
D.运动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都需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才能完成。

【详解】
人体具有八大系统,这八大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形成一个统一的人体,并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进而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据此可知,下课后,一些同学高兴地跑向篮球场,接球、跳跃、投篮.调节同学们这一系列动作的系统是神经系统。

C正确。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神经系统的组成及调节功能。

7.为探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能量变化(以温度变化为参照),设置了甲与乙组一对照实验.在A﹣D四幅坐标图中,能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是()
A.B.C.D.
【答案】A
【解析】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具有生命力的种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供给种子的各项生理活动利用,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所以甲瓶内的温度计会升高。

乙瓶内的种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无热量散失,所以温度计不会升高。

8.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金银花颗粒是家庭常备中药之一。

图为药盒上的说明,据此可判断
A.此药主要用于治疗传染病B.此药为处方药
C.每日药量不宜超过40 克D.此药有效期为三年
【答案】C
【解析】
此药主要用于治疗清热解毒,凉血解表用于风热感冒,咽炎,扁桃体炎,A错误;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

图样中有OTC标志,因此这是一种非处方药,B错误;根据用法用量:每袋10克,一日3-4次,每日药量不宜超过40 克,C 正确;此药没有注明有效期,D错误。

点睛: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

9.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出热量
B.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二氧化碳
C.将有机物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
D.将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

所以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C正确。

【点睛】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供生物进行生理活动的需要。

10.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身体里有脊柱
C.体表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D.足触角等分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为无脊椎动物。

【详解】
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

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节肢动物的背部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11.下列与良好的家居环境无关的是()
A.适宜的温度和湿度B.充足的阳光C.豪华的装修D.良好的通风
【答案】C
【解析】
考点: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分析:
房屋装修或者购置大量新家具后,装修或是装饰材料内往往含有有害气体。

例如,人造材料、各种油漆、
涂料、粘合剂以及家具等,其主要污染物是甲醛、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和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还有如大理石等建材中,往往含有放射性的污染源,这些都对人体有害。

解答:
室内空气质量的高低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充足的日光、良好的通风环境,可以使室内有良好的空气质量,有利于人的健康,属于良好家庭环境,豪华装修会污染家庭环境。

故选C
12.一个A型血病人需要输血,他应该输()
A.O型血B.A型血C.B型血D.AB型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

【详解】
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

所以A型血病人应给他输A型血。

故选:B。

【点睛】
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13.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细胞都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②根毛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都是线粒体。

③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④人的成熟的红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有线粒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等。

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
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错误;②动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根毛细胞和人的神经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都是线粒体,正确;③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组织是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遗传物质不变,因此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正确;
④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但是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错误。

因此正确的有②③,选A。

【点睛】
主要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化的特点。

14.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
C.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D.过程③产生的新细胞功能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的增大,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量的增加,③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详解】
细胞生长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

图中①的过程表示细胞的生长,A正确;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未发生变化。

图中②过程表示细胞的分裂,B正确;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

图中③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过程③产生的新细胞功能不相同,C正确;D错误。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过程。

15.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间信息交流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萤火虫的发光
C.黑长尾猴发现蛇时发出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答案】D
【解析】
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
A、B、C蜜蜂通过动作与群体中的同伴进行信息交流,萤火虫发光也是传递信息,长尾猴通过声音告诉同伴有危险,都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D、乌贼释放墨汁,是在防御敌害,属于防御行为,不是与其它乌贼进行交流。

故选D。

【点睛】
考查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6.下列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B.泪液和唾液中的溶菌酶的抗菌作用
C.血液中白细胞对病菌的吞噬作用
D.麻疹患者康复后不再患此病
【答案】D
【解析】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人人都有,生来就有的,不是后天获得的,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患过麻疹的人产生抗体不再患麻疹,这种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17.下列动物中,生殖方式为胎生并用母乳哺育后代的是()
A.家兔B.鳙鱼C.扬子鳄D.家鸽
【答案】A
【解析】
家兔是哺乳动物,生殖方式为胎生并用母乳哺育后代,A正确;鳙鱼是鱼类、扬子鳄是爬行类、家鸽是鸟类,生殖方式都是卵生,BCD错误。

18.用新鲜水绵和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制成临时装片,用不同的光束照射水绵。

一段时间后,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由均匀分布变成如图所示分布。

该实验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C.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D.光照不同,光合作用强弱不同
【解析】
【分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图中好氧细菌多,表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好氧细菌少,表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少。

【详解】
好氧细菌有氧才能生存,图中有好氧细菌,因此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A正确;图中表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不能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B错误;绿光处好氧细菌少,表明绿光处氧气少,因此绿光不利于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光照不同处好氧细菌的多少不同,表明光照不同产生的氧气不同,因此不同颜色光的光合作用效率不同,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对照试验的特点。

1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排泄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的一项是()
A.可以将蛋白质、无机盐等废物排出
B.能够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可以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D.有利于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的意义代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详解】排泄能将人体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A符合题意;排泄的意义代不仅可以排出代谢废物,而且还可以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BCD不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排泄的意义。

20.下列初中科学实验中都用到碘液,其中与其他三项作用不一样的是()
A.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B.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
C.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
D.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淀粉遇碘变蓝。

【详解】
ACD、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用碘液检验种子中的营养成分、用碘液验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影响,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这三个实验使用碘液的目的都是验证淀粉的存在;
B、观察人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了使观察更加清楚,要用碘液染色。

所以实验B与ACD中碘液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

故选B
【点睛】
学会分析碘液在各种实验中的作用。

21.今年三月中下旬我市气温较低,美丽的紫荆花开花的茂盛期推迟了半个月,请分析影响紫荆花开花推迟的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空气
【答案】C
【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今年三月中下旬我市气温较低,美丽的紫荆花开花的茂盛期推迟了半个月,影响紫荆花开花推迟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22.下列不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A.合理膳食B.不吸烟,不喝酒C.早睡早起D.废寝忘食地学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异性同学间应建立真诚友谊、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等。

要学习有度,合理安排作息,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可见D符合题意。

考点:健康的概念。

23.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
C.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时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
【答案】D
培养细菌、真菌菌落的过程是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恒温培养。

【详解】
A.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故A正确。

B.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

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故B正确。

C.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因此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时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故C正确。

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恒温培养,不可以高温处理,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培养细菌、真菌菌落的过程中注意事项和目的是解题关键。

24.小王同学发烧到医院检查,验血后发现白细胞数目过高,医生会告诉他()
A.你营养不良,应该多吃些含蛋白质的食品B.你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发炎了,需要一些消炎药C.你血糖低,要喝点葡萄糖水D.你贫血了,应该多吃些含铁的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

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叫发炎。

【详解】
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发生变化,数量会增加,这是为了有更多的白细胞去吞噬病菌。

此时应口服或输入一些抗生素等消炎药来治疗;该同学验血后发现白细胞数目升高,说明他体内发生了炎症,需要用消炎药治疗。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白细胞的功能:防御和保护的功能。

25.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口是呼吸道的起点
B.呼吸道可以过滤全部有害物质
C.气管壁有O形软骨支撑
D.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据此解答。

【详解】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故A 错误;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

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故B错误;气管壁有C形软骨支撑,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故C错误;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故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道的功能以及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26.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他们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A.温度B.空气C.水分D.阳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通过对表中的内容分析可知,①与②存在唯一的变量——水分,其它因素都相同,他研究的问题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根据对照实验的变量的唯一性来看,本实验探究的环境条件是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