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科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20分,每空1分)
1、科学素养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概念、科学办法。
2、凸透镜有放大、成像、聚光作用。
3、国内"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初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杨利伟。
4、植物叶普通可以分为叶片、叶柄、叶脉三某些。
5、物体冷热限度叫温度。
要精准测量物体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它是依照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她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营养所有来自食物,食物中重要具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内科学家是袁隆平。
8、沉淀、过滤和消毒是三种惯用净化水办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风。
(二)、选取(10分,每题1分)
1、解剖白菜花对的顺序是(A)。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动物是(D)。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是(C)。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顺序,依次为(A)。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相称于地球引力(B)。
A.一半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咱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A)。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颜色普通可以分为(C)。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是(D)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某些是在(C)。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对的环节是(C)。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
(40分,每题8分)
1、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需要;科学课程应具备开放性;科学课程评价应能增进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
2、日食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环绕地球转;地球环绕太阳转。
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体成一条直线时候,月球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
处在月影里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太阳一某些,于是形成了日食。
3、雷电是如何形成?
答: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大规模放电现象。
天空中云,有带正电,有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云互相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放电现象。
放电时浮现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声音就是雷声。
4、什么是光合伙用?光合伙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植物叶子中每一种叶绿体,都是一种小小绿色"食品"加工厂。
在阳光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取来水分和由气孔进来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养料,同步放出氧气。
叶这种作用叫做光合伙用。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教师发既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水,再放土豆;而另某些同窗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环节?
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影响不大,由于不论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盐水来说,它密度都不会发生变化(最佳先放适量水,再依照需要多次放盐进行搅拌)。
但对放土豆先后时间就有一定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中,在调制(搅拌)盐水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也许会被盐水浸润,由于盐水高渗入作用,土豆内水分也许会被盐水析出来,以至于变化土豆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可靠性。
(四)、案例分析(10分)
对于下述课堂上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教师在简介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13颗卫星。
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教师说法:"不,教师,应当是15颗。
"另一位学生立即补充:"不,是16颗。
"教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懂得是15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
"教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她回答,"近来一期杂志上说是16颗。
"这位教师听了,高兴地对同窗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畴的确陈旧过时了,教师也落后了。
木星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咱们再研究、核算,好吗?":
(阐明:答题教师们可依照自己实践经验、学得理念及独特感受,刊登自己感想。
如下提供答题思路仅供参照。
)
答题思路:
1.对这位教师教学至少有如下几种方面可加以必定:
A、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唯教材"新理念,让学生懂得知识更新。
B、能尊重学生,教师能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互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转换。
C、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理念,能对学生进行必定与勉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
2.对这一教学片断还可提出如下建议:
A、可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学;
B、可借此机会勉励学生创新,激发学生摸索宇宙奥秘兴趣。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它既是科学学习目的,又是科学学习方式。
3.小学科学三个分目的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教学评价规定: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办法(多样化);评价时机(全程化)。
5.科学教诲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涉及(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对科学(兴趣),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引学生做大量(观测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某些通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观测与探讨,理解物质某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结识逐渐由详细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取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本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尚有各种活动:(收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观测)、(实验)、
(专项研究)、(情境模仿)、(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
(留五个空,任意填。
)
二、简答题。
1、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性?
答:(1)学习者环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习者获取可以协助她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论据。
(3)学习者要依照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她也许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科学性理解解释,来评价她们自己解释。
(5)学习者要交流和论证她们所提出解释。
第一单元(植物):
1、树是一种植物,是有生命物体,有许多可观测特性:树高矮、树冠形状、树干粗细、树皮和树叶样子。
2、在一棵真正大树旁,咱们看见过:树瘤、果实、小动物、鸟巢、小草、蔓藤等,这阐明植物生长与周边动物、植物和环境关于。
3、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测一种工具。
4、一棵大树可以提成三某些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5、拓印树皮办法是: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某些染上颜色。
6、在写观测记录时,要注意格式,写清:A.要写出观测时间、地点、小构成员。
B.要按观测顺序来记录。
C.最佳贴上收集到实物标本(或图片等)。
7、植物按茎质地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8、大树和小草之间不同点是:植株高矮不同,大树高、小草矮;茎粗细不同,大树粗、小草细;茎质地不同,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大树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
共同点是:都是植物,都生长在土壤中,均有绿色叶,都会开花成果,都需要水份、阳光和空气。
9、植物按生长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常用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
10、水葫芦和金鱼藻相似点是:都是水生植物,均有绿色叶,都会开花成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1、一片叶子由叶柄和叶片两某些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也有生长和衰老完整过程,同一种植物叶具备共同基本特性。
12、用量叶片长度和宽度办法来比较叶片大小。
13、植物毕生是有生命周期,每种植物均有一定寿命。
植物变化(毕生典型生长阶段)重要体当前发芽、生长、开花、成果等方面。
14、植物共同特性是:生长在一定环境里;需要水份,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裔;均有从生到死生命过程。
第二单元(动物):
1、我在校园花坛和草丛里发现了蝴蝶、蚯蚓、小虫、蟋蟀、蝗虫、瓢虫、小鸟等小动物。
2、在观测活动中,咱们要做到:A.爱护小动物(植物),不伤害它们;B.保护动物(植物)栖息地原貌,保护她们生存环境;C.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地方活动。
3、蜗牛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某些,头部长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觜里长有齿舌,用气孔呼吸、排泄粪便。
4、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环境里,用腹足爬行,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为了使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5、蚯蚓身体有口、环带和肛门,生活在潮湿环境里(土壤中)。
6、蚂蚁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某些,头上有触角,胸部有3对(6只)足,生活在洞穴(土壤)中。
蚂蚁在行走会分泌一种信息素。
7、为了观测蚂蚁,咱们可以带些面包屑和白糖做诱饵。
带上放大镜,可观测蚂蚁身体。
为了防止蚂蚁乱爬,咱们可以带一种小玻璃瓶子,将蚂蚁扣在里面。
8、池塘、小河中生活着和多小动物,数量最多是鱼类。
金鱼身体可以分为头、腹、尾三某些,身上长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协助尾游泳。
金鱼喂得太多会被涨死。
9、世界上大概有一百多万种动物,动物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裔等。
第三单元(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各种材料做成,咱们周边常用材料有:木头、金属、玻璃、塑料、石头、纤维、纸等。
2材料性质可以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沉浮能力等鉴定。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性质。
3、金属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吸水性差等;铝罐制作就是运用了铝延展性。
4、塑料特性:具备柔韧性、绝缘性、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轻、重复运用性等。
塑料不易分解,但可以重复运用。
5、自己制造一张纸:A.将纸撕碎放在水中浸泡,直至能捣烂;B.搅拌纸屑和水,调成稀浆状;C.将纸浆倒在平铺棉布上,再用毛巾挤压吸水。
纸是可以回收运用。
6、木头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备柔韧性)、能浮在水上、具备承重力等。
7、砖和陶瓷都是用黏土烧制而成。
生产砖和陶瓷时要消耗大量粘土、煤和其她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8、咱们使用材料有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
有是人工制造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有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运用,有却不能。
咱们应当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破坏。
9、
强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沉浮
金属强强差沉
木头较强弱弱浮
塑料强较强差沉
纸弱差强沉
砖强差强沉
陶瓷强差差沉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1、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液体。
它以冰、雪、淡水、云、咸水等形式存在,用途分为:生产,造纸、冶炼、发电、灌溉等;生活,洗衣、做饭、饮用等。
2、物质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于咱们周边,咱们称其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如,水是液态,属于液体;它固态就是冰,是固体;它气态就是水蒸气,是气体。
3、固体有固定形状和一定体积;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4、食用油和水相似点:都是液体,都能流动,透明没有固定形状,能形成滴状等;不同点:水完全透明,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不粘手流动速度快。
食用油有些透明,淡黄色,有气味,粘手,流动速度慢。
5、液体流动速度与它自身黏度关于。
6、液体有一定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使用量筒时应当注意:A.量筒必要放平稳。
B.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体积数。
7、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气体,它看不到,摸不着,真实存在于咱们周边。
空气具备能流动、占据空间、可以压缩等性质。
8、证明空气存在办法:将“空”塑料袋扎紧,放入水中,刺个孔后有气泡冒出。
证明空气比水轻办法:用塑料管将空气吹入水底,空气以气泡形式冒出水面。
空气流动现象:风,吹肥皂泡,扇扇子等。
9、空气占据空间实验:A.让空气将瓶子里水挤出(课本78页)。
B.纸巾不湿(79页)。
10、空气占据空间大小(体积)是可以变化,即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空气具备弹性,会产生弹力。
12、证明空气有质量(重量)办法:用木棍做一种天平,将两段各系一种吹满气气球,使之平衡。
将一端气球刺破,天平就不再平衡了。
13、实验设计:
研究问题:空气与否占据空间
研究办法:探究、实验、观测
研究材料:玻璃杯、纸巾、水盆、水
研究环节:将纸巾放入玻璃杯底部,倒扣着按入水盆中。
实验现象:纸巾不湿
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注意问题:A.纸巾一定要塞紧,不要掉下来;B.将玻璃杯倒扣按入水中时,一定要使杯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