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报业的骄子——《良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报业的骄子——《良友》
作者:李闰波
来源:《收藏/拍卖》 2011年第1期
李闰波
说起《良友》,六七十岁以上的文化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毕竟,这个刊物在民国时期太
知名了。

《良友》是民国期间最受宠的读物,所以,当代报刊收藏人,没有不把《良友》当作
追求目标的。

《良友》画报创刊于1926年2月15日,终刊于1945年10月。

期间经历了北伐战争、抗
日战争,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记录社会动态的新闻工具。

虽然生存于“五洋杂居”、“中西杂处”的民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也曾历经几番沉浮,数易经营场地,但自始至终站在时代的前沿
阵地,以精美的图片和精悍的文字向世人传播时局变化的准确信息,同时还将镜头伸向世界各地,将色彩斑斓的风景画卷和山水美景奉献给读者。

《良友》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画报之一,比当今世界上最驰名的美国《生活》早出版十年,比《苏联建设画报》早出版四年,是中国第一份大型综合性真像画报。

在中国新闻史和华文传
媒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因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笔者与《良友》第一次见面,是1994年9月,地点在上海城隍庙。

当时遇到此刊时,心率陡然加快—旧中国居然还有这么漂亮的画报。

初步印象是开本大器,封面美观,非常适合展览。

翻看内页,感觉里边的内容涉及到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既有军国大事,也有社会百科杂闻,
还有美术艺术和电影戏剧,很符合自己的需要,于是将收藏民国画报作为重要目标。

兹根据自己的了解,对民国《良友》谈些认识。

《良友》的创办特色
《良友》以真相图片为主,配合适量文字内容,反应社会要闻、趣闻、珍闻,是我国第一
份连续发行十几年、印刷技术始终保持一流的画报。

该报之所以能被中外广大读者喜爱,原因
很多,主要有三点:
开本美观大方,封面人物具有很强吸引力
封面如同人的五官,是给人第一印象的正面形象,封面带有影星美女和名媛图像,就如同
见面时遇到一张甜美的笑脸,给人愉悦心性的感受,尔后产生想看内容的欲望。

爱美之心人皆
有之,古今一理。

男性对于女性美的欣赏,原本是天性,在古诗文中很早就有表述。

但古人阐
述女人之美,只能用华丽的辞藻来描述,如《陌上桑》,如《洛神赋》,那种刻画女性之美,
尽管被推崇了千百年,但读者根本无法彻底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美女的真实面目,只能根据作者
的描述的状态去猜想。

明清以后,线装书籍插图多用单线勾画技法,将女人的翩翩风姿刻画上去,尽管还有些抽象,但“上眼”率已经明显得到提高。

晚清时期,以上海吴友如为首的一批
职业画家,用传统技法创作了很多时事人物画,刊印在画报上,形神兼备,颇受读者欢迎。


国之初,绘画人物第一次走上刊物封面。

1913年上海出版的《游戏杂志》,封面就是丁聪的父
亲丁悚先生绘画的老夫子读书图,再后来鸳鸯蝴蝶派成员所创办的《小说新报》、《民权素》、《小说时报》、《半月》杂志等,开始在封面上使用手绘女人图像,有读书的,有操琴的,笔
法细腻,姿态逼真,呼之欲出。

然而都是画像,画作者主要是但杜宇和俞镜人。

这类封面上有
美女画像的刊物面世后,立即引起读者青睐,购阅者大增。

受其影响,市场上又出现了大美人
广告烟片,色彩艳丽,楚楚动人,但终究没有使用真人图片。

第一个将真人图片放到刊物封面的,是《良友》杂志。

《良友》创办人伍联德先生是个非常有美学头脑的出版家。

他原本受聘于商务印书馆,主
编《儿童教育画报》和《儿童世界》,因很多出版想法得不到认可,为实现自己愿望,负气离
开出版社,自己创办一份《少年良友》小报,结果发行仅七个月,便将底本赔光。

但他才高胆大,在《少年良友》失利后,不但没有就此歇手,反而借巨资创办良友图书出版公司,运行半
年多后又创办一份9开本大《良友》(当时发行的杂志大多为32开本,偶然有16开本,从未有这么大开本),封面直接上电影新星图片,刊名为伍联德先生自己设计的美术字。

当时,电
影这种新型娱乐项目刚被上海大众接受,大家都在关注新影片的相关消息,而这时《良友》带
着大家追捧的女明星风采形象,迎着观众的目光而来,胡蝶、黄柳霜、陈燕燕、黎灼灼、徐来、阮玲玉、郑萍如,就连后来到延安参加革命的电影表演艺术家陈波,早年的肖像也曾在《良友》亮相。

有的影星还不止一次登上封面,如香港影后李绮年、上海影星陈云裳、严月娴,曾三次
在封面闪亮登场。

有时《良友》也使用电影界、体育界女明星及校花的照片做封面,完全是利
用女性天然之美,给读者以温馨愉悦的感受,并利用中国新女性的风姿,引领大众女性摆脱旧
俗桎梏,绝无以色诱人之意。

这种美女封面期刊,男人喜欢,女性更喜欢。

说实话,到现在我
们都应该感激当年的《良友》,如果没有这些以封面形式保留的美女形象,那些耳熟能详的影星、体育明星,很难一睹真容。

因为一幅彩照的制作在当年非常艰难,遇光、受潮都会变色,
很难保存至今。

刊物报道紧跟读者关注的热点
《良友》初创时印制了3000份,因为是印刷公司自己印制的,提前没有联系发行渠道,所以出刊之后让员工拿到附近电影院去兜售,没想到读者见到后十分惊诧和欢喜,很快销售一空,然后又连连加印两次,每次2000份,共发售了7000份,超过出版多年的正常期刊。

首战告捷,编辑又不断改进版面和内容,读者越来越欢迎,特别是第十四期梁得所接手以后,《良友》很
快成为上海最受宠的读物,销量不断攀升,10000、20000、30000,最高竟达42000份,创中国期刊史纪录。

而且读者也不限于上海,国内很多大都市几乎都有销售点。

国外也设有很多销售点,华侨购买十分踊跃,他们将《良友》当作了解国内时局变化的窗口。

何以有如此的硕果,我个人感觉,在于《良友》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能够及时、
准确、全面、正统地进行系列报道。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正逢多事之秋,震惊世界的大事
件连连发生,而每逢大事件突发,该刊总是不顾安危,组织人员到前线采访,以最快的速度搞
到第一手图片和文字资料,以最精美的印刷技术、最清晰的图片和最翔实的文字将事件真相报
道给社会。

如创刊初期,正值南北两个政权对立,南方是进步的国民政府,北边是旧军阀盘踞
的北洋政府,该刊旗帜鲜明地介绍南方政府主要人物,对孙中山先生,还曾设专号介绍。

那时
的城市读者和华侨读者,对时局的变化非常关心,为满足读者这份需求,《良友》对于所有社
会大事件都予以跟踪报道,如北伐战争、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等,都用了大量
图片予以刊载。

抗日战争爆发后,《良友》画报更以激发全民抗战为己任,做出很多紧跟形势
的正面呼吁。

抗战战火吞没上海,《良友》设备被毁,被迫迁到香港出版。

这一时期的刊物封面,不再是楚楚动人的二八佳人,而是一个个威武不屈的抗日领袖和战士,而且刊登的是国共
双方的抗战最高级的将领。

如抗战爆发之际封面使用的是全国抗战领袖蒋介石图片,平型关战
役之后,使用的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图片,台儿庄战役后李宗仁成为当红人物,所以又使用
他的图片,其实不仅封面如此,内容也与封面呼应,报道的都是当时国人最关心的局势发展状况。

由于《良友》紧紧围绕全民最关注的战局变化来报道,读者需要什么就及时地报道什么,
大有一刊在手,无须他求之势,所以她能成为那个时代的读者的最爱。

内容丰富,受众面广
《良友》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内容涵盖面宽。

因为在栏目设置方面,总编尽量考虑到适合社
会各阶层人士的心理需求,既有学术、政论、科技等高层知识分子所需的内容,也有综合性、
文娱性等大众欣赏的知识,甚至还有儿童需要的少儿栏目和家庭妇女所需要的生活常识。

就连
外国华侨也能读到他们所想了解的情况。

据业内人士统计,从1926年创刊到1945年终刊,174期刊物(含两份专号)刊登图片总量达32000幅。

三万多幅真实图片,横跨20年时间,实际就等于一部民国图画断代史册,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民国百科全书。

《良友》以图见长,文字刊用方面也非常用心,长年邀请了国内著名文学家、作家为之撰文,胡适、鲁迅、林语堂、矛盾、巴金等文坛巨擘都曾在该刊发表过文章。

正因为内容丰富,
品位高雅,读者才越来越多,最高发行量达到42000份,超过其他同类刊物的十几倍。

民国时
期以内容丰富赢得读者青睐的期刊只有两份,一个是大型综合性刊物《东方杂志》,以文字内
容见长,略有些图片;一个是《良友》,以时事图片见长,图文互助。

当时社会各界名流,基
本都阅读这份刊物。

《良友》的成功,还在于取得一定影响后的继续努力,不断扩大经营范围。

《良友》杂志
运行纳入正轨后,创办人伍联德又组织人力,利用自己的出版优势和《良友》的声誉,组织了
很多种出版物。

而且,大多是首创,棋先一招,获得很大成功。

如印发中外电影明星图片册,
八开单张,印刷精美,售价与社会常见杂志差不多,都是两角钱,但成本要低很多。

此外还印
刷了600多种外国名曲和当时流行歌曲集,也取得了惊人效果。

后期赵家壁担任主编时,还出
版过“良友文学丛书”64种,“良友一角丛书”80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顺应时代需求,组织出版一套“中国新文学大系”,卓有成效地记录了新文学的历史成果。

这些书社会影响大,利润也大,都是《良友》成功的重要因素。

《良友》的办刊人
《良友》之所以深受那个时代读者的欢迎,根本原因是办刊宗旨符合大众读者的心愿。


之所以办出这样出色的效果,是由于办刊人懂得读者最需要什么。

故我们再从办刊人角度,分
析一下原因。

《良友》首创者伍联德先生是个非常有抱负的青年,他父亲在美国谋生,很希望他到美国去,但他对美国没什么兴趣,对美术却特别痴心,在上学期间就和同学陈炳洪一起翻译一本
《新绘学》,卖给商务出版社,从此尝到甜头,对出版业也发生很强烈的兴趣,毕业后进入商
务出版社工作。

其间,曾满腔热情地给出版社编译所所长王云五提了很多出版方案,由于没有
被采纳,他果断脱离商务出版社,筹借巨资和同学余汉生一起在上海创办了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在他的精心策划下,《良友》不断创造佳绩,终于成为中国报刊史上
的一颗明珠。

尽管伍联德自己比较懂美术和出版杂志的业务,但他的主导思想在于出版图书,为能抽出
更多的精力从事出版业,自己在主编完第四期《良友》后,便聘请当时最有名望的周瘦鹃继任
主编。

周瘦鹃先生是鸳鸯蝴蝶派主将,编辑出版的《礼拜六》在上海红得发紫,伍联德试图利
用他的威望和编辑水平,将《良友》做大。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周先生对图片编辑并不在行,
加之社会兼职多,精力根本不能保证,所以编辑出版了八期之后,社会反应平淡。

为尽快扭转
局面,伍联德果断换上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美术工作者——梁得所。

梁得所,1905年生于广东连县,中学毕业后到山东齐鲁大学学医,课余喜欢美术。

1926年10月被伍联德招聘到《良友》
工作。

1927年2月,这位刚满22岁的青年人走马上任,接替周瘦鹃先生,勇敢地扛起了《良友》大纛。

梁得所上任伊始,首先改变栏目格局,将原来大篇幅刊登言情小说和消遣无聊的杂
诗的板块压缩,努力增加时事新闻图片,增加宣传文化美育、启迪心智的百科知识性图片和文字,结果很快将《良友》的出版推到一个新台阶,发行也迅速打开局面,使《良友》进入较为
成熟和完善的新阶段,成为大上海乃至全国最有影响的刊物。

在国际也有很高声望,很多华侨
都是通过这份画刊,了解国内情况的。

梁得所为《良友》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到第七十九期时,梁得所与伍联德发生点矛盾,为不影响自己的抱负施展,梁得所离开
了《良友》。

伍联德又及时起用另一个新人马国亮。

马国亮和梁得所是同学,对美术工作十分
热心,被梁得所聘到《良友》,担任编辑工作。

其间,梁得所多次外访,具体编辑工作都有马
国良主持,所以,梁得所离任后,伍联德果敢命马国亮接任《良友》总编。

马国亮也确实是个
难得人才,接任后满腔热忱地开展工作,在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将《良友》推到了顶峰。

时事难料,1935年伍联德因内部矛盾而出局,马国亮也在1938年因内部矛盾去职。

赵家
壁接任主编。

赵家壁来《良友》工作时间较长,他是1928年就被伍联德亲自聘到良友工作的。

那年,《良友》发行越来越火,但伍联德还不满足,又相继创办了《艺术界》、《现代妇女》、《体育世界》和专门报道电影方面活动的《良友银星》,还想办一份学生刊物《中国学生》,
因人手不够,将刚上光华大学一年级的赵家壁聘去当美编。

在伍联德的培育和重用下,他的聪
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经过几年锤炼,赵家壁成为良友业务骨干。

担任主编后,赵家壁一方面
坚守《良友》的正常出版,一方面组织力量出版了很多文化、文艺方面的丛书,特别是《中国
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库》、《万有文库》等,不仅使良友图书公司经济收入得到空前提高,而且使《良友》在社会声誉越播越远。

这些都是人才使用得当出现的结果。

《良友》在老期刊中的位置
中国第一次有画报,是1884年由申报馆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完全是手工绘制,石版印刷。

受其影响,之后的四十年间都是四开单面手工绘画的小画报占据新闻画报的统治地位。


国元年虽然在广州诞生过一份《真相画报》,开始使用照相图片,报道社会最关注的军事和政
治局势变化,可惜出版不到一年。

直到《良友》诞生,才真正有了非常具像的、历时长久的时
事新闻画刊,一扫陈腐幼稚的文人手工画报的独统局面,给中国报刊出版业带来了空前的新气象,开创了中国现代画报的新纪元。

当时全国有大约6000多种报刊发行,上海是文化中心,报刊量在4000种以上,但在全国影响较大的不过二三十份,最著名的是《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其余不足论。

自《良友》面世后,地位迅速上升,仅一年后基本和出版了半个
世纪的“申、新、时”齐名,二年以后执报刊界之牛耳,成为上海第一大读物。

在《良友》的影响下,上海新闻画报如同雨后春笋,陆续诞生。

有的是《良友》自办的,
如《今代妇女》;有些是间接受了《良友》启发和激励出版的,如《文华》画报,《寰球》画报、《美术生活》等,但谁都没能超过《良友》。

包括梁得所出局后主编的《大众画报》。


说明,《良友》在读者心目中已经竖起了丰碑,不在乎谁来编辑。

对于《良友》的整体地位,方汉奇教授评价的恰如其分:“堪称中国现代新闻出版史上出
版时间最长,发行范围最广,发行数量最大,报道资讯最及时,内容最丰富的一部大型综合性
新闻画报。

在世界画报史上,《良友》也占有显赫地位。

”(2007年为《良友》画报重印本序)
《良友》是民国时代的一台录像机,刻录了极其丰富、珍贵无比的历史画面,为后人留下
了无法估量价值的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