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 发酵工程简介 中图版必修3-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该细菌新陈代谢的类型是________。
• 3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写出两种生产中常用的 方法: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发酵罐中,最初取样是每毫升10个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 次取样是每毫升320个细菌,则细菌至少繁殖________次,再经 过一段时间,每毫升中细菌的数量降为280个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计数量 指标项
Ⅰ (pH6.5)
Ⅱ (pH7.0)
Ⅲ (pH7.5)
Ⅳ (pH8.0)
Ⅴ (pH8.5)
Ⅰ 1
Ⅰ 2
Ⅰ 3
Ⅱ 1
Ⅱ 2
Ⅱ 3
Ⅲ 1
Ⅲ 2
Ⅲ 3
Ⅳ1
ⅣⅣⅤ 231
ⅤⅤ 23
细胞数目 (或细胞总数 量)
• 2.采取什么措施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 3.消毒和灭菌是一回事吗?
• 思考探讨提示: • 1.乳酸或琥珀酸;H下降时会生成乙酰谷氨 酰胺。 • 2.采取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谷氨酸迅 速排放到细胞外。 • 3.消毒是杀死致病微生物;灭菌是杀死所有 微生物,包括芽孢。
• 一、发酵工程 • 1.菌种选育常用方法的比较
• 2有时溶氧可影响产物的合成。如当溶氧不足 时,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的代谢产物是乳酸 或琥珀酸,而不是谷氨酸。
• 4.营养物质的浓度
• C/N、无机盐、维生素:影响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如C/N =3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合成谷氨酸;但当C/N=4时,谷氨 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
• 2009年全国Ⅰ理综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 的是
• 二、发酵工程的因素
• 1.菌种的选育:获得优良菌种的方法有诱变育种、
• 和 。 细胞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 2.培养基的配制
• 3.灭菌
• 1灭菌对象: 。
培养基和发酵设备
• 2污染杂菌的危害:产量下降,甚至得不到产品。
• 4.扩大培养:使菌种增殖到 。 对数期 • 5.接种
• 6.发酵过程:是发酵的中心阶段。
育种 类型
诱变 育种
基因 工程
细胞 工程
原理 基因突变
DNA重组 细胞膜的 流动性等
方法
物理、化学、生物 因素诱变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 体细胞,构建工程
细胞或工程菌
体细胞杂交等
优、缺点
能大幅度改良某些 性状,操作简便, 但具有很大的盲目
性
能定向改变微生物 的遗传性状,但操 作过程复杂,要求
高
定向改变遗传性状
• 1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 、产细物菌浓数目度等。 • 2及时添加必要的培养基组分,以满足菌种的 营养需要。
• 3严格控制温度、 、 、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 条件。
• 7.分离提纯
H 溶氧
• 1菌体本身:采用 、 等方法。
• 2代谢产物:采用 、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
过滤 沉淀
蒸馏
• 1.生产谷氨酸的发酵过程中,溶解氧不足或H下降时产物各是什 么?
• 4产物的生成,如H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 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而不是谷氨酸。
• 5H改变的原因:发酵工程中营养物质的利用, 代谢产物的积累。
• 6调整措施:添加缓冲系统,或中间补加氨水、 尿素、NH42CO3、CaCO3等。
• 3.溶氧量
• 1不同代谢类型的微生物对溶氧的要求不同。 氧气能促进需氧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 谢,抑制厌氧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适H,某同学欲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请帮他设计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表格含标题。
• 【答案】 137 ℃、43 2异养厌氧型 • 3①采用连续培养装置 • ②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使用对数期的菌种接种 • 45 营养物质不断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H改变等 • 5不同H下细菌的数量或细胞总重量统计表
• 2流程
• 二、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 • 1.温度 • 1酶活性 • 2生物合成的途径,如金色链霉菌在30 ℃以下 时,合成金霉素能力强,在35 ℃以上时,则 只合成四环素。
• 2.H的影响
• 1酶活性
• 2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膜的通透性→营养物 质吸收与代谢产物分泌。
• 3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分解。
• 4培养基配制把握好三个原则:①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及比例; ②调整好H;③培养条件——温度、O2;④按用途确定好特别添 加的物质。
• 有一种能生产食品香料添加剂的细菌,其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 产量与培养液中的温度、H、溶氧等关系如下图所示:
• 1要获得最高产量, 发酵罐内的温度、H应分别调节为 ______________。
• 【答案】 C
• 1整个操作过程必须保证无菌。因此,培养基配制好要进行高压蒸气 灭菌,接种时接种环要用火焰烧灼法灭菌,接种过程要在酒精灯旁 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是某一种细菌。
• 2接种时,要先把接种环在培养基上沾一下,再去挑取菌种。这是为 了使刚灼烧过的接种环降温,否则会烧死菌种。
• 3接种前、接种后,都要用酒精灯将试管灼烧一下,目的是把试 管口可能污染的杂菌烧死。
• A.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 【解析】 本题考查发酵工程的相关知识。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菌 种需要经过筛选和适当的处理才能应用于发酵工程,C错误。在 稳定期,补充营养物质排除有害代谢产物可实现连续培养,从而 提高产量,D正确。
课时3 发酵工程简介
• 一、发酵工程的概念及实例 • 1.概念: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 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 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 新技术。
• 2.实例:谷氨酸发酵 • 1常用菌种:谷氨酸棒状杆菌、 等黄,色短其杆代菌物类 型是 。 异养需氧型
•2
•3
• 3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写出两种生产中常用的 方法: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发酵罐中,最初取样是每毫升10个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 次取样是每毫升320个细菌,则细菌至少繁殖________次,再经 过一段时间,每毫升中细菌的数量降为280个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 计数量 指标项
Ⅰ (pH6.5)
Ⅱ (pH7.0)
Ⅲ (pH7.5)
Ⅳ (pH8.0)
Ⅴ (pH8.5)
Ⅰ 1
Ⅰ 2
Ⅰ 3
Ⅱ 1
Ⅱ 2
Ⅱ 3
Ⅲ 1
Ⅲ 2
Ⅲ 3
Ⅳ1
ⅣⅣⅤ 231
ⅤⅤ 23
细胞数目 (或细胞总数 量)
• 2.采取什么措施提高谷氨酸的产量?
• 3.消毒和灭菌是一回事吗?
• 思考探讨提示: • 1.乳酸或琥珀酸;H下降时会生成乙酰谷氨 酰胺。 • 2.采取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透性,使谷氨酸迅 速排放到细胞外。 • 3.消毒是杀死致病微生物;灭菌是杀死所有 微生物,包括芽孢。
• 一、发酵工程 • 1.菌种选育常用方法的比较
• 2有时溶氧可影响产物的合成。如当溶氧不足 时,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的代谢产物是乳酸 或琥珀酸,而不是谷氨酸。
• 4.营养物质的浓度
• C/N、无机盐、维生素:影响菌体生长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如C/N =3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大量合成谷氨酸;但当C/N=4时,谷氨 酸棒状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谷氨酸少。
• 2009年全国Ⅰ理综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 的是
• 二、发酵工程的因素
• 1.菌种的选育:获得优良菌种的方法有诱变育种、
• 和 。 细胞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 2.培养基的配制
• 3.灭菌
• 1灭菌对象: 。
培养基和发酵设备
• 2污染杂菌的危害:产量下降,甚至得不到产品。
• 4.扩大培养:使菌种增殖到 。 对数期 • 5.接种
• 6.发酵过程:是发酵的中心阶段。
育种 类型
诱变 育种
基因 工程
细胞 工程
原理 基因突变
DNA重组 细胞膜的 流动性等
方法
物理、化学、生物 因素诱变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 体细胞,构建工程
细胞或工程菌
体细胞杂交等
优、缺点
能大幅度改良某些 性状,操作简便, 但具有很大的盲目
性
能定向改变微生物 的遗传性状,但操 作过程复杂,要求
高
定向改变遗传性状
• 1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中的 、产细物菌浓数目度等。 • 2及时添加必要的培养基组分,以满足菌种的 营养需要。
• 3严格控制温度、 、 、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 条件。
• 7.分离提纯
H 溶氧
• 1菌体本身:采用 、 等方法。
• 2代谢产物:采用 、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
过滤 沉淀
蒸馏
• 1.生产谷氨酸的发酵过程中,溶解氧不足或H下降时产物各是什 么?
• 4产物的生成,如H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 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而不是谷氨酸。
• 5H改变的原因:发酵工程中营养物质的利用, 代谢产物的积累。
• 6调整措施:添加缓冲系统,或中间补加氨水、 尿素、NH42CO3、CaCO3等。
• 3.溶氧量
• 1不同代谢类型的微生物对溶氧的要求不同。 氧气能促进需氧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 谢,抑制厌氧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代谢。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适H,某同学欲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请帮他设计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表格含标题。
• 【答案】 137 ℃、43 2异养厌氧型 • 3①采用连续培养装置 • ②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使用对数期的菌种接种 • 45 营养物质不断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H改变等 • 5不同H下细菌的数量或细胞总重量统计表
• 2流程
• 二、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 • 1.温度 • 1酶活性 • 2生物合成的途径,如金色链霉菌在30 ℃以下 时,合成金霉素能力强,在35 ℃以上时,则 只合成四环素。
• 2.H的影响
• 1酶活性
• 2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膜的通透性→营养物 质吸收与代谢产物分泌。
• 3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分解。
• 4培养基配制把握好三个原则:①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及比例; ②调整好H;③培养条件——温度、O2;④按用途确定好特别添 加的物质。
• 有一种能生产食品香料添加剂的细菌,其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 产量与培养液中的温度、H、溶氧等关系如下图所示:
• 1要获得最高产量, 发酵罐内的温度、H应分别调节为 ______________。
• 【答案】 C
• 1整个操作过程必须保证无菌。因此,培养基配制好要进行高压蒸气 灭菌,接种时接种环要用火焰烧灼法灭菌,接种过程要在酒精灯旁 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是某一种细菌。
• 2接种时,要先把接种环在培养基上沾一下,再去挑取菌种。这是为 了使刚灼烧过的接种环降温,否则会烧死菌种。
• 3接种前、接种后,都要用酒精灯将试管灼烧一下,目的是把试 管口可能污染的杂菌烧死。
• A.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 • 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 【解析】 本题考查发酵工程的相关知识。从自然界中获得的菌 种需要经过筛选和适当的处理才能应用于发酵工程,C错误。在 稳定期,补充营养物质排除有害代谢产物可实现连续培养,从而 提高产量,D正确。
课时3 发酵工程简介
• 一、发酵工程的概念及实例 • 1.概念: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 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 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 新技术。
• 2.实例:谷氨酸发酵 • 1常用菌种:谷氨酸棒状杆菌、 等黄,色短其杆代菌物类 型是 。 异养需氧型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