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的外交斗争与国际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中的外交斗争与国际支持在抗日战争中,中国面临着强大的日本侵略者。
为了抵抗侵略并最
终获得胜利,中国除了要进行军事斗争外,还需要积极展开外交斗争,争取国际支持。
在这场充满曲折与挑战的战争中,中国政府和人民不
仅保持了坚定的意志,而且通过各种外交手段实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
支持。
一、宣传抗战真相,争取国际同情
中国政府非常重视战争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向全世界传播日本
对中国所犯下的种种暴行。
他们在抗战期间,成立了《新华日报》、《抗战画报》等媒体,并且积极邀请外国记者前往抗战前线,亲眼目
睹中国人民的抵抗斗争和对日军的反击。
通过这些宣传工作,中国政
府成功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同情,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成为了全
世界范围内的焦点。
二、建立对日抗战的国际联盟
中国政府以及国内的抗日团体积极倡导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抗日,
力求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盟,以共同对抗日本帝国主义。
1938年,中国
政府在重庆组织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非共产党抗日团体共同
参与的“国共两党会谈”,并签署了《国共合作抗日的遵义会议的决议》。
这次会谈奠定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基础,并向国际
社会传递了中国政府坚定的反对侵略的声音。
三、通过统一抗日军事指挥争取外国军事援助
为了形成统一的抗战力量,在中国国内成立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统一抗日军事指挥机构。
此举不仅增强了中国的抗战实力,还为争取外国的军事援助创造了条件。
随着战争的发展,中国得到了一些国家的军事援助,其中最重要的是苏联的援助。
1937年底,中苏两国政府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和《中苏共同防御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弹药,并派遣军事顾问团协助中国军队进行作战。
苏联的支持使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对日本军队形成了巨大的威慑。
四、借助国际舆论斗争,加大对日本的压力
中国政府通过国际舆论的斗争,向全世界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迫使日本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比如1931年前中国的代表与苏联、德国、美国、法国等国的代表共同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适应抗日战争需要的国际红十字会会议,借此机会向世界展示了日本军队在中国所犯下的暴行。
同时,中国政府还通过外交渠道与有关国家进行接触,向他们陈述中国的抗战经历和人民的苦难,争取他们的支持。
五、参与国际会议争取地理环境上的支持
除了倡导国际联盟抗日外,中国政府还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会议,争取到有利于战争时期地理环境上的支持。
1935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了日内瓦的“万国公约会议”,争取到了关于“列强国家拒绝卖给侵略者”的决议通过。
这一决议的通过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它进一步孤立了日本,迫使他们在外交政策上陷入困境。
总之,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和人民不仅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还通过外交斗争与国际支持形成良好的互动。
通过宣传抗战真相、建立国际联盟、争取军事援助以及借助国际舆论斗争,中国成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使得日本的侵略行为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谴责。
这种外交斗争与国际支持为中国打赢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也展现了中国在战争时期的坚定决心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