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罪的规定(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引言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为了维护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刑法》对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本文将对公共安全罪的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公共安全罪的概念与特征
1. 概念
公共安全罪是指违反国家关于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危害公共安全,足以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或者损害的行为。
2. 特征
(1)犯罪客体:公共安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犯罪客观方面:公共安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关于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犯罪主体:公共安全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犯罪主观方面:公共安全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或者过失。
三、公共安全罪的种类及具体罪名
1. 危害公共安全罪
(1)放火罪:故意放火,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决水罪:故意决水,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爆炸罪:故意爆炸,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4)投放危险物质罪: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5)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
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重大责任事故罪
(1)重大责任事故罪: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
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强令、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
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1)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
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 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物品肇事罪
(1)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①携带枪支一支以上或者手榴弹、炸弹、地雷、手雷等具有杀伤性弹药一枚以上的;
②携带爆炸装置一套以上的;
③携带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二十米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的;
④携带的弹药、爆炸物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爆炸或者燃烧,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⑤携带管制刀具二十把以上,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或者用来进行违法活动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⑥携带的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泄漏、遗洒,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⑦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四、公共安全罪的刑事责任
公共安全罪的刑事责任分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罚金、没收财产等。
1. 有期徒刑:适用于故意犯罪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2. 拘役:适用于故意犯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管制:适用于故意犯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 罚金:适用于故意犯罪情节较轻的,可以单处罚金。
5. 没收财产:适用于故意犯罪情节较重的,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五、结语
公共安全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罪名,对于维护公共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2篇
一、引言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公共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了预防和惩治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我国《刑法》专门规定了危害公共安全罪。
本文将从公共安全罪的概念、构成要件、主要罪名及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公共安全罪的概念
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
三、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
1. 客体要件:公共安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2. 客观要件:公共安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具体包括:
(1)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2)扰乱社会秩序,危害社会稳定;
(3)破坏公共设施,影响公共安全。
3. 主观要件:公共安全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或者过失。
4. 主体要件:公共安全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四、公共安全罪的主要罪名
1. 放火罪:故意放火,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 决水罪:故意决水,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 爆炸罪:故意实施爆炸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4. 投放危险物质罪: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5. 破坏交通工具罪:故意破坏交通工具,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6.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7.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
8.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使用除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9.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五、公共安全罪的法律责任
1.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公共安全罪的刑事责任分为以下几种:
(1)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罚金、没收财产;
(3)剥夺政治权利。
2. 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的规定,公共安全罪的刑事处罚分为以下几种:
(1)拘役、管制;
(2)有期徒刑;
(3)无期徒刑、死刑。
六、结语
公共安全罪是我国《刑法》中重要的一类犯罪,其预防和惩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公共安全罪的危害性,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安全。
同时,对于涉嫌公共安全罪的行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3篇
一、引言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为了维护公共安全,我国《刑法》在分则的第二章专门设立了危害公共安全罪,对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惩处。
本文将从公共安全罪的概念、种类、构成要件、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公共安全罪的概念
公共安全罪,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
公共安全罪主要包括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等。
三、公共安全罪的种类
1. 放火罪: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 爆炸罪:故意实施爆炸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 投放危险物质罪: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
安全的行为。
4. 破坏交通工具罪: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5. 破坏电力设备罪: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6.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7.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8.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
9.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0.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四、公共安全罪的构成要件
1. 客观要件:危害公共安全,即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2. 客观要件: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或过失。
3. 客观要件:行为与危害公共安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 主观要件:故意或过失。
五、公共安全罪的法律责任
1.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公共安全罪的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 行政责任:违反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3. 民事责任:因公共安全罪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六、公共安全罪的法律适用
1. 犯罪主体:年满14周岁的人可以成为公共安全罪的犯罪主体。
2. 犯罪主观方面:犯罪故意或过失。
3. 犯罪客体:公共安全。
4. 犯罪客观方面: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七、公共安全罪的预防与治理
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观念。
2. 完善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加大对公共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
3. 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加强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4.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预警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 强化执法监督,确保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总之,公共安全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罪名,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充分认识公共安全罪的危害性,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共同努力维护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