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法学”第七章学习资料
王丽靓
*如何理解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交叉和比例关系?学制即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及教育权利分配关系的教育基本制度。

学制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学校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类型”即学校实施哪种性质的教育,属于普通教育,还是专门教育,在专门教育中是专业型,技术型还是技能型。

学校的级别是指学校的层次水平,即学校在学制系统中所处的阶段以及在同类性质的学校中所处的地位。

由于学制中所规定的阶段比较复杂,学校的种类繁多,必然存在着学校的交叉、衔接与比例问题。

如果我们以各级作为学制分析的标准,必然要涉及到类的交叉问题,如果我们以各类作为分析学制的标准,要涉及到阶段的衔接问题,各级各类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合理的比例。

归根到底,这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的需求所决定的。

*试述我国近现代学制发展的过程。

学制的产生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的,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需要,及国家教育权的出现等许多条件的成熟而产生的。

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是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年,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

它的颁布与实施加剧了科举制度的灭亡与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壬子癸丑学制是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产物。

它是中国近代第二部学制,是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这个学制将教育缩短了时限,废除了小学与师范学校的读经课程,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等。

这些规定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以及我国公民受教育权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年,“五四”运动爆发是中国现代教育的起点,壬戌学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随着外国教育理论纷纷传入中国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

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

该学制是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为成熟的学制。

它将整个学制系统分为三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这一学制的制定对于我国教育立法的实践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首先是在教育立法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分析与评价外来文化影响,其次,充分的吸收教育领域中工作人员,尤其是专家的建议,这对于我国教育方法工作步入科学化与正规化轨道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自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结构的调整,学制亦有所变化与发展,并逐步地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完整的学校系统,即我国现行学制系统。

从纵向来看,划分了四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这种学制也必定是一种过渡性的学制,因为随着现代教育发展节奏加快,尤其是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出现,在未来学制结构中,在教育阶段与教育结构等方面也必须做出调整。

*试述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学制应随着时代、社会发展及教育内部发展的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我国学制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正确确立我国学制改革的价值基础。

,立足于教育发展的现实,着眼于教育发展的未来,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科学的教育分类方法体系。

首先,要建立合理的教育分类标准。

其次,要建立以纵向后横向划分为主的灵活的教育分类方法体系。

此外,要注意各个阶段之间的衔接、交叉和比例关系的问题,这是整个学制系统中能够协调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

二,要符合现代学制发展的趋势。

未来我国学制发展的方向也必然朝着单轨制分支型学制(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单轨制(通过高中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三,合理调整学制结构的组成部分。

各个阶段的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不同的。

,国家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的发展逐渐地步入有序、健康、规范发展轨道。

,增强义务教育学制在分段基础上的灵活性,协调好义务教育与高级中等教育的衔接。

,加大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结构调整的力度,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理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阶段之间的关系。

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水平。

,为成人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学制规定上以及非制度化的教育性质中,要为成人教育的发展留有一席之地。

这符合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符合未来社会个体身心素质持续发展与终身发展的需求。

*什么是学制?怎样理解其含义?学制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利分配关系的教育基本制度。

它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权利的分配关系。

学制,首先是一种制度,是国家规范教育行为的一种基本制度。

其次,学制是国家调整教育关系的一种基本制度。

再次,学制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并由国家颁布保证实施。

最后,学制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

任何一个学制总是和一定时期,一定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相伴随的。

*世界有上有哪几种学制类型?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世界上有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型学制三种学制类型。

单轨制有利于民众教育权的获得,教育的普及以及教育机会的均等,但是它不利于教育效率的提高;双轨制强调个性,强调差异在教育权上保证了部分统治阶级子女的个性完全、充分、自由地发展,但是它不利于教育的普及,不利于教育机会的平等与全民素质的提高;分支型学制的优点是上通下达,左右畅通,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在阶段的衔接以及分支的程度上又不可避免带来教育发展的盲目性和复杂性。

*中国现代第一个学制与以往学制相比有哪些特点?中国现代第一个学制壬戌学制与以往学制相比有以下特点:,打破了以往学习日本的传统,从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向美国学习。

,学制的制定不再仅仅是政府的行为,它的制定充分吸收了教育工作者与教育专家的意见。

,学制的制定酝酿时间长,长达七年之久,实施时间长,影响也最大。

*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结构怎样?学前教育属于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与初等教育直接衔接。

学前教育与初等教育在规模上必须保持相近的比例关系。

义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阶段和初级中等教育阶段。

初等教育与学前教育以及初级中等教育相互衔接,是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之上,通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初中阶段的教育奠定基础。

初等教育的规模必须与中等教育阶段的初级中等教育相适应。

初级中等教育向前延伸是初等教育,向后延伸是高级中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必须处理好向后延伸与高级中等教育的衔接问题,实行初中后分流。

一部分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另一部分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
学习。

*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国家教育权表现在哪些方面?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国家教育权主要表现在:,初级中等教育机构设置。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全日制普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学校由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社会力量举办的初级中等学校的设立,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的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办学。

,初级中等教育经费保障。

学校经费的开支与定额,由省人民政府制定实施并进行检查验收。

事业费与基建费由各地人民政府筹措。

,初级中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定。

国家对普通中学的管理实行“分级管理,地方负责”的原则。

学校内部实行校长负责制。

*高级中等教育的结构怎样?国家教育权和学生受教育权表现在哪些方面?高级中等教育既是前一阶段教育的衔接,又是下一阶段教育的基础。

因此,必须处理好它与初级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和比例关系。

高级中等教育向后延伸是高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国家教育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学校设置。

,经费的使用和保障。

,教育管理体制。

对于高级中学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权,国家没有从法律上对该年龄阶段青少年必须受教育予以保护。

是否在该阶段拥有教育权以及拥有什么样的教育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个人素质以及为获得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权利努力程度的大小。

,个人家庭经济状况。

,高级中等教育发展程度。

,个人的兴趣与爱好。

*高等教育的结构怎样?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衔接,普通专科,本科教育与中等教育直接衔接,而研究生教育则是与本科教育直接衔接。

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并行。

高等教育的结构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划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研究生教育又可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博士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

,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从学习方式进行划分,可分为全日制高等教育与业余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横向结构,一般指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设置见的比例关系。

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其专业结构也不尽相同。

专科教育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培养中级和准高级专门人才,重点是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

本科教育理工科占首位,其次是师范和医药。

*我国现行学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我国先行的学制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两方面:,教育阶段的划分。

我国现行学制把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但各个教育阶段学制规定的法律效力不同。

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有关学制方面的一些规定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而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等方面则没有。

,教育类型的划分。

按性质划分教育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普通教育不仅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而且还包括普通高等教育,而普通高等教育中又有职业教育、专业教育等。

这一概念的届定是不够清楚的。

职业教育的认识上不清楚,导致了应用上的混乱。

成人教育的表现不够明显,它的实施一般是由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以及高等院校附设的成人教育学院进行的。

在现实社会教育实践中,成人教育表现为很强的功利性。

*(名)学制: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利分配关系的教育基本制度。

它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国家、学校、公民教育权利的分配关系。

*(名)单轨制: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争取教育权斗争的加强,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多数地区开始举办公立学校,普及义务教育,从而形成了自下而上,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单一学制,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名)双轨制:在欧洲的等级森严的国家里,不同的种族和出身的人具有不同的受教育权利,从而使教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一轨是为上层社会、贵族与高级僧侣的子弟而设,初中毕业后,可以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另一轨是为平民子弟而设,小学毕业后只能就业或接受初等与中等职业教育。

在同一教育阶段,这两轨是完全独立的、平行没有交叉的。

*(名)国家教育权:是指依法对其社会成员,尤其是年青一代进行教育的权利。

其表现形式有教育内容、教育任务、修业年限、入学条件、教育经费、学校质量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其中,教育管理体制是国家教育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名)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是指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纵向登记结构,是按学历层次划分的大学专科以上的学历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学校构成的基本要素: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一个完整学制的产生需要以下三个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刺激了社会上对教育所培养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得学校的发展呈现潜在的势头。

,国家教育权的出现。

,学校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

*壬戌学制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方案”,颁布于年。

*学校制定的主体是指有权制定学制的团体、组织或个人。

*学制制定、颁布与实施的意义。

一,是教育发展所必须的。

,学制的产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学制是教育发展变化的晴雨表。

二,是国家对教育进行管理的需要。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普及教育(性质)。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坚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

*结构:指在一个系统中各种因素以一定的规律构成的有机整体的形式。

*现代社会的教育权:指由当今世界各国法律所普遍规定、确认和维护的基本教育的权利。

*现代社会基本教育权的结构,是由国家教育权、家庭教育权、社会教育权所组成的。

*受教育权:指公民从国家那里获得均等的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的权利。

*义务教育的平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就学权利的平等,教育条件平等,教育效果平等。

*高等教育的任务。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包含了三方面指向:,服务的指向。

,外部功能的指向。

,内部功能指向。

*(名)高等教育的专业机构:指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横向结构,一般指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设置之间的比例关系。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出了两种态势:一种表现为要求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水平都有所提高;一种表现为对劳动者个体素质水平要求的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表现为两种态势:一种是人才类型的多样性,这主要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它要求中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要多样化。

另一种是综合性,这主要是由社会进步以及岗位流动对人才的素质提出全面性的要求而决定的。

*穷国办大教育有双重指向:其一是指向义务教育的普及;其二是指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怎样完善高等教育体系?,要适度地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克服由于高等教育规模过小而使得各个阶段的教育除了满足专业化的需求外,不得不被迫分流的状况。

,要保证高等教育层次的多样性。

,要保证高等教育类型的多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