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
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根据其对病态人格进行研究提出了人格及 其发展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思想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 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 本我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经历口唇期的阶段,流露出较早阶段的快感 和偏见。往后的发展阶段直至成人,出现的吮吸或咬东西的愉快,或 抽烟和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发展
肛门期(1—3岁)
1—3岁儿童的性兴趣集中到肛门区域
前生殖器期(3—6岁)
约在3—6岁,儿童进入前生殖器期
该阶段,儿童变得依恋于父母中异性的一方。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 被弗洛伊德描述为”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因此这一阶段又称恋 母情结的阶段
第二阶段,儿童早期
约从2岁到4岁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艾里克森认为这时幼儿除了养成适宜的大小便习惯外,已不满足于停留在 狭窄的空间之内,而渴望着探索新的世界
这一阶段发展任务的解决,对于个人今后对社会组织和社会理想的态度将 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未来的秩序生活和法制生活做好准备
超我 包括两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 极性的批判性的部分,它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 理想所构成,是抽象的东西,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
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三者关系
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
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是有是非 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也会使本我不能获得满足
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都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事件的发展顺 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
在《儿童期与社会Βιβλιοθήκη 这本书里,他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 展任务,建立了自己的发展理论
阶段
第一阶段,婴儿期
出生到2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 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体验着身体的康宁, 感到了安全,于是对其周围产生了一种基本信任感
本阶段也称为游戏期,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 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艾里克森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 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
第四阶段,学龄期
从7岁到12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活动范围扩大了,儿童的重心依赖已由家庭转移到 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社会机构方面
超我在人身上发展着,逐步地按照文化教育、宗教要求和道德标准而采取 行动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
简介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弗洛伊德 既提出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又具体规定了心理发展阶段的分期
阶段
口唇期(0—1岁)
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的发展是从嘴开始的,吮吸本身也能产生快感
虽然对同一性寻求的拖延可能是痛苦的,但它最后是能导致个人整合 的一种更高级别形式和真正的社会创新
第六阶段,成年早期
从18岁到25岁
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艾里克森认为,这时青年男女已具备能力并自愿准备去分担相互信 任、工作调节、生儿育女和文化娱乐等生活,以期最充分而满意地进 入社会。这时,需要在自我同一性的巩固基础上获得共享的同一性, 才能导致美满的婚姻而得到亲密感,但由于寻找配偶包含着偶然因 素,所以也孕育着害怕独身生活的孤独之感
潜伏期(6—11岁)
随着儿童建立起较强的抵御恋母情结的情感,儿童进入潜伏期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 化的现象,也可能完全缺乏,也可能不完全缺乏。这个时期,口唇 期、肛门期的感觉,前生殖器期的恋母情结的各种记忆都逐渐被遗 忘,被压抑的情感差不多一扫而光,因此,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 时期
艾里克森认为,许多人将来对学习和工作的态度和习惯都可溯源于本 阶段的勤奋感
第五阶段,青春期
从12岁到18岁
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 实现
这一阶段艾里克森提出了”合法延缓期“的概念,他认为这时的青年承继 儿童期之后,自觉没有能力持久地承担义务,感到瑶作出的决断未免 太多太快。因此,在作出最后决断以前要进入一种”暂停“的时期,用以 千方百计地延缓需要承担的义务,以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
无意识结构部分 类似于弗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无意识“的概念,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 且在人格中最难接近的部分,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 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越是重要
自我 是意识结构部分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 果,考虑现实的作用这就是自我 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和外部 世界之间的中介
第三阶段,学期前或游戏期
从4岁到7岁左右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艾里克森认为,这一时期儿童虽对自己的异性父母产生了罗曼蒂克的爱慕 之情,但能从现实关系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情绪的不现实性,遂产生对同性 的自居作用,逐渐从异性同伴中找到了代替自己异性父母的对象,使俄狄 浦斯情结在发展中获得最终的解决
青春期(女孩11岁、男孩13岁起)
在青春期,个体的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父母那里摆脱出来。同时,到 了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产生同成人的抵触情绪和冲动
(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艾里克森
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文化和社会因素影 响,他认为自我是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并在个人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交互 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艾里克森认为,发展亲密感是否成功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重要 作用
第七段,成年中期
从25岁开始,约至50岁
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