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唐艳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蔺相如:智、勇,成功的双翼; 在私利面前要顾全大局; 忍一时之羞,守一片晴空; 面子诚可贵,理智价更高; 沟通是理解的桥梁
• 廉 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莫以出身论英雄; 谦逊,是美德之基础
• 廉 蔺:合作就是力量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宽容决定和谐,合作造就共赢
• 赵 王:不拘一格用人才
探讨:学习“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后,可以从哪些角度提取材料,整理出哪些 写作素材?
方法一:从材料中涉及的人物入手 1.蔺相如 2.廉 颇 3.赵 王
方法二:从事件的结果入手分析原因及影响 1.廉蔺和好的思想基础 2.廉蔺和好对秦赵两国关系的影响 3.蔺相如在舍人请辞时进行解释
• 提炼出观点:
4.由“渑池之会”的故事情节,请归纳《史 记》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3)主次分明,详略结合
析要词: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秦国侮辱赵国?这些 词语体现秦国统治者什么心态?
2.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化解侮辱的?
酣 (秦王) 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否。蔺相如有外交之功,这是大家看得到的。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点明赵 国外交上的胜利是以军事力量作为后盾,点 出廉颇的功劳。但是廉颇的功劳,往往被世 俗所忽视。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说明赵国已经预见了事态的严重性,也早已 充分做好军事和人事准备。点明了赵王与大 臣们的功劳。
蔺相如:斗争 逼秦王击缶
令 (秦御史)
自命高赵王一等,傲慢霸道
寿 (秦群臣) 奸诈阴险
进献秦都咸阳
品魅力:
1.渑池之会体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形象特征? 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细节
烘托对比:秦王、秦群臣、赵王、赵御史
2.渑池之会中,赵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是 否完全归功于蔺相如一个人?为什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唐 艳
“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我
愿意做到一个‘无 我’的状态,为中 国的发展奉献自 己。”
教学目标:
1.把 握 故 事 情 节 , 了 解 其 史 学 价 值 , 体 会 《史记》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2.掌握文本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一步 归纳史传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 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 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 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 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 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 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 武力的代价。
• 3.渑池之会中介绍了廉颇的哪些事情?体 现了他的什么形象特征?
• 与蔺相如“计”
• 与赵王诀别
• 做好军事准备
品读“负荆请罪” 入其境:
1.概述“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
2.“负荆请罪”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品魅力:
1.廉蔺矛盾的起因是什么? 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分别表现出廉颇怎样的心理?
2.导致廉蔺矛盾激化的情节是什么? 3.蔺相如是如何处理这一矛盾的? 4.廉蔺和好,成为“刎颈之交”的共同思想 基础是什么? 5.“负荆请罪”分别体现了廉颇、蔺相如怎 样的形象特征?主要使用什么手法刻画人物 形象的?
总结:
史传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从典型事件中解读人物形象 2.在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形象 3.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4.运用比较分析法
写作:
运用文中材料,选择廉 颇、蔺相如中一人,为其 写一则人物自传,600字左 右。
3.品味廉颇、蔺相如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入其境:
1.分层概括渑池之会的故事情节。
会前计议 廉、蔺主行,相如跟从,廉送至境与诀
会上斗争 赵王鼓瑟→迫秦击缶→请寿咸阳
斗争结果 秦终不胜赵,秦不敢动
2.渑池之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秦国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
• 廉 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莫以出身论英雄; 谦逊,是美德之基础
• 廉 蔺:合作就是力量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宽容决定和谐,合作造就共赢
• 赵 王:不拘一格用人才
探讨:学习“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后,可以从哪些角度提取材料,整理出哪些 写作素材?
方法一:从材料中涉及的人物入手 1.蔺相如 2.廉 颇 3.赵 王
方法二:从事件的结果入手分析原因及影响 1.廉蔺和好的思想基础 2.廉蔺和好对秦赵两国关系的影响 3.蔺相如在舍人请辞时进行解释
• 提炼出观点:
4.由“渑池之会”的故事情节,请归纳《史 记》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
(3)主次分明,详略结合
析要词: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秦国侮辱赵国?这些 词语体现秦国统治者什么心态?
2.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化解侮辱的?
酣 (秦王) 趾高气扬、盛气凌人
否。蔺相如有外交之功,这是大家看得到的。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点明赵 国外交上的胜利是以军事力量作为后盾,点 出廉颇的功劳。但是廉颇的功劳,往往被世 俗所忽视。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说明赵国已经预见了事态的严重性,也早已 充分做好军事和人事准备。点明了赵王与大 臣们的功劳。
蔺相如:斗争 逼秦王击缶
令 (秦御史)
自命高赵王一等,傲慢霸道
寿 (秦群臣) 奸诈阴险
进献秦都咸阳
品魅力:
1.渑池之会体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形象特征? 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细节
烘托对比:秦王、秦群臣、赵王、赵御史
2.渑池之会中,赵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是 否完全归功于蔺相如一个人?为什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级中学 唐 艳
“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我
愿意做到一个‘无 我’的状态,为中 国的发展奉献自 己。”
教学目标:
1.把 握 故 事 情 节 , 了 解 其 史 学 价 值 , 体 会 《史记》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2.掌握文本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进一步 归纳史传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 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 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 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 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 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
•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 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 武力的代价。
• 3.渑池之会中介绍了廉颇的哪些事情?体 现了他的什么形象特征?
• 与蔺相如“计”
• 与赵王诀别
• 做好军事准备
品读“负荆请罪” 入其境:
1.概述“负荆请罪”的故事情节。
2.“负荆请罪”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品魅力:
1.廉蔺矛盾的起因是什么? 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分别表现出廉颇怎样的心理?
2.导致廉蔺矛盾激化的情节是什么? 3.蔺相如是如何处理这一矛盾的? 4.廉蔺和好,成为“刎颈之交”的共同思想 基础是什么? 5.“负荆请罪”分别体现了廉颇、蔺相如怎 样的形象特征?主要使用什么手法刻画人物 形象的?
总结:
史传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从典型事件中解读人物形象 2.在矛盾冲突中把握人物形象 3.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 4.运用比较分析法
写作:
运用文中材料,选择廉 颇、蔺相如中一人,为其 写一则人物自传,600字左 右。
3.品味廉颇、蔺相如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入其境:
1.分层概括渑池之会的故事情节。
会前计议 廉、蔺主行,相如跟从,廉送至境与诀
会上斗争 赵王鼓瑟→迫秦击缶→请寿咸阳
斗争结果 秦终不胜赵,秦不敢动
2.渑池之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3.秦国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