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力接入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能源电力接入对电网规划的影响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能源格局建设的关键时期,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
规划关键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我国的能源应用压力,形成多元化的能源输入
系统。
因此,可通过建立能源互联网、整合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合理选择新能源
接入方式以及合理设置双回线路等途径,完善电网规划。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接入;电网规划;影响
1新能源电力接入对电网规划产生的影响
对电网规划的开展过程中,新能源电力接入对电网电压的限制条件多。
例如
光伏发电时常会受到气候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影响且发电不稳定,发电的波动性和
间歇性是该发电方式的主要缺点,该缺点导致电量的变化随机,电网时常会产生
冲击电流,造成电网不稳定以及电压大量波动,进而直接导致电压不稳定以及发
电效率极低,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维护增加了许多难题。
风力发电具有工作周期长、资金占用少、工期短、投资成本低和投资收益稳
定的特点。
人们长期忽视风电的产业前景,忽视风电可以促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风电已成为新能源利用最成熟的技术之一,也是一种具有
广阔发展前景的开发方法。
风能已经开始向“战略替代能源”发展。
在广东,风电
的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了顺利地整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力量,它与电力系
统响应电力供应波的能力是分不开的。
它具有调节电源容量和系统功耗模式,日
常和年电力负荷变化的功能。
新能源发电装置会出现一定的谐波和直流分量,若谐波和直流分量进入电力
系统之后必定会导致电网电压发生极大的负面变化,容易使产出的电能质量降低,同时会导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以及自动装置出现偏差,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平稳
运作,整体发电过程不稳定。
新能源电力将会逐渐取代传统能源,成为我国发电
领域的“领头羊”,根据我国的发展方向,新能源电力将会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
础以及前提。
在新能源电力发展过程中,分布式发电在电网规划过程中起到了创新作用,
能够明确电网整体结构,并且其中的负荷预测能够影响电网规划的整体发展方向。
其影响主要是负荷性质缺乏明确性以及分布式能源发电为我国整体规划提供了创
新的思路,为我国的设计规划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案,有助于发电领域的创新。
2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2.1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
尽管新能源已经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但是其使用率相比于传统能源仍处于
较低水平。
如表1所示,诸如煤炭、气、油在我国的使用率达到75.4%,而新能
源作为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其使用率仅为1.2%。
这表明我国在目前阶段仍然需要
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将新能源技术更好的接入电网。
科学合理规划新能源接入
电网的方案技术,降低不利影响,提高新能源的协同发展。
2.2新能源技术的特点
(1)风力发电特点风能是由太阳辐射能量差异引起地表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各地气温和大气压的差异,引起大气运动产生的。
风能具有可再生、能量储备
丰富、无需运输等优点,但是也有能量密度低、受温度影响大、存储性能差等缺点。
(2)太阳能发电特点太阳能是太阳辐射能量产生。
太阳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优点,但也有受昼夜交替影响等缺点。
(3)生物质能发电
生物质能是储存在生物有机体内的化学能。
生物质能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等优点,
但是也有易造成耕地红线等缺点。
(4)海洋能发电海洋能主要是由海水的运动
产生的能量。
海洋能有蕴藏量大、可再生等优点,但是也有能流密度低、不稳定、多变等缺点。
3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规划路径
3.1建立能源互联网
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能源发电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
新能源发电量为4238亿kW•h,2018年全国新能源发电量为5435亿kW•h,同
比增长29%,2017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为6.6%,2018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为
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规划要想取得实质性的应
用成效,带动我国能源格局建设步伐,必须建立能源互联网,以下对其进行介绍:基于新能源的应用优势和新能源的主要特征,在建设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规划
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建立全局性的意识,精准识别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要素,为
了满足能源输出需求和新能源接入需求,能源互联网主要包括实体层、数据信息
层和运营平台层。
在实体层构建中,主要包括微电网建设、分布式发电系统建设、增量配网系统建设和售电系统建设,而数据信息层发挥了当前的数据信息传输优势,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数据交换,保证了数据安全,构建了新能源的智
能交易体系。
在运营平台层构建过程中,可以合理地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微电
网进行管理,同时分析当前我国的能源应用需求,进行需求侧管理,统筹综合能
源服务方向和资源,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格局。
3.2整合系统综合评价体系
上文分析了新能源的应用影响,可见新能源在电力网络中的输入将增加电力
网络的运行隐患,为了切实保障电力网络的正常运行状态,在建立协同新能源发
展的电网规划过程中,应该整合系统综合评价体系,以下对其进行介绍:系统综
合评价体系的主要功能是识别新能源在电力网络中的应用隐患,通过充分获知电
力网络的整体运行状态以及电力网络系统中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实现故障提前
预警,支持了电力网络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切实保证了新能源的应用稳定性。
在系统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
可以合理地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信息的充分搜集和整合,在互
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信息的整合效率大大提升,可以远程监管电
力网络的运行状态,并快速完成故障定位,大大降低了新能源在电力网络中应用
风险性,有助于新能源在电力网络中的长期稳定输入。
3.3合理选择新能源接入方式
为了有效地降低新能源在电力网络中的接入风险,切实保障电力网络的正常
运行,应该以新能源的应用影响为基础,合理选择新能源的接入方式,以下对其
进行介绍:(1)单点接入方式。
选择这种接入方式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分布式
电源分布位置与节点电压的关系,切实掌握节点电压的极限值,一般来说,分布
式电源在系统末端接入时对整个电力网络的影响最为严重。
因此,在选择单点接
入方式时,应尽量远离电力系统末端,缩短电气传输距离,加强系统控制。
(2)多点接入方式。
这种电力接入方式在新能源接入电力网络时的应用,主要受到分
布式电源接入位置的影响,一般来说,应用这种接入方式的电源接入位置处于电
力系统末端,为了降低对电力系统节点电压的影响,可以合理设置多个接入位置,分析系统稳定性,从而保障新能源的正常应用,保证接入方式的合理性和能源接
入效果。
可以利用物联网的信息集成功能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控,
实现故障提前预警,切实保障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结束语
新能源区别于传统能源,具有可再生、储量大、污染小的优势,新能源的广泛应用,能够切实降低我国的传统能源消耗量,从而缓解我国的能源应用压力。
电力系统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与能源供给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构建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规划则是支持我国能源事业持续健康推进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郑丽芳.面向新能源消纳的电网规划方法研究[J].通讯世界,2018(07):209-210.
[2]谢宇翔,张雪敏,罗金山,夏德明,张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下的未来电力系统演化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38(02):421-430+673.
[3]裴传逊.宁波象山大规模新能源发电资源调研及并网适应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4]彭波,陈旭,董晓明.协同新能源发展的电网规划关键技术研究[J].南方电网技术,201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