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
AUTOFORM3.2实用教程(薄板冲压成型仿真教程)
![AUTOFORM3.2实用教程(薄板冲压成型仿真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3a99e90a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6.png)
AUTOFORM3.2实⽤教程(薄板冲压成型仿真教程)Autoform 3.2 实⽤教程⼀1.AUTOFORM 必须安装在NTFS硬盘格式下,硬盘格式⽅法:开始附件命令提⽰convert d:(盘符)/fs:ntfs 选择Y2. 建⽴vbscript 脚本⽂件⽅法:⼯具⽂件夹选项⽂件类型新建3.安装⽅法:先exceed_8p0-old 接着安装Xc3D8_00 再安装Inter2_2 最后安装AutoForm。
⼆从UG到IGS 的转换过程1.编辑特征去掉参数2.提取⼏何体选择三次多项式3.移动数模从⼯作坐标系到绝对坐标系⽅法:变换重定位坐标系移动选择⼯作坐标系选择绝对坐标系4.输出两个IGS⽂件(⽚体和料形线)三AUTOFORM 操作过程1.file new 输⼊IGS⽂件名2.选取压边圈(Brinder)和凸模(Punch)⿏标键使⽤⽅法:左键旋转;右键选择或显⽰数据;中键窗⼝缩放;Shift+右键全选;Shift+左键移动;Ctrl+左键缩放;Ctrl+右键尺⼨标注;双击中键填满视窗。
3.选完之后,点击Apply4.选Model选项⾥的Imput generator(输⼊料厚及偏移⽅向)Geometry refers to 中Die side (凹模基准即下偏)Punch side(凸模基准即上偏)No offset(没有偏移)最后点击OK。
进⼊下图5 选择上图中的各个选项(1)Title 默认(2)Tools 先选择Die(凹模),在Working direction 中的Move中输⼊凹模的⾏程(向下为负)(见图⼀)选择Punch(凸模)在Working direction 中的Move中输⼊凸模的⾏程0 (见图⼆)选择Brinder(压边圈),先在Working direction 中的Move中输⼊凹模的⾏程(向下为正),再在Columns选项中选择Tool center(见图三)图⼀图⼆图三(2)Blank在Outline选项⾥的点击Import,输⼊料形线(IGS格式),点OK(见图⼀),然后所需的料形线(见图⼆)。
汽车冲压培训资料-Autoform问题说明
![汽车冲压培训资料-Autoform问题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501021c55270722192ef715.png)
Autoform问题说明-关于仿真分析的几个问题解答问题一:对于不同类别的零件减薄或者开裂,相关的衡量标准。
Mj Formability 及FLD 确认Major板料的变形中Major Minor(开裂领域j 和(仅拉延)的分布均匀,但变形量过大而变薄的区域拉延和压缩作用后低于(h )Minor开裂基准(thinning)的值板料变形不大于Thinning 2%的部分不形成变形,挤料而起皱的部分屈服线图在此位置上点集中的越多,判定为塑形变形越好(Major 和Minor 的变化率都为(+), 指的是只有拉延的区域.)Splits(金属板料的开裂界限):Splits(金属板料的开裂界限)1.此界限根据材料规格及性能来定2.一般按Autoform默认设定,但考虑到实际生产中各种因素,按各企业规定设置。
默认开裂界限Splits区域变大,模拟结果中开裂范围变大例:开裂界限为-5%g(金属板料过度变形导致的可接受变薄率): Excessive thinning(金属板料过度变形导致的可接受变薄率):1.零件最大变薄率的界限2.一般按Autoform默认设定,根据零件的材质和各企业的质量标准来修正。
超过最大变薄率的区域p(压缩成型和拉伸成型并列进行的区间或者预计产生开裂的区 Risk of splits(压缩成型和拉伸成型并列进行的区间或者预计产生开裂的区间):1.进行塑性变形的区间(拉伸变形)这部分是FLD图表的中央位置,不是开裂而是变形加大会有开裂情况的一种预警。
2.压缩和拉伸形成的区间只有主应力在作用,次应力则受到压缩的区间,侧壁或者一般成型深度深的侧壁可能会发生。
3. Autoform默认值是20%,根据零件的材质和各企业的质量标准来修正。
3Autoform默认值是20%根据零件的材质和各企业的质量标准来修正压缩和拉伸形成的区间拉伸成型进行的区间例:•屈服强度以250为基准Math=<250 –普通钢板开裂基准thinning ‐25%Math>250 –高强度钢板开裂基准thinning ‐20%这是韩国国内流行的一般基准,各主流汽车厂应该有自己的标(这是韩国国内流行的般基准,各主流汽车厂应该有自己的标准体系)•屈服强度以250 为基准Math=<250 –普通钢板开裂基准thinning ‐25%ThinningFormability上图是只有拉延的区域, 虽然大于开裂界限‐25%,但在FLD图上处于底部.这个是以AUTOFROM的基准定义的,可判定为在均匀的拉延状态中剧变的区域(过度的变形而发生的不规则的面, 并不是光顺的面). 每个公司的判定标准不一样, 但这种情况大部分是质量不好的部分,所以判定为开裂.ThinningFormability上图是只有拉延的区域, 虽然小与开裂界限‐25%,但在FLD图上接近开裂基准.这个是以AUTOFROM的基准定义的,表示预计有开裂, 此部位是压缩成形大于拉延成形的部分, 说明压缩成形对于开裂的影响较多. 所以通常对于压缩作用较多的部位设定成小于开裂界限5%左右.Insufficient stretch(确认整体变薄率的区间):(确认整体变薄率的区间):1.只有拉伸变形成型的情况,没有压缩变形成型的区域。
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
![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929d6d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4.png)
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冲压成形Autoform分析的要求。
本标准适⽤于冲压拉延、成形、翻边、整形等⼯序CAE分析。
本标准适⽤⽤于Autoform4.0以上版本冲压SE分析设置,不适⽤于⽣产性精细化冲压⼯艺分析。
2分析流程冲压成形CAE分析流程见图1。
图1 冲压成形CAE分析流程3分析要求3.1 产品数模审核将待分析数模⽤三维CAD软件打开,根据产品成形理论及经验确认具体的冲压⽅向,重点检查冲压负⾓、⽴修、修冲⾓度、回弹、圆⾓、尖点、死⾓、翻整、侧修冲翻整等影响⼯艺补充的因素。
预估需要在CAD软件中进⾏调整的产品区域和绘制的⼯艺补充区域,并进⾏相应绘制说明。
3.2 ⼯艺⽅案制定3.2.1 检查产品数模,从成形难度、成本、质量要求、⽣产设备等⽅⾯综合考虑,制定详细的⼯艺成型路线。
⼀般⼯艺成型路线⼤致可分为两种:拉延→修冲→翻整或是落料→成形→翻整。
3.2.2 根据制定的成型路线,详细划分每⼯序⼯作内容,并绘制相应辅助线和辅助⾯。
3.3 产品数模输⼊3.3.1 将产品数模曲⾯转化为B曲⾯,以减少数据格式转换出现畸形⾯。
3.3.2 将产品数模及辅助线⾯按各⼯序⼯作内容要求,分别转换成igs格式导出。
⼀般分为拉延或数模、落料或修边曲线、翻整数模等。
3.3.3 将输出的igs⽂件按需要输⼊Autoform。
3.4 模型修整3.4.1 检查Autoform中导⼊的产品数模或⼯艺数模,先确认是否为左右对称件若为对称件则可以设置成对称形式可减少后续⼯艺⾯优化时间,输⼊冲压⽅向及选择正确的材料,剔除不良的⽹格⾯,并进⾏修补,同时填充数模上所有孔洞。
最终形成只有唯⼀外边界的模型。
如果后续有翻边⼯序,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删除翻边⾯。
3.4.2 利⽤fillet选项卡进⾏空隙、锐边及凸出⾯质量检查ErroTolerance容许的误差=0.1mm;Max. Side Lenth 最⼤边长=30mm(Face⾯);锐边与倒⾓:Fillet/Check Radius 过渡/检查圆⾓ =1mm;Global Radius 全局圆⾓=3mm。
AutoForm R6基本操作和设置
![AutoForm R6基本操作和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531c2eeb9ec3d5bbfd0a7442.png)
2.15.5 回弹参考体的定义
定义参考体
参考体的 基准面
最终回弹的参考体必须为产品,并且各工序后的回弹参考体最好是单独导入。
每天进步一点点
2.16.1 【控制】-主要
精细化 控制 时间步 长控制
单元类型
每天进步一点点
根据不同阶段进行设置。如果客 户有设置要求,以客户要求为准。
阻力系数
2.11.4 定位销的设置 如果压料面有高低差,压料过程中料片攒动,需要加上定位销。
增加定 位销组
增加垫 片组
在BEM拉延 中定位销不 能使用 参考工具
点位置
旋转角度
直径
每天进步一点点
高度
2.12 修边冲孔 2.12.1工序设置
每天进步一点点
移动距离
旋转中心 旋转角度
图示表示沿Y 轴旋转180°
不同直径定位 销需建立不同 定位销组
导入已有的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
定位销 夹持点
2.15.3 固定边界条件
导入夹 持点 最少定义3个点约束6个方向的自由度,或者其他组合夹持点.将零件约束固定,1个点约束 3个方向,1个点固定2个方向,1个点固定1个方向(具体根据产品图选择) 。
每天进步一点点
2.15.4 自由回弹
区分binder强压面与空开 区域,选择拉延筋中心线。 (导入的线必须为封闭的)
2.11.3 拉延筋的设置
常量线拉延筋 (阻力系数)
每天进步一点点
拉延筋 分段
添加拉 延筋
显示拉 延筋阻 力系数
区域
强度
阻力系数
挺举力
线力
通过拉延筋阻力技术
输入/编 辑拉延 筋线
AutoForm R6基本操作和设置知识讲解
![AutoForm R6基本操作和设置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25630e87e21af45b307a894.png)
填充所 有孔
自动修补所 有边界缺口
局部手动 修补
添加分割线
填充单个孔
端部 修补
左右件 中间连 接修补
每天进步一点点
修改
局部 修改
变 圆 预成形 形角
2.5 材料的设置
增加材料
加载材料并定义单个单元或拼焊板的材料
选择材质 输入料厚
材料类型 标准名称 依据标准 附加称号 内部编号 材料供应商
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
落料 切断
热处理 包边 回弹 单动拉延 双动拉延 成型
跳过工序 空工位 翻边冲孔
修边冲孔
单动拉延
die
punch
binder
每天进步一点点
双动拉延
punch die
binder
成型 punch
die
每天进步一点点
修边
Cutting tool
pad post
翻边(下)
steel
pad post
Copy com导入的坐标
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坐标系不合适, 可点【source】中 的选项重新定义坐 标系
绕X/Y/Z轴旋转
与车身坐 标的角度
2.4 修改选项 【Fillet】和【Modify】选项和R3的基本类似,可以修改编辑部分型面,R6和R3一样,选 项卡出现红色时就必须进行相应的设置。
倒角设置
导入零件(在Autoform 里做补充面)
导入面(在CAD软件中做 好的补充面,后工序翻边 等也在此输入,可直接导入 catia文件)
导入需要用到的曲线和 点(筋的中心线、后工序 的修边线等)
2.2.1 导入公差设置
临界 侧凹
冲压负角极限
汽车冲压模具工艺分析之autoform材料创建与设置
![汽车冲压模具工艺分析之autoform材料创建与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3b55877ced630b1c58eeb515.png)
汽车冲压模具工艺分析之autoform材料创建与设置Autoform材料库的材料创建方法
σs:屈服强度(MPa)
σb:抗拉强度(MPa)
K:硬化系数
n:硬化指数
R0、R45、R90:各向异性系数
二、autoform的材料生成
1、model/material generator
2、material generator对话框
3、参数输入
4、保存材料:file/export
Autoform材料参数性能设置
1、高强板的划分统一定义如下:
屈服强度Ys小于300MPa的按普通板来设置,屈服强度Ys大于等于300MPa 以高强板来设置。
2、针对宝钢提供的材料参数,现在统一用average值去设定,见图1。
3、hardening curve根据宝钢提供的参数,用ludwik选项,见图2。
4、yield surface根据宝钢提供的参数,用hill选项。
其中高强度板biax项设置为1.2(hill 90),非高强度板biax项设置为1.0(hill 48)。
5、flc这一项中非高强度板用keeler选项,高强度板用arcelor v9选项。
6、考虑flc曲线位置,现对每个料厚产生对应的*.mtb用于软件分析,而其他参
数保持不变,见图3。
7、后续如材料或软件提升,材料库需讨论后同时更新。
冲压成形Autoform分析结果验收标准
![冲压成形Autoform分析结果验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80f262cf7ec4afe05a1df29.png)
冲压成形Autoform分析结果验收标准冲压成形Autoform分析结果验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冲压成形Autoform分析结果的验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冲压拉延、成形、翻边、整形等工序CAE分析。
本标准适用用于Autoform4.0以上版本冲压SE分析结果验收,不适用于生产精细化冲压工艺分析。
2 验收方向及要求2.1 冲压工艺数模验收2.1.1工艺数模必须包含如下方面:a)完整的工艺补充以及防止缺陷的工艺特征;b)板料轮廓及定位销;c)拉延筋中心线及拉延筋强度;d)修边线、翻整工艺面等后续工艺数据;e)冲压方向(含由车身坐标系变换至冲压坐标所需各项参数);f)材料牌号、料厚、及料厚方向;g)压边力、成形力大小;h)材料利用率;i)压边圈行程;j)分析单元为壳单元;k)一个90°圆角必须最小用3个单元来表示。
最小单元的长度不应低于板厚的0.5倍。
上述各项需检查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是否具备可实现性。
2.2 分析结果验收2.2.1分析结果验收内容:a)成形过程检查;b)成形极限图检查;c)变薄率检查;d)厚向应变检查(起皱值);e)主应变及次应变检查;f)滑移线、冲击线检查。
2.2.2 成形过程检查拉延过程图必须体现以下几个阶段:a)凹模接触板料;b)初始压边;c)凸模接触板料;d)下死点;e)距离下死点1mm;f)距离下死点3mm;g)距离下死点5mm;h)距离下死点10mm。
下死点图必须体现拉延筋、毛坯轮廓、板料收缩轮廓等方面,通常要求板料收缩线在拉延筋边界外5-20mm,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局部收缩到拉延筋内。
整个成形过程要求平稳,无剧烈起皱,蹿动,距离下死点3mm前无起皱现象。
2.2.3成形极限图(如图1)检查a)可接受最大变薄率:30%,根据后序要求最变薄率需另作调整,一般允许最大20%。
b)安全区域:距离FLD20%。
c)要求变薄:≥2%,外板要求3%以上。
d)可接受变厚:小于等于1%,存在厚向应变需重点检查。
Autoform R7汽车热冲压成形的技术解析
![Autoform R7汽车热冲压成形的技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9d25c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7.png)
Autoform R7热成型
所谓的硼钢,是指汽车上的热成型钢,因为在这种钢材中加入了硼元素,所以又 称作硼钢。是指将钢板经过950°C的高温加热之后一次成形,然后又迅速冷却, 全面提升了钢板强度,经过这样处理的钢材称之为热成型钢。
热成型钢具有极高的材料强度和机械安全性。一般的高强度钢板的抗拉强度在 400-450MPa左右,而热成形钢抗拉强度高达1300-1600 MPa,屈服度达1000Mpa 之上,每平方厘米能承受10吨以上的压力,为普通钢材的3-4倍,其硬度仅次于 陶瓷,但又具有钢材的韧性。把这种材料用在车身上,在车身重量几乎没有太大 变化情况下,承受力提高了30%,使汽车的车身强度更好。
3.转移:
指的是将加热后的钢板从加热炉中取出放进热成形模具中去。在这一道工序中, 必须保证钢板被尽可能快地转移到模具中,一方面是为了防止高温下的钢板氧化, 另一方面是为了确保钢板在成形时仍然处在较高的温度下,以具有良好的塑性。
4.冲压和淬火:
在将钢板放进模具之后,要立即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形,以免温度下降过多影响钢 板的成形性能。成形以后模具要合模保压一段时间,一方面是为了控制零件的形 状,另一方面是利用模具中设置的冷却装置对钢板进行淬火,使零件形成均匀的 马氏体组织,获得良好的尺寸精度和机械性能。研究表明,就目前常用的热冲压 钢材而言,实现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最小冷却速率为27~30℃/s,因此要保证 模具对板料的冷却速度大于此临界值。
热成型软区零件可使需要高强度部位抗拉、屈服强度等机械性能显著提高,达到 可以承受更大的撞击力的效果,同时也可使需要低强度部位拥有较低抗拉、屈服强 度,在碰撞时达到吸能和溃缩的作用,两者方式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汽车的碰 撞安全性能,实现汽车轻量化。实现同一个热成型零件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机械性 能,优化零件在整车碰撞试验中的性能表现。
AutoForm软件基本操作和界面详解(2024)
![AutoForm软件基本操作和界面详解(2024)](https://img.taocdn.com/s3/m/959ab4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f.png)
质量检查
通过内置工具检查网格质量,如雅可比矩阵、扭 曲度、长宽比等。
优化策略
对质量较差的网格进行优化,如平滑处理、重新 划分或手动调整。
迭代改进
在多次优化后,再次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满足计 算要求。
2024/1/30
23
求解器参数设置及调整建议
2024/1/30
求解器选择
根据问题类型和计算资源,选择合适的求解器,如显式求 解器、隐式求解器等。
2024/1/30
导入与导出快捷键
为了方便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同步快捷键设置,AutoForm软件支持导入和导出快捷键配 置文件。
16
04
模型导入与前期处理
2024/1/30
17
支持的模型格式及导入方法
2024/1/30
支持的模型格式
AutoForm软件支持多种CAD数据格 式,如IGES、STEP、CATIA、UG、 Pro/E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格式进行导入。
AutoForm软件基 本操作和界面详解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软件介绍与安装 • 基本操作与功能 • 界面详解与自定义设置 • 模型导入与前期处理 • 网格划分与求解器设置 • 结果查看与后处理功能
2
01
软件介绍与安装
2024/1/30
3
AutoForm软件概述
11
快捷键使用技巧
常用快捷键
如Ctrl+C(复制)、Ctrl+V(粘贴 )、Ctrl+Z(撤销)等,提高操作效 率。
自定义快捷键
用户可根据个人习惯自定义快捷键组 合,提升操作便捷性。
汽车冲压培训资料-Autoform问题说明
![汽车冲压培训资料-Autoform问题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c501021c55270722192ef715.png)
Autoform问题说明-关于仿真分析的几个问题解答问题一:对于不同类别的零件减薄或者开裂,相关的衡量标准。
Mj Formability 及FLD 确认Major板料的变形中Major Minor(开裂领域j 和(仅拉延)的分布均匀,但变形量过大而变薄的区域拉延和压缩作用后低于(h )Minor开裂基准(thinning)的值板料变形不大于Thinning 2%的部分不形成变形,挤料而起皱的部分屈服线图在此位置上点集中的越多,判定为塑形变形越好(Major 和Minor 的变化率都为(+), 指的是只有拉延的区域.)Splits(金属板料的开裂界限):Splits(金属板料的开裂界限)1.此界限根据材料规格及性能来定2.一般按Autoform默认设定,但考虑到实际生产中各种因素,按各企业规定设置。
默认开裂界限Splits区域变大,模拟结果中开裂范围变大例:开裂界限为-5%g(金属板料过度变形导致的可接受变薄率): Excessive thinning(金属板料过度变形导致的可接受变薄率):1.零件最大变薄率的界限2.一般按Autoform默认设定,根据零件的材质和各企业的质量标准来修正。
超过最大变薄率的区域p(压缩成型和拉伸成型并列进行的区间或者预计产生开裂的区 Risk of splits(压缩成型和拉伸成型并列进行的区间或者预计产生开裂的区间):1.进行塑性变形的区间(拉伸变形)这部分是FLD图表的中央位置,不是开裂而是变形加大会有开裂情况的一种预警。
2.压缩和拉伸形成的区间只有主应力在作用,次应力则受到压缩的区间,侧壁或者一般成型深度深的侧壁可能会发生。
3. Autoform默认值是20%,根据零件的材质和各企业的质量标准来修正。
3Autoform默认值是20%根据零件的材质和各企业的质量标准来修正压缩和拉伸形成的区间拉伸成型进行的区间例:•屈服强度以250为基准Math=<250 –普通钢板开裂基准thinning ‐25%Math>250 –高强度钢板开裂基准thinning ‐20%这是韩国国内流行的一般基准,各主流汽车厂应该有自己的标(这是韩国国内流行的般基准,各主流汽车厂应该有自己的标准体系)•屈服强度以250 为基准Math=<250 –普通钢板开裂基准thinning ‐25%ThinningFormability上图是只有拉延的区域, 虽然大于开裂界限‐25%,但在FLD图上处于底部.这个是以AUTOFROM的基准定义的,可判定为在均匀的拉延状态中剧变的区域(过度的变形而发生的不规则的面, 并不是光顺的面). 每个公司的判定标准不一样, 但这种情况大部分是质量不好的部分,所以判定为开裂.ThinningFormability上图是只有拉延的区域, 虽然小与开裂界限‐25%,但在FLD图上接近开裂基准.这个是以AUTOFROM的基准定义的,表示预计有开裂, 此部位是压缩成形大于拉延成形的部分, 说明压缩成形对于开裂的影响较多. 所以通常对于压缩作用较多的部位设定成小于开裂界限5%左右.Insufficient stretch(确认整体变薄率的区间):(确认整体变薄率的区间):1.只有拉伸变形成型的情况,没有压缩变形成型的区域。
基于AUTOFORM的冲压件成型仿真分析
![基于AUTOFORM的冲压件成型仿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522c1ac5da50e2524d7f0d.png)
基于AUTOFORM的冲压件成型仿真分析一、AUTOFORM简介AUTOFORM主要有以下特点:1. 全自动网格划分传统意义上的分析师,都在对几何的网格划分上具有较深的造诣,在一个方案的整个分析过程中,网格的处理,往往占据了70%的精力。
资深分析师的匮乏,严重影响了CAE 分析在工业界的推广应用。
AUTOFORM 由于在接触算法上的重大突破,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网格划分对技术人员所要求的内涵,其整个划分过程全自动,无需用户干预,具有快速、准确、稳定和简单的特点,不占用使用人员的精力。
全自动网格划分,使得CAE 分析的瓶颈问题得到解决,对普通技术人员而言,CAE 分析不再是一个神秘领域,使得CAE 工业应用的普及化真正成为现实。
2. 全程工艺设计辅助3. 计算速度快AUTOFORM 对板冲压成型过程的仿真模拟计算速度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对板冲压成型过程进行模拟所需时间的理解。
其计算速度是同类CAE 软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绝大部分制件的仿真分析计算都能在几十分钟内完成,有些甚至只需几分钟。
4. 模拟精度高AUTOFORM 不仅在瑞士设有研发部门,而且在德国还专门设有工业应用部门,其与欧洲的一些著名的汽车生产商和模具生产商之间也已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和反馈机制。
经过多年的工业应用反馈积累改进和版本升级,目前,AUTOFORM 的模拟精度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一点也已经在NUMISHEET’2002 的试题结果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5. 模拟结果稳定性高AUTOFORM 诸多内置参数来源于工业实际,无需用户外部干预。
与传统CAE 软件比较,其计算结果不依赖于操作者的FE 经验,不会因人而异,稳定性非常好。
这一点已经在NUMISHEET’2002 的试题结果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
6. 界面简洁,操作性好AUTOFORM 的前、后处理所有功能都集成于一个界面之中,但整个界面简单明了,给人以井井有条之感。
其所有模块都兼具向导功能,用户只须按部就班将设置填好即可。
autoform规范和分析报告
![autoform规范和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aec8c13770bf78a642954b4.png)
5.构建压料面。构建工艺补充的目的是为了使材料流动尽量均匀一致,因此,构建压料面时,其截面线到制件的距离变化应均匀、平缓。由于压料面必须是光顺可展的,因此,压料面的调整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需确定一条主截面线,调整此截面线至合适形状,截面线调整时,控制点数量应适度,宜少不宜多。调整完主截面线后,视制件形状复杂程度,在适当位置再添加一条截面线并调整至适当形状,依此类推,直至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压料面。
工艺补充输出到CAD系统中后,往往会视需要而需做一些编辑修改工作。为方便在CAD系统中的工作,建议:
将所作文件另存为一个文件后,将所有凸、凹模圆角有变圆角的地方都改为与主截面参数一致。
将压料面位置降低20,重新生成工艺补充,并将此工艺补充面输出。
将压料面位置复原,并将此压料面输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压料面和工艺补充面侧壁的相交线,这条相交线即为分模线。
AUTOFORM成型性分析报告
产品图号
67173/4-26010
产品名称
右/左前门下铰链加强件
制 号
H183
工序名称
拉延
分 析 人
制表日期
主
主要参数
分析使用
实际使用
使用材料
SPCE
料 厚
2
坯料大小
800×400
压 边 力
50T
成 型 力
140T
机床速度
1 mm/s
备注:
成型过程中受力分析:
纵轴:力(牛顿)
横轴:时间(秒)
流入量示意:
区间
流入量
区间
流入量
Autoform全教程
![Autoform全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30c1ef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9.png)
基于云计算平台,Autoform将实现协同设计和数据共享 ,方便不同领域专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速产品研发周 期。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知识体系建立完善
通过本次教程学习,我对 Autoform的知识体系有了更加全 面和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从基础 到高级的应用技能。
实践操作能力提高
教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 实践操作指导,让我在实际操作 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了自己的 实践操作能力。
详细阐述了Autoform的建模 过程,包括几何模型建立、材 料属性设置、边界条件施加等 ,以及如何进行仿真计算和分 析结果。
介绍了基于Autoform的模具 设计方法,包括分型面设计、 浇注系统设计、冷却系统设计 等,以及模具制造过程中的注 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针对Autoform仿真结果中的 缺陷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分析 方法和优化措施,帮助学员掌 握如何改进产品设计以提高产 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案例二
深拉伸零件模具设计:深拉伸零件在冲压过程中容易出现破裂、起皱等问题, Autoform通过精确的工艺参数设置和模具补偿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应用实例:多工位冲压工艺规划
案例一
电子产品外壳生产:通过Autoform的多工位设计功能,实现了电子产品外壳从 落料、冲孔、弯曲到成形的全自动生产流程规划,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3
快捷键设置
通过自定义快捷键,提高操作效率。
工具栏和菜单功能详解
1 2
工具栏
提供常用命令的快捷方式,如新建、打开、保存 、打印等。
菜单功能
包括文件、编辑、视图、工具、窗口和帮助等菜 单,涵盖了Autoform的所有功能。
3
右键菜单
基于AutoForm的顶盖冲压成形仿真分析
![基于AutoForm的顶盖冲压成形仿真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b319ad284ac850ad024285.png)
汽 车 制造 技 术 A0afugc I uMul ho l ncl e0y a『T ng i n
基 于 A t F r 的顶 盖 冲压 成 形 仿真 分 析 uo om
向小 汉
( 州 职 业技 术学院机 电工 程 系 , 西 柳州 5 5 0 ) 柳 I 广 4 0 6
摘 要 : 据顶盖 的外 形 , C I 设 计 出工 艺 补 充面 和 压料 面 , 把 C I 与 Auo om 直 接 连 接 , 根 用 AT A 并 AT A tF r 让 两者 数据 无缝 对接 , Auo o m 中建立 了顶盖 各 工序 的有 限元 模 型。 顶盖 后 部 需 3次成 形 , 部 在 tF r 此
结构 简单 、 紧凑 , 构思 巧妙具 有一 定 的参 考价 值 。
参 考文献
7
[] 1 唐照 民. 机械设计 [ . M] 西安 : 西安交通大学 版社 ,9 5 19 . [] 2 王启平. 机床夹具设计 [ . M] 哈尔滨 : 哈尔滨T业大学出版社,0 5 20.
Autoform操作规范
![Autoform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8e3d4a8284ac850ad02422b.png)
Autoform操作规范下面以S21项目的一个产品件为例,对CAE基本流程进行示范一.前期准备1.此产品件的件号:S21-5401731/2; 产品名称:左/右B柱内板料厚:1.2mm 材质:ST14产品图片将此产品输出igs格式,新建Autoform文件,将产品导入并协助工艺规划工程师完成冲压中心及冲压方向的确定.具体操作过程见”Autoform的tip功能”一章.2.按照工艺规划工程师的意图进行粗略补充,具体补充过程见”Autoform的工艺补充功能”一章.工艺补充如下图所示:此处效果不好补充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计算,具体的设置过程见” Autoform 的单动和双动过程设置”一章.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3.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成型中的问题由工艺规划工程师提出解决方案,将补充按照此方案进行修改,再一次计算.如果仍然存在问题则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工艺规划工程师认为计算结果可以接受为止.4.将坐标系输出igs 文件待用.二. 工艺补充1. 在 CAD 软件中对此产品件进行处理(例如边界处理,特殊异型孔的补充等),.处理完以后的产品如下图所示:2. 将AUTOFORM 输出的坐标系导入到100层,然后采用 UG 中的此异型孔用UG 处理edit>transform>reposition命令将产品移动到位并输出igs文件.(为了避免Autoform读入数据时产生错误,应将所有型面抽取为general B-surface)2.新建sim文件,并将处理完的CAD数据输入该文件,进行精细工艺补充(以AUTOFORM补充面输出后直接作为设计依据为目标).补充后如下图所示:三.计算及结果评估1. 精细工艺补充完成后须经工艺规划工程师确认后方可开始计算.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2. 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有问题,应由工艺规划工程师给出解决方案,修改工艺补充后继续计算.如果还有问题,则重复以上过程,直到工艺规划工程师认为计算结果可以接受为止.四.设计依据1.输出AUTOFORM补充面,压料面,坯料线等数据.(输出补充面时应先将压料面降低20mm,重新生成补充面,然后再输出)2. 将AUTOFORM 输出的数据导入UG 文件中,根据工艺规划工程师的草编工艺卡制作工艺型,作为设计依据.3. 设计依据中实际筋应该做出,并再进行计算,如果有问题,应该调节拉延筋的强度,直到计算结果可以接受为止.4.打印设计依据工艺卡,经校对后交给工艺规划工程师审核,然后下发模具规划科进行模具规划.五.加工依据1.根据设计依据对补充型面进行处理,使其满足加工编程的要求.(外板的补充面必须用UG全部重做;内板应该尽可能地利用AUTOFORM补充面,以缩短加工依据的制作周期.)2.加工依据与设计依据补充型面的偏差应该在5mm以内;分模线的偏差应该在1mm以内. 如果局部偏差超过此规定值,应由工艺规划工程师确认.。
autoform压型教程
![autoform压型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e14f291cfc4ffe473368ab2d.png)
AUTOFORM 压型工艺设置教程隔了这么久和大家见面,真不好意思。
做这个教程其实是怕自己忘记设置和技巧了,想想也可以共享出来给大家,就忍着疲惫开始做,有什么感念不对的地方希望不要拍砖:)一:首先分析零件工艺,零件图如下:第一序:在板料展平的情况下,对绿色部分翻边。
第二序:再对蓝色部分进行翻边。
第三序:修边对于我们主要目的是仿真成型状态下零件的状态,所以我们只需要模拟前二序就可以了。
1)导入零件算修边线:Autoform的算修边线不是很准,但基本上够用了。
首先导入零件如下图:在菜单栏里启动 Blank generator命令,位置如下:选中菜单卡Min blank2)点击按钮出现如下图:选中你要反算的边界线,下图中黄色的线就是我选中的边界线点击回到主界面,点左下角的开始计算修边线计算完毕,主界面中部显示算好的修补线:3)在Curve manager 找到Min blank,然后导出为IGS文件备用:二:制作第一次成型的模面1)导入刚才得板料线:利用板料线算画出第一次翻边成型的模面,但注意在冲压方向下,那些翻边部分不要有负角。
如下图黄色部分。
至于制作模面得技巧,可以有很多种。
例如利用板料线,用SWEEP 命令扫掠翻边的长度,求出第一序翻边后的模型。
或者旋转下部翻边部分,再与推出部分衔接。
若大家有更好的方法,请不要藏着,大家分享下:)2)OK,导入保存好的第一序的IGS文件,如下图:3) 在Geometry generator里加入新的stageÆDrow 50因为需要凸模,在选项卡里自动生成一个binder在里自动生成补充面作为凸模,可以稍作调整,如下图::到此,凸模制作完毕三第一序工艺设置1)打开Process generator如下:1.1)在选项卡里,把材料定义好,如上图:1.2)在选项卡里,我们开始定义压型所具备一些 tooling.一般情况下,压型需要punch,die,binder,pad这些工具,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这些工具进行取舍。
AutoForm R6基本操作和设置
![AutoForm R6基本操作和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531c2eeb9ec3d5bbfd0a7442.png)
在相应工序内右键 可以设置工序类型, 并且可以设置是否 需要CAM
此步也可跳过,在 后面过程中设置
冲压方 向设置
在Plan这步:把每一回弹工序的角度都调整到 车身方向,每一序与回弹序之间用Auto tipping 自动转角,不用position
M25、M35、M50 为回弹,冲压方向 需与检具坐标(车 身坐标)一致,即 Y=0°
2.14 CAM选项 方位角表示将切边方向投影到XY平面的方向与X 轴夹角,倾斜角表示切边方向与XY平面的夹角。
CAM行程
可以用现在冲压 方向输入角度, 或者参照其它曲 线方向。
CAM的运 动方向
旋转表示平面角度,沿Z轴旋 转的角度,范围0°—360°
倾斜表示CAM角度,沿X轴旋转的 角度,范围-90°—90°
翻 译
2.11.1 工具体-凸模、凹模
加刺破刀,在上模加工具体
每天进步一点点
工具体相对 料片的位置
定义几 何体
刚性
刺破
到底前 8mm刺破
2.11.2 压边圈
每天进步一点点
力的来源 该工具的施力对象 仅适用于壳单元 行程(与模具实 际行程一致)
模具刚度 压边力
模具刚度根据零件尺寸 来定或按照客户要求
每天进步一点点
反向 参照曲线
这里可以添加CAM,如果前面 工序内容(2.8项)添加CAM的话,
这里会自动出现CAM选项。
2.15 回弹设置 共分为以下4种类型
对应翻译
每天进步一点点
2.15.1 实时/真实测量
实时/真实测量共分为3部分: • 支撑点 •定位销 •夹持点
必须保证夹持符合实际的夹持与测量方案
每天进步一点点
1.4 背景颜色设置
汽车工艺设计-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模板
![汽车工艺设计-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1d52b2a767f5acfa0c7cd22.png)
汽车工艺设计-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模板Specification for autoform setting for stamping analysis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冲压成形Autoform分析的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冲压拉延、成形、翻边、整形等工序CAE分析。
本规范适用用于Autoform4.0以上版本冲压SE分析设置,不适用于生产性精细化冲压工艺分析。
2分析流程冲压成形CAE分析流程见图1。
图1 冲压成形CAE分析流程3分析要求3.1 产品数模审核将待分析数模用三维CAD软件打开,根据产品成形理论及经验确认具体的冲压方向,重点检查冲压负角、立修、修冲角度、回弹、圆角、尖点、死角、翻整、侧修冲翻整等影响工艺补充的因素。
预估需要在CAD软件中进行调整的产品区域和绘制的工艺补充区域,并进行相应绘制说明。
3.2 工艺方案制定3.2.1 检查产品数模,从成形难度、成本、质量要求、生产设备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详细的工艺成型路线。
一般工艺成型路线大致可分为两种:拉延→修冲→翻整或是落料→成形→翻整。
3.2.2 根据制定的成型路线,详细划分每工序工作内容,并绘制相应辅助线和辅助面。
3.3 产品数模输入3.3.1 将产品数模曲面转化为B曲面,以减少数据格式转换出现畸形面。
3.3.2 将产品数模及辅助线面按各工序工作内容要求,分别转换成igs格式导出。
一般分为拉延或数模、落料或修边曲线、翻整数模等。
3.3.3 将输出的igs文件按需要输入Autoform。
3.4 模型修整3.4.1 检查Autoform中导入的产品数模或工艺数模,先确认是否为左右对称件若为对称件则可以设置成对称形式可减少后续工艺面优化时间,输入冲压方向及选择正确的材料,剔除不良的网格面,并进行修补,同时填充数模上所有孔洞。
最终形成只有唯一外边界的模型。
如果后续有翻边工序,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删除翻边面。
AutoForm调整冲压方向的操作规范1252
![AutoForm调整冲压方向的操作规范1252](https://img.taocdn.com/s3/m/eeae8f80680203d8ce2f2457.png)
步骤四 步骤三
步骤二 1 步骤一
步骤二 2
图1
旋转到适当的冲压方向和位置。 注: 若为左右对称件,则先将产品件进行对称,再将两个对称好的产品 数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位置移动找到冲压中心,然后再进一步确定 制件的旋转角度从而达到冲压要求。
操作步骤: 步骤一: 应 用 Tip->Total tipping->Min draw depth( 最 小 拉 延 深 度 ) 或 Min backdraft(最小冲压负角)自动旋转车身坐标系使其达到最小拉延深度方向 或最小冲压负角方向以供参考。
注:在tip功能下生成的*.igs文件统一命名为:零件号-tip数字.igs。例如: 6101171-tip.igs。在UG中将此文件导入,则会有相互垂直的三条直线断分别长 100、200、300,分别对应坐标轴的X、Y、Z轴,这样就可以将产品件重定位 到和AutoForm中一样的坐标位置。
注:本步骤所寻找的最小拉延深度方向或最小冲压负角方向仅供使用者参考具 体要求由工艺规划工程师提出。
步骤二: 1 应用 Tip->Tipping center 自动寻找制件的冲压中心
点击 Define 弹出如图 2 所示对话框
图2
点击 Tipping center->Coordinates->Center of gravity 自动生成车身坐 标系位置如:X:3035.08 Y:-563.87 Z:492.05 记录下其数值并将其四舍五入圆整为末尾为 0 的整数值,如以上坐 标系圆整为:X:3040.00 Y:-560.00 Z:490.00 2 退出 Tipping center 将圆整后的坐标植 X、Y、Z 分别输入至 Tip>Incremental tipping/moving 中的 by dx dy dz:中,点击 move – 从而将产品从车身坐标系移近绝对坐标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
冲压成形分析Autoform设置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冲压成形Autoform分析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冲压拉延、成形、翻边、整形等工序CAE分析。
本标准适用用于Autoform4.0以上版本冲压SE分析设置,不适用于生产性精细化冲压工艺分析。
2分析流程
冲压成形CAE分析流程见图1。
图1 冲压成形CAE分析流程
3分析要求
3.1 产品数模审核
将待分析数模用三维CAD软件打开,根据产品成形理论及经验确认具体的冲压方向,重点检查冲压负角、立修、修冲角度、回弹、圆角、尖点、死角、翻整、侧修冲翻整等影响工艺补充的因素。
预估需要在CAD软件中进行调整的产品区域和绘制的工艺补充区域,并进行相应绘制说明。
3.2 工艺方案制定
3.2.1 检查产品数模,从成形难度、成本、质量要求、生产设备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详细的工艺成型路线。
一般工艺成型路线大致可分为两种:拉延→修冲→翻整或是落料→成形→翻整。
3.2.2 根据制定的成型路线,详细划分每工序工作内容,并绘制相应辅助线和辅助面。
3.3 产品数模输入
3.3.1 将产品数模曲面转化为B曲面,以减少数据格式转换出现畸形面。
3.3.2 将产品数模及辅助线面按各工序工作内容要求,分别转换成igs格式导出。
一般分为拉延或数模、落料或修边曲线、翻整数模等。
3.3.3 将输出的igs文件按需要输入Autoform。
3.4 模型修整
3.4.1 检查Autoform中导入的产品数模或工艺数模,先确认是否为左右对称件若为对称件则可以设置
成对称形式可减少后续工艺面优化时间,输入冲压方向及选择正确的材料,剔除不良的网格面,并进行修补,同时填充数模上所有孔洞。
最终形成只有唯一外边界的模型。
如果后续有翻边工序,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删除翻边面。
3.4.2 利用fillet选项卡进行空隙、锐边及凸出面质量检查
ErroTolerance容许的误差=0.1mm;
Max. Side Lenth 最大边长=30mm(Face面);
锐边与倒角:
Fillet/Check Radius 过渡/检查圆角 =1mm;
Global Radius 全局圆角=3mm。
3.4.3 利用Autoform边界选项卡bndry,对数模边界不良处进行补充和修整,使之光滑平缓,连续性好,适宜下一步的工艺补充。
3.5 冲压方向确定
通过旋转坐标系和调整坐标原点,保证冲压方向无负角,并通过旋转尽可能加大最小拔模角区域拔模角度≥3°。
3.6 压料面设定
压料面最好是一元面,即只沿一个方向变化,另一个方向为直线不变,压料面的成形只是自由弯曲成形。
利用Autoform压边圈选项卡Binder,结合相关功能如特征线profile或是利用产品法兰面按压料面一般要求设定压料面,在产品形状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在CAD软件里绘制好压料面然后输入至Autoform。
压料面必须要能起到压料作用。
如果压料面发生起皱,就不能很好压料,材料也因不能流动而使拉延无法进行。
如果凸模区发生扭结叠料,即使最终不会拉破和叠料,皱痕也将残留在制件表面。
3.7 工艺补充制定
工艺补充在 3.6节中建立的压料面和数模之间建立工艺曲面连接,组成完整的工艺数模。
可利用Addndm选项卡工具完成。
此处可以设定工艺数模的一些主要参数:
侧壁的拔模角:一般为5-12°,根据具体情况可适量增减;
凸模圆角:一般取R6-R10。
根据具体情况可适量增减;
凹模圆角:一般取R6-R10。
根据具体情况可适量增减;
修边延伸面宽度:5-7mm。
另外此处还用于设定工艺补充的过度形式,根据产品需要反坎或二级台等工艺形状,并利用lines、directions、addprf等工具调整工艺补充的光顺性,使其满足工艺要求。
3.8 工艺数模优化
a、Autoform中生成的工艺补充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冲压工艺的网格形状,在进行计算之前,必须利用Add detail对其进行优化处理,例如,消除尖点,放大圆角,光顺网格等。
b、根据工艺需要,还需要考虑在工艺补充上增加反成形或是凸台等形状。
3.9 坯料形状确立
根据拉延工艺要求,在blank选项卡中设置坯料形状,坯料形状一般设置为长方形,梯形。
特殊情况可以考虑增加落料工序或是增加切角等工艺,此时坯料形状可以多种多样,初始形状可根据产品轮廓和经验判断,总体原则保证需走料顺畅,节省板料,另外需考虑后续修边以及翻整余量。
在计算完成后坯料收缩线必须保证在拉延筋外5-10mm,特殊情况允许局部板料收缩至拉延筋内。
3.10 材料设置
根据产品定义的材料,在material中输入同牌号材料。
可选择autoform自带材料库或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定义的材料库。
3.11 模具部件设置
在拉延工序中,模具部件一般有三个部分:凸模(punch)、凹模(die)、压边圈(Binder),在tools 选项卡中设置各部件需要的曲面网格,并定义运动方向。
如果某个部件有多个,可以通过add tools 进行增加。
在成形和翻整工序中,模具部件一般分为凸模(post)、成形或翻整镶块(steel)、压件器(pad),在tool是选项卡中设置各部件需要的曲面网格,并定义运动方向,如果是侧加工,需要定义斜楔运动方向。
如果某个部件有多个,可以通过add tools进行增加。
模具部件刚度设置,考虑到模具在冲压过程中会产生轻微变形,从而影响冲压状态,精细计算时模具刚度需参照下列数值进行设置:
Stiffness刚度 >100 小杯形零件;
=50 小型零件 (如铰链支架);
=30 中型零件 (如门、翼子板);
≤10 大型零件 (如车顶、侧围)。
3.12 摩擦系数设置
a、对于单个模具部件与冲压坯料之间的接触定义,参考下列摩擦系数值进行设置:
Lubrication:0.15 镀锌钢板与模具;
0.17 铝板与模具及非镀锌钢板与模具。
b、考虑表面处理的模具部件和冲压坯料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设置为0.12。
3.13 冲压工序设置
在Process选项卡中对冲压工序进行设置:
一般来说,拉延序有三个过程,分为重力状态(gravity),闭合过程(closing),拉延过程(drawing),根据每个过程的情况设置模具部件的受力及运动状态。
具体设置如下:
Gravity:
Die:Non-active;
Punch:Stationary;
Binder:Stationary.
Closing:
Die:Displcmnt V=1;
Punch:Stationary;
Binder:Stationary.
Drawing:
Die:Displcmnt V=1;
Punch:Stationary;
Binder:Force constant initial pressure P=1-3MPa或constant force=合适的力(N)。
3.13 冲压参数设置
3.13.1 拉延筋设置:
拉延筋中心距离凹模圆角边界20mm -25mm;
在压料面存在产品的情况下,拉延筋边界距离修边线5mm即可。
拉延筋力的设置:
第一条拉延圆筋:0.35;
第二条拉延圆筋:0.175;
拉延方筋:0.4-0.9;
拉延槛:2.0(不走料)。
3.13.2 控制参数设置:
Accuracy(精确算法参数):
共分4种设置:Rough;
Standard;
Fine;
User defined;
一般选择Standard即可。
层设置:5
单元类型:所有成形过程均采用壳单元;最大重划分网格次数:5;
最大单元角度:20;
结束时间步长: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