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D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本溪市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知识与积累 (共10题;共19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呐喊(là)舞姿(zī)狭窄(xiá)挑拨(tiāo)
B . 躲藏(cáng)馈赠(guì)和蔼(ǎi)干涸(gù)
C . 过瘾(yǐn)玷污(diàn)驯良(xùn)蓬松(péng)
2. (2分)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①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②三座大殿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③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着一根电动旗杆。

A . 挺立屹立矗立
B . 挺立矗立屹立
C . 屹立矗立挺立
D . 屹立挺立矗立
3. (1分)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青面________牙________堂大笑死________其所
精兵________政目________口呆司空见________
三年五________ 精________求精夜以________日
合本________末________类旁通群________群力
4. (2分)下列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包兰铁路通车以来,火车在沙漠上行驶,从来没有因为风沙的_________而发生事故。

②农民兄弟要做好准备,防止害虫_________农作物。

③由于长城外的风沙_________,榆林城也受到袭击。

④这个区域不断受到风沙的_________,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了。

A . 侵袭侵害侵入侵占
B . 侵入侵害侵袭侵占
C . 侵占侵入侵袭侵害
D . 侵害侵占侵入侵袭
5. (2分)根据《带刺的朋友》课文内容,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脚步很快。

B . 恍然大悟:形容突然醒悟,一下子全明白了。

C . 斑斑驳驳:一种颜色中杂着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

6. (5分) (2017三下·兴义期末) 杨方同学到学校图书馆去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看了一下说:“呀!杨方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还写了旁批呢!”杨方听了,挺不好意思的。

如果我是杨方,我会这样说:“________。


7. (1分)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

________
“急促”一词供选择的解释:A.指快而短促。

B.指时间极短。

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制服的办法。

________
“对付”一词供选择的解释:A.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

B.对人或事物想出办法,采取措施去处理、安排等。

③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

________
“深浅”一词供选择的解释:A.指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等的距离大小的程度。

B.比喻做事、说话等的分寸。

8. (1分)下面对《落花生》一文中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比不上花生的果实好吃。

B . 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 . 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9. (2分)与“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非得去当诗人不可!”这句话意思相同的是()。

A . 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去当诗人。

B . 有哪条法律规定他非得去当诗人吗?
C . 有法律规定他得去当诗人。

D . 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不去当诗人!
10. (1分)精挑细选: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只有……才……即使……也……虽然……但是……
①________自然灾害再大,我们________要齐心战胜困难。

②________大家都同心协力,这场无声的战斗,我们________会取得胜利。

③花________多,________没有奇花异草。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39分)
11. (13分)(2019·修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从前。

②履:鞋。

③志: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①及午________
②至薄暮________
③是汝家________
④何不入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12. (13分)课外阅读。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

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

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你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

妈妈经常教导我们要‘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如今,他仿佛看见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

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会诊治疗。

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

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住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

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
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

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

可是,当账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

或许,还不够。

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一沓厚厚的账单。

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1)男孩讨水喝,为什么姑娘给了他满满一杯牛奶而不是一大块面包,这表明姑娘有着怎样的性格?
(2)为什么”满满一大杯牛奶”就能使男孩大小退学的念头并终获得成功?
(3)这个故事弘扬了哪种高尚品质,请用原文回答.
(4)姑娘不图回报,霍华德医生却给了她丰厚的回报,请用我们中国的一句熟语说明霍华德医生的行为是出于怎样的道德观念?
13. (13分)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

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当你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对大自然的斑斓色彩欣喜感叹之际,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
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

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单色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

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绿叶只反射绿光,看上去呈绿色;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的;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

当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

水晶和水晶般的冰都是这样。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

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的光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

当阳光通过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时,其他波长较长的光,不受大气中的碳粒、尘埃、水蒸气的影响,而蓝色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天空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这篇短文围绕中心,主要从哪三方面来说明?
(2)第二段画直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给这则短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
(4)文中第一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修辞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5)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_。

三、写作 (共1题;共1分)
14. (1分)生活中,我们和许多人交往,如父母、亲戚、朋友、同学、老师……他们做的一件事,说的一句话,都可能给你启示,或让你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选择一个人写下来。

注意把内容写具体,写清楚,写完后认真修改。

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一、知识与积累 (共10题;共19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考点:
解析:
答案:4-1、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39分)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考点:
解析:
答案:12-1、
答案:12-2、
答案:12-3、答案:12-4、考点:
解析:
答案:13-1、答案:13-2、答案:13-3、答案:13-4、答案:13-5、
考点:
解析:
三、写作 (共1题;共1分)答案:14-1、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