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板
赵树理
王家庄办理减租。
地主王老四和佃户们按法令订过租约后,农会主席问王老四还有什么意见,王老四叹了口气说:“那是法令,我还有什么意见?但思想我是打不通的!我的租是拿地板换的,为什么偏要叫我少得些才能算拉倒?”农会主席和区干部给他解释了一会,都说粮食是劳力换的,不是地板换的。
王老四说:“他拿劳力换,叫他把我的地板缴回来,他们到空中生产去!我的思想打不通!”
小学教员王老三站起来面对着王老四讲道:老四!再不要提地板!不提地板不生气!
你知道!我常家窑那地板怎么样?都是红土夹沙地,老契上虽写的是荒山一处,可自从租给人家老常他爷爷,十来年就开出三十多亩好地来;后来老王老孙来了,到老常这一辈三家种的地合起来已经够一顷了。
打多少粮食?光给我出租,每年就是六十石!如今啦,谁可给我六升呢?
大前年除了日本人和土匪部队扰乱,又遭了大旱灾,老王和老孙逃荒走了,老常饿死,他老婆领着孩子走了,这庄上就没有人了。
那年九月间,八路军来打鬼子,咱不是还逃到常家窑吗?你可见来,蒿可长得不低,这年秋天,自然是一颗租子也没有人给。
谷囤子麦囤子,一个一个都见了底,我有点胆寒,没等过了年就把打杂的、做饭的一齐都打发了。
过了年,接女婿住过了正月十五,囤底上的几颗粮食眼看扫不住了,我跟你三嫂着实发了愁。
后来正月快过完了,别人都在地里送粪,我跟你三嫂说:“要不咱就把咱那三亩菜地也种成庄稼吧?村边的好地,收成好一点,俭省一点,三亩地也差不多够咱这三口人吃。
”她也同意。
第二天,我去地里看了一下,辣子茄子秆都还在地里直撅撅长着,我打算收拾一下就往地里送粪。
老弟!我把这事情小看了,谁知道种地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光几畦茄子秆耽误了一前晌:用镰削,削不下来;用斧砍,你从西边砍,它往东歪;用镢刨,一来根太深,二来枝枝碍事,刨不到根上。
后来用镢先把一边刨空了,搬倒,用脚踩住再用斧砍。
弄了半晌还没有弄够一畦。
邻家小刚,挑着箩头从地里回来,看见我两只手抡着斧剁茄根,笑得合不住口,羞得我不敢抬头。
他笑完了,就放下箩头拿起镢来刨给我看。
奇怪!茄秆上的枝枝偏不碍他的事!哪一枝碰镢把,就把那一枝碰掉了。
他给我做了个样子就刨了一畦,跟我半前晌做的一般多。
我就照着他的样子刨。
也行!也刨得起来了,只是刨了不几颗,两手上磨起两溜
泡来;咬着牙刨到晌午才算刨完,胳膊腿一齐疼,直直睡了一后晌。
第二天准备送粪。
我胳膊疼得不想去插(插是往驮子里装的意思),叫你三嫂去。
老弟!我说你可不要笑,你三嫂给她娘守服,穿着白鞋,拿着铁锨走进马圈里,看准一个空子才敢往前挪一步,小心谨慎照顾她那一对白鞋,她拿着一张锨,立插插不下去,一平插就从上面滑过去了,反过锨来往回刮也刮不住多少,却不幸把她一对白鞋也埋住了。
老弟!你不要笑!她把锨一扔,三脚两步跑出马圈来,又是顿,又是蹴,又是用手绢擦。
她擦了半天仍然有许多黄麻子点;手也已经磨起了一个泡来,气得她鼓嘟着嘴跑回去了。
只好自己干!不过我也不比人家强多少,平插立插也都是一样插不上,后来用上气力尽在堆上撞,才撞起来些大片子。
怕弄碎了不好插,就一片一片装进驮子里去。
绝没有想起来这一下白搭了:备起马来没人抬——老婆才生了气,自然叫不出来,叫出来也没有用;邻居们也都不在家,干看没办法;后来在门口又等到小刚担粪回来,他抬得起我抬不起,还是不算话。
后来他有了主意,把粪又倒出半驮,等抬上以后他又一锨一锨替我添满,这才算插出第一驮粪,地不够一百步远,一晌只能送三驮,因为插起来费事。
老弟!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粪送到地了,也下了雨,自己不会犁种,好歹求人才算把谷种上。
谷苗出得很不赖,可惜锄不出来。
我跟你三嫂天天去锄,好像尽管锄也只是那么一大片,在北头锄了这院子大一片,南头的草长起来就找不见苗了。
这一年是丰收年,到了秋收时候,北头锄出来那一小片,比起四邻的自然不如,不过长的还像个谷,穗也秀得不大不小,可惜片子太小了。
南头太不像话,在草里也能寻着一些谷:秀了穗的,大的像猪尾巴,小的像纸烟头,高的挂在蒿秆上,低的钻进沙蓬里;没秀穗的,跟抓地草锈成一片,活着的像马鬃,死了的像鱼刺,三亩地打了五斗。
老弟!光我那一圈马粪也不止卖五斗谷吧?我跟你三嫂一年才落下这点收成,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欠年,收完秋就没有吃的了。
村里人都打下两颗粮食了,就想叫小孩子们识几个字,叫干部来跟我商量拨工——他们给我种那三亩地,我给他们教孩子。
去年就这样拨了一年工,还是那三亩地,还种的是谷,到秋天打了八石五。
老弟!你看看人家这本领大不大?我觉着这才是走遍天下饿不死的真正本领啦!
老弟!在以前我也跟你想的一样,觉着我这轿上来马上去,遇事都要耍个排场,都是凭地板啦,现在才知道是凭人家老常老孙啦!
老弟!再不要跟人家说地板能换粮食。
地板什么也不能换,我那三亩菜地,地板不比你的赖,劳力不行了,打的还不够粪钱;常家窑那顷把红土夹沙地,地板也不赖,没有人只能长蒿。
老弟!人家农会主席说得一点也不差,粮食确确实实是劳力换的,不信你今年自己种上二亩去试试!
(有删改)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老三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试图帮王老四“打通思想”,劝说过程充满人情味,具有说服力。
B. “地主”“佃户”“八路”“鬼子”等词,清晰展现了时代特点,暗示了当时百姓生活的不易。
C. “谁可给我六升呢?”写出王老三对“减租”满是牢骚和不满,照应前文“不提地板不生气!”
D. 文中写王老三亲自种谷子及村里人拨工种谷子,结果形成对比,意在突出“粮食是劳力换的”。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多次出现“老弟!”的称谓,现场感强,符合“面对着王老四”讲话的情境,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B. 文章虽是面对面的交谈,但没有写王老四的回应,这样处理给读者留白,让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C. 文章第一段,作者向我们交待了谈话背景、谈话围绕的主题,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便于后文的展开。
D. 文章在写王老三的劳动过程时,特别注重细节刻画,叙述详略得当,详写了王老三整地及运粪的过程。
3. 本文在主体故事的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4. 文学史上有“赵树理方向”的提法,其较大特点就是“老百姓喜欢看”,请结合本文从选材及语言组织方面分析“老百姓喜欢看”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地摊经济”的“三低”特质让它具有一些独特优势。
创业门槛低,没有店铺租金的压力,没有太高的学历、技能要求,很多人支个小摊、打开私家车后备厢就能卖货;失败风险低,船小好调头,从业者即便失利也能迅速“满血复活”;商品价格低,能让居民拥有更多选择,享受更多实惠。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城市要有便利的设施、靓丽的外表,更要有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
“琴棋书画诗酒花”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最基本的民生考量。
特别是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地都在狠抓“六稳”“六保”落实,更不应让一些管理方面的顾虑拖累“保民生”的步伐。
成都前段时间就因有序放开“地摊经济”收获点赞。
3月15日,成都市城管委发布新规,允许商户摆地摊、临时占道经营。
成都总府路每到晚上10点,各种美食开始“接管”街道,开启“夜宵”模式,饮食男女们一拨接一拨,试图在餐桌上把2020年被疫情占据的春天“吃回来”。
两个月来,不仅保障了近8万人就业,更让餐饮业复工率达到98%。
事实上,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
放眼全球,从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到美国百老汇跳蚤市场,再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
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不仅让本地居民直接受益,也让外地游客流连忘返,有些集市还成了世界著名的打卡“地标”。
当然,放开“地摊经济”不意味着一放了之,城市管理也不可缺位。
成都去年就开始实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允许占道经营;同时也明确了安全前提,如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并规定了占道时间。
这些细化的举措都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摘编自《“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活力》)材料二:
地摊经济指通过摆地摊获得生活收入来源的一种经济形势,以前,流动商贩占道经营一直受城市有关行政部门严监管,因其常存在影响城市市容等问题。
2020年,为适应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形势,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示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据有关新动态,目前全国各地区针对地摊经济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与规范。
随着地摊经济有序发展,同时零售巨头纷纷加入,共同促进地摊经济的转型升级。
电商巨头纷纷加入,先后推出了地摊经济扶持计划。
6月2日京东发布了“星星之火”地摊经济扶持计划,组织超500亿的货源,并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
新路通还联合京东数科为每个小店提供最高10万元的无息除购,预计该计划将服务百万个便利店和百万家地摊。
5月26日美团宣布启动“春风行动”百万小店计划,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出消费券通过引流为小店增收,美团到店综合业务联合本地生活服务商家开展“安心消费月”计划,为复工复产小店提供流量扶持,美团联合金融机构提供了累计209个额度的优惠利率扶持贷款,外卖新开的用户还可获得一个月免息贷款。
5月29日,阿里巴巴发地摊经济扶持计划,将在1688网站推出“地摊批发专区”,并提供超过700亿元免息赊购。
阿里1688将全部通过工程直供的“新批发”模式触达“摊主”。
(摘编自《京东苏宁美团等企业助力地摊经济扶持计划》)材料三:
当前“地摊经济”在一些地方热闹起来,这固然有其生存发展的价值,但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蚕食”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
城市治理也如同烹小鲜,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
特别是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精细化管理方是正道。
目前,各大一线城市均未盲目跟风,也没有发布所谓“地摊地图”,一些城市更明确对乱摆摊说不。
这是清醒的。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无论摆摊设点还是社区环境,都关乎市民生活品质,关乎市民良好体验。
无论扰民现象还是交通拥堵……看似不是大事,却都与民众生活休戚相关,因此,城市治理须下足绣花针般的功夫。
当城市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让城市的“主动脉”通畅、“毛细血管”发达,各个“器官组织”都能听“脑”指挥,这样的城市显然更宜居,更有舒适度。
“地摊经济”如果一哄而起,各个城市多年积的精细化管理成效就会功亏一篑。
其利弊得失,须细加研判。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如何保民生保就业,最根本的,恐怕还是要在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方面加
大力度。
近日,北京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消费季”,将一直延续到年底,且每个月都有各类消费节,这是值得各地借鉴的。
梁思成先生说过,城市是一门科学,它像人体一样有经络、脉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学对待它,它会生病的。
显然,惟有构建科学高效的治理之道,城市才能更健康。
简单的一哄而起,必然导致一哄而散,这是需要避免的。
(摘编自《央视热评:“地摊经济”不能哄而起》)
5.对材料一“地摊经济”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摊经济的“三低”,让它是有了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等独特优势。
B.地摊经济如寒冬里的庇护、黑夜中的光亮是最能体现人间烟火味,最能安抚凡人心的经济。
C.不应让管理顾虑拖累“保民生”,事实证明,有序放开地摊经济不仅可以保障就业,还有助于复工。
D.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因其体现得是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因此成了著名的打卡“地标”。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中,“柴米油盐酱醋茶”取代“琴棋书画诗酒花”成为最基本的民生考量。
B.地摊经济不能从根本上保民生保就业,在疫情冲击下,唯一办法只能是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
C.京东、美团、阿里巴巴等多家电商响应政策号召,扶持地摊经济,分别提供数亿元进货补贴或无息赊购。
D.文明办不将占道经营等作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为地摊经济松了绑,但并不意味地摊经济可一放了之。
7.材料三中,不能支撑梁思成观点的一项是()
A.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定位,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旦脱离实际,一哄而起、盲目跟风,就会适得其反。
B.北京市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消费季”,将一直延续到年底,且每个月都有各类消费节。
C.目前,各大一线城市均未盲目跟风,也没有发布所谓“地摊地图”。
一些城市更明确对乱摆摊说不。
D.城市治理也如同烹小鲜,必须精准施策,用心用情。
特别是对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而言。
8.材料一和材料三论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分别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并各举一例并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中西文化在认识论方面存在极大的差异,从而发展出了差别很大的知识体系。
中国文化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主张知识是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西方文化则秉承了自古希腊以来对知识本身的追求,认为知识是客观的、外在于人的存在。
基于这样的认识论差异,中西方知识体系在内容偏重、学术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近代以来,在救亡图存与富国强民的目标下,我国一度几乎全盘接受西方的知识体系架构来重新归置自己的知识体系,传统知识在此过程中被严重边缘化,西方知识大量涌入,并成为创造新知识的基础。
清末以降,我国在学习西方经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了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的依据都是现
代西方大学制度,留给传统知识体系和价值系统的活动空间极为有限。
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都有其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也多源自西方,因此,教学中缺乏传统和本土知识。
在社会科学教科书中,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家的名字远多于国人,得到系统介绍的学术思想多为西方理论,对传统思想的阐释通常也是在西方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的。
在研究方面,由于国际科研的主流仍以西方国家为代表,我国高等院校一直力图对标西方赶超。
可以说,同其他非西方社会一样,西方知识体系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已经广泛地存在,人才培养从内容到形式大量借鉴现代西方学术模式。
然而,如果我们的知识体系只是简单临摹西方的,建基于西方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出的学人,不论是学生,还是学者,都很难同时掌握中西两种知识体系的差异进而将其融通。
有人做此尝试,由于受到已有知识和训练的限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傅斯年在1919年已经指出,“如果你要研究中国文学,却不了解外国文学,或者如果你要记录中国文学的历史,却从未读过任何外国文学史,你永远不会掌握真相。
”今日的学术研究更是如此,在研究我国的任何一个对象时,西方是我们无法避开的参照对象,我们必须熟悉西方的研究传统、相关理论与实践。
相比之下,西方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却不是如此,一个在欧美大学研究西方文学的人不是必须了解中国文学或者任何西方之外的文学。
所以,融通中西知识体系是我国学人必须面对的。
事实上,我国现代知识体系已经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征,这首先是历史造成的,尽管它曾经带给我们巨大的伤痛,但一旦完成融合,新的知识体系将成为我们民族复兴的坚强支撑。
随着西方文明中诸如过度理性化、缺乏节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问题在当下这个时代越来越凸显,非西方文明传统逐渐受到重视并被用以反省西方文明,从而为增进人类福祉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华在当代仍极具价值,我们可以按现实需要从自己的传统中汲取养分。
对高等教育而言,中西方知识体系的差异背后是两种文化传统的差异。
因此,即使理顺中西两种文明的传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也必须要直面差异并设法协调、糅合,从而掌握善于处理两种传统的方法和能力。
(摘编自杨锐、沈裕挺《融会中西知识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追求》)
9.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强调知识的实用性,认为知识源于生活;西方文化则强调知识的客观性。
B.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依据西方经验建立,完全照搬现代西方学术模式培养人才。
C. 中西方大学在教学和科研上往往以对方为参照对象,需要熟悉对方的研究传统等。
D. 中西融合是我国现代知识体系的首要特征,新体系将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坚强支撑。
10.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分析了中西方知识体系的差异,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融会中西知识体系。
B. 文章从教学与研究等方面,论述了西方知识体系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C. 第三段运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法,论证中国学人融通中西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D. 文章回顾历史、直面现实,由因及果,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
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学习西方经验建立起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但也不应该忽视传统文化与本土知识。
B. 直面中西方文化传统差异,融通中西知识体系,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C.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全盘接受、简单临摹西方知识体系,不利于融通中西知识体系。
D. 西方文明问题日益显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非西方文明传统的价值逐渐凸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
拜骑都尉,讨颍川贼。
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
征太祖为典军校尉。
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
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
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
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
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
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
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
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
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
”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
既出,遂亡归。
及吕布破,谌生得。
众为谌惧,公曰:“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
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讳:指史官给历史人物写传记的一种写法,符合古时候对历史人物的名字避开不直接称谓的习惯。
B. 孝廉: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C. 节钺:符节与斧钺。
古代朝廷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授予符节、节钺的过程仪式常被称为“假节”,被授予符节的大臣被称为“持节”。
D. 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西汉时一般指司马、司徒、司空。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操年少之时不被人们所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尚义任侠、放荡不羁,但是梁国桥玄、南阳何颙二人却认为当时曹操非同常人。
B. 曹操为官有方,而又不贪恋官职。
在济南相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之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却改名换姓暗中离去。
C. 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率军讨伐。
D. 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
东平毕谌因为亲人被挟持而离开曹操,也没回到曹操身边,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2)众为谌惧,公曰:“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②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在今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