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嘉峪关市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张家晏审核:曹争强)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

5分,40小题,共60分。


1。

“神州”7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追溯历史,中国人很早就开始探索航空事业,成果历历可陈,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药发明,这项发明产生于
A.汉朝B。

唐宋C。

元朝D.明朝
2。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思想淡化
3.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
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

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1859年)中说:“如
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就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

早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

达尔文所说的“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是A.《黄帝内经》B.《齐民要术》C.《周髀算经》D.《石氏星表》
5.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表明
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B.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6。

电视剧《神话》是国内首部“穿越”题材电视剧,让历史人物蒙毅大将军和公主穿越古今.目前,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主要是
A.相对论B.量子论C.牛顿力学D.太阳中心论
7.“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

"
以此为政治理想的运动是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 C.实业救国D.辛亥革命
8.下列哪一思想内涵与“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相一致
A。

维新思想B。

三民主义思想 C.新文化运动D.三个代表
9.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A.翻译了外国书籍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启迪人们去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10.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
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发生在思想和言论比较自由的环境下,又以维护和扩大这些自由为职志.”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B.北洋军阀对“思想和言论自由”持肯定态度
C.德先生和赛先生推动的产物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
12.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3。

李大钊指出: “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这说明他是赞同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人民民主D。

君主专制
14。

历史学家陈旭麓评价一历史事件时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

”该事件是
A.中共“一大”B。

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
D.辛亥革命
15.“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下列关于材料中描述的他及其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他的成就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B.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他的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
C.他首次在世界上成功取得这项技术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
D.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16.美国电影艺术家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的主人公查理是一家工厂流水线上的钳工,单调而疯狂的机械劳动使其精神失常,看见
人的鼻子,纽扣等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拧紧螺母。

这个故事反映的主题是
A。

机器大生产严重摧残人性B.革命和战乱造成人类精神危机
C.一战造成人类心灵创伤D。

二战造成人类心灵创伤
17。

“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

下列作品能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的是
A.《马拉之死》B。

《安娜·卡列尼娜》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18.某种艺术形式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这种艺术形式是A.话剧艺术B.戏曲艺术C.影视艺术D.书画艺术
19.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A.栽种葡萄的技术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大量的土地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20.作为一位雅典的公民,阿帕亚年收入100麦斗,他不能拥有以下
哪项权力
A.参加公民大会,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B.通过抽
签,成为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C.按照“遗嘱法”,把遗产交付给自己的侄子D.当选为
“四百人会议”中的一员
21。

生活在公元前594年的克里昂原是雅典的一个自由民,因债务沦为奴隶,因为梭伦改革
A.恢复自由民的身份B.继续奴隶的生涯
C.解除债务,但继续为奴D.被驱逐出雅典22。

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
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②③ B.①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23。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24.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政策,主要是为了
A.革新中国婚姻制度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打击旧贵族势力D.发展农业生产
25.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26。

商鞅变法措施中,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和特点的是
A。

重农抑商B。

统一度量衡 C.废井田、开阡陌D。

实行什伍连坐法
27.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流民定居恢复经济的措施是
A.实行均田制 B.迁都洛阳C.整顿吏治D.改革鲜卑旧俗
28.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

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A.均田制B.实行科举制C.整顿吏治D.汉化政策
29.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

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

鲜卑贵族占良田,成为中原封建地主
C。

汉族学习了鲜卑族游牧经验
D.“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
30.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其繁荣B.北宋统治的洛阳呈现荒凉景象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D.洛阳难以再现昔日繁华景象
31.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
32.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录取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D.依靠“恩荫"
33.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
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D.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3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的是
①农田水利法②市易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均输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

35。

王安石对科举制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的思想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36.11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

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

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7.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

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人文主义思想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38.“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者修女,世俗权
力都有权力管他。

”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A.教权高于王权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39。

加尔文改革中与马丁·路德明显不同的是
A.因信称义B.民主选举神职人员C.否定教皇权威D.简化宗教仪式
40.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英国入侵埃及的特点是
A.侵占埃及,建立殖民统治
B.通过联合奥斯曼帝国和扶植马木路克势力侵略
C.进行科学文化侵略
D.镇压人民起义
二、材料解析(41题18分、42题14分、43题8分,共40分)
41.(18分)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

图一“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来源统计表(共142篇)
图二“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梦想录(部分)人物梦想
郁达夫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林语堂
“我不做梦,希望民治实现,人民可以执行选举、复决、罢免之权,只希望人民之财产生命不致随时被剥夺。

"“我不做梦,希望人民有集会结社权,只希望临时开会抗日不被军警干涉。


章乃器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

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李宗武
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军事当局不要只知剿共,不知御侮。

……希望能杀尽一切贪官污吏。

……中国民众能监督政府,使政府不为少数军阀所私。

使政府为民众全体的政府。


周谷城
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宋云彬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
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根据图一,分析这些征文的来源有何特点?(4分)
(2)根据图二,有哪些作者表达了社会主义的梦想?(2分)根据图二概述当时知识分子提出了哪些近代化梦想?(5分)
(3)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

(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成果。

(2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4分)
42。

(14分)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18世纪,中国似乎又一次处于开拓技术和经济新变革的关头……但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累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

……(上等文人)学者们视一切体力劳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

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

但这一切都未能在止步于已经高度发展水平上的中国发生。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
蒸汽机车电灯第一台计算机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
远?材料一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指出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

(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教”主要有哪些?(2分)
(4)科学技术的发明可以引领一个崭新的时代结合材料四说明这一观点.(3分)
43。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材料二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

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四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

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改革的内容?(2分)
(2)据材料二、三,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3)材料二、四都涉及到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2分)
(4)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2分)
高二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

5分,40小题,共60分)
二、材料解析(41题18分、42题14分、43题8分,共40分)
41.(18分)
(1)从地域上看,主要来源于思想相对开放的大城市(如上海、南京)(2分);从职业上看,主要来源于知识分子阶层(受过一定教育的知识分子),反映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

(2分)
(2)作者:郁达夫,宋云彬。

(2分)政治上:希望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民主法治。

经济上:国家富强,民生幸福。

(5分)
(3)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分)主要理论成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分)
(4)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分)。

42.(14分)
(1)图二;(2分)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或具体回答。

3分)(2)领域差异:中国主要是在应用技术领域、西方领域广泛,涵盖
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领域。

方法差异:中国主要采用经验积累的方法;西方注重理论研究和观察实验等方法。

(4分)
(3)新教:路德教与加尔文教.(2分)
(4)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3分)
43。

(8分)
(1) 颁布“解负令”(2分)
(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1分)孝文帝改革:采取均田制。

(1分)
(3)都打击了旧势力;(1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1分)(4)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

(2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给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