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1例孕妇孕期贫血的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1例孕妇孕期贫血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在不同时期贫血的状况。

方法对不同孕周的孕妇进行血色素的测定。

结果本组孕妇中早期贫血发生率为1.51%,中期上升为19.73%,晚
期更是升到28.85%。

而且血色素均值也成递减趋势。

结论孕期孕妇随着孕周增加,贫血人数逐渐增多而且贫血程度也在加重。

所以社区医生应对孕妇在孕前、
早期进行合理的指导,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通过多吃富含铁的食物,添加叶酸和
维生素C,适时补充铁剂,以预防和降低贫血所带来的不良危害,减少产妇和围产
儿的死亡率。

【关键词】孕妇贫血缺铁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R714.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357-02
贫血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合并症,属于高危妊娠范畴! 妊娠期贫血严重地影响着妇女和胎儿的健康,孕妇贫血对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流产有显著影响,
并与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有密切关系.国际卫生组织资料表明,有61.7%[1]以上的孕妇合并贫血,国内统计其发病率也在30%以上。

贫血多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如蛋白质缺乏、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及铁缺乏等,其中以缺铁性贫血
最为多见。

在我国贫血孕妇中68.5%[2]为缺铁性贫血,主要原因是妊娠期对铁需
求量明显增加,而一般膳食很难满足其需要为了解本地不同孕期妇女的贫血状况,现将2011年1月到12月在本院进行孕产妇保健所检查的血红蛋白水平的情况进
行分析,借此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本地区孕妇孕期保健的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取2011年1月到12月在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街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定期孕检(一级医院常规孕检时间从孕早期到孕32周)的本地孕妇测得的血红蛋白值,孕妇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7岁,总数为461例,分别在孕12周内(早期),孕24周(中期)、孕32周(晚期)进行血色素的测定,分析孕期孕妇血色素的变化趋势。

1.2仪器采用迈瑞BC-50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与仪器配套试剂进行检测,
测定血红蛋白含量。

1.3方法对各孕周的孕妇,均取手指末梢血。

1.4诊断标准按照第七版《妇产科学》关于“妊娠期贫血”的诊断标准,血色素(血红蛋白)低于100g/L时,可诊断为贫血。

1.5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上述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处理。

实验数据计量资
料用 (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对计量数据进行比较时,先做正态分布与方
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法;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孕周的孕妇检测结果:孕妇在妊娠时随着孕周的增加,孕中期与孕早期、孕晚期与孕中期相比,血红蛋白检测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随着孕周的增加,贫血程度越来越重。

见表1
2.2不同孕期贫血的发病率:早中晚三期贫血发生情况 461例孕妇中32周之
前出现贫血(血色素≦100g/L)情况的孕妇为179人,发生率为38.83%。

孕早期贫血人数为7人,发生率为1.51%,孕中期贫血人数为91人,发生率为19.73%;孕晚期贫血人数133人,发生率为28.85%。

孕早、中、晚期妊娠贫血发生率呈
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表1 461例孕妇不同孕周贫血分析表
孕周正常检测贫血
总例数血红蛋白均值(g•L-1)例数(%)血红蛋白均值(g•L-1)
早期 461 122.64±12.678 7(1.51%) 98.71±5.936 中期 461 108.70±10.150 91(19.73) 94.64±4.372 晚期 461 101.13±11.082 133(28.85) 91.38±5.966 3 讨论
本文检测发现,妊娠早期贫血患病率1.51%;妊娠中期贫血患病率19.73%;妊娠晚期贫血患病率28.85%。

随着孕周的增加,贫血呈上升趋势。

而且孕早期到孕中期血色素将近
14g/l的下滑。

我中心妊娠贫血率与国内统计资料基本相符。

大量研究表明,母亲贫血和不良出生结局相关,如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和围产儿死亡率增加;且发现缺铁性贫血母亲所生婴儿运动发育受损,儿童期认知水平和成年时工作能力下降,分娩时母亲缺铁还与所生婴儿1岁时缺铁相关[3]。

贫血作为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可能的原因有:①随着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增加,消耗增大。

②妊娠期营养供给不足。

③妊娠期生理功能的特殊变化。

缺铁性贫血妊娠期最常见,占妊娠贫血的68.5%。

尽管孕早期贫血发生率仅为1.51%,但检测显示,孕早期血红蛋白有明显降低趋势,晚孕时达到高峰。

所以有必要临床在孕期实施干预使其发生率降低。

首先要对孕妇进行健康教育讲解贫血对母婴的危害,积极治疗原发病,纠正孕前期贫血。

并在孕早期开始,对孕妇的饮食进行调整,多吃含铁、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肉类、鱼虾、蛋类、奶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增加铁的储备;其次补充叶酸和维生素C,叶酸是复合维生素的一种,是构成红血球的成分之一:维生素C在铁的运送和吸收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已经发生贫血的孕妇,根据贫血的程度选用铁剂治疗!一般从妊娠20周后,开始补充铁剂,这样可以明显改善缺铁的状况。

[4]
综上所述孕期贫血作为孕妇的常见并发症,其危害不容小觑,尽早的对孕妇进行干预,对孕妇和胎儿都是非常有利的。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宋英娜,刘俊涛,杨剑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J].协和医学杂志,2011,
2(2):160-162.
[2] 丁文军.妊娠期铁营养评价[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5):698-699.
[3] 李雪波,林琳敏,吕女等.奉化市孕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
健,2008,23(27):3821-3822.
[4] 周颖.孕期缺铁性贫血预防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0): 117-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