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2分)化学变化使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轮胎爆炸 B.海水晒盐 C.石油分馏 D.光合作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CH411
【难度】容易题.
【分析】本题需要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为物理变化。

A、轮胎爆炸,是轮胎内压强超过承受压强而发生轮胎的破裂,是物理变化。

B、海水晒盐是海水中的水蒸发析出盐的过程、蒸发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石油分馏的原理是利用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石油中的组分先后分离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D、光合作用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和阳光的作用下,生成新的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解答】D.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

题目考查了轮胎爆胎,海水晒盐,光合作用等生活中的现象,平时多注意观察生活,多思考,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化学变化,对化学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2.(2分)小山经常食用的食物有红烧肉、清蒸鱼、白米饭、矿泉水.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考虑,小山还需要增加摄入的营养成分是()
A.蛋白质B.淀粉 C.维生素D.矿物质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CH532
【难度】容易题.
【分析】人体生命活动的六大营养素是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米饭主要含有淀粉,可提供人体所需的糖类;红烧肉和清蒸鱼等肉类是蛋白质和油脂以及无机盐的重要来源,矿泉水可提供大量的水分和少量微量元素,所以需要增加的营养素是维生素.【解答】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六大营养素的基本知识,营养的摄取,对身体健康很重要,要熟记人体生命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并在生活中多思考常见食物所含营养素。

3.(2分)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
加热液体
D.
加入固体
【考点】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CH131;装置气密性的检查CH139.
【难度】容易题.
【分析】本题只需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具体分析如下:A、题中有三处错误,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否则液体会流出;②标签要向着手心,负责流出的液体会腐蚀标签;③瓶塞要倒放桌面上,否则实验台会污染瓶塞,进而会污染药品,故A错误;
C、加热液体时,为了防止液体沸腾溅出,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

且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故C错。

D、往试管加入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将固体用镊子放置于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立起来,使固体沿试管壁慢慢滑到试管底部,题中操作错误。

【解答】B.
【点评】考查实验室基本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倾倒液体,气密性的检查,加热液体,盛放固体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都是重要的考试重点,要重点掌握,此类题不难,仔细区别之间的异同点,便于记忆。

4.(2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B.氯化钠晶体C.水银 D.蒸馏水
【考点】原子、分子、离子CH322.
【难度】容易题.
【分析】金刚石和水银均为单质,蒸馏水属于水分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故A、C、D错误。

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解答】B.
【点评】本题为容易题,考查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学习中注意区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单质的方法,离子化合物才会有离子构成。

5.(2分)为了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应制止的是()
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B.加强对水资源的统筹规划
C.往江河里倾倒垃圾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考点】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处理CH541。

【难度】简单题.
【分析】往河里倾倒垃圾会造成河流污染,C选项需要制止。

其他选项都是保护水资源的正确做法。

【解答】C
【点评】从水资源受污染的角度分析,垃圾乱倒入水,废水不处理排入水都会造成水污染,生活常识,多留心。

6.(2分)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氯气分子2Cl2 B.镁离子Mg+2
C.二氧化硫分子SO2D.碳酸钠NaCO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CH343.
【难度】容易题.
【分析】本题只需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具体分析如下:
A.两个氯原子表示为:2Cl,题中为两个氯气分子,A错误
B.镁离子正确表示方法为:Mg2+ 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B错误。

D.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要注意元素的化合价,正负配平。

D错误。

【解答】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化学符号意义的理解,和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理解上角标的意思,注意区别化学价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正确写法,化学式书写要注意元素的化合价正负配平。

7.(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将碘酒滴入淀粉溶液中,溶液变蓝色
C.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在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可观察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CH215;中和反应及其应用CH427;盐的性质与用途CH248.
【难度】容易题.
【分析】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所以A正确,淀粉与碘酒变蓝,B正确。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C正确。

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溶液在滴入稀盐酸前为红色。

随着稀盐酸的逐滴加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由红色变白色,D不正确。

【解答】D
【点评】本题不难,掌握常见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熟悉各种金属沉淀的颜色,例如氢氧化铝,氢氧化亚铁的颜色。

并要求会写其反应方程式,熟记常见酸碱试剂遇酸碱的变化可以轻松解决本题。

8.(2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锂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
B.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8g
C.锂元素和氢元素都属于在金属元素
D.锂元素和氢元素属于同周期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CH334;元素的简单分类CH333.
【难度】容易题.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代表原子序数,故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A正确。

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不带单位。

B错误。

氢元素不是金属元素,C错误。

锂元素和氢元素属于同族元素,横列为周期,竖列为族。

D错误。

【解答】A
【点评】这道题是对元素周期表的考查,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明白元素周期表中的小格中的信息,了解原子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及名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9.(2分)下列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C.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羊毛和涤纶
D.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考点】硬水和软水CH222,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CH138;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CH524.
【难度】容易题.
【分析】本题只需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具体分析如下:
A、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通过观察加入肥皂水的硬水和软水中的泡沫多少,泡沫多的为软水,否则为硬水;
B、pH试纸可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C、灼烧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和涤纶,通过气味和灼烧后的残余物来判断;A、B、C正确。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要用带火星木条伸到集气瓶口,D错误。

【解答】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鉴别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物质的性质并能够运用两种物质性质上的不同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鉴别,在选取合适的鉴别物质的方法时要注意两种物质的反应现象要明显且易于区分,物质的鉴别题实际上包含了很多小的知识点,对这种题不可大意。

实验室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都是很基本的操作,也是中考中常出现的考点。

10.(2分)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CH236;铁矿石炼铁的原理CH235;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CH233.地壳中常见元素的含量CH335。

【难度】容易题.
【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C错误;A、B、D说法正确。

【解答】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合金方面的知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除了氧化铁,还可以想到氧化铝,氧化铜。

类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做到举一反三。

熟记金属生锈的条件氧气和水,要做到防锈就使金属处于不满足生锈的环境中,隔绝氧气或水两者中的任一即可做到防锈,在学习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道题较为容易。

11.(2分)如图为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H原子,“”表示Br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示氢气分子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C.反应涉及二种单质和二种化合物
D.反应可表示为:H2+Br2=HBr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CH323;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CH312;书写化学方程式CH432.
【难度】中等题.
【分析】A、图示中“”表示的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气分子,故A说法正确.B、从图中知道,反应前为两种单质,反应后为一种化合物,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B、C错误.
根据图示的信息可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Br22HBr,D错误。

【解答】A.
【点评】考查对微粒的模型含义的理解与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和对单质、化合物的理解,对化学反应的理解,难度不大,解决本题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微粒的模型是学习的基础,只有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才能研究宏观世界.
12.(2分)家用漂白精的有效成分是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7 B.+5 C.+3 D.+1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CH341;
【难度】容易题.
【分析】在NaClO中氧元素为﹣2价,钠元素为+1价,由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解答】D.
【点评】熟悉化学元素的常见化合价,牢记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做到举一反三。

13.(2分)硝酸见光发生如下分解反应:4HNO32H2O+4X↑+O2↑,则X的化学式为()A.SO2B.N2O C.NO D.NO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CH431.
【难度】中等题.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物中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1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0、4,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2.
【解答】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

题目难度不大。

14.(2分)根据酒精的化学式“C2H6O”的有关计算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
B.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6.1%
C.酒精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2:6:1
D.酒精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CH344;元素质量比的计算CH345;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CH346.
【难度】中等题.
【分析】本题只需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具体分析如下:
A、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16=46,A正确;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52.2%,B错误;
C、则碳、氢、氧原子个数比2:6:1,C正确;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D正确;
【解答】B.
【点评】理解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分数的概念是解本题的关键。

题目难度中等,多练习计算会更加熟练。

15.(2分)如图是X、Y两种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时,X物质和Y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X物质和Y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将Y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有晶体析出
D.t2时,X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Y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CH22D;结晶现象CH22A.
【难度】较难题.
【分析】本题只需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具体分析如下:
A、t1时,X物质和Y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物质Y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X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B错误;
C、从溶解度曲线可得出物质Y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所以在t1 时的溶解度比t2 时的大,不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

D、在没有指明溶液的质量及状态,无法通过溶解度曲线比较t2时X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Y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D错误.
【解答】A.
【点评】本题是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和其应用,理解溶解度和溶解质量分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理解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

做题时要仔细观察坐标轴的内容是前提。

二、填空与简答(共3小题,满分30分)
16.(10分)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请回答有关问题:
(1)材料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材料技术和应用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
a.不锈钢b.聚乙烯塑料c.高强度陶瓷d.钢筋混凝土
(2)化学科学为防治环境污染发挥重大作用.例如,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两种有毒气体CO与NO反应转化为两种无毒气体,其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这两种气体是和.
(3)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科研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银锌纽扣电池的反应原
Zn+Ag2O+H2O Zn(OH)2+2Ag理是:,该电池在使用时能转化为电能.
(4)化肥的发明和使用,大大提高了全球的粮食产量,其中“合成氨技术”、“尿素生产技术”等功不可没,在加热、加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CH522;空气的成分CH2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CH413;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CH43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H432.
【难度】容易题.
【分析】对每一小问进行分析:
(1)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高强度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2)题干中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分析这种气体为氮气,通过元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推测另一种气体为二氧化碳;
(3)化学电池将化学反应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根据题干先将反应前后的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再配平化学方程式即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3+CO2CO(NH2)2+H2O.
【解答】(1)B;(2)CO2和N2;(3)化学;(4)2NH3+CO2CO(NH2)2+H2O.
【点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重点,要多练习,熟能生巧。

化学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遇到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要多思考。

17.(10分)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丙烯菊酯(化学式: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
(1)丙烯菊酯由元素组成,它属于物(填物质类别).
(2)点燃蚊香时,要加热使蚊香的温度达到,蚊香才能燃烧.
(3)点燃蚊香能闻到气味,这与构成物质的分子有密切的联系.
(4)蚊香在使用过程中(如图所示),适时熄灭蚊香是节约和安全的需要,请说出熄灭蚊香的一种方法:.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和转化CH325;燃烧的条件CH51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CH515.【难度】容易题.
【分析】对每一小问进行分析:
(1)C19H26O3由C、H、O 三种元素组成,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根据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蚊香才能燃烧。

(3)能闻到气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气体分子运动到人体鼻子中。

(4)根据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熄灭蚊香可以掐断或用水滴熄灭等方法.
【解答】(1)3种,有机.(2)着火点.(3)在不停地运动.(4)掐断、滴水熄灭等.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结合生活常识,灭火的常识,明白人体闻到气味是分子运动的原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8.(10分)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中被磁铁吸引的金属A是;金属B是.
(2)操作a的名称是;在此过程中需要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
(3)写出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发生的基本类型是.(4)实验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稀硫酸外,还可选用下列试剂(填标号).
a.硫酸铜溶液b.氯化钠溶液c.硝酸银溶液.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CH136;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CH231;金属的化学性质CH232;反应类型的判定CH425.
【难度】中等题.
【分析】三种金属中能被磁铁吸引的是铁,故A为铁,其他两种金属为镁和铜,在其中加入稀硫酸,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镁,没有生成新的金属,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金属B为铜,要得到铜需要进行过滤,硫酸镁溶液蒸发水分得到硫酸镁固体.步骤②中除了加入硫酸溶液外,还可选用的试剂是加入硫酸铜,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镁.
【解答】(1)Fe;Cu;(2)过滤;流;(3)Mg+H2SO4═MgSO4+H2↑;置换反应;(4)a.【点评】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清楚不与酸反应的金属。

在解此类题中,找到一个突破口,抽丝剥茧,正逆双向进行推断。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满分30分)
19.(12分)实验室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装置B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3)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C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图2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4)用装置C收集气体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是: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CH138;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CH21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H432.
【难度】中等题.
【分析】对每一小问进行分析如下:
(1)标号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水槽;
(2)首先明确不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的方法,即过氧化氢分解法,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2H2O+O2↑;联想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可知该装置还可以用于石灰石
和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3)选取实验仪器的要考虑的因素有反应物的状态和实验条件,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反应条件:加热;发生装置可选择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可知甲烷难溶于水,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4)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再把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保持瓶内水充满,瓶底无气泡.
【解答】(1)酒精灯、水槽;(2)2H2O22H2O+O2↑;CO2;
(3)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再把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保持瓶内水充满,瓶底无气泡.
【点评】对实验室制取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要重点掌握,包括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仪器的识别,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实验条件。

20.(18分)小云同学在整理厨房时不小心将一瓶醋打翻,醋洒在火炉旁的一堆草木灰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生成.激发了兴趣,于是他决定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草木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根据所学酸碱盐知识,同学们猜想草木灰中含有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盐类物质,于是,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锥形瓶A内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试管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试管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如下结论:草木灰中一定含有(选填“硫酸盐”、“碳酸盐”或“硝酸盐”).
【探究活动二】资料摘要Ⅰ:
受热易分解.
(1)同学们认为还必须对草木灰中存在的盐类物质中所含的金属元素进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取草木灰样品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火焰呈色,由此得出草木灰含有钾元素的结论.
(2)综合上述探究结果,进一步猜测草木灰中含有的钾盐是:
a.KHCO3;b.;c.的混合物.
(3)小红认为上述猜测是错误的.理由是草木灰经柴草燃烧而成,
(4)请你写出上述“探究活动一”中,锥形瓶A内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简述草木灰的用途之一:.老师指出:草木灰成分复杂,其中所含其它成分的探究有待同学们后续进行.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CH122;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CH249;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CH41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H432.
【难度】较难题.
【分析】对每一小问进行分析:
[探究活动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因而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能产生二氧化碳,草木灰中一定含有碳酸盐;[探究活动二]:(1)钾元素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火焰呈紫色;
(2)因为碳酸盐遇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推测:b.K2CO3;c.K2CO3和KHCO3;
(3)题干中知KHCO3受热易分解,草燃烧过程中产生高温,不会存在KHCO3,所以a、c 猜想错误
(4)确定草木灰中含K2CO3,可以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H2O+CO2 ↑;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钾是农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可用作钾肥.
【解答】【探究活动一】:CO2;CO2+Ca(OH)2═CaCO3↓+H2O;碳酸盐;
【探究活动】:
(1)紫;
(2)K2CO3 ;K2CO3和KHCO3;
(3)a、c;其中不可能存在受热易分解的KHCO3;
(4)K2CO3+2HCl═2KCl+H2O+CO2↑;用做钾肥.
【点评】本题信息较为综合,抓住题干,善于从中抓住关键点,减少题干中不必要的信息干扰,题中资料摘要是很重要的提示。

熟悉和掌握常见金属元素的识别方法,如钾。

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0分)
21.(4分)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葡萄糖溶液,需要固体葡萄糖g;若用溶质质量分数20%的葡萄糖溶液g加水也可稀释成50g溶质质量分数8%的溶液.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CH229。

【难度】容易题.
【分析】对每一小问进行分析计算:
(1)提取关键信息,溶液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需要葡萄糖的质量为:50g×8%=4g;
(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设需溶质质量分数20%的葡萄糖溶液质量为x,可列计算方程:x×20%=4g解得:x=20g
【解答】(1)4g;(2)20.
【点评】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来解此题。

理解是关键,多练可达到熟练。

22.(6分)计算机芯片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Si).在高温条件下,硅
可以通过如下反映制备:SiCl4+2H2Si+4HCl,若要得到112Kg的硅,则需要参加反
应的四氯化硅(SiCl4)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CH433.
【难度】中等题.
【分析】解:设需要参加反应的四氯化硅的质量为x
SiCl4+2H2Si+4HCl. ..........................(1分)
170 28
x 112kg ...........................(3分)
...........................(5分)
解得x=680kg ...........................(6分)
【解答】680kg.
【点评】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步骤,此类题一般不难,按照步骤细心计算即可,熟记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可提高解题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