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24年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
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窥其堂奥。
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A.领略历练登堂入室
B.领略砺炼登峰造极
C.领悟历练登峰造极
D.领悟砺炼登堂入室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门虎据两山之间,扼守深谷之上,石砌.(qì)的城楼横空出世,门洞下十八盘的石阶曲折明灭直下沟底,那本是由每根几吨重的大石条铺成的四十里登山大道,在天门之下倒像一条单薄.(báo )的软梯,被山风随便吹挂在绿树飞泉之上。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可能一促.(cù)而就,必须脚踏实地,从家庭抓起,从家训做起,促进家风形成,夯.(hāng)实文明基础。
C.只是瀑布太宽、峡谷太深,无论多么强的光,落到那崩.(bēng )落的雪原般的千万年不曾停息的层层水花上,那巨大的无底深谷中,全显得黯.(àn )淡微弱,使得整个峡谷更添了些神秘莫测、捉摸不定的色彩。
D.当我们看着舞台上那舞动着的美人时,举手、投足、弯腰、舒臂,那美的形态、身段、轮廓.( kuò)、线条,恰好表现了美的内蕴.(yūn)、美的感情,而不必借助什么道具。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要有的自觉。
文化遗产为我们弘扬华夏文明、繁荣中华文化提供。
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我们要增强自觉,把它当作自己的职责,切实保护好老祖宗的宝贵遗产。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还要有责无旁贷的担当千百年来,文化遺产历经岁月更逸,穿越烽火硝烟至今,本身就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珍视、守护、传承的结果。
我们应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
保护文化遗产,我们更要有的紧迫感。
我们常说,文化保护是一场
(),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既要我们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我们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更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义不容辞滋润留传时不再来
B.当仁不让滋润留传时不我待
C.义不容辞滋养流传时不我待
D.当仁不让滋养流传时不再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使文物重新激活
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D.我们应最大可能地使文物重新激活,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要我们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我们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更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B.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更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C.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更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D.我们既要有共识,更要有行动;既要处理好古和今的关系,更要在保护的同时做好修复和利用工作,让“老古董”焕发新活力。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希周,字懋忠,昆山人,徙吴县。
高祖
..吉,户科给事中。
父文云,按察副使。
希周举弘治九年进士。
孝宗喜其姓名,擢为第一。
授修撰,进侍讲,充经筵讲官。
刘瑾摘修《会典》小疵,降修撰。
《孝宗实录》成,复官。
久之,进侍读学士,擢南京吏部右侍郎。
阅五年,召为礼部右侍郎。
时方议“大礼”,数偕其长争执。
而是时张璁、桂萼已召至,益交章请去本生之号。
帝悦从之,趣礼官具上册仪。
希周率郎中余才、汪必东等疏谏曰:“陛下考孝宗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论忽从中出则明诏为虚文不足信天下祭告为渎礼何以感神祇。
”时群臣谏者甚众,疏皆留中,遂相率诣左顺门跪伏。
希周走告诸阁臣曰:“群臣伏阙,公等能坐
视乎?”亦偕群臣跪伏以请。
帝闻,大怒,命希周与何孟春等俱待罪,而尽系庶僚于诏狱。
明日,上章圣皇太后册文
..,希周及尚书秦金、金献民、赵鉴、赵璜,侍郎何孟春,都御史王时中,大理少卿张缙、徐文华俱不赴。
帝怒,责陈状。
必百官斋迎,乃克成礼。
乞早宽缧絏,用襄大典。
”不纳。
“大礼”遂自此定矣。
其明年,由左侍郎迁南京吏部尚书。
嘉靖六年,大计京官,南六科
..无黜者。
桂萼素以议礼嗛希周,且恶两京言官尝劾己,因言希周畏势曲庇。
希周言:“南京六科止七人,实无可去者。
臣以言路私之固不可,如避言路嫌,诛责之,尤不可。
且使举曹皆贤,必去一二人示公,设举曹皆不肖,亦但去一二人塞责乎?”因力称疾乞休。
温旨许之,仍敕有司岁给夫廪。
林居三十年,中外论荐者三十余疏,竟不复起。
性恭谨,不妄取予。
卒年八十有四。
赠太子少保。
濒殁,属诸子曰:“他日倘蒙易名典,勿犯我家讳。
”乃避“文”,谥.恭靖。
(节选自《明史·朱希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考孝宗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论忽从中出/则明诏为虚文/不足信天下/祭告为渎礼/何以感神衹
B.陛下考孝宗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论忽从中出/则明诏为虚文/不足信天下/祭告为渎礼/何以感神衹
C.陛下考孝宗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论忽从中出则明诏为/虚文不足信天下/祭告为渎礼/何以感神衹
D.陛下考孝宗母昭圣三年矣/而更定之论忽从中出/则明诏为/虚文不足信天下/祭告为渎礼何/以感神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先祖称谓,指祖父的父亲,也泛称辈分比自己高的先祖。
而与之对应的亲属称谓是玄孙,即曾孙的儿子。
B.册文,文体名,简称“册”。
原为册命、册书等造命文字的一种,原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
C.六科,明清官制设有六科给事中,简称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分察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事,纠其弊误。
D.谥,谥号,古时帝王、诸侯、文臣武将死后,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一般为褒扬之词。
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希周幼受熏陶,发愤读书。
弘治九年朱希周参加殿试,考中进士,并因文才出众而一举夺魁。
B.朱希周联合群臣,直言进谏。
朱希周率领余才、汪必东等上疏劝谏,还奔走告诉众阁臣并偕同群臣跪伏请求。
C.朱希周性情刚直,坚守原则。
桂萼弹劾朱希周在考核官员时畏惧权势曲意包庇,朱希周反驳并愤而称病乞休。
D.朱希周淡泊名利,长期隐居。
朱希周隐居三十年,朝廷内外推荐他的疏奏有三十多封,最终没有再任职。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是时张璁、桂萼已召至,益交章请去本生之号。
帝悦从之,趣礼官具上册仪。
(2)且使举曹皆贤,必去一二人示公,设举曹皆不肖,亦但去一二人塞责乎?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节选)①
唐李颀
蔡女②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③。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注:①李颀此诗,约作于天宝六、七载(747—748) 间。
董大即董庭兰,是当时著名的琴师。
所谓“胡笳声”,也就是《胡笳弄》,是按胡笳声调翻为琴曲的。
所以董大是弹琴而非吹奏胡笳。
②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文姬),文姬归汉时,感笳之音,翻笳调入琴曲,作《胡笳十八拍》。
③摵,读sè,古同“槭”,树枝光秃,叶凋落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不提“董大”而说“蔡女”,三、四两句写蔡文姬操琴时,胡人、汉使悲切断肠的场面,衬托出了琴曲的感人魅力。
B.五、六两句写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古戍、大荒、烽火、白雪,交织成一片黯淡悲凉的气氛,使人感到乐声哀婉。
C.诗人描写董大的琴声,都从正面着手,以形象的描绘来烘托凄恻动听的声音,如嘶哑的琴声,仿佛是失群的雏雁在暗夜里发出哀鸣。
D.这首七言古体长诗,赞赏了董大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并且巧妙地把演技、琴声以及琴声所再现的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
2.“四郊秋叶惊摵摵”一句中的“惊”字出神入化,极为生动,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____________________,未尝不呼父母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3)______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
(曹操《短歌行》)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一门表演艺术,中国杂技拥有悠远的历史,《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杂技的记载。
中国杂技体现出特有的东方文化特征,如杂技故事剧《花木兰》和杂技舞蹈剧《梦幻西游》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学与杂技艺术结合的典范中国杂技不仅受到国人的欣赏,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荣获赞誉,屹立于世界杂技之林。
在当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审美意识的增强,杂技更加为人们所欣赏。
我们在肯定杂技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应看到杂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虽然杂技之乡众多,但目前只有深圳欢乐谷、上海马戏城、北京保利剧院等有限的几个场所长期进行杂技演出,很多地方的杂技演出并不是长期进行的,只是根据节目的需要、节日庆典的需要等安排。
可以说,当代杂技艺术并不繁荣。
在很多杂技之乡,人才辈出,杂技流派长期传承,但人们找不到杂技市场化发展的道路,演员只能被动地接受演出邀约。
长此以往,演员的积极性会受影响,后备人才的储备会受影响。
中国杂技开拓国际市场面临诸多阻碍。
中国杂技没有合理开发利用有效资源,在国际上缺乏优势。
国际市场上竞价激烈,导致演出费用很低;中国杂技团知名度不及国际大型杂技团,这些因素也使中国杂技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巨大压力。
中国杂技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中国杂技艺术是当代中国人的重要使命。
我们应多管齐下,推动中国杂技发展。
当代杂技应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成分,这样才有持续开拓创新的动力和后劲。
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杂技中的精华部分,如传统杂技中的蹬技、顶技、手技、车技等,将这些技巧融入当代杂技艺术中,使杂技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
另一方面,可以从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寻找杂技艺术创作的灵感,如将一些传统故事引入杂技表演中,提升杂技作品的文化品质。
杂技之乡应建立杂技艺术学校,政府部门应给予支持。
政府部门不仅要助力推动杂技教育培训的发展,也要助力推动杂技高等教育的实现。
政府还应重视保护地区杂技生态环境,通过建设杂技主题社区、杂技主题公园,开展杂技文化节等方式,使地区特有的杂技生态文化代代传承。
任何一项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杂技艺术与音乐、戏剧、舞蹈、武术等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杂技艺术应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中汲取营养,使之为己所用,打造新亮点,从而实现当代杂技艺术的创新发展。
现代媒体技术为当代杂技艺术的创新提供了丰富而便利的手段。
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借助绚丽的灯光、多变的音乐精良的设施设备,实现杂技艺术的艺术突破,创造出更好的艺术效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艺术享受。
(摘编自崔亚娟《论中国的杂技艺术》)
1.下列表述,与本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杂技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这是其能屹立于世界杂技之林的原因之一。
B.中国杂技历史悠久,涌现出很多优秀节目,发展至今中国杂技面临不少问题。
C.地方杂技只是应需求而演出,这一现象在我国为普遍,不利于杂技的持续发展。
D.中国杂技团知名度不够高,节目优势不足,中国杂技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减少。
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画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
A.某杂技演员表演的节目《扇子舞》借鉴了武术行当中的扇子功,具有刚柔相济的美感。
B.某中国杂技团表演的节目《对手技巧》运用了芭蕾舞的一些动作,赢得外国观众的掌声。
C.某杂技演员在表演柔术时,动作与所配乐曲《茉莉花》的节奏高度融合,令人耳目愉悦。
D.某杂技团在表演节目《转盘》时,使用多层次多角度、富于变换的灯光,舞台效果极佳。
3.下列推断与本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很多杂技之乡注重流派传承,因此当下中国杂技取得了一些成果,更受观众喜爱。
B.如果杂技之乡走不上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当地的杂技人才就会转而从事其他行业。
C.将传统故事、传统杂技中的精华融入当代杂技中,是促进中国杂技发展的有效途径。
D.在杂技之乡,政府部门要在发展好杂技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地区杂技生态环境建设。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老了
罗星航
①故乡没老,年轻着呢!
②只身在外的人总是思念故乡,那无尽的乡情,一直萦绕在游子的心中。
有人说背着故乡走天涯,也有人说故乡永远在前方。
③记忆中的故乡依旧那么青春,那么富有朝气。
第一次回故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刚二十岁,在湖北出生长大,总是勾画着老家的模样,似北国的莽野森林,像苏杭的小桥流水,还似南方的椰林遍地,抑或靑藏的雪域高原。
于是我带着小弟,在春暖花开之时,从武汉乘火车去祖籍——一个三省交界的边陲小镇。
那时火车还没完全连通,需在怀化住上一晚。
几十人挤在一起,睡的是大统铺,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小弟吵着要出去玩,行李怎么办?旁边的旅客听说我们要到湘西,连忙回答,不要紧,帮忙看着,都是老乡。
我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上街了,回来后,那位叔叔一直坐在我们的行李边守着,还给我们湖南的零食吃。
④第二天中午到达乾州,下车一看,天空蔚蓝,云朵漂浮,菜花描着金黄,桃花白里透红,万溶江银波闪烁,参天大树郁葱翠绿。
许多年轻的妇女腰缠五颜六色的布裙,正在江边浣洗衣裳,苗族姑娘头上银饰的摆动声,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惊飞了树上的鸟雀,水花四溅,晶莹耀眼,怡人的风景迷倒了众多游客。
两横四竖的石板铺成主要道路,街旁的商铺大都木制结构,灰瓦屋顶,尽管很有些年月,但都保护得相当完整-----原来沈从文作品中描绘的湘西确实
⑤走过一段石板路,来到了老家,这是一幢三进的木制房屋,八根立天的木柱支撑着屋脊,四周的原木面板苍劲中透着黝黑,四道门槛经百十年进出磕碰,早已磨损得凹凸不平。
我望着祖居,想象着先辈们埋锅造瓦,搬木立檩的情景,想象着成家立业,族人相拥的场面,想象着逃避战火,薪火相传的艰辛,心头不免掠过丝丝冷寂。
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人,没做过什么,哪怕挑过一担土,种过一颗树,也心无遗憾。
真是愧对故乡,愧对家人。
爷爷早已过世,奶奶还很硬朗,叔叔才三十出头,力壮如牛,充满活力,那双手长满老茧,青筋外露,他长年在外开山砸石,干的都是重体力活。
吃第一餐饭,他们就给我夹鱼头,其实我是不喜欢吃的,听说这里的鱼头专给最珍贵的客人,我很感动。
晚上,露天草场有当地的戏曲表演,甩着长袖,拖着长腔,尽管下着毛毛细雨,观众还是很多,乡亲们看得也很专注,我却不知就里。
反正,故乡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到处洋溢着靑草的芳香,听得见河水的哗哗,还有亲人间的温馨。
故乡就是这样极具诱惑,极具感染力。
⑥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婶婶拿出一双布鞋送给我,这几天她一直在熬夜纳鞋,不知道是专门为我赶工,我还想推辞,一双鞋有什么意义,接过时也不是很情愿。
若干年后,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叔叔婶婶也许是让我行走千里,不忘故乡,脚踏实地,心系故乡,那针针线线连接着家乡的情怀,浓缩着亲人的嘱托。
⑦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真想他们哪。
照说应该很容易,一张车票不就到了么,其实没那么简单,拖儿带女,也不太方便,再说还有工作,这都是借口。
是淡忘了故乡,淡忘了浓浓的乡愁?有时梦里回故乡,走在荒芜的草地上,天空灰蒙蒙,不见人影,不见河流,像迷失的羊羔,惊慌,忐忑,急躁,想家。
醒来泪水早已浸湿枕边。
⑧前年一次出差的机会,我在故乡停留了五小时。
这是三十多年后第二次回故乡。
时值清明,那天下雨了,小巷有些幽深,湿漉漉的,路边的木制建筑显得破旧,残缺。
商铺里几乎没什么人,街上连叫卖声都没有,静静的。
唉,万溶江怎么这么窄,这么短,当年的波光粼粼,诗情画意呢?故乡老了。
⑨奶奶去世了,叔叔已过六十,不见了那时的伟岸,脊背略显弯曲。
老屋有点苍老,斑驳的木板门已现沧桑,右边的墙壁被风钻了个洞,好像有雨点肆意飘进来。
微风吹过,墙角的靑苔左右摇晃。
周围的小伙伴们也都五十多了,他们坐在街心的石墩上打发时日。
真的变化这么大?我不敢相信自己,摸摸下巴,也是胡须满脸。
岁月催人啊。
⑩回头仰望故乡,烟雨朦胧,淅淅沥沥,她老了,三十年不见就真的老了。
房屋矮小,河流窄小,道路狭小。
早知如此,我该多回来几次,即使不能拉住故乡变老的缰绳,也可以和着家乡演变的节奏,一同走过来。
记得故乡清澈的流水,记得故乡草木的余香,记得故乡烧酒的味道,记得故乡亲人的教导。
那个鱼头我怎么就没吃呢,那双布鞋我还舍不得穿呢。
转眼间,故乡就抖落了昔日的色彩。
⑪故乡其实没老,依旧那样。
日出东方的时候,她开始一天的忙碌,机器轰鸣,书声朗朗;夕阳西下的时候,她车水马龙,炊烟四起,;华灯初上的时候,她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枕戈达旦,蓄势待发。
⑫故乡没老,真的。
⑬是我们慢慢变老。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对比手法,将三十年前的风味小镇、淳朴的乡民和宁静的乡村生活与三十年后的情景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昔日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⑤段中,“想象……想象着……”运用虚写手法,突显了先辈们生活的艰辛和他们的勤苦、坚忍,表达了对先辈人生的感喟与敬重。
C.文章第⑧段中写到“一晃好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回故乡,再也没有见到亲人们”,写出“我"看似淡忘了故乡,内心深处仍眷念着故乡。
D.这篇散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以“故乡老了”为线索,联系现实,无论是欣喜还是失望,是期盼还是祝福,都渗透了浓浓的思乡情。
2.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文章的标题为“故乡老了”,但正文的首尾却说“故乡没老”,是否矛盾?请结合原文分析。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一季度超200亿元的电影票房令人欢欣鼓舞,但更令人欣喜的是,国产电影创作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电影作品越来越多,并且层出不穷;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中国电影事业,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看来,中国电影市场的人口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在强大增量观众的支撑下,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很大。
影视产业研究专家彭侃认为:“近年来,中国电影品质的提升使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上不必惧怕好莱坞的冲击,并逐步建立起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实现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升级。
”
(摘编自牛梦笛《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光明网2018年5月20日)
材料二:
2012~2017年中国北美票房对比
(图片源自《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搜狐网2018年6月15日)
材料三:
十八大以来,国产影片票房不断刷新纪录。
高票房的背后,是观众对国产影片认可度的提高,也是观众对观影消
费体验的赞誉。
2012年到2016年,我国平均每年生产电影故事片700部,2016年达到772部,故事影片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2016年底我国银幕数为41179块,是2012年的2.14倍,平均每天新增银幕19块,超越美国成为银幕拥有数最多的国家。
当前,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其中3D银幕38377块,占银幕总数的86.26%。
据统计,2016年互联网售票已占到我国76%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电影票价,有效地增加了观影人次。
猫眼、格瓦拉、微信电影票……已经成为消费者再熟悉不过的购票平台。
(摘编自刘阳《中国电影市场步入发展快车道》,人民网2017年8月1日)
材料四:
电影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诞生,难以脱离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
但是显而易见,具有恒久流传价值的电影,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和深刻的时代印记,这些电影或者深入探讨了一个哲学主题,或者重新诠释了一种文化现象。
在诸多艺术门类中,电影的表现力以及其承载的价值也格外突出,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对大众和艺术本身产生影响。
在中国电影工业不断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还需要反思商业化影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那些标榜“百花齐放”“种类繁多”实则毫无营养的影视“闹剧”。
柏拉图认为,艺术和艺术家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要对美德有所贡献而不是招致罪恶。
的确,艺术的功用在于弥补科学和哲学所无法阐明的所在,仅局限于讨大众喜欢、满足受众的欲望是远远不够的。
特别是在全球化进程进入新阶段的当下,中国电影人肩负的使命非同寻常。
如何表现中华民族之精神,如何展示中华文化,如何演绎当代中国,成为中国电影从市场繁荣进一步走向文化繁荣的关键一步。
(摘编自赵明昊《电影行业发展应摒除“功利性”》,光明网2018年5月2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影票房超200亿元,表现不俗,而且以后的提升空间仍旧非常大,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人口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
B.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上没有必要惧怕美国好莱坞影片的冲击,因为中国电影其品质有了大的提升,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电影。
C.艺术和艺术家应当担负起社会责任,要对美德有所贡献而不是招致罪恶。
柏拉图的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电影艺术和电影艺术家。
D.电影行业发展摒除“功利性”,就是反对讨大众喜欢、满足受众欲望的商业化影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产电影创作呈现出的这些新特点,说明中国已经成为电影强国。
B.6年来,北美电影市场已经处于稳定阶段,而中国电影票房急剧增长,由2012年的25.50亿美元到2017年的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