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然地理学 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地理科学的分科层次 第一学科层次
综合地理学 研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第二学科层次
综合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 学和行为地理学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 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部门地理学
地质学、地貌学、气象学等
第三学科层次
部门经济地理学
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 商业地理学等
•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表层
- 何谓地理环境?
• 一个多元结构的复杂系统,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
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表层示意图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自然地理环境概述——地理环境的基本结构
自然地理环境
• 由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组 成的、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按照 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实体系统(自 然地理系统)。
中国
古代中外地 理著作已有 综合思想
公元前~18世纪中期
《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
古巴比伦、埃及、希腊和罗马等文明古国也积累了大量的具有综合自然地理学意义 的文献和资料。
国外
地理学之父——古希腊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3~192)在其著述的《地理学》中, 最早使用“地理”一词记述了地球形状、大小和当时所知的海陆分布,开创了以数理 地理为中心内容的、对整个地球进行研究的方向,被后世称“宇宙派”。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 范围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完整 而连续的系统,其研究范围 包括了大气圈的对流层、地 壳沉积岩石圈层、水圈和生 物圈。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
•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球表层,太阳能转化也主 要在地球表层进行。 • 2.同时存在物质的气、液、固三相和三相界面。 • 3.具有本身自我发展形成物,如生物、风化壳、土 壤、各种地貌等。 • 4.各圈层相互渗透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 和循环。 • 5.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 6.发展具有方向性和周期性。 • 7.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场所。
第四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及实践意义
• 以自然结构为基础,开展区域开发研究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方向。 • 区域科学科学的研究
- 研究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区划和土类型研究,阐明各级自然区和
各种土地类型的综合特征以及开发、利用方向;
- 对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和评价; - 研究区域人为环境的形成机制、变化和发展趋势,寻求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途径。
• 李特尔的代表性学术巨著是《地学通论》,全名是《地球科学——它同自 然和人类历史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坚实基础》,几乎概括了Carl Ritter的 全部地理思想。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 近代自然地理学的迅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
- 此阶段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理论体系形成时期。1871年第一次国际地理学大会的 召开,标志着地理学走向现代科学的发展阶段。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学科的 不断出现,加速了科学分化的进程,自然地理学也逐渐分化为一系列独立的部 门自然地理学。但分化愈深人,综合愈重要。 - 景观学派
部门人文地理学
地市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地理科学的分科层次
部门自然地理学
综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然地理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整体性
• 地球表层不同等级秩序的自然地理单元(自然综合体)是统一的整体,其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不是孤立的、偶然的堆 砌,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 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
- 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简称SCI论),及70年代兴起的耗散结构理论、 协同论和突变论(简称DSC论),为研究自然地理综合体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最具有代表性
的是地理系统学说的兴起。
• • 1963年,俄罗斯地理学家索恰瓦在1978年出版的《地理系统学说导论》中指出,“地理系统”为“从地理壳到单元 结构所划分的全部自然地理单元的等级序列”。 英国学者贝耐特和乔莱在合著的《环境系统》(1981)中,把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相互作用作为专题研究。
- 1997年,美国出版的《重新发现地理学》,指出了地理学的视角:“用许多方法进行空间表 述”、“常常进行环境动态研究”、“着重于现实中现象和过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性” - 2000年,英国地理学家格雷戈里在《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指出,受数量化和系统论的影 响,也为了适应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自然地理学越来越重视环境过程、景观演变、年代学、 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和学科应用。
综合自然地理学
主讲:刘庆
教材:蒙吉军编著 《综合自然地理学》(第2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和特点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及趋势 第四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及实践意义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 (一)自然地理环境概述
-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更高层次的综合与集成
• 自然、经济、社会的因素基础,物理、化学、生物的过程集成,不同尺度的区域综合等。
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
• 科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创新思想及源头创新的沃土。 • 自然地理学与相邻学科,如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生物学以及社会科学等之间 的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成为明显的趋势。
第四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及实践意义
①分析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彼此之间物质和能 量相互转化的过程规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上多种自然地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②分析研究自析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结构,从整体上阐明其发展变化规 律,注重格局与过程的综合研究(包括结构、功能、动态、驱动力、过程、 机制),探求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途径,预测其演化趋势。 ③分析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地理规律,进行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研究, 建设完善的区划理论体系,揭示土地结构与生态功能和环境效应的演变过程 与机琍,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综合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 ④综合研究和评价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进行区域生态综合评价,开展 地域结构对应变换分析,推动建设地理学的研究。 ⑤分析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人类生态系统的 形成机制、变化和发展趋势,寻求合理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途径。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催生了以研究全球环境变化为对象的全球变化 科学。
• •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简称WCRP)、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简称IGBP)、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计划 (简称 IHDP)和生物多样性计划( DIVERSITAS)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简称LUCC),是由自然地理学家倡议和领导的,其目标是更清楚地认识地方、区域和全 球尺度上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状况和过程,认识这些过程中的自然和人文驱动力,揭示LUCC的生态环境效应, 寻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综合性
综 合 自 然 地 理 学 的 学 科 特 点
• 是把自然地理单元的形态与本质、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变化、时间与空间等结合起来,把自然综合体各组分之间、部 分与整体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地考察,找出其共同性与规律性。 • 两个要素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多个要素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地球表面全部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
• 环境问题的研究
- 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遭到破坏和恶化的自然环境的变化趋势,以及如何有效地改善和调控, 使之恢复到结构最优、功能最强的状态,并能稳定保持。
• 土地利用的研究
- 如在用地选址时,工程人员可能仅仅考虑地基承载力和供排水问题。但综合自然地理学需 要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不仅考虑各个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还要
• 最初提出的景观概念等同于自然地理综合体,没有分级的含义,而自然综合体 是具有不同等级尺度的。另外,景观学派强调自然地理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综 合研究各类地域的地理规律性,认为景观学才是名副其实的自然地理学,忽视 了整个地球层一般地理规律性的研究。
- 普通自然地理学派
• 强调研究地表的整体结构及其演变的一般地理规律,而不太重视地域间地 理规律的研究。
第一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自然地理环境概述——自然地理环境的类型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的自然方面——自然地理环境(其各类 型的演化发展均受自然规律制约)
自然环境
• 是指那些没有或很少受到人类干扰、基本上保 持自然面貌的地域,如极地、大荒漠、自然保 护区等。
人为环境
• 是指那些受到人类影响、自然面貌已经发生重 大改变的次生自然环境,如草场、林场、田地 等。
自然、经济和政治的百科全书,也是拉丁美洲北部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
《宇宙》(共5卷)体现 了 洪 堡 一生 的 科学发现和学术成就 , 其 中 指出 “自然是一个大的整体,这个整体的活动是由它的内力来推动的”,强调 自然的统一和紧密联系,把地球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各个部
分在空间排列中都是相关联的。
相关性
•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特点与关键性的方法。因为自然综合体的各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整体与外部环境 之间出现的各种现象和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中介环节。如因果关系和决定关系。
尺度性
• 地球表面自然现象空间分布不均一的特点,决定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具有尺度性的特点。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研究 的核心”。 • 大尺度区域研究着重探讨全球或全大陆范围内的分异规律和内部结构特征。 • 中尺度区域研究是分析国家或大地区范围内区域总体特征和地域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大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 小尺度区域研究是揭示局部地区区域特征和分异规律,以及该地区对中尺度区域分异的作用。
- 18世纪中期,俄罗斯科学家蒙诺索夫(1711~1765)在其《论地层》一 书中提出“自然是统一的、普遍变化的”观点。 -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是19世纪最突出的地理学家,他们他们是古典地 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近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 洪堡出版了共30卷的《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这是第一部有关新大陆
社会文化环境
• 是人类社会文化交流活动所创 造的地理环境,包括国家及其 社会的人口、民族、民俗、语 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和 组合关系,还涉及到人们的价 值观念和文化心理。
社会经济环境
• 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由人 类社会所形成的地理环境,主 要指经过人类开发利用和改造 所形成的生产力地域体,包括 城市、矿山、农田、牧场、林 场、道路等。
“3S”成为重要技术手段
•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大大提高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效 率和质量。
应用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 传统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是为农业服务,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一系列问题的出 现,现代综合自然地理学为社会服务的应用研究领域越来越多样化。如生态保护与环境 建设、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退化土地的整治与恢复、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自然灾害 与生态风险防范,人自然关系的协调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荷兰地理学家 瓦伦纽斯 (1622~1650),发表了叙述和解释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一 般规律的名著《地理学通论》,从“自然界是统一的”思想出发,把当时积累下来的 有关气候、海洋、地形等知识作为一个统一的物质体系来论述。……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 古典地理学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的代表
动态性
• 自然地理环境不断变化的特征,决定了综合自然地理学须以动态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
多样性
• 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决定了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现代自然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野外考察,室内实验、模 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公元前5世纪的《禹贡》,就曾把当时中国的领域划分为九州; 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出于赋税的目的,《管子· 地员篇》又进一步对全国的土地作 了系统的划分和评价; 汉代《汉书》中的“地理志”、《水经注》以及其他地理著作,都对区域性地理资料 进行编辑; 11世纪,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沈括(1012~1074)在《梦溪笔谈》是一部有关自然地 理现象综合观察与探索的科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