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某酸法地浸采铀矿山氧气氧化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卷 增刊
2022年12月铀 矿 冶
URANIUMMININGANDMETALLURGY
Vol.41 Supp
lement
Dec.2022
收稿日期:2022 05 23
第一作者简介:陈箭光(1981—)
,男,江西九江人,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地浸采铀研究。

新疆某酸法地浸采铀矿山氧气氧化效果研究
陈箭光,沈红伟,陈 立,范 龙,朱 宁,周家将,赖 磊
(新疆中核天山铀业有限公司,新疆伊宁835000
)摘要:新疆某矿床Ⅶ1旋回矿体还原性强,ΣFe中Fe(Ⅱ)占比为60%~70%,ΣU中U(Ⅳ)
占比为62%~63%。

针对酸法地浸,进行了以氧气作为氧化剂,提高浸出效果的研究。

结果表明,加氧后浸出液ρ(Fe3+
)由134mg
/L提升至367mg/L,有效提高了浸出液铀浓度,加快了矿床开采速度。

关键词:地浸;酸法;氧气;氧化
中图分类号:TL21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8063(2022)S1 0019 06犇犗犐:10.13426/j.cnki.yky
.2022.S1.005 目前地浸采铀主要有酸法浸出、
碱法浸出、中性浸出(CO2+O2)
等工艺[1 4
],其中酸法浸出采铀工艺最常用的氧化剂是双氧水[5],氧气作为氧化
剂主要用于碱法浸出和中性浸出环境中。

向铀矿床地下含矿层中注入空气,
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可将矿层中U(Ⅳ)氧化为U(Ⅵ)
,然后注入层间水和微量H2SO4,完成地浸采铀[6]232。

在中国,多个砂岩型铀矿床存在ΣFe低、还原性强的特点,采用碱法浸出时浸出率一般只有30%~50%;而采用酸法浸出时,因矿层还原性强,浸出液浓度低、酸耗高,双氧水(氧化剂)的消耗大,开采效
益差[7]12 19。

针对这类还原性强的矿床,研究以氧气作为氧化剂提高酸法浸出工艺的浸出效果很有必要。

在新疆某矿床试验块段选择3个抽注单元开展酸法浸出氧气氧化效果研究。

1 试验块段选择及地质状况
1.1 试验块段位置
Ⅶ1旋回试验块段共有6组浸出单元,其中SCK 4浸出单元为最早启动的条件试验单元,
其余5组单元较条件试验单元晚启动9个月。

SCK 4酸化程度较其余5组单元高,
余酸质量浓度约0.5g/L,为有效验证氧气在该矿床酸化工艺中的氧化效果,先选SCK 4单元开展现场氧气
氧化试验;随后在SCK 5、SCK 6单元开展试验,以进一步验证氧气氧化效果,具体钻孔布置情况如图1所示。

1.2 试验块段地质概况
试验块段矿体发育于侏罗系西山窑组上段下亚段含矿含水层中,
含矿含水层厚度发育较为稳定,岩性主要为粗砂岩、含砾粗砂岩和中砂岩,分选性较好,以石英、岩屑为主,长石次之,粗砂岩、砂砾岩泥质含量较低,一般为12.2%;中、细砂岩泥质含量较高,一般为40.01%,以泥质胶结为主。

含矿砂体主要为中粗砂岩,大部分区域围岩岩性较矿体岩性差。

试验块段Ⅶ1旋回隔水顶板厚度变化较大,局部未见泥岩,只有粉砂岩。

试验块段钻孔平均涌水量在5.0m3
/h以上,导水系数为9.37m2
/d,储水系数为1.85×10-4,
渗透系数为0.62m/d
,有利于地浸开采。

2 浸出现状分析
2.1 浸出现状

CK 4钻孔于2019年7月开始条件试验,SCK 5和SCK 6钻孔于2020年1月开始试验,截至2021年4月,SCK 4钻孔已运行670d,SCK 5及SCK 6钻孔已运行486d,浸出液铀浓度、余酸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

图1 试验钻孔平面布置图
犉犻犵.1 犔犪狔狅狌狋犮犺犪狉狋狅犳狋犲狊狋犱狉犻犾犾犻狀犵犺
狅犾
犲图2 犛犆犓 4、犛犆犓 5、犛犆犓 6钻孔铀浓度及余酸变化趋势
犉犻犵
.2 犞犪狉犻犪狋犻狅狀狋狉犲狀犱狅犳狌狉犪狀犻狌犿犮狅狀犮犲狀狋狉犪狋犻狅狀犪狀犱狉犲狊犻犱狌犪犾犪犮犻犱犻狀犛犆犓 4,犛犆犓 5犪狀犱犛犆犓 6犫狅狉犲犺狅犾犲狊02铀 矿 冶第41卷 
SCK 4钻孔自酸化开始运行14个月后,浸出液铀质量浓度出现峰值(92.9mg/L);随着试验进行,铀质量浓度开始缓慢下降,2021年4月下降至76.0mg/L。

SCK 5和SCK 6钻孔运行12个月后,浸出液铀浓度和余酸趋于稳定;在随后7个月的运行过程中,铀浓度变化幅度较小,余酸基本稳定在1.0~1.5g/L。

2.2 添加氧化剂的必要性
在酸化过程中,SCK 4单元的配酸浓度最高至9.0~9.5g/L,SCK 5和SCK 6单元的配酸浓度最高至7.0~7.5g/L;当配酸浓度大于7.0g/L时,钻孔抽液量均有下降。

室内试验表明,在配酸浓度大于6.0g/L时,浸出液铀浓度及浸出率变化幅度较小。

试验矿体中铁含量相对较低,酸化完成后浸出液中ρ(Fe3+)为110~130mg/L。

补充勘探报告显示,该矿床矿区地下水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水中溶解氧为1.50~4.51mg/L,
ρ(Fe2+)/ρ(Fe3+)为0.02~2.00,ρ(H2S)为0.01~1.23mg/L。

因此,为改善浸出环境,提高试验钻孔浸出液铀浓度及浸出效率,需添加氧化剂。

3 氧气的氧化机理
氧气的氧化性强,选择性好,采用氧气作为氧化剂成本较低[8]。

在采用氧气作为氧化剂时,需安装气液混合器提升氧气与液体的混合效果,并将配有氧气的浸出剂采用注液管注入动水位以下。

氧气作为氧化剂,除直接氧化UO

外,大部分的氧气与矿
石中的FeS

发生反应[9]20:
UO2+0.5O2+2H→
+UO22++H2O,2FeS2+7O2+2H2
O2FeSO4+2H2SO4,
4FeSO4+2H2SO4+O
22Fe2(SO


3+2H2O。

生成的Fe3+可直接氧化铀矿石中的U(Ⅳ),反应产生的Fe2+又被氧气氧化为Fe3+,如此循环使得反应连续进行。

在浸出铀的过程中,当ρ(Fe3+)/ρ(Fe2+)>1且ρ(Fe3+)>200mg/L时,可获得较好的浸出效果[1]222。

4 酸法浸出氧气氧化过程控制
4.1 氧气浓度控制
氧气氧化酸法浸出试验分为前期氧化阶段和正常氧化浸出阶段,具体控制步骤:1)测定试验块段地下水溶氧本底值,便于余氧量变化分析;2)在
试验单元注孔内增加400m注液管进行下注,采用浮子流量计计量氧气加入量;3)控制氧气配加质量浓度为400~500mg/L,对矿层进行氧化,监测余氧量及各注孔流量变化;4)当余氧质量浓度达到10mg/L时,降低氧气配加质量浓度至200mg/L,进行氧化浸出,并记录浸出液中余氧浓度;5)当余氧质量浓度达到20mg/L时,降低氧气配加质量浓度至100mg/L,进行正常氧化浸出,并记录浸出液中余氧浓度变化情况,及时调节氧气加入量。

试验期间当注液量下降幅度>30%时,调小加氧量;若注液量下降幅度>50%时,则停止向该孔加入氧气,并及时进行孔口排气,防止地层产生气堵。

4.2 浸出剂酸度控制
该矿床Ⅶ

旋回试验区域为最早开始的试验块段,酸法工艺浸出阶段,浸出液余酸质量浓度为1.5~2.5g/L,浸出剂酸度为5.0~5.5g/L。

为验证氧气在酸法浸出工艺中的氧化效果,加氧气浸出期间,不调整浸出剂酸度。

5 试验结果分析
5.1 浸出液犉犲3+浓度变化
SCK 4单元于2021年4月配加氧气,开展酸法氧气氧化浸出试验。

SCK 4单元浸出液铀浓度及Fe3+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加入氧气20d后,SCK 4单元浸出液中的ρ(Fe2+)、ρ(Fe3+)同步上升,ρ(Fe3+)/ρ(Fe2+)由30%上升至80%~90%,ρ(Fe3+)由加入前的134mg/L升至367mg/L,出现了新的峰值。

加入氧气后,遏制了浸出液中铀浓度的下降趋势,浸出液铀质量浓度较加氧前提升约22mg/L,加入氧气可以提高铀的浸出效率。

5.2 浸出液余氧及电位变化
SCK 4单元浸出液铀浓度与余氧浓度关系如图4所示。

可以看出,SCK 4单元在开展氧气氧化浸出试验后,浸出液电位最高升至470mV,并呈稳定上升趋势,较加氧前提升约60mV。

这说明加入氧气改善了地下浸出环境。

加氧过程中,注液钻孔未出现气堵现象。

在加氧初期余氧质量浓度由1.8mg/L提升至32mg/L,稳定后浸出液余氧质量浓度基本在2.0~3.0mg/L,氧气配加质量浓度为200mg/L。



 增刊陈箭光,等:新疆某酸法地浸采铀矿山氧气氧化效果研究
图3 加氧前后浸出液铀浓度与犉犲
3+
浓度犉犻犵.3 犆犺犪狀犵犲狊狅犳ρ(
犝)犪狀犱ρ(犉犲3+
)犻狀狆狉犲犵狀犪狀狋狊狅犾狌狋犻狅狀犫犲犳狅狉犲犪狀犱犪犳狋犲狉犪犱犱犻狀犵狅狓狔犵犲
狀图4 加氧前后浸出液铀浓度与余氧浓度变化
犉犻犵.4 犆犺犪狀犵犲狊狅犳ρ(
犝)犪狀犱狉犲狊犻犱狌犪犾狅狓狔犵犲狀犮狅狀犮犲狀狋狉犪狋犻狅狀犻狀狆狉犲犵狀犪狀狋狊狅犾狌狋犻狅狀犫犲犳狅狉犲犪狀犱犪犳狋犲狉犪犱犱犻狀犵狅狓狔犵犲狀 S
CK 4单元加入氧气浸出后,浸出液中的犈犺、ρ(∑Fe)和ρ(Fe3+
)同步上升;铀浓度下降趋势被遏制,转为上升并出现了新的峰值。

5.3 浸出情况对比
5.3.1 铀浓度变化情况对比
试验区域共有5个抽注单元,为分析氧气在酸法浸出工艺中的氧化性能,对加氧单元与未加氧单元的铀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可以看出:1)在SCK 4、SCK 5、SCK 6单元浸出剂加氧气下注后,遏制了浸出液中铀浓度的下降趋势,铀浓度快速上升并形成新的峰
值;2)结合图1,SCK 2、SCK 3单元分别有2个注孔与SCK 5、SCK 6单元共用,SCK 2、SCK 3单元有部分含氧气的浸出剂参与反应,浸出液中的铀浓度也形成了缓慢上升的趋势;3)SCK 2、SCK 3单元因2个注液钻孔未添加氧化剂,
铀浓度上升趋势相对较弱。

试验说明在该矿床酸性体系中,氧气有效改善了铀资源浸出环境,提高了资源浸出效率。

5.3.2 浸出液犉犲
3+
浓度变化情况对比加入氧气后,试验单元浸出液铀浓度变化较为明显,ρ(
Fe3+
)浓度上升幅度较大(图6)。

22铀 矿 冶第41卷 
图5 浸出液铀浓度对比
犉犻犵.5 犆狅犿狆犪狉犻狊狅狀狅犳狌狉犪狀犻狌犿犮狅狀犮犲狀狋狉犪狋犻狅狀犻狀狆狉犲犵
狀犪狀狋狊狅犾狌狋犻狅
狀图6 浸出液犉犲
3+
浓度对比犉犻犵.6 犆狅犿狆犪狉犻狊狅狀狅犳犉犲3+
犮狅狀犮犲狀狋狉犪狋犻狅狀犻狀狆狉犲犵
狀犪狀狋狊狅犾狌狋犻狅狀 由图6可看出,
氧气加入一段时间后,浸出液中ρ(Fe3+)呈上升趋势,且ρ(Fe3+)大于200mg/L,此现象在SCK 4、SCK 5和SCK 6单元中较为明显。

SCK 4初始配氧质量浓度>300mg
/L,在氧气加入20d后,浸出液中ρ(Fe
3+
)开始快速上升。

SCK 6单元初始配氧质量浓度100mg/L,在氧气加入40d后,ρ(
Fe3+
)出现小幅度上升;70d后快速上升。

SCK 5单元因有2个注液钻孔与SCK 4单元共用,因此在2021年7月份在SCK 5单元其余2个注液钻孔加氧下注时,该单元浸出液
ρ(
Fe3+
)已出现了快速上升。

未添加氧气的SCK 2、SCK 3单元,在试验过程中ρ(Fe
3+
)变化幅度较小。

试验过程中ρ(∑F
e)基本稳定,SCK 4单元的ρ(Fe3+
)/ρ(
∑Fe)由试验初期的30%最高升至80%,SCK 5单元的ρ(Fe3+
)/ρ(
∑Fe)由46%最高升至83%,SCK 6单元的ρ(Fe3+
)/ρ(
∑Fe)由42%最高升至76%。

这说明在氧气加入过程中,
氧气有效氧化了地层溶液中的Fe2+
,增强了含水层的氧化性,
改善了铀资源的浸出环境。

6 结论
在酸法浸出过程中,加入氧气对于浸出效果有正向作用,
可有效提高浸出液铀浓度。

加入氧气后,氧化了浸出液中的Fe2+,提高了ρ(Fe3+
),浸出液中ρ(Fe3+)/ρ(
∑Fe)>80%,改善了铀资3
2 增刊
陈箭光,等:新疆某酸法地浸采铀矿山氧气氧化效果研究
源氧化浸出环境,提高了铀资源的浸出效率。

该矿床还原性较强,采用氧气作为氧化剂时,前期氧气加入量较大。

在不影响钻孔抽注液量的情况下,在浸出前期提高氧气的加入量可加快含矿含水层的氧化速度;在浸出后期需适当降低氧气加入量,以免造成气体堵塞。

参考文献:
[1] 周义朋,
沈照理,史维浚,等.地浸采铀工艺分类方法的探讨[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5(1):37 41.
[2] 汤庆四,
李建东,陈梅芳,等.钱家店矿床分散低品位铀资源地浸工艺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21(8):75 80.
[3] 王海峰,
李建东,刘正邦,等.中国地浸采铀钻孔施工与成井技术研究进展[J].铀矿冶,2022,41(3):195 201.
[4] 李建东,
张峰,窦金龙,等.哈萨克斯坦某矿床酸法地浸采铀井场工艺技术探讨[C]∥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五卷)———中国核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2册.2017:300 305.[5] 邢拥国,
汤庆四,姚光怀.地浸采铀影响铀浓度的因素研究和对部分工艺的探讨[J].铀矿冶,2015,34(4):255 260.
[6] 王海峰,
谭亚辉,杜运斌,等.原地浸出采铀井场工艺[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216 232.[7] 姚益轩,
苏学斌,马新林,等.十红滩矿床酸法地浸采铀现场试验[J].铀矿冶,2003,21(4):12 19.[8] 王立民,
廖文胜,谭亚辉,等.某砂岩铀矿石低酸氧浸试验研究[J].铀矿冶,2020,39(3):191 197+203.
[9] ВИ别列茨基,ЛК博加特科夫,НИ沃尔科夫,
等.地浸采铀手册[M].朱志泉.王西文,等译.衡阳:核工业第六研究所科技情报室,2001:20 22.
犛狋狌犱狔狅狀犗狓狔犵犲狀犪狊犗狓犻犱犪狀狋犻狀犪狀犃犮犻犱犐狀 狊犻狋狌犔犲犪犮犺犻狀犵犝狉犪狀犻狌犿犕犻狀犲犻狀犡犻狀犼犻犪狀犵
CHENJianguang,SHENHongwei,CHENLi,FANLong,ZHUNing,ZHOUJiajiang
,LAILei(XinjiangTianshanUraniumCo.,Ltd.,CNNC,Yining8
35000,China)犃犫狊狋狉犪犮狋:ThecycleⅦ1uraniumoreofadepositinXinjiangishighlyreductive,with60%~70%Fe(Ⅱ)inΣFeand62%~63%U(Ⅳ)inΣU.Aimingatacidleaching,oxyg
enasoxidantwasusedtoimprovetheleachingeffect.Theresultsshowthatρ(
Fe3+
)risesfrom134mg/Lto367mg/Laftertheadditionofoxygen,whicheffectivelyimprovestheaverag
euraniumconcentrationandacceleratestheminingrateoftheuraniumdep
osit.犓犲狔狑
狅狉犱狊:in situleaching;acidmethod;oxygen;oxidation42铀 矿 冶第41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