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什么是大数据,迄今并没有公认的定义。

从宏观世界角度来讲,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纽带,因为物理世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有了在信息空间中的大数据反映,而人类社会则借助人机界面、脑机界面、移动互联等手段在信息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大数据映像。

从信息产业角度来讲,大数据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劲推动力。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速度快、模态多、难辨识和价值大密度低的特征。

但大数据的主要难点并不在于数据量大,因为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量大带来的挑战。

其实,大数据真正的挑战来自于数据类型多样、要求及时响应和数据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程学旗等《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材料二:
“神威·太湖之光”,系统采用全国产处理器构建,峰值性能每秒超过12.5亿亿次,是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2017年,共有五项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入围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的提名,其中两项获奖,这是中国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近年来最重大的突破。

“神威·太湖之光”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神威·太湖之光’有着大数据应用的天然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说。

超算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检索、计算、分析能力,而现在的大数据应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密切结合,“神威·太湖之光”将为二者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将是一所‘人工智能’大学。

”科学家张晖这样描绘未来。

他说,这所大学的学生并不是人类,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超算的“培训”下,智能机器人将拥有独立思考的“头脑”。

比如医院的CT机可以代替医生去诊断分析病情,通过大量数据的计算,选择最优解决方案,甚至比人做得更好。

(摘编自过国忠《“神威·太湖之光”,入选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马雪梅、顾庆赞《超算,开启人
工智能新时代》)材料三:
大数据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巨量可利用的碎片资源。

大数据时代的资源环境被寓意为一堆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

面对无限碎片信息构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传统意义上的“系统化”资源应用模式被打
破。

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认识复杂多变的大数据环境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变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人数迅猛增加,因而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

大量的网民组成了微资源开发的主力军。

在网络世界里,专家、学者、普通大众、政府官员之间消除了权威界限。

人人都有言发,创造了互联网领域巨量的微资源。

这些微资源相对于书籍报刊等,其资源间是零散、无序和互不关联的碎片知识,严重阻碍了人们对知识的获取。

在一些专业学科领域,诞生了专业开发团队,他们开发了“微课”“微视频”等大量微资源。

这些资源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优质资源。

大数据时代促使了新媒体的诞生,新媒体为碎片化学习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条件。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发展的概念,在一定时期,总有一种媒体占主导地位。

”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态,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是指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等媒介。

尤其是移动媒体的出现,为随时随地上网提供了便利,使学习者过去无法利用的“闲置”时间得到了充分利用。

工作或生活之余,休闲或坐公交、地铁途中,利用移动媒体,学习者有意识的碎片化学习,久而久之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零碎时间”。

材料四:
大数据这股浪潮正在兴起,人民大众的经济、交通、医疗、旅游、服务等方面的生活形态,都可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展开。

目前,大数据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最广泛。

京东通过建立PB级大数据平台,将每个用户在网站上的行为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提高与用户的沟通效率,提升用户体验,实现了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内容的效果。

例如,针对用户不同的属性特征、性格特点或行为习惯,在他们搜索或点击时,网站将展示符合该用户特点和偏好的商品,尽力给用户提供友好舒适的购买体验,这就能有效提高用户的购买效率,提高用户黏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网上购物时,页面总能很“神奇”地为我们提供最想购买的商品的原因。

大数据在公共交通、打车出行等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已初步展开。

很多人都有在寒冬户外苦苦等公交车的经历,如今出门前只需提前查询地图,就知道车辆多久能够到站。

交管部门可以将实时路况与百度地图大数据对接,依托百度地图的交通大数据,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城市实时交通信息;客户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来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提高出行效率。

利用大数据,还可以通过分析预测出行交通规律,指导公交线路的设计,调整车辆派遣密度,进行车流指挥控制,以做到及时梳理拥堵,合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健康医疗领域也在逐步应用大数据。

我国部分省市正在实施病历档案数字化,以配合临床医疗数据与病人体征数据的相关分析,用于远程诊疗、医疗研发,甚至还可结合保险数据分析,用于商业及公共政策制定等。

北京市政府联合百度公司及其他智能设备商和服务商共同宣布推出的“北京健康云”项目,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实时展示,来报告流感、手足口病、肝炎、艾滋病、肺结核等主要传染病动态,并预测未来传染病趋势。

在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企业和个人方方面面的今天,大数据将逐渐成为很多行业、企业实现其价值的最佳途径,大数据的应用也将会全面展开。

当然,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伴生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应对。

(取材于王承博、王轶辰、孙博洋相关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的纽带,大数据不但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B.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展可以缓解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及时响应和数据不确定性等挑战。

C.“神威·太湖之光”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检索、计算、分析能力,它将为大数据应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D.未来,医院的CT机有可能代替医生诊断分析病情,这是因为CT机在超算的“培训”下会计算、懂决策,将拥有能独立思考、超人的“头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时代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资源环境,学习者需要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来应对杂乱无章、排列无序的知识碎片。

B.由材料三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平民文化”的兴起,而“平民文化”造就了网络世界巨量的微资源,人们可以任意获取各种丰富的优质资源。

C.移动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学习者进行碎片化学习,能够大大增加知识获取的数量。

D.京东大数据平台,可以向不同用户展示不同的内容,而且能够为用户提供最想购买的商品。

3.根据材料四,下列关于大数据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情况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金融公司分析用户消费数据,评定用户信用等级及合理的授信额度。

B.游客通过手机“旅游数据在线”了解景点实时信息,来帮助规划出行。

C.利用大数据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重大问题。

D.“北京健康云”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数据实时显示,预测未来传染病趋势。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根据材料四,请结合自己生活经历,举出三则恰当的例子来论证大数据时代的便捷。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
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

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

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

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B.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C.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形象,也是中国传统精神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君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孔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君子文化,孔子的意义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转折性的、根本性的和特殊性的。

转折性,是从孔子对于君子内涵的改变角度来说的。

君子这个概念并非孔子发明的,而大体上是在社会身份和地位意义上使用,指的是那些具有崇高地位的士大夫形象。

将身份君子转变为道德君子,是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转折性意义所在。

在孔子这里,作为身份意识的君子还是存在的,但最为重要的是,君子具有了道德的意义。

对孔子来说,君子重要的不是社会身份,而是能自觉承担道义。

由君子来承担道德的责任,是孔子对于君子形象最为根本性的改造。

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为什么是君子必须承担道德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直认为是孔子思维方式最大的成功。

在孔子之前,君子就是有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

既然有社会地位,那就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即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其实,儒家的伦理原则也非常强调对等,儒家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讨论道德的,既然是关系,那自然是双向的、对等的。

当孔子把道德的责任置于君子之上时,就清楚地表达出了儒家道德理想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层面:
在道德实现方式上,孔子或者说儒家并不是没有任何区别地要求所有人都以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而是强调君子必须承担道义。

孔子就很清楚地指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样一来,君子的主导、教化意义就非常明显了。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小人是需要被教化的,而君子是这种教化得以实现的关键。

由此,在儒家这里,对于道德的实现,形成了一个框架设计:君子担当,小人效法,进而实现道德的良性发展。

从道德境界上来说,儒家追求的是圣人,那是最高的理想。

但是,孔子为什么要更多地强调君子?因为君子虽然不是最高的道德形象,却是一个以道德为己任的现实中人。

这种现实中人对于儒家道德的实现
具有关键的、特殊的意义,那就是道德的理想不是不可以实现,相反它是现实可行的,就在君子这个现实的个体身上体现出来。

因此,在儒家这里,圣人是完满的道德形象,而君子是现实的道德形象。

当道德的理想在君子身上实现的时候,孔子想告诉世人儒家思想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现实有效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对于君子的道德内涵的确立,具有极为明显的现实指向意义。

所以,君子形象经由孔子的重新塑造,获得了转折性的、根本性的、特殊性的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孔子以非常现实的方式将道德理想实现放置于君子身上。

由此,这个形象得以支撑中国传统,并且内化成国人的精神价值,影响至今。

(摘编自何善蒙《孔子是怎么改造君子形象的》)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君子这个概念不是孔子发明的,但是君子内涵的转折性变化是由孔子实现的。

B.在孔子看来,君子身份意味着既要拥有高贵的社会地位,又能自觉承担道义。

C.由君子来承担道德的责任,是孔子思维方式最大的成功,是对君子形象根本性的改造。

D.君子担当,小人效法,进而实现道德的良性发展体现了孔子君子思想的特殊性。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述孔子对我国君子文化的影响,阐明了孔子在君子文化形成中的作用。

B.文章主体部分具体分析了孔子对于君子文化的意义,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C.结尾段重申全文的中心论点,总结全文,并指出君子文化对中国传统影响深远。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士大夫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因此他们是承担社会责任最多的。

B.儒家只要求君子以道德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要求,对其他人则没有要求。

C.在孔子看来,圣人虽然是最高道德境界的代表,但却是容易实现的理想。

D.如果没有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改造,就能没有今日体现国人精神的君子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

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

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

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

还,进左谕德。

父忧归。

久之还朝,进左庶子。

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

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除闯难。

人心畏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

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

”帝善
其言,为下诏申饬。

时寇警日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

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


十七年三月,城陷。

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出城,或言崩,或又言东宫二王被执。

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

”将自经二妾朱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世奇曰:“有是哉!”二妾并自经。

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

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

世奇曰:“勉哉元升。

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①矣。


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

为人廉,父死,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锾②三千助丧。

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

”座主周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

及还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世奇经纪其丧。

其好义如此。

赠礼部右侍郎,谥文忠。

(选自《明史·马世奇传》,有删改)【注】①息壤:文中指誓言。

②赎锾(huán):罚金。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B. 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C. 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D. 将自经/二妾盛饰前/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宫,可以指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后宫又可以借指妃嫔是同理。

B. 古时对人死的称呼因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有所区别,帝王或重臣死称为“崩”。

C. 除服,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也称“除丧”,即守孝期满,除去丧服。

D.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其长官被称为礼部尚书。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世奇洁身自好,为人清廉。

他被皇上派遣到各地巡视,拒绝各位藩王的馈赠;当苏州推官倪长圩想用罚金帮助他办丧事时,他予以推辞。

B. 马世奇建言献策,为国担忧。

他为皇上分析时局,提出抵御贼寇策略;当形势日益紧急,大臣们无能为力时,他总是叹息流泪,内心忧虑。

C. 马世奇忠君爱国,慷慨赴难。

在国家处于危亡之际,他与成德相约为了国家共赴黄泉;京城陷落,皇帝生死未卜,他以自杀来表忠心。

D. 马世奇品行高尚,讲求大义。

他严格要求自己,喜欢推举奖励后辈;周延儒被赐死,平日与之亲近的人大多回避,他不顾与周有嫌隙,为其料理丧事。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

(2)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6.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凤吹尽,了无陈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此词为作者离开扬州溯江上行,途中抒怀作品。

杨济翁:即杨炎正,宋代词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

”点明题目中的“江行”,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说的是要探山川之胜,就要攀登,穿坏几双木屐也无妨,写出词人对胜景的喜爱之情。

C.“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一句,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
D.“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旧,由人及己,意言北伐之事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2)“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一句,写“梦中”所行,有何独特的表达效果?
(3)下片中“英雄事,曹刘敌”一句写的是三国鼎立时代的故事,其中的“英雄指三国时期的孙权。

辛弃疾多次在词作中歌咏孙权,初中所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高中所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都提到了孙权,请简要分析为何辛弃疾如此推崇孙权?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洒酒于江、感慨生命虚幻。

(2)《庄子·逍遥游》中,作者认为宋荣子能认清自我与外物分际、分清荣辱界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作者列举远古蜀王名,感慨蜀地历史久远的句子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