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的战歌》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妈的战歌》读后感
今天看了虎妈战歌,因为在等兔爸爸下班,虎妈战歌的读后感。

里面
的虎妈是一个从祖父辈开始在菲律宾生活的人,但是为了表现自己和“佣
人国”完全不搭界,疯狂的叫自己中国人。

从虎妈的父亲辈开始就是目标
非常明确,缺乏对小孩的爱的家长。

把回家孩子给自己拿拖鞋作为规矩来
执行的家长。

也不理会孩子的爱好和特长。

然后到了虎妈就变本加厉,强
迫的把自己的标准和原则强加给自己的女儿。

还好他的女儿也继承了犹太
人的聪明,在应付虎妈上虽然反抗,但最后只能妥协。

我总觉得这样的孩
子长大了,虽然有自己的技能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不一定能认真地热爱
生活。

我小的时候希望过能学钢琴和象棋,但是我的妈妈没有给我这样的
环境。

她固执的认为只要能好好学习,读博士就能过上不错的生活。

在我
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我就慢慢地体会到,人要是有一技之长,哪怕是无
聊的时候安慰自己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在尊重孩子和强迫孩子之间,并
不是非常容易的选择。

我慢慢开始后悔在我童年的时候,都浪费了多少宝
贵的时光。

也觉得这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正在让我们的孩子们浪费更多的
宝贵时光。

我可怜的小外甥女,就是在重重压力面前,从小学就没有休息的,马不停蹄的上各种辅导班,她的爷爷望女成龙的帮她排满整个假期的
计划,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

以至于小孩最后没有一样是自己喜欢的学习。

我现在回忆我自己的童年,除了犯傻就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今年年初,一本关于育儿的自传《虎妈的战歌》轰动美国,引发一场
关于教育思想理念的热议。

也引起中国民众的广泛关注。

我从中更关注的是关于培育孩子的理念。

我家的外孙子也在美国接受
教育。

我对美式教育也有些疑惑。

蔡美尔在书中写道:
“成为行家里手的过程,其实毫无乐趣可言。

要掌握任何高超的技艺,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而从孩子们的本性来讲,绝不会爱好努力。

因此,
一开始就不给他们选择不努力的机会,便显得至关重要。


“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这成为蔡美尔育儿的基本思想和出
发点。

没有什么人天生就喜欢努力。

孩子们更是喜欢张开双臂去拥抱轻松。

美式教育特别强调对孩子的`尊重,常常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结果许
多孩子会很轻易选择放弃。

而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的行为,
就是眼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困难面前放弃努力,而自己无所作为。

不给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机会,就是要帮助孩子选择努力的机会。

让孩
子选择一项有意义的事情,然后专心致志,全力以扑,坚持不懈。

其实这
个过程本身,就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培养孩子对待事业“专心致志,全力
以扑,坚持不懈“的态度和意志品质,这正是蔡美尔育儿的大方向。

不给
孩子选择不努力的态度,这其实就是育儿最好的选择。

严格管理和悉心督导,就是蔡美尔的育儿模式,也是蔡美尔说的中国式传统教育模式。

蔡美尔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自己曾经受益于严格的中国式教育
传统。

蔡美尔是在经历了中西方激烈文化冲突和认真比照之后,清醒的坚
定的选择了中国式的育儿方式。

蔡美尔的教育获得了成功。

”虎妈”的教育方法在美引起轰动,并引发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
大讨论并不奇怪,是美国放羊式教育放松到极致后的反弹。

今天,“中国方式”不再是一个仅仅与保守落后同类的贬义词。

尤其
是20xx年12月由世界经合组织公布的有3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学生评估
测试中,上海学生一举夺得阅读,数学,科学的冠某某某,中国的教育进
一步吸引了世界人民的眼球,而中国家庭育儿模式,是否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我在20xx年去美探亲期间,在俄勒岗州科瓦洛斯市认识一位姓唐的
华人妈妈。

这位女士也是一位高学历的知识女性。

丈夫大学教授。

现在有
四个儿子。

大儿子十六岁考取斯坦福(美国排名前三的名校),获全额奖
学金,在当地传为美谈。

其他的孩子也个个优秀。

这个家庭孩子的管理和
督导,也主要靠这位妈妈。

早在xx年(《虎妈战歌》还没有问世之前),这位妈妈对美式教育就颇多批评。

也是一位主张严格要求严格督导的妈妈。

她主张,家长要一个红脸,一个黑脸。

她的名言:“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孩子成长的时间输不起。

”“要我说你好,除非你真的好。

”“管得住,有威信,是实施教育的前提”“教育要讲求
效率”。

她有两个孩子和我家孙子一起上小学,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们去
学校接孙子。

孩子调皮,总是要赖在学校玩一阵才肯走。

而唐女士的车一到,她的孩子会立即上车回家。

她的孩子参加州的乒乓球比赛,赛场上生
龙活虎大喊大叫,老是拿同龄组的冠某某某。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是她幸运的生了两个女孩,如果以这种方式
教育男孩简直会变成一种灾难。

我认为本书加剧丑化了华人教育在西方的
印象,而且读起来非常让人压抑。

虎妈的方法是不对的。

我并不是说父母应该对孩子不管教,但是父母
的正确做法是引导而不是一味逼迫。

为什么父母会一味逼迫孩子?很简单,因为缺乏引导的方法,除了使用高压手段,她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孩子听话,其实这也侧面反映出父母本身自信心不足,从小缺乏爱,亲子关系比
较疏离,在高压冷漠的环境中长大。

高压并不是无效的手段,只是副作用太大,会给孩子一生带来心理阴影,性格缺陷,搞不好还会变态,并且对父母敬畏多,亲爱少,在高压使
用的过程当中,也有可能出现孩子叛逆更不听话,甚至离家出走神马的。

追求个人实现,追求成功当然是好事,但可能虎妈本身都没有意识到,她从小在冷漠疏离高压的家庭中长大,把压抑着无法释放的对亲情的渴望,扭曲成了对个人成就的极致追求(按好听的说法叫升华),其实她的潜意
识是在对父母讨好说“看,我这么努力这么优秀,所以,多关注我吧,爱
我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