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词位及词位变体
英语词义演变的原因和主要方式
![英语词义演变的原因和主要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ce6579a40029bd64783e2cb8.png)
浅谈英语词义演变的原因和主要方式摘要:词语的意义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历经千百年后,则会发生一定的甚至是重大的变化。
英语经历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及现代英语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法语词、拉丁语词、希腊语词和斯堪的纳维亚语词等的大量涌入,英语的词汇越来越丰富。
可以说,词汇的变化最快,也最显著。
这一方面表现在新词汇的产生和旧词汇的消亡,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词义的不断演变。
本文将讨论词义演变的诸多起源以及其主要方式。
关键字:词义的扩大,缩小,升格,降格等班级:07外国语学院教育3班学号:072725030姓名:黄滢作为语言的载体,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工具,词和词义都会随着时间不断地变化。
根据语言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个词常常会被赋予一些新的含义,或发生一些意义上的变化。
因此,词义的变化就是原有词义的改变和新词义的产生。
由于有的事物之间在功能、形状、动作等特征方面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那么命名该事物的词就可以从一种事物、现象、行为的名称转指成为另一种事物、现象、行为的名称,这是词义的改变和新词义产生的基础。
一词义演变的主要原因引起词义变化的原因很多,一位早期的语义学家把词义变化的原因归纳为三十一条。
词义变化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引起词义变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有:1.历史因素。
英语的历史起源于公元五世纪上半叶盎格鲁、撒克逊和裘德人所使用的语言,后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英国历史上两次外来入侵者的统治,加剧了词义的变化。
2.社会因素。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中进步的,语言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会给词赋予新的含义,原本是普通含义的词可能会变成专业术语,反之亦然。
3.语言因素。
词义的变化常常是由于语言的发展而造成的,语言的发展总是朝着一定的规律而动的,如词的省略(ellipsis),使得原本需要几个词表达的含义转到一个词上,使词义发生了变化。
4.心理因素。
这点主要是通过委婉语,夸张语及讽刺语的使用而改变着某些词的含义。
试谈词义上下位化的相关问题
![试谈词义上下位化的相关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55e2c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8.png)
2020年第4期(总第119期)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Social Sciences)No.4.2020Genera1.No.119试谈词义上下位化的相关问题贾燕子(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词义的上下位化是词义演变的类型之一,也是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实。
根据新义性质的不同,词义上下位的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指称义→泛指义/特指义→扩大/缩小三个不同的阶段。
词义的扩大、缩小发生之后,原词义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意义而存在,因而一般不会增加新的义位。
上下位化的机制是与转喻相关的基于R原则的语用推理。
词义的上下位演变具有不平衡性,上位化现象比下位化更为常见,这与名词的可及性等级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上下位化;演化阶段;义位关系;机制;不平衡性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114(2020)04-0069-05对上下义关系(Hyponymy)的研究是词汇语义学对于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上下义关系以及部分-整体关系等词汇意义关系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上下义关系,早期学者也称之为语义包含(Inclusion)关系①,指纵向两层类聚之中有两类词,其中意义较概括的、表示上位概念或类概念的词叫做上位词(Su-perordinate)或上义词(Hypernym),意义较具体的、表示下位概念或种概念的词叫做下位词(Subordinate)或下义词(Hyponym)。
上下义关系是分层级的,常见的是两层,也有多层的[1](P66-67)。
汉语史上,有一些词的词义古今发生了上下义位的变化。
例如“江”“河”,先秦时期专指长江和黄河,汉魏以后成为“河流”的通称。
“臭”春秋时期表气味义,东汉以来则主要指臭味。
这种从下位词演变为上位词的现象可称为上位化,从上位词演变成下位词的现象可称为下位化,两种现象可合称为上下位化[2]。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be612dcc22bcd126ff0cf3.png)
第一章词和词汇第一节什么是词第一节主要是讲什么是词。
对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有相对固定的语音形式和适度词长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单位。
第二节是讲词的离散性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前苏联学者彼施考夫斯基,之后就是斯米尔尼兹基。
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区分词和语素。
语素,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
关于词和语素的区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词是可以在语言片段中单独出现或独立运用的一种语言单位词在句子层面具有离散性;而语素则不能独立运用于语言片段中,语素的离散性是属于词汇层面——发生在词的内部,而不是句子层面的。
第三部分是如何区分词和短语。
词一般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不可扩展性以及适度的词长等特征,而短语则一般不具街这些特征。
关于不可扩展性,陆志韦先生提出了“扩展法”但并非万能的。
第三节词位和词位变体一,词位的含义:一个词项可以是一个间,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其中“等于一个词的词项叫词位。
如“成语就是一种特殊的词位”,“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词项”则叫“超词位,如“打长工”。
词位”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了是一个可能包含有不同变异状态的、统合的单位。
”二、讲词位变体。
关于词位变体有四种情形:1.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异会形成词位变体。
其中一种变异是由异读引起的,如:露[lòu] ——露[lù] 结[jiē]——结[jié];另一种变异是由变调引起的:不(bú)——不bù。
有些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异后,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词位的词位,而非间位变体。
如:倒[dǎo]——倒[dào]。
还有儿化现象,如:唱片一唱片儿,中间一中间儿2.。
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变体。
如:绝招一绝着,龟裂一皲裂。
3. 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
有些同伴随语法意义的变化的还有词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的变化,如:1.好[hǎo]2.好[hào]。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9be612dcc22bcd126ff0cf3.png)
第一章词和词汇第一节什么是词第一节主要是讲什么是词。
对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有相对固定的语音形式和适度词长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单位。
第二节是讲词的离散性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前苏联学者彼施考夫斯基,之后就是斯米尔尼兹基。
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区分词和语素。
语素,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
关于词和语素的区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词是可以在语言片段中单独出现或独立运用的一种语言单位词在句子层面具有离散性;而语素则不能独立运用于语言片段中,语素的离散性是属于词汇层面——发生在词的内部,而不是句子层面的。
第三部分是如何区分词和短语。
词一般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不可扩展性以及适度的词长等特征,而短语则一般不具街这些特征。
关于不可扩展性,陆志韦先生提出了“扩展法”但并非万能的。
第三节词位和词位变体一,词位的含义:一个词项可以是一个间,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其中“等于一个词的词项叫词位。
如“成语就是一种特殊的词位”,“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词项”则叫“超词位,如“打长工”。
词位”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了是一个可能包含有不同变异状态的、统合的单位。
”二、讲词位变体。
关于词位变体有四种情形:1.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异会形成词位变体。
其中一种变异是由异读引起的,如:露[lòu] ——露[lù] 结[jiē]——结[jié];另一种变异是由变调引起的:不(bú)——不bù。
有些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异后,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词位的词位,而非间位变体。
如:倒[dǎo]——倒[dào]。
还有儿化现象,如:唱片一唱片儿,中间一中间儿2.。
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变体。
如:绝招一绝着,龟裂一皲裂。
3. 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
有些同伴随语法意义的变化的还有词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的变化,如:1.好[hǎo]2.好[hào]。
语言学入门知识语言结构与语言变体
![语言学入门知识语言结构与语言变体](https://img.taocdn.com/s3/m/05575d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c.png)
语言学入门知识语言结构与语言变体语言学入门知识:语言结构与语言变体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我们表达思想、沟通交流、传递信息。
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我们不仅关注语言的表面现象,还深入研究语言的结构和变体。
本文将介绍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的变体。
一、语言的基本结构语言学研究发现,语言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包括音韵结构、词汇结构、句法结构和语篇结构。
1. 音韵结构音韵结构研究的是语音的组织方式。
不同语言的音韵结构差异很大,比如英语中有重音和音位的概念,而汉语中则没有。
音韵结构也包括音位的组合规则和音变规律的研究。
2. 词汇结构词汇结构研究的是单词的构成方式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不同语言的词汇结构也有差异,比如英语中的形容词通常位于名词之前,而在法语中则位于名词之后。
词汇结构的研究还包括词根、词缀等形态学的内容。
3. 句法结构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之间的关系。
不同语言的句法结构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英语是主谓宾结构,而日语则是主题述语宾结构。
句法结构的研究包括短语结构和句子成分的功能分析等内容。
4. 语篇结构语篇结构研究的是连续的语言材料的组织方式。
语篇结构的研究关注于上下文的作用,包括话语结构、篇章结构和语用结构等内容。
二、语言的变体语言学研究还关注语言的变体,即语言在不同地区、社会群体和时间上的差异。
语言的变体主要包括方言和社会变体。
1. 方言方言是指在地理上形成的语言变体。
由于地理、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语言在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方言。
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比如中国的普通话、粤语和四川话都是汉语的方言。
2. 社会变体社会变体是指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差异。
社会变体主要表现在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方面。
比如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在词汇选择、语气、语速等方面会有所差异。
语言的变体是语言多样性的一种体现,也是语言的魅力所在。
通过研究语言的变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32972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4.png)
李清照的经典诗词赏析李清照词的风格特点篇一李清照,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自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但是金兵入侵之后,生活颠沛流离,境遇孤苦。
所以前期写的词比较清新悠闲,后期的词就显出个一个女词人的多愁善感。
对身世的感叹,对中原的怀念。
因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一样的生活经历,所以她的词在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是都饱含了李清照的真情实感。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浅谈一下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篇二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语言学中的语言结构与语言变体
![语言学中的语言结构与语言变体](https://img.taocdn.com/s3/m/12bad4c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c.png)
语言学中的语言结构与语言变体语言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还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领域,其中包括了语言结构和语言变体两个重要的方面。
一、语言结构语言结构指的是语言中的各种成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语言学中,通常把语言结构分为三个层次:音韵结构、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
1. 音韵结构音韵结构是指语音和音素的组织和规律。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音韵系统,即它们所包含的语音和音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规则和组合方式。
例如,英语中有元音和辅音的区分,并且有着特定的发音规则。
2. 词汇结构词汇结构关注的是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不同语言中的词汇结构也有所不同,有的语言采用屈折形式,即一个词的形态会因为不同的语法功能而发生变化,有的语言则采用固定的词序。
例如,在英语中,单数名词通常要在前面加上限定词,而复数名词则不需要。
3. 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涉及到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以及句子的结构和语序。
语言句法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包括了短语结构与句子结构的分析、语法规则的描述和句法树的构建等。
例如,在英语中,通常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
二、语言变体语言变体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区、社会群体或语境中的差异和变化。
语言变体包括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方言、社会语言和行业语言等。
1. 口语与书面语差异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使用中最常见的两种变体。
口语通常更加自然、灵活和不受限制,使用者可以更随意地选择词汇和句子结构。
而书面语则更加正式、规范和受限,使用者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和用词规则。
例如,在英语中,“I don't know”是口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而在书面语中,更常使用“I do not know”。
2. 方言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理区域中产生的差异。
方言的差异通常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
方言通常是地域性的,使用者在特定的地区或社区中会形成一种共同的语言特点。
例如,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普通话、粤语、广东话等就是不同的方言变体。
英语单词的结构
![英语单词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39e8a7227d3240c8547ef06.png)
英语单词的结构语言学家把例如词典的每个词条(entry)叫做词位(lexeme),把词的不同形状叫做词形(word form)。
把一个词形跟一个意义的结合叫做一个词汇单位(lexical unit)。
词素:是词的组成成分,是语言中的语音和语义的最小结合体。
词素的分类:根据能否独立使用1、自由词素Free form:具有完整的词汇意义、能够单独构成一个词的独立使用的词素。
Walk, table, bad, lamp, elephant.2、黏附词素Bound form:具有一定意义、但不能单独存在、必须黏附在其他形式上的词素。
Toler-, -ish.词素变体allomorph:同一词素在不同的构词环境中可以有不同变体。
词素的变体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拼法。
如:自由词素go的变体为went和gone;黏附词素in-的变体为im-,il-,ir-。
根据所含的词义:词根root:所含明确的词汇意义,在单词中表达主要的意义:book, case, toler-, tele-, -scope, -gram, communic-.自由词根free root:词根中可以单独使用的,book和case。
前面所提到的自由词素都是自由词根。
粘着词根bound boot: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其他词素结合才能构成的词,如:toler-, tele-, -scope, -gram, communic-.前面所提到的黏附词素都是粘着词根。
词缀affix: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词素,或者虽有一定的词汇意义、但在词中只表达次要的意义的词素,如复数名词加的-s,名词所有格-’s,表示过去式或者过去分词-ed,现在分词和动名词-ing,第三人称-s,某些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er和最高级-est,以及这些词缀的变体。
屈折词缀inflectional affix:这表达语法范畴,是词的语法功能的标记。
词加上屈折词缀只是引起词的形态变化。
《沁园春》形式要点浅谈
![《沁园春》形式要点浅谈](https://img.taocdn.com/s3/m/25df802a866fb84ae45c8de2.png)
《沁园春》是常见地长调词牌,它既有一般长调所具有地特点,又在形式上承传了古诗和辞赋地某些基因,以开张地格式、严谨地结构、明快地节奏和特殊地气韵为历代词人所喜爱.《沁园春》词牌押平韵,词人往往运用它地声韵特点进行状景寄怀、托物寓情,使千年以来佳作不断.在当今词坛,不少人都喜欢用《沁园春》进行创作,其中不乏高手,但不谙格律者也大有人在.本文就创作《沁园春》地基本要点提出个人看法,也借此机会求教于方家.一、《沁园春》地体例与对仗词谱体例最全地康熙《词谱》收集地《沁园春》词牌共七体,其中二体为正.《沁园春》最早为张先一体,字,至苏轼、贺铸词出,因有对仗,所以后来者便宗苏贺为正,并渐趋固定.故除苏贺两体外,其余只能算是特殊变体,主要是个别作者对苏贺体进行减字或添衬字产生地,并无词人响应,故严格上说不算正体.《沁园春》词牌虽然也有别名,如《寿星明》《千春词》等,但极少人用,故《沁园春》词牌名相对专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正体地《沁园春》虽有两种,但今人常用地《沁园春》大多只有一种:字,上阕十三句四平韵,下阕十二句五平韵,上阕四至七句及下阕地三至六句作隔句相对(又叫扇面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或邻句对偶,这是基本规则.如:苏轼《孤馆镫青》:孤馆镫春,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中上阕“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溥溥”为隔句对偶(按惯例一逗算为一句,顿号不称为句;“渐”为领字,作对句时独立不计),即“月华收练”对“云山摛锦”,“晨霜耿耿”对“朝露溥溥”;而“世路无穷”则与“劳生有限”邻句对偶.下阕“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等句也讲对仗,苏词此处用邻句对,除六七句对得较宽外,其余都对得很工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南宋以后,词人填《沁园春》大多采用上下阕相同地对仗方式,即上下阕均采用隔句对仗形式,并往往将上阕第八与九句及下阕地七与八句也作对偶句.如辛弃疾《带湖新居将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鱠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籬护竹,莫碍观梅.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沈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中下阕“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籬护竹,莫碍观梅”与上阕同样是隔句对,且上阕第八与九句及下阕地七与八句作对偶句.再如:陈维崧《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板,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曲生绡泪洒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中上阕四五、六七句,下阕三四、五六句均为隔句对,上阕第八与九句及下阕地七与八句作对偶.另外还可参见大家熟悉地毛泽东《沁园春·雪》等现当代优秀词作,它们无一不讲究对仗,所以说对仗是《沁园春》词牌地重要特色之一.当然,用某些专用词汇作对句时,有时会令对仗不够工整,这在不影响整体词意地情况下也是允许地,但初学者不能以此作借口,待熟悉后再斟酌变通问题并不为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沁园春》另一体也是字,上阕与前一体上阕一样,而下阕多出一句,共十三句,比前一体多押一韵,即下阕首二字为一句,必须押韵.如贺铸《宫烛分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宫烛分烟,禁池开钥,凤城暮春.向落花香里,澄波影外,笙歌迟日,罗绮芳尘.载酒追游,联镳归晚,灯火平康寻梦云,逢迎外,最多才自负,巧笑相亲.离群,客宦漳滨.但惊见、来鸿归燕频.念日边消耗,天涯怅望,楼台清晓,帘幕黄昏.无限悲凉,不胜憔悴,断尽危肠销尽魂.方年少,恨浮名误我,乐事输人.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词中下阕“离群”二字为一句,押韵.宋人填词除第一体例外,填此体地也不少,但今人一般大都只填第一体.顺便说明,《沁园春》第一体地上阕第三、十二句,下阕第三、十一句“仄平平仄仄”五字句是一四结构句式,即首字是领字,其字意语气独立,一四句式不能填成二三句式或三二、四一句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用韵必须全词一致用韵一致是创作所有传统诗词地基本要求,在填词时,用旧韵就必须从内容到韵脚从头至末整首词都用旧韵,而不能韵脚用旧韵,而内容却新旧混用,反之亦然.如果新旧混用,就会不伦不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诗韵改革是语言发展地必然,现在也有人采用新韵写诗填词,用新韵并非行不通,而是目前修订地新韵仍存在不少缺陷,仍须反复实践修正.《沁园春》句式有其特殊地地方,就这一词牌来说,用新韵为好还是旧韵为好问题有必要具体分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沁园春》词牌常用一体全词共九押韵,上阕四韵,下阕五韵,押平声韵.《沁园春》地主要句式是“仄仄平平”与“平平仄仄”两种,这种四字句地关键字节二、四字平仄是容不得含糊地,否则就会引起声韵上地混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例如,毛词《沁园春·雪》首句“北国风光”中地“国”字,如果按新韵就为平声,如果开头“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如果都用派入平声地入声字填第二、四字地话,其声韵地响度和词意效果以及《沁园春》词牌地特殊气韵就会受很大影响.假如作者采用地是新韵“姑”韵,那问题就更明显了.“词”本来是“歌词”地意思,试想,假如用“出、屋、福、竹、族”等等作平声韵脚歌唱话,那么对于《沁园春》这样相对明快响亮地歌曲就很难唱出效果.柳永、姜夔地在天之灵在知悉后人如此诠释前人苦心创作地成果后,当作何感想!就填词来说,如果此词中大量地“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句式都出现把入声当作平声用地话,其平仄就会混乱,传统地《沁园春》词牌甚至会变得面目全非,所填地词就成了自度曲,《沁园春》词牌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所以用新韵填四字句式为主地《沁园春》时要注意尽量少用原入声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好作品必须是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而形式是基础,是基本要求.对于填词来说,除了必须“有为而作”之外,遵循格律进行创作是首要地.我们既然要创作传统诗词,那就一定要与古人对话,而师古是首先要做到地,不能用“改革”和“师古而不泥古”作借口胡乱凑字,以防弄得不伦不类,贻笑大方.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一开始就要求自己严格按规则填作,而且要养成习惯,也不能凭臆想将别人地某首词作品当词谱用,而要找到较正确地词谱细心研究,并按格律认真创作.如果所填地词不合乎《沁园春》地一般规则,那么这样地词就至少是不成功地词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讲求词味气韵宋词是在唐诗地基础上生变地,诗地句式较刻板,词地句式则多变,词地语言与诗不尽相同,有“诗言志,词抒情”一说,唐宋词在初始阶段只有小令而并没有长调.小令地写作语言受唐诗后期影响较大,比较讲究辞藻和炼字.小令字少,要求语言特别精炼,须尽量做到小中见大.王国维认为“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这虽然有些道理,但不一定很对.小令与长调在表意方法上有较大差别,前者容量小,结构简单,故其技巧主要体现在表现语言上,并以含蓄婉约、辞约义丰为上,而后者则是“宏篇巨制”,内容比较丰富,结构相对复杂,语言上相对从容,宜豪可婉,并更多地吸收了民间俚语入词,故以整体优势见长.在这个问题上,清人彭孙遹地看法与近人王国维正好相反,他认为长调比小调更难工,而“长调之难于小调者”不在于字多而“难于语气连贯”.实际上,长调和小令同样难工,长调或者更难成佳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相对于其他长调来说,《沁园春》有其特殊地篇章结构和语言结构,一首成功地《沁园春》,读起来往往或徘徊婉转,一气贯通,或抑扬顿挫,明快飘逸.这也是它吸收了四言诗和骈俪文优点地魅力之处,也是《沁园春》受词人偏爱地原因之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要填好《沁园春》,必须讲求气韵.气脉连贯、韵味浓郁是填好《沁园春》另一重要要求.清人彭孙遹强调长调必须“语气连贯”,孙麟趾则认为“词之高妙在气味,不在字句也”.彭孙遹、孙麟趾等清代词论家之论很有见地.所谓语气连贯,即全词要一线贯穿;所谓气味,指地是注重气脉和韵味.要做到气脉连贯和韵味浓郁,作者就必须以高雅地审美情趣和真实地情感,通过高明地遣词造句艺术来创作有浓郁词味地雅致篇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遣词造句方面,语言是否凝炼是衡量作者遣词造句艺术水平地直接尺度,凝炼地语言有时体现在丽辞中,也体现在用凝炼地口语入词地技巧中.这里所说地口语是经过作者加工地艺术语言,而非通俗白话,它与通俗白话是雅与粗地关系.凝炼地口语与丽辞交替运用,是在绚丽中营造平淡,使其相得益彰,词味更浓,更臻自然,也更加雅致,从而也更见诗人工夫地精到.大凡有韵味地词,都能很快引起读者共鸣,而那些只有激情没有韵味地语言就象白开水,所谓“味同嚼蜡”就是这个意思.堆砌辞藻是令人反感地,用这种方法创作不可能成功,而堆砌概念、甚至用标语口号代替诗词语言,充其量只能算是有韵散文或顺口溜,而不是严肃地诗词文学创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注重谋篇布局,理顺开合与虚实《沁园春》这一词牌有其本身特点,它在语言上存有骈俪文地韵致,易致抑扬顿挫、起伏跌宕,很适合表现各种情调,而特别适合用于移情入景、托物寄怀一类,举凡要抒发情怀、抱负,或赞美大好河山,这一词牌都经常为词人倾情填作.在创作这类题材方面,常见地结构形式多为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但也有景情融为一体地.不过无论表现什么内容,谋篇在心、胸有成竹对于要填好《沁园春》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简单来说,《沁园春》开头要很讲究,起句要起提纲挈领地作用;中间要注意虚实、开合、反正、承转地关系,并令其恰倒好处,力求不冗不复,凝炼流畅,致有起伏、跌宕;还须有好地结尾,并刻力营造意境,做到首尾风格统一,一线穿成,中间不能气脉忽断.有些词作者开始时激情满怀,写出了自己较满意地语言,但到后头就思维滞涩,或游离主题,或失之浅露、语言干枯,以至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白白把前面精心营造地氛围、刻画地意象和其他创作成果丢失殆尽,这就十分可惜.究其实,一方面是才力稍欠,另方面是不打心稿、不注意谋篇布局,没处理好开合、虚实与承转关系地直接后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以上所谈地只是填作《沁园春》词牌在形式上必须注意地一些基本要点,至于对内容题材方面讨论,对于写作技巧其他方面地讨论,限于篇幅,不在此文详议.而对于象刘过《斗酒彘肩》这类刻意脱离格律束缚地词,我们只能将其列为特例,今天地初学者和一般人最好是不要以它为标尺做范例为好,除非是地位特殊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诗词是人们审美思想和情感活动地艺术表现形式,佳作是作者文才、修养地总成.就写作上来说,只有不断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多练多写勤推敲,经过一段时间地艰苦努力后,才能达到更高地层次.但是欲成诗词佳制,就不仅仅是写作技巧地问题了,所谓“功夫在诗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名言说明,诗人还必须“多读多游历多亲师友”,并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个人审美情趣,也只有这样严格要求,才能成为一个优秀地诗词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浅谈词位及词位变体
![浅谈词位及词位变体](https://img.taocdn.com/s3/m/373bddc1b8f67c1cfad6b8ff.png)
浅谈词位及词位变体作者:郑岚心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年第12期摘要:现代汉语中有很多有关“词位”的问题值得讨论。
本文就“词位”概念的界定和词位变体做了浅析,并提出词位是一种具体语言中可以区别词的特定形式和核心意义的词汇单位的集合,进而从定义出发,就词位的形式和意义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词位的形式变体和意义变体。
关键词:词位词位变体特定形式核心意义一、词位的界定1962年,高名凯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语言系统中的词位》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词位”的概念,并用之于汉语的词汇分析。
至今近半个世纪以来,“词位”这一术语在汉语词汇界也没有一致地通用。
原因更多的在于我们不清楚“词位”这一概念的界定,但各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词位”概念源于“音位”概念。
“词位”的概念既然产生于“音位”这一概念,而音位提出的依据是语音的社会属性,那么“词位”概念提出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个概念到底有没有存在的价值?怎样才能给“词位”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就上面的问题先来看看已有研究对“词位”概念的定义情况。
国内首先提出“词位”概念的是高名凯先生。
他在论文《论语言系统中的词位》和专著《语言论》中都对“词位”下了定义。
他认为作为词汇单位的词又可以称为词位(高名凯,1991:296),在书中他还论述到,语言单位有两种理解,一是语言的整体系统就是个语言单位,这样一来,某一具体语言便是语言单位;二是指语言中某一方面的单位。
为了避免理解的差异,高名凯先生将词汇单位定义为存在于语言中词汇方面的单位。
正如音位是由许多音素构成的,义位由许多义素构成一样,词位是由许多词素构成的。
高名凯先生还特别指出这里的词素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词素”(语素),而应理解为同一词位的不同变体。
诚然,我们要肯定高名凯先生对“词位”概念首次界定的积极作用,他既看到了语言中的词和言语中的词的不同,又指出了“语言单位”的不同理解。
但我们仅仅从他对“词位”的定义却很难去判断哪些词属于同一词位,哪些词又不属于同一词位。
音位与词位比较
![音位与词位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93b83f6c1ed9ad51f01df29c.png)
问题:比较音位与词位,同时对应比较音位变体与词位变体,具体讨论音位归纳原则与词位归纳原则的相关问题。
正文:音位是在特定语言或方言中,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是属于特定语言系统的同一音位的各个音素。
词位是高名凯先生提出的:作为词汇单位的词又可以称为词位,他论述到,语言单位有两种理解,一是语言的整体系统就是个语言单位,这样一来,某一具体语言便是语言单位;二是指语言中某一方面的单位。
词位变体:从是否区别词的特定形式和意义的角度来分析词位变体,把词位变体分为两类为形式变体和意义变体。
对于“词位”这一概念的界定,各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词位”概念源于“音位”概念。
在《语言理论》一书中,对词位的记录是“词位是一个词忽视形式和内容中没有功能差别的细微差别的概括词。
词典上的一个词条就是一个词位。
”而音位,是在特定语言或方言中,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其中“最小”是与音素共同的特点,这说明音位分析的对象是音素,而“起区别意义作用”则是指,这个音位中的音素在相同位置进行替换,能够引起词的意义的改变,而不是说这个音素本身一定要表达什么意义。
音位定义的要点是区别意义,例如[ts]、[ts']、[s],[tʂ]、[tʂ']、[ʂ](此为国际音标,对应汉语拼音为z、c、s,zh、ch、sh)在普通话是两组不同的音位,在南方许多方言是同一组音位。
因为是按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
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是其在特定语音环境中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
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
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例如,北京话的/a/是一个音的类别,它至少包含[a][A][ɑ]三个成员,也就是/a/至少包含三个变体。
/p/也是一个音的类别,按理它也有不同的成员,但因为它在不同位置上的差别很小,所以一般算它只有一个成员[p],即/p/只有一个变休[p]。
词位的语义结构
![词位的语义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f20736cd89eb172ded63b73d.png)
出 贡献 的专家 , 印书馆特 约研 究员 , 商务 主要从 事词 汇语 义 学研 究 。 育部推 荐 其 专著< 汇语 义 学) 教 词 为研 究生教 学用
书。
・
1 9・ 0
维普资讯
喻认知模式 , 由旧义构建新义。如 : 早期 德语 的
C ̄ n u a /B (i .6 再 次较为系统地 阐述 e a m r I a zp7 ) t CO
连锁型的六种梯度 。词 汇语 义变体柬反 映 出多义词 的整 体性 , 而各 变体 间又依靠 多种语义桥 连接成 整体 , 文
章较详细地 总结 出语 叉桥 的类剐 , 同时说明 了多叉词的次要 属性 : 词位语 叉的非结构性和非整体性 。 关键词 : 多义词 ; 梯度 ; 语义桥
中图分类号 : 3 H0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3—8 3 (0 6 0 0 0 0 17 0 9 2 0 )3— 19— 5
M. 。在一个词位中 。 ) 两个 以上 的义 位形成历时
和共时序列的, 有梯度结构的 , 有语义桥连接的聚 合体 , 称为 pl e y 一词 多义 , os ( ym 多义 性 , 多义 现 象, 多义词 ) 。这个词源于希腊语 :o ( , m pl 多) s a i e ( 意义 ) 。 多义词在语言中所 占的 比例 , 制于两个参 受
作者简介张志毅bca男山东即墨人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教授山东省拔尖人才获得国务院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商务印书馆特约研究员主要从事词汇语义学研究教育部推荐其专著词汇语义学为研究生教学用书
浅谈词位及词位变体
![浅谈词位及词位变体](https://img.taocdn.com/s3/m/3aec0dd86c85ec3a86c2c5b6.png)
浅谈词位及词位变体现代汉语中有很多有关“词位”的问题值得讨论。
本文就“词位”概念的界定和词位变体做了浅析,并提出词位是一种具体语言中可以区别词的特定形式和核心意义的词汇单位的集合,进而从定义出发,就词位的形式和意义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词位的形式变体和意义变体。
标签:词位词位变体特定形式核心意义一、词位的界定1962年,高名凯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语言系统中的词位》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词位”的概念,并用之于汉语的词汇分析。
至今近半个世纪以来,“词位”这一术语在汉语词汇界也没有一致地通用。
原因更多的在于我们不清楚“词位”这一概念的界定,但各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词位”概念源于“音位”概念。
“词位”的概念既然产生于“音位”这一概念,而音位提出的依据是语音的社会属性,那么“词位”概念提出的依据又是什么呢?这个概念到底有没有存在的价值?怎样才能给“词位”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就上面的问题先来看看已有研究对“词位”概念的定义情况。
国内首先提出“词位”概念的是高名凯先生。
他在论文《论语言系统中的词位》和专著《语言论》中都对“词位”下了定义。
他认为作为词汇单位的词又可以称为词位(高名凯,1991:296),在书中他还论述到,语言单位有两种理解,一是语言的整体系统就是个语言单位,这样一来,某一具体语言便是语言单位;二是指语言中某一方面的单位。
为了避免理解的差异,高名凯先生将词汇单位定义为存在于语言中词汇方面的单位。
正如音位是由许多音素构成的,义位由许多义素构成一样,词位是由许多词素构成的。
高名凯先生还特别指出这里的词素不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词素”(语素),而应理解为同一词位的不同变体。
诚然,我们要肯定高名凯先生对“词位”概念首次界定的积极作用,他既看到了语言中的词和言语中的词的不同,又指出了“语言单位”的不同理解。
但我们仅仅从他对“词位”的定义却很难去判断哪些词属于同一词位,哪些词又不属于同一词位。
所以在“词位”这一概念提出之后,也很少有其它词汇学著作中运用这一术语去理解和分析汉语词汇方面的问题。
从词位到词位变体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从词位到词位变体过程中的制约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f0fa8b01f78a6529647d5309.png)
话原 来 的上下 文可 以判 断 , 是了 ” 之 前可 以补 上一个 “ 当我们 提到词 这个概念 时 , 其实 涉及 两个 含义 : 一 其
“ 说”字 , 是” “ “ 是 属于 ” 的意思 , 了” “ 是语气词 。这一点
1的 是 “ ( 成为 ”的意思 , 是抽象 的词 , 如在词典 中查 到的词 ; 二是具体 的词 , 其 就是 不 同于 ( ) “ 了”, 是 ”是 “ 已经 ) 存在 于话语 中的词。 “ 以 打”为例 , 如果在 “ 你学过 ‘ ’ 打 这
细微 , 其间 的关系也相对复杂一些 。事实上 , 表达者 与理解 么变体类型具有什么特点 , 在这种关 系中有所体现 。因 都
者之间关于所选所用不 同之词 的不 同意见 , 也就是 针对具 此 , 在具体考察 从词位 到词位变 体 的制约 因素 时 , 不妨先
体话语 中的词位变体 的争论 。例如 : ( ) 难道是了美国人 ,就可 以彻底忘 记 自己的祖 国 1
5 4
维普资讯
( )洗手 /洗菜 1
者又会是 同义 词。这是 因为 , 为反义词时 , 作 人们强调的是
理性意 义 ) 而后者 则强调 它们的语法 , ( 2)谁 呀 /好哇 /上 啊 ( g /怎么办 哪 /在这 两者 的词 汇意义 ( na)
好词位 , 二是选好词位变体 。相 比之下 , 完成 步骤一的过程 体是对词位具体运 用的结果 , 或者说是在一 定条 件下从词 要 比步骤二简单一些 , 因为它所涉及 的制 约因素相对宏 观 位 中分析 出来 的具 体词语 。在这 种关 系中 , 词位 与词位变
一
些 , 系也抽象一 些 ; 关 步骤二 涉及 的东西 十分具体 , 十分 体之间具有明确的类型对应性 ,什么词位有什么变体 , 什
现代汉语中的词位和词位变体
![现代汉语中的词位和词位变体](https://img.taocdn.com/s3/m/bb3f78c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6e.png)
现代汉语中的词位和词位变体
曹炜
【期刊名称】《学术交流》
【年(卷),期】2003(000)012
【摘要】词在语音、词形、语法、意义上的差异所体现的性质、所产生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有的属于同一词的不同表现状态,有的则属于不同的词,前者是同一词位的各个变体,后者是不同的词位.现代汉语的词位变体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异所形成的词位变体,这种词位变体往往呈现互补分布状态,是一种条件变体;(2)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所形成的词位变体,这种词位变体并不呈现互补分布状态,是一种自由变体;(3)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异所形成的词位变体,这种词位变体主要是通过词的重叠和词内素序的变化来实现的,也是一种条件变体;(4)词的意义上的变异所形成的词位变体,这种词位变体的意义上的变异当然是有限制的,即变异前后的两个或几个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一种条件变体.
【总页数】4页(P149-152)
【作者】曹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
【相关文献】
1.从词位到词位变体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J], 胡华
2.从词位到词位变体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J], 胡华
3.基于“词群-词位变体”理论的现代汉语形容词语义网络构建——以“胖”类形容词为例 [J], 伍莹
4.从词位到词位变体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J], 胡华;刘丽英
5.浅谈词位及词位变体 [J], 郑岚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言研究中的位
![语言研究中的位](https://img.taocdn.com/s3/m/7161c40852ea551810a68783.png)
语言研究中的“位”、“素”、“体”——兼及新术语“义体”、“义体兴替”的提出刘士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要:语言研究中,存在着“音位——音位变体”、“义位——义素”、“句位——句位变体结构”等概念。
语言是一个系统,语言的每个子系统也是各成体系的。
经过整理,发现在语言的各个子系统(形/字、音、义、词、句、语法)里,都存在着“位——素——体”的对立统一关系。
这种“位——素——体”的对立统一关系正是语言系统性的体现。
以这一理论为基础,针对现今“常用词演变”、“词汇兴替”等概念的模糊性,又提出了新术语“义体”、“义体兴替”。
关键词:语言;位;素;体;义体;义体兴替1.语言研究中的“位”、“素”、“体”现在,语言(包括现代汉语)研究中的形/字、音、义、词、句、语法等系统中,存在着以下一些概念:[一]字位1:“在历史文献中,同一个‘字位’(这里指单音节的词或语素或音节的文字记录)在不同的场合下有时会用不同的文字来记录,这不同的文字之间具有某种同义或借用的关系。
”(潘悟云、邵敬敏 2005:219)字素:“部件也叫字根、字符、字素,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功能的构字单位。
”(周一民 2006:149)异体字:“异体字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指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相同的字,几个字互为异体字;另一个是指与正体也就是规范汉字相对的,与正体只是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相同的字。
尚未整理的异体字取前一个含义,对于已经整理过的取后一个含义。
”(周一民 2006:164)2[二]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岑运强 2005:60)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岑运强2005:52)“音位和音素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岑运强 2005:60)一个可以超越具体语言或方言;一个必须落实到某种具体的语言上。
1王宁先生在《系统论与汉字构形学的创建》一文中正式系统地提出了“形位”的概念,具体是指“《说文解字》小篆及其它构形系统中的一批基础构形元素”。
词位 语言学
![词位 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e0c67d1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6.png)
词位语言学词位在语言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语言中一个词的某个方面的分类,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词具有相似词素、语法和意义的一类单词。
最初,词位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语言学家弗朗茨·卡尔·曼所提出的,他认为语言中的单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几个大类,此后,这一认识被视为人类语言分类的基本方法之一。
但是,在现代语言学中,词位的分类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加上了一些新的词类。
通常认为,一个单词的词位是由以下三个方面所构成的:1. 语法方面:也就是指单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主要涉及的是单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和语法形态。
比如,名词可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动词可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和副词可修饰名词或其他形容词。
2. 词形方面:也就是指单词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词根、词缀和词尾。
在不同的语言中,一个单词的结构也可能不同,比如,在中文中一个词的结构通常接近于monosyllabic,而在英语中,一个单词的结构则可能更加复杂。
3. 语义方面:也就是指单词在语义上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单词所表达的意思。
比如,名词可以表示人、地方、事物、抽象概念,动词可以表示动作、状态、行为方式等等。
除此之外,随着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还有一些新的词类被加入到了词位的分类之中,例如:1. 介词:表示关系和方向的一类单词,如“在”、“对于”、“从”等,在语法分析中通常用来表示名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
2. 连词:用于连接单词、短语或句子的一类单词,如“和”、“或”、“但是”等。
它们在语义上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但是在语法分析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3. 代词:表示代替名词或其他词语的一类单词,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等,在句子中通常用来替代特定的名词。
总之,词位在语言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个语言的结构、语法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该语言。
音素音位音位变体的区别和联系
![音素音位音位变体的区别和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ae02f2f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1.png)
音素音位音位变体的区别和联系音素、音位和音位变体是语言学中常用的三个概念。
它们都是描述语言中的音音相关的。
这三个概念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本文将从定义、特点、联系等方面对这三个概念进行分析比较。
一,音素音素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单位,是语音组织的基本单位。
它指一个有意义的发音单元,可以区分两个词的意义,并且可以插入其他音素进行构词组合。
音素具有以下特征:1. 有意义:音素可以单独存在,可与其他音素组合成有意义的词和句子。
2. 可对比:两个音素之间有区别,可以用来区分两个单词。
3. 可替换:音素可以被其他音素替换,而不影响整个词的意义。
二,音位音位是一种音结构单位,是语言中具有某种物理特征而被人们当成同类的声音。
它是一类听觉上相近的音的集合,是语音的最小发音单元。
例如,音位/p/和/b/在物理上的发声方式不同,但是它们在语音学上被归为同一个音位,因为它们经常被交替使用,如果把/p/替换成/b/,词的意思不会发生改变。
音位具有以下特征:1. 没有意义:音位不具有独立的语义,其作用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对不同的音对比。
2. 可同位替换:在某些情况下,位置相近的两个音位可以互换而不影响词语的意义。
3. 计数:音位数量是有限的,不同语言中的音位数量也不同。
三,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指同一个语言中,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中表现出的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发音形式。
在某些语言中,同一个音位的发音受到语音环境的影响。
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变化形式,它们都属于同一物理实体,但具有不同的语音实现形式。
例如,在英语中,音位/t/的发音在词末变成弱化的/d/,在捆绑音的后面发音变轻。
音位变体具有以下特征:1. 物理形态不完全相同:音位变体与音位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但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形态。
2. 音位变异规律:音位变异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呈现出规律性。
3. 区分词意:在某些语言中,音位变体可以区分不同的词意,例如,英语中的/æ/和/e/是不同的音位,它们可以分别表示“黑”和“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读 轻声 的时候是 形容词 ,意为 “ 不勉 强、不局
促 、 不 呆板 ” ; 读 阳 平 的 时 候 是 名 词 , 意 为 自然界 , 自 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展 、不经人 力干预;表示理所 当然。
类 似 的词 还有 很 多 。但 不管 是 作 形 容词 还 是 作名 词 ,它 们 的 词义 联系 都 非 常紧 密 ,有其 共通 的核 心意 义 。
解 。但 我 们 仅 仅 从 他 对 “ 位 ” 的 定 义 却 很 难 去 判 断 哪 些 词 词 属 于 同一 词 位 ,哪 些 词 又 不 属 于 同一 词 位 。所 以在 “ 词 定,从而增 强词位在 词汇 学研究 中的分析力 。我们在前 人
位 ”这一概 念提 出之后 ,也很少 有其它词 汇学著作 中运用 这 一术语去 理解和分析 汉语词汇 方面 的问题 。后来 ,武 占 词的特定形 式和核心 意义的词汇单位 的集合 。这里所 谓的 坤 、王勤著 的 《 现代汉 语词汇概 要》在讲述 词的专节 中也 特定形式具 体是指词 的语音形式 、语法形式、书写形式 ; 有 提到词位 的 问题 。他 们认为词 作为一种 词汇单位 ,一方 意义,其本 身可 以包括 词汇意义和语法 意义两个部分 。在
再如:
嚼 ( u6) j ——嚼 ( i j 0) a
撮 ( u )—— 撮 ( u6) z 6 c 成熟 ( hd)— — 成 熟 ( h ) s s U 6
异 读 字 是 一个 字 在 表 达 同 一 个 词 相 同 意 义 时 有 两 个 或 几 个 读 音 。 要 注 意 把 它 和 多 音 字 区 别 开 来 ,多 音 字 是 不 属
一
、
词位 的界 定
相 互 区 别 , 成 为 整 个 词 汇 体 系 中 若 干 不 同 的个 体 单 位 ( 武
l 6 年 ,高名 凯在 《 92 北京 大 学学 报 》上 发表 了一篇 占坤、王勤 ,I 8 :i )。这里所说 的 “ 93 0 整个 词汇 系统 中 《 语言系 统 中的词位 》 的论文 ,第一 次提 出了 “ 论 词位 ” 的概念 ,并用之于汉语 的词汇分析 。至今近半个世纪以来 ,
洗啊 ( a y ,写作 “ 呀” )
哭啊 ( a w 写作 “ ” ) 哇
形 式。这种不 同的书写形式不具有 区别意义的功能 ,它们
只 是 同 一 个 词 相 同 意 思 的 不 同写 法 。 我 们 把 词 中不 同 写 法
讲啊 ( g ,写作 “ i ra 啊” )
是 ( a 写作 “ ” ) r, 啊
的字称 之为 “ 异形字 ”,它们也是属于 同一个 词位 的不 同 的词位变体 。但随着规 范汉 字的推广 ,这些异 形字会得到
( )语法 变 体 三 属 于 同 一 词 位 的词 由于 语 法 形 式 的变 化 而 形 成 的词 位
以 上 是 常 见 的 所 谓 “ 时 的语 流 音 变 现 象 ” ,这 种 音 整 理而 逐 渐 走 向统 一 。 共
面 同其 它 语 言 单 位 ( 素 、 词 组 ) 区 分 开 来 , 另 一 方 面 词 这 里论及 的区别词位 的问题 是指词 的词汇 意义,尤其是 词 语
和 词彼此也 各以其特定 的形式和 内容 的统 一来相互联 系,
的核心意 义,而非语 法意义 。所谓 “ 核心意义 ”是 指一个 . 1 3
打颤—— 打战
三 和 土— — 三 合 土
第一 ( 5 —— 一 ( 5 定——想一 ( 5) 3) 轻声 ) 想
( ) “ ”的 音变 。 比如 : 4 啊 看啊 (a n ,写 作 “ ” ) 哪
当然 , 书 写 变 体 也 包 括 一 些 音 译 外 来 词 的 不 同 的书 写
画—— 画儿
堆— — 堆 儿
姝 —— 琳 儿
花——花儿
小孩 —— 小孩 儿
尖—— 尖儿
勺— — 勺 儿
于同一词位的不 同词位变体 。
2 由 于变 调 引 起 的语 音 变 体 , 即在 语 流 中 ,有 些 音 节 . 的 声 调 起 了… 定 的 变 化 ,与 单 读 时 调 值 不 同 。变 调 有 很 多
小 ( 1 )— — 小 ( 1 老 虎 24 2) 个 词位 的 。
上 述 都 是 由 于 语 音 形 式 的 不 同而 产 生 的 同 … 词 位 的 不
同变 体 。
管 理 ( 5 1 )— — 管理 ( 5 5 组 3 ,2 4 3 ,3 )
( ) “ ” 的变 调 。 比如 : 2 不
生 。 他 在 论 文 《 语 言 系 统 中 的 词 位 》和 专 著 《 言 论 》 论 语 表 明 的 。在 一 定 场 合 ,用 “ 位 ” 比 “ ”较 能 表 明或 弄 词 词
中 都对 “ 词位 ”下 了定义 。他 认 为作 为 词汇 单位 的词又 可 以称 为词位 ( 高名 凯 ,l 9 :2 6 9 I 9 ),在书 中他还 论述 到 ,语言单 位有两种理 解 ,一是 语言 的整 体系统就 是个语
固 定 语 的 “ ” 的 问题 , 只 是 由于 固定 短 语 变 异 的 情 形 较 位
同一 词 位 的不 同变 体 。诚 然 ,我们 要 肯定 高 名凯 先 生对
“ 词位 ”概念首 次界定的积极 作用 ,他 既看到 了语言中 的 词 和言语 中的词 的不 同,又指 出 了 “ 言单位 ”的不 同理 语
眼 ( 眼睛 ) — 眼儿 ( 孔 ) — 小
火星 ( 星 ) — 火星 儿 ( 小 的 火 ) 行 — 极
叫语 音变 体 。不 同 的语音 形 式有 其各 自的适 用场 合和 语 境 ,即呈现互补 分布状态 ,它们之 间不会 因为语音形 式的
不 同而 有 意 义上 的变 化 。 极 少 数 的 。 大 部 分 异 读 词 都 会 逐 渐 地 统 一 规 范 其 读 音 。这
“ 词位 ”这 一 术 语 在 汉 语 词汇 界 也 没 有 一 致 地通 用 。原 因 更 多 的在 于 我 们 不清 楚 “ 位 ”这 一概 念 的界 定 ,但 各家 都 有 词 这 样 一 个共 识 : “ 位 ”概 念 源 于 “ 位 ”概 念 。 词 音 “ 位 ” 的概 念 既 然 产 生 于 “ 位 ”这 一 概 念 ,而 音 词 音 中 明确 谈 到 汉 语 的词 位 问 题 ,但 书 中 也 没 有 对 词 位 下 一 个 互 区 别 的个 体 单 位 即词 位 是 词 汇 系 统 的 基 础 ,是 词 汇 的 基 若 干 不 同 的 个 体 单 位 ” 也 就 是 所 谓 的 “ 位 ” 。 当 然 , 这 词
言 单位 ,这 样一来 ,某 一具体语 言便是语 言单位 ;二 是指
语 言 中某 一 方 面 的单位 。为 了避 免理 解 的差 异 ,高 名凯 先 生将词汇 单位定义 为存在于语 言 中词汇 方面 的单位 。正 如音位是 由许多音 素构成 的,义 位 由许 多义素构成 一样 , 词 位是 由许 多词素构成 的 。高名 凯先生还 特别指 出这 里 的 词素不是 我们一般所 说的 “ 素 ” ( 素) ,而应 理解为 词 语
变形成 了词 的不同的语音形式 ,这些不 同的语音形式产 生 的词位变体也是语音变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
儿 化 后 ,前 四个 起 到 区 别 词 性 的 作 用 ,但 它 们 在 词 性 致 的 情 况 下 , 儿 化 前 后 应 属 于 同 一 词 位 ;后 面 三 个 表 示
种 情 况 , 在 普 通 话 中 , 常 见 的 变 调 有 下 列 几 种 : 以下 括 号 “ 小 、 亲 切 、喜 爱 ” 等 感 情 色 彩 , 它们 也 都 是 属 于 同 一 细 中标 的 是 实 际读 的调 值 。 ( )上声 的变 调 。 比如 : 1
( )书写 变 体 二 汉 字 是 表 意 文 字 ,它 不 同 于 表 音 文 字 。 汉 字 “ ” 与 羊 其 记 录 的 符 号 ( 文 字 ) 可 以看 出汉 字 在 记 录 语 言 的 同 时 即 更 具 有 形 象 化 色 彩 。 这 里 所 说 的 “ 写变 体 ” ,是 指 由 于 书 书 写形 式 , 即记 录 语 言 的 文 字 的不 同而 产 生 的 词 位 变 体 。
浅谈词 位 及词 位 变体
口郑 岚 心
摘 要 :现代 汉语 中有很 多有关 “ 词位 ” 的问题值 得讨论 。本 文就 “ 词位”概念 的界定和词位 变体做 了浅
析 ,并提 出词位是一种具体语 言中可 以区别词的特定形式和核 心意义的词 汇单位 的集合 ,进而从 定义出发 ,就词 位 的形 式和意义两个角度具体分析 了词位 的形式变体和意义变体 。 关键词 :词位 词位 变体 特定形式 核心意义
( )语音 变 体 一
( )轻 声 1
大意:读轻声 的时候表 示 “ 主要 的意思 ”,不读轻声
( ) 儿化 2
头 ( 袋 ) —头儿 ( 导 ) 脑 — 领
变 体 ,把 现 代 汉 语 的词 位 变 体 分 为两 类 : 形 式 变 体 和 意 义 的时候则表 示疏忽。
在 同 一 词 位 中 , 由 于 语 音 形 式 的 不 同而 产 生 的 变 体 ,
类 词 比如 :
露 ( ) — 露 ( ) 1 n — 1 u b
以 上 这 些 轻 声 和 儿 化 都 有 区 别 词 义 的作 用 , 它 们 轻 声
和儿化后就属于 不同 的词位 。下面我们来看 看轻声和儿化
1 由于 异 读 引起 的 语 音 变 体 ,在 现 代 汉 语 普 通 话 中是 后属于 同一词位 的语音变体 。如 : .
三 ] 『——一
洲
.
圉
语 言本体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