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并先在头脑中理一理思路,想好回答时,先答什么,后答什么。老师对你的回答做出点评和讲解,指出大家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标准答案时 你一定要仔细听讲,从中发现哪些是应当记住和掌握的。
2019/5/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4
谢谢欣赏!
2019/5/29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5
马丽华
走近作者
马丽华,出生于山东济南市。 1976、1990年分别毕业于山东临沂 师院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76 年进藏后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 藏作协副主席,西藏文联副主席。 2003年调至北京,任中国藏学出版社 总编辑,编审。2014年退休。中国作 协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委会委 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6年开始 发表作品。文学创作一级。
2.巧用修辞,形象生动。
文中多处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雄 壮苍莽的各拉丹冬描写得形象逼真,使读者有身临 其境之感。如“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 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一句,运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在冰塔、冰柱、冰 洞、冰廊、冰壁上的冰体徐徐垂挂,在蓝蓝的天幕 下,极像披散的长发。
写冰谷中人们的活动,是为了将人在自然奇景 面前的渺小与高大险峻的各拉丹冬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而更加突显出各拉丹冬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各拉 丹冬的敬畏之情。
3.文章第14段的末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对大自然 神奇伟力的深情礼赞:正是大自然的伟力才造就 了雄壮苍莽的各拉丹冬,孕育了一泻千里的长江。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
像风》《藏东红山脉》,报告文学《青藏苍茫》,历史人 文《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散文集《终极 风景》《苦难旅程》《马丽华散文》,诗集《我的太阳》, 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涉藏题材文学作品20部。专著 《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优秀成果一等奖,《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老拉萨——圣城暮色》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风 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获2009年度国家图书馆 文津图书奖。《如意高地》获老舍文学奖。2008年获“全 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称号。
编后语
听课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这样,上课就能够主动接受和吸收知识,把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这对提高我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口头 表达能力,以及考试时回答主观题很有帮助的。实践证明,凡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学习进步特别快。上课的动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第一,复述。 课本上和老师讲的内容,有些往往非常专业和生硬,不好理解和记忆,我们听课时要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知识说一说。有时用自己的话可能要啰嗦
①黧黑:形容黑。 ②恭顺:恭敬顺从。 ③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多指宗指信仰)。 ④懈怠:松懈懒惰。 ⑤安营扎寨:原指军队搭起帐篷、修起栅栏住下,现泛指军 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⑥风云变幻:忽然刮起风,生起云,变化不定。比喻事物变 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定。
⑦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⑧历历在目: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⑨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⑩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2段):描绘各拉丹冬的整体 风貌,突出各拉 丹冬主峰高大险峻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13段):描写冰塔林壮观苍 莽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14、15段):表达各拉丹冬带给 自己的震撼之 感,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 美之情。
细节解读
1.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近些年来骤然掀起的一股长江考察 热?
文章开头交代了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了一股长江考察热, 许多探险健儿为了找长江源头,不畏艰险,有人甚至为此 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探险家对探险事业的执着与追求一 直未停。这正是作者在表明自己的决心,说明她也做好了 准备,随时准备为探险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
2.阅读文章第五段,说说作者在这里写冰谷中人们 的活动,有什么用意。
《走过西藏》系列先后在港、台出版,其中两部译有 英、法文版本。《风化成典——西藏文史故事十五讲》已 出香港三联版,已译英文版。
字词积累
黧黑(lí) 棱角(lénɡ) 磅礴(pánɡ) 砾石(lì) 蠕动(rú) 敦实(dūn) 演绎(yì)
裸露(luǒ) 掀起(xiān) 虔诚(qián) 腈纶(jīnɡ) 懈怠(dài) 蜿蜒(wān yán) 接踵而至(zhǒnɡ)
文章主旨
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 丹冬的游览经历,介绍了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记叙了“我”进入冰塔林的艰难过程,表达了“我”对神 圣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结构严谨。
本文按照游览的顺序,以移步换景的写法展开, 描写了由各拉丹冬山脚到砾石堆,穿冰洞入冰塔林, 置身冰窟等不同地点的景观。在不同的段落中都有交 代行踪的语句,既相互照应,又使结构更加严谨。
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第二,朗读。 老师要求大家朗读课文、单词时一定要出声地读出来。 第三,提问。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以保证
自己集中注意力。 第四,回答问题。 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上回答问题要主动大胆。回答时要先想一想“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它和学过的内容有什么
重难探究
文章的标题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但文章为什么 没有对长江的源头进行详细描绘?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一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见到的冰川世界,自己和同伴怎样克服重重困 难来到 冰塔林,穿过冰山,探底冰窟,趟过冰河,重在体现探 险家们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 精神。而 详细描绘长江的源头对表现文章的中心作用不大,所以 对长江源头的描写一笔带过,只用一 句“安托师傅他 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 做了简单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