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患者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危重症患者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
理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运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4月-7月我院急诊收治的38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主体,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进行组别的划分,试验组与参照组各包含患者19例。

在救治参照组患者过程中对其运用常规护理方式,在救治试验组患者过程中运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各相关指标,护理前后满意度评分,探究适宜护理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方法。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各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患者,示之为
P<0.05,即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方式运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加快患者身体康复进程。

故应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更多运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关键词】急诊危重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效果
急诊科在救治危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显著的作用[1]。

急诊科所收治的患者往往具有病情危重且发病突然的特性[2]。

针对危重症患者,急诊始终强调积极对其展开急救干预。

但患者在急救过程中若未得到良好的护理,则会使得急救成功率大大降低。

基于此,笔者探究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危重症患者护理过程中是否适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所包含的研究对象是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8例危重症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1年4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7月,依照单双数法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19例)和试验组(19例)。

参照组患者年龄最大值为65岁,年龄最小值为29岁,均数为(39.48±2.17)岁;女患8例,男患11例。

试验组
患者年龄最大值为66岁,年龄最小值为28岁,均数为(39.51±2.21)岁;女患9例,男患10例。

比较两组患者常规资料后差异不显著,以P>0.05表示,即可继续完成对比研究。

1.2 方法
在参照组患者救治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在患者入院后应立即对其进行分诊,而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

在试验组患者救治过程中采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方式。

(1)院前急救:在当场治疗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医院保持紧密地联系,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将相关信息告知医院。

在转运患者途中,如若危重症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则护理人员应当为其创造绿色通道,并在转运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

(2)急救护理:在患者抵达医院后接诊的护理人员应立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完成患者的分诊。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低流量的氧气吸入,使患者呼吸保持通畅性,并立即为患者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

在患者急救过程中应对其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与详细记录。

如若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则应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

而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也应发挥协助作用,为医生及时进行抢救所需要的药品及物品的配置,确保抢救可顺利进行。

护理人员在救治患者过程中坚持无菌操作原则,以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的几率[3]。

(3)护理交接:在患者急救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送至相对应的住院部,且应加强与住院部护理人员交接工作的重视程度,保证患者转移的有序性。

1.3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评分,分数区间为0-100,数值与患者满意度呈现正相关关系。

评估患者各相关指标,包括急救时间、心脏复苏时间、ICU 住院时长,数值越小,则说明患者身体恢复越好[4]。

1.4统计学分析
依托SPSS20.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计算,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形式展现,t值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展现,若P值低于0.05,则说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说明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满意度评分对比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满意度评分(x±s,分)
分组例数护理前护理后
试验组1951.64±3.2
9
88.95±2.1 8
参照组1950.99±4.1
3
80.10±3.5 6
t值0.5379.241
P0.5950.000
2.2 各相关指标
试验组患者急救时间短于参照组患者,心脏复苏时间快于参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长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x±s)
分组急救时间
(min)
心脏复苏时
间(h)
ICU住院时
长(d)
试验组(n=19)
80.73±9.5
9
3.17±0.43
4.75±0.57
参照组(n=19)
113.47±8.
68
6.88±0.75
7.84±0.69
t值11.03318.70615.049
P0.0000.0000.000
3讨论
急诊科工作质量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直观影响。

护理是急诊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强调将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救治的始终,使患者全程可获得高质量、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而这一护理方式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为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便利,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各相关指标优于参照组患者,示之为P<0.05,即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在急诊科所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护理实践中应加大力度推广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项思博.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24.
[2] 李小琴,王文晶.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效果分析[J]. 科学养生,2020,26(12):232.
[3] 支用泉. 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东方药膳,2020,11(24):189.
[4] 郭园园,蒋慧娟,郭黎黎. 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护理技术安全措施的探讨[J]. 健康大视野,2020,20(1):1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