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浓炽的爱国情怀——读《炉中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特浓炽的爱国情怀——读《炉中煤》
《炉中煤》是郭沫若《女神》中的重要作品,是五四时期很有代表性的诗篇。
该诗抒写了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拟人化自白形式充分表现了诗人对诗的表现形式的探求精神,其艺术成就在《女神》中首屈一指。
爱国主义历来是诗歌表现的基本主题,而“托物寄情”或“借物言志”也是诗歌创作的传统方法,以人们司空见惯的表现手法,表达屡见不鲜的主题,创造新的艺术境界,这就需要作者的艺术匠心,《炉中煤》便体现了诗人这一杰出的才能。
作者把祖国比作自己的恋人,把自己对她的热情比为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单是这一艺术比况,便是对我国爱国诗的一大贡献。
“五四”爱国浪潮带来的崭新的中国现实给他以灵感的启示,但最主要的在于诗人凭借独有的敏锐目光对描写对象进行了充分的酝酿,从中找出喻体与讴歌对象相近似的品格。
“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诗人对煤的长久深埋特性的认识,与他久藏于心底的报国情怀联系起来。
深沉的爱国思想和苦于报国无门的情思,是诗人当时的内心诉求,炉中熊熊燃烧的煤,给诗人极大震撼,使他从中找到自我爱国情怀的联结点。
将爱国思想这一抽象观念用炉中煤具体展示它深刻的内涵。
煤外表黝黑沉默坚硬,却潜藏着巨大能量,一旦燃烧便发出巨大的光和热。
这个特性不仅同诗人对祖国炽热的情感相通,也和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贵人格相联系。
透过这一艺术表现契机,诗人的深沉情感得到诗意的表现,使抽象观念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这正有力地显示了诗人艺术手法的高超。
本诗短小精悍,情感抒发均在“炉中煤”意象的统摄下进行,情感表达既层次分明,又浑然一体。
开篇用“啊,我年青的女郎”唱出对祖国的热烈情怀,对民族历史的沉痛反思,对黑暗现实的诅咒痛恨,更多的是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也为情感的发展打下基础。
诗篇一咏三叹,高潮迭起。
诗人表示为了祖国的新生和报答祖国的恩情,他甘愿“燃烧到了这般模样”,坦露了他效力祖国的壮志和无私奉献精神。
第二、三小节,诗人宕开一笔,让诗的核心意象处于不断推移和转换之中,时而抒写自己与“女郎”的知己亲密之情,时而表现自己单方面“卤莽”的奉献热情,时而又流露出“重见天光”的激动和兴奋……这样“炉中煤”意象的内涵得到了充实,使人看到诗人情感的不同侧面和层次。
第四节,诗人在追求形式完整美的基础上,通过多层次抒发内心情思,使自己的爱国热情达到最高潮。
结尾两句“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和第一节的后两句呼应,这是诗人经过对自我灵魂重新检视之后对祖国更热烈的奉献,所以其炽热之状,其浓烈之情远远超出第一节所表达的感情。
诗人通过四个小节的诗意抒写,层层递进揭示了自己爱国情怀的内涵和脉络,使得情感既雄浑豪放、浓烈炽热,又凝练含蓄、韵味无穷。
真正的好诗都是用形象使抽象变成具体,愈是具体,愈是形象,就愈感人。
这首诗赋予自然物煤以感情和生命,用拟人化手法,以小喻大、以实喻虚的表现方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使煤这一形象具有血肉、生命和人情,它既是一个
具体形象,又是诗人郭沫若的自我形象。
正是这种形象在结构上的富有层次的更替出现,才造就了这首短诗的丰富深厚的艺术内涵,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