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语言翻译理论
从“纯语言”翻译观看原作与译作的关系
![从“纯语言”翻译观看原作与译作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1bf0da6a0b1c59eef8c7b4e3.png)
作者简 介 : 张晓娜 (94一) 女 , 18 , 河南济源人 , 硕士 , 助教 , 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
10 ・ 0
’
张晓娜 :k 纯语 言” 译观 看原作 与译 作 的关 系 Z“ 翻
言整体 意指中, 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单独体现这种意 制原语 , 而是要利用语言 中的差异 , 依靠外语去颠覆 指, 只有通过各语言的意指相互补充才能完整地体现 原语 的秩 序 , 将潜 藏 在 原语 中 、 要 原语 无 法 表 达 的意 出来 , 即纯语 言。本雅 明认 为语 言之 间不是形 同陌 念展现出来 。传统翻译理论追求 的是尽可能准确地 路 , 是密 切相 关 的 , 强 调 人 类 诸语 言之 间具 有 亲 传达原作的意义和形式 , 而 他 本雅明认为在这种理论指导 缘性 , 即各 语 言间 的类 似 性 。任 何一 种语 言都 无法 充 下 , 者 既要忠 实 于原 作 的 意义 , 译 又要 兼 顾原 作 的形
j ni hsm s ri eT eTs eTa s tr o ae i aioa t nl i er so “at uns”ad a i at pe h ako t rnl o.C mpr wt t d i lr s t nt o e f f h les n mi n e c fh a d h r tn a ao h i if
手, 对原作与译作的关系及译者的任务加以阐述 。
关键 词 : 传统认识; 纯语言; 原作与译作 ; 译者的任务
中图分类 号 :09 文献标 识码 : H5 A
文章编 号 :084 1 (02 0 -100 10 -96 2 1 ) 1 0 -2 0
“纯语言”理论与翻译偏差
![“纯语言”理论与翻译偏差](https://img.taocdn.com/s3/m/7d15234f33687e21af45a966.png)
文 章 编号 : 6 3 2 l ( 0 1 1 — 2 1 7 — 1 l2 纯 思想
《 者 的 任 务 》 , 雅 明 就 翻 译 理 论 进 行 了 阐 释 , 出 了 译 中 本 提 “ 纯语 言 ” 一概 念 。 中 ,纯语 言 ” 穿 了作 者 对 可 译 性 不 可 译 这 文 “ 贯 性 、 言 的亲 缘 关 系 以 及 原作 和 译 作 的关 系 等 问 题 的 讨 论 , 定 语 其
关 系” 是 基 于 这 些 语 言 是 “ 就 纯语 言 ” 碎 片 。 的
赖 于 译 者 的领 悟 力 、 受 力及 翻 译 功 底 。如 王 维 的 《 城 曲 》 感 渭 :
B n e 的译 文 是 : yn r
2纯语 言 与翻译 .
本 雅 明认 为翻 译 不 是 为 不 懂 原 作 的读 者准 备 的 ,甚 至原 作 也 不 是 为读 者 而存 在 。本 雅 明 一 开 始便 将 读 者 放 逐 出翻 译 和 作
等 值 必 定 带 来 翻译 上 的 问题 ,导 致 翻译 偏 差 。其 产 生 的 原 因 如
下:
31 言 特 质 差 异 .语
评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评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f2038b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1.png)
评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分析其在翻译理论领域的贡献和影响。
卡特福德作为语言学翻译理论的先驱,其著作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概述卡特福德的主要观点,包括翻译的定义、翻译的类型、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以及翻译的标准等问题。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阐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卡特福德的理论框架,以及它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卡特福德的理论中,翻译被视为一种语言转换过程,涉及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
他强调了翻译过程中语义和语法的重要性,认为翻译应尽可能保留源语言的语义和语法结构,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卡特福德还提出了翻译的类型,包括直译和意译两种,认为不同类型的翻译应根据具体语境和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选择。
本文还将探讨卡特福德翻译理论中的核心观念,如“对等原则”和“翻译单位”等。
这些观念为翻译实践提供了指导原则,有助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处理翻译问题。
本文还将对卡特福德的理论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其优点和不足,以及在现代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卡特福德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深入探讨其理论框架、核心观念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卡特福德的理论贡献,以及它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的价值和影响。
二、卡特福德翻译理论概述约翰·卡特福德(John Catford)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中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翻译理论。
卡特福德的理论主张翻译应当基于语言学原理,尤其是语言学中的对比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语言系统的转换。
卡特福德提出了著名的“等值翻译理论”,即翻译应当追求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等值”,这种等值不仅体现在词汇和语法层面,更体现在语义、风格、文化等多个层面。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8cce08398e9951e79a892709.png)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主要是什么彼得•纽马克是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也是其翻译理论中最主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他的代表作包括《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 、《翻译教程》(A T 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翻译论》(About Translation, 1991)和《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1993)。
在《翻译问题探索》一书中,纽马克提出,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应当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语义翻译(s emantic translation) 或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他将文本分为抒发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 ative function)、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审美功能(aesthetic functio n)、应酬功能(phatic function)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这标志着他的翻译理论渐趋系统。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解读,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一.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纽马克翻译理论
![纽马克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98793a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d.png)
纽马克翻译理论
纽马克翻译理论,也称为“纽马克模式”,是一种翻译理论,它是由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翻译学家罗伯特·纽马克(Robert Newmark)提出的。
纽马克翻译理论首先指出,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意义的转移,而不是简单地把源语言转换成目标语言。
根据纽马克的理论,翻译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语言转换和意义转移。
首先,语言转换指的是将源语言的句子翻译为目标语言的句子,而意义转移则是将源语言的句子的意思转换为目标语言的句子的意思。
纽马克翻译理论已经成为当今翻译理论的基础,因为它把翻译理论从单纯的语言转换转变为一种复杂的跨文化活动。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它不仅把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转换,而且把它定义为一种意义的转移。
它强调了翻译的跨文化性,要求翻译者把源语言中的意义转移到目标语言中,而不是单纯地把源语言的句子转换为目标语言的句子。
【旭东翻硕】翻译理论术语-中英对照
![【旭东翻硕】翻译理论术语-中英对照](https://img.taocdn.com/s3/m/4bf172016c175f0e7cd13788.png)
霍尔姆斯 (Holmes) 奈达(Nida) 和泰伯 (Taber) 霍尔姆斯 (Holmes) 范·路文兹瓦 特(van LeuvenZwart) 罗斯(Rose) 波波维奇 (Popovic) 凯斯(Keith) 韩礼德 (Halliday) 纽马克 (Newmark) 纽马克 (Newmark)
整合翻译
Interlineal translation Interlinear translation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Intra-system shift Inverse translation Kernel sentence Keyword translation
翻译 绝对翻译 摘要翻译 滥译 可接受性 准确 改编 充分性 调整 类同形式 分析 应用翻译研究
贡献者 古阿德克 (Gouadec) 古阿德克 (Gouadec) 路易斯 (Lewis) 托利(Toury)
元译素 自立幅度 自译 回译 双边传译 词类转换 贴近翻译 传意翻译;交际 翻译 社群传译 补偿 能力 语义成分分析 综合理论 会议传译 接续传译 语境一致 常规 语料库 对应 法庭传译
术语 Absolute Translation Abstract Translation Abusive translation Acceptability Accuracy Adaptation Adequacy Adjustment Analogical Form Analysis 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 Architranseme (ATR) Autonomy Spectrum Autotranslation Back Translation Bilateral interpreting Class Shift Close Translation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Community interpreting Compensation Competence Componential Analysis Comprehensive theory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Contextual consistency Conventions Corpora Correspondence Court interpreting
翻译学导论
![翻译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f2b1ac9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0.png)
翻译学导论1. 霍姆斯的翻译学结构图霍姆斯的翻译学可以分为“纯理论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1)按照霍姆斯的解释,“纯理论翻译学”的目标是描述翻译现象(描述性翻译理论),建立一些普遍的原则,用以解释和预测翻译现象(翻译理论)。
“纯理论翻译学”下面的“翻译理论”分支又可再分为普遍理论和专门理论。
霍姆斯这里的“普遍理论”是指那些致力于描述和解释各种类型的翻译,并加以概括,适合所有翻译的研究。
“专门理论”研究包括:翻译媒介研究、翻译语对研究、翻译层次研究、文本类型翻译研究、翻译时期研究、具体翻译问题研究。
尽管霍姆斯做出了上述区分,他同时也指出,上述“专门”翻译理论的各个方面可以同时适用。
霍姆斯的“纯理论翻译学”的另一个分支是“描述性翻译研究”。
描述性翻译研究重点探讨的是翻译产品、翻译功能和翻译过程。
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成果可以融入“翻译理论”这个分支,建立一种翻译的普遍理论,或者更为可能的是,按图所划分的“专门翻译”理论。
(2)霍姆斯的“应用翻译学”包括三个方面:译员培训、翻译辅助工具、翻译批评。
2. 产品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探讨已经存在的翻译作品。
它可以对单个的原语文本--目的语文本配对进行描述或分析,也可以对同一个原语文本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语文本展开比较分析。
这些小规模的研究可以累积成为更大规模的翻译研究,探讨某一特定时期、某种语言或是某种文本类型的翻译。
大规模的研究可以是历时性的(顺着时间的发展),也可以是共时性的(某一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功能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指的是“在接受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描述[翻译的]功能:这是对背景而不是对文本的一个研究”。
可以探讨的问题包括哪些书籍在何时何地被翻译,产生何种影响。
这一领域,霍姆斯称之为“社会翻译研究”,今天更多地称之为“文化导向的翻译研究”。
过程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和翻译的心理学有关,它主要致力于挖掘译者大脑中所发生的事情。
虽然后来有些研究者在朗声思维(译者在翻译时将他们的翻译过程叙述出来,研究者对译者的叙述进行录音)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这一领域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分析。
本雅明“纯语言”翻译观浅释
![本雅明“纯语言”翻译观浅释](https://img.taocdn.com/s3/m/5cdace661eb91a37f1115ca6.png)
西 方 翻译 流 派 和 翻译 理 论 的 发 展 一 向 深 受 其 所 处 时代
哲 学 思 潮 和 思 维 方 式 的影 响 。二 十 世 纪 中叶 。 逻 各 斯 中 心 以
主 义 ( gcnr m) 理 论 基 础 的结 构 主 义 在 西 方 占据 了 主 1 oe ts 为 o i 导地 位 。到了 2 0世 纪 6 0年 代 中 期 。 法 国 哲 学 家 德 里 达 ( c usD rd ) J q e er a 开始 倡 导 一 种 新 的 反传 统 思 潮 。 “ 构 主 a i 即 解
言” 念 . 雅明是这样解释的 : 概 本
“
…
解 构 主 义是 对 结 构 主 义 的 反 叛 。2 0世 纪 8 0年 代 末 9 0年代 初 以 来 , 一 思 潮 在 西 方 翻译 理 论 界 影 响 日益 扩 大 。 传 统 这 对 的 翻 译 理论 产 生 了 很 大 的 冲击 。 目前 。 构 主 义 翻 译 理 论 在 解 多元 化 的西 方 翻译 理 论 研究 中成 为 一 股 热 潮 。
林 琳
福 建 福 州 3 00 ) 5 0 7 ( 建 师 范 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福
摘要 : 绍 了 当代 西 方 解 构 主 义 翻 译 理 论 奠 基 人 沃 尔特 ・ 雅 明 在 其 《 者 的任 务 》 文 中提 出 的“ 介 本 译 一 纯语 言” 问题
及 其 翻译 思 想 , 析 了本 雅 明 的 “ 语 言 ” 念及 与 之 相 联 系 的 解 构 主 义 翻 译 观 。 出它 对 传 统 翻 译 理 论 的 冲 击 及 其 评 纯 概 指
解 构 主 义 者 认 为 文本 (x) 一 个 无 中 心 的 系 统 , 有 【t e 是 没
揭开_纯语言_的神学面纱_重读本雅明的_译者的任务_曹明伦
![揭开_纯语言_的神学面纱_重读本雅明的_译者的任务_曹明伦](https://img.taocdn.com/s3/m/e0629b846bec0975f465e237.png)
年第期N o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总第期S u mN o .§翻译理论研究§揭开“纯语言”的神学面纱———重读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曹明伦(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摘 要:在《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本雅明对完成翻译任务的论述交织着科学和神学两种不同的视角。
科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把源语中的象征变成被象征,然后用目标语把被象征还原为象征。
神学的视角是:译者必须有能力从源语进入“纯语言”的境界,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去释放被另一种语言的咒符困住的“纯语言”,从而让“纯语言”通过译作折射出原作。
由于中西文化裂差,他的神学表述令许多中国学者感到神秘而晦涩,然而其科学表述使我们有可能揭开罩在“纯语言”上的那层神学面纱。
关键词:本雅明;译者的任务;象征;被象征;纯语言;巴别塔;西方译学传统中图分类号:I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近年来被学界奉为翻译研究的圣经,但研究者又因其晦涩艰深而莫衷一是。
这种莫衷一是的情况在中国尤为普遍,单是对本雅明用的d i e r e i n e S p r a c h e(p u r e l a n g u a g e )这个极其重要的关键词,国内学者迄今仍言人人殊。
或曰“纯语言”是一个“抽象晦涩”的概念[],或曰“纯语言”是“抵制翻译的果核”,是“不可译的东西”[],或曰“纯语言”实际上是“本雅明的政治心声”[]x v i i,或曰本雅明是想要译者用“纯语言”作译语[],是想用“纯语言”来重建“通天塔”[]。
由于这些解释和“纯语言”本身一样深邃玄妙,不乏有国人(尤其是翻译方向的研究生)提出保罗·德曼曾提出过的那个“最简单、最幼稚、最直接的问题”:“本雅明究竟说了什么?他所传达的最直接的意义是什么?”[]鉴于对本雅明究竟说了什么尚未达到哪怕是“最低限度的共识”[],不乏有学者把《任务》的开篇语作为旁证以证明“原作并无确定的原意”[]。
翻译学导论
![翻译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ab8210cb08a1284ac8504367.png)
1. 霍姆斯的翻译学结构图霍姆斯的翻译学可以分为“纯理论翻译学”和“应用翻译学”:(1)按照霍姆斯的解释,“纯理论翻译学”的目标是描述翻译现象(描述性翻译理论),建立一些普遍的原则,用以解释和预测翻译现象(翻译理论)。
“纯理论翻译学”下面的“翻译理论”分支又可再分为普遍理论和专门理论。
霍姆斯这里的“普遍理论”是指那些致力于描述和解释各种类型的翻译,并加以概括,适合所有翻译的研究。
“专门理论”研究包括:翻译媒介研究、翻译语对研究、翻译层次研究、文本类型翻译研究、翻译时期研究、具体翻译问题研究。
尽管霍姆斯做出了上述区分,他同时也指出,上述“专门”翻译理论的各个方面可以同时适用。
霍姆斯的“纯理论翻译学”的另一个分支是“描述性翻译研究”。
描述性翻译研究重点探讨的是翻译产品、翻译功能和翻译过程。
描述性翻译研究的成果可以融入“翻译理论”这个分支,建立一种翻译的普遍理论,或者更为可能的是,按图所划分的“专门翻译”理论。
(2)霍姆斯的“应用翻译学”包括三个方面:译员培训、翻译辅助工具、翻译批评。
2. 产品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探讨已经存在的翻译作品。
它可以对单个的原语文本--目的语文本配对进行描述或分析,也可以对同一个原语文本的一个或多个目的语文本展开比较分析。
这些小规模的研究可以累积成为更大规模的翻译研究,探讨某一特定时期、某种语言或是某种文本类型的翻译。
大规模的研究可以是历时性的(顺着时间的发展),也可以是共时性的(某一特定的时间点或时间段)。
功能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指的是“在接受语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描述[翻译的]功能:这是对背景而不是对文本的一个研究”。
可以探讨的问题包括哪些书籍在何时何地被翻译,产生何种影响。
这一领域,霍姆斯称之为“社会翻译研究”,今天更多地称之为“文化导向的翻译研究”。
过程导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和翻译的心理学有关,它主要致力于挖掘译者大脑中所发生的事情。
虽然后来有些研究者在朗声思维(译者在翻译时将他们的翻译过程叙述出来,研究者对译者的叙述进行录音)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这一领域至今仍然缺乏系统的分析。
认知翻译学的纯语言探索
![认知翻译学的纯语言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316579b910ef12d2af9e7ff.png)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作者简介:徐双胄,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语言学。
认知翻译学的纯语言探索徐双胄上海外国语大学摘要:本雅明在其论文《译者的任务》中提出,翻译是追求“纯语言”的一种方式,因此译者及译者的翻译工作是崇高的。
本文试图使用认知翻译学的相关理论,对翻译现象进行分析,揭示翻译追求“纯语言”的可行性。
关键词院纯语言认知翻译语言新探一、引言(一)本雅明的“纯语言”根据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及他的其他著作,他认为翻译是追求“纯语言”的一种方式,翻译将分散于各语言的纯语言碎片重新拼接起来。
本雅明认为,最深刻的精神无疑是上帝的语言,上帝创世过程表明语言的精神实质具有立即可传达性,创世时“说”即“是”的特征也表明,这个精神实质在深层次上具有形式与内容的同一性,在说出语言的同时,精神实质也得到了传达。
由此可见,本雅明对于语言的看法是基于宗教的。
当今人类所说的话都不是纯语言,都是经过退化或是混乱化的产物。
根据本雅明的思想,人类语言经历了一次堕落和一次混乱。
一次堕落发生于人被逐出伊甸园,人的纯语言变成了非命名性的语言。
一次混乱发生于巴别塔,已经堕落了的人的语言又变成了无数不同的语言。
因此,本雅明认为,译者的任务就是要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原出纯语言。
(二)用认知语言学理解“纯语言”本雅明对于纯语言的定义无疑颇具神学色彩,但提出了一个具有图示意义的概念(纯语言是各种人类语言的图示),我们可以先在没有证据证明神的存在的情况下,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理解纯语言,即纯语言是具有形式与内容的同一性的、可以被人类从不同视角识解的、并被识解为不同人类语言的语言。
(三)最接近“纯语言”的语言世界上有哪种语言是具有形式与内容的同一性的、可以被人类从不同视角识解的、并被识解为不同人类语言的?经本人观察,只有一种语言符合上述特征,即新生儿的“哭语”。
新生儿在哪些情况下会哭?归纳起来,有以下一些情况:饥饿、口渴、进食过度、疼痛、排泄、被人摆弄、处于新环境等。
本雅明关于“纯语言”的翻译观
![本雅明关于“纯语言”的翻译观](https://img.taocdn.com/s3/m/da5848de33d4b14e852468d9.png)
浅谈本雅明关于“纯语言”的翻译观摘要:本雅明关于语言的思考,以及与语言相关翻译的论述,对今天的翻译者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本雅明纯语言翻译观一、本雅明其人本雅明(1892-1940)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文学批评家、语言学哲学家。
他在求学期间,始终坚持以独立探索为主的自学方式,博览约取,对文史哲中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在191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向多所大学申请教授资格学位失败后,开始流亡和卖文为生的自由职业者生涯。
在此期间,他写出了许多光彩夺目的论文。
他是全面而博大的,他的思想覆盖了哲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二、本雅明关于语言和翻译的主要思想本雅明对语言的思考是他的文学和社会哲学思想的前提。
他对语言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的《论总体的语言与人的语言》、《未来哲学纲领》和《翻译者的任务》等文章中。
1、本雅明的语言观。
本雅明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广义的精神表达。
“语言不仅与人类精神表达所有领域(语言总是以这样那样的形式内在于这些领域)并存,而且与万物长存。
无论在生物界还是在非生物界,没有一样事物不以某种方式参与语言,因为表达自身精神内涵正式每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本雅明把这种语言称为“总体的语言”,即有本体的语言或元语言的意味。
本雅明把这种“总体的语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天地间无处不在的物的“语言”。
第二层次是人的语言。
“为事物命名乃是人的语言的存在”。
人的语言与物的语言不同在于,物的语言向人表达自己的精神存在,而人的语言则向上帝表达自己精神存在。
正是在命名中,人把自己的精神内涵传达给了上帝。
这就引出了“总体语言”的第三个层次,或者说是最高层次,那就是上帝的语言。
上帝是通过语言创造世界和万物的。
在造物过程中,语言及时创造性的,又是“完成了的创造”,同时还具有认知力和判断力。
人的语言仅仅是来自于上帝赋予的命名能力。
命名是语言的最本质的特征,不仅是其最终的声音,也是其真正的需要。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之“纯语言”解读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之“纯语言”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0bcf3cfff00bed5b8f31d39.png)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之“纯语言”解读自从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被再次发现以来,翻译理论研究便接踵而至,关于翻译与语言关系的理论研究也日趋增多。
要理解本雅明《译者的任务》,就要联系他早期语言哲学的核心观点“纯语言”观,因此通过对《译者的任务》进行再解读,尝试对其“纯语言”作深入探讨。
标签:本雅明;《译者的任务》;纯语言;互补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5.075《译者的任务》是本雅明翻译完波德莱尔的著作《恶之花》后,为这部作品写的译序,于1923年问世。
这篇文章篇幅不是很长,但是让众多学者倍感晦涩艰深。
纯语言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纯语言的本质是什么?译者的任务是什么?通过对《译者的任务》进行解读,逐一解答这些问题。
1纯语言著名犹太神学家肖勒姆曾写道:“本雅明对《译者的任务》的探究是他在语言哲学领域研究神学的高潮期。
他非常重视这篇文章,甚至把其中的部分观点视为他的座右铭。
”(肖勒姆,2009:124)所以,本雅明的“纯语言”观点一直与他的语言哲学思想紧密相连,并不是他的突发奇想。
想要准确把握其语言哲学的基本内容,首先需要区别意指对象和意指方式这两个概念。
Desk和桌子意指的对象是相同的,都指桌子,然而它们的意指方式却是不同的。
就意指方式而言,这两个词对美国人和中国人是不同的,因此它们不能互换,而且二者最终极力地排斥彼此。
就意指对象而言,Desk和桌子指的是同一物体。
虽然这两个词的意指方式Desk和桌子极力地排斥,但是英语的“Desk”和汉语的“桌子”却相互补充,这样,不同的意指方式来补充其意指对象。
“同一事物不可能由一种语言来表达,这种借助各种语言间相互补充构成的总体,即纯语言。
”(本雅明,2005:283-284)乔治·斯坦纳曾说,一切翻译理论都是有关语言的理论。
本雅明认为,“人類因原罪的堕落,起初是语言精神的堕落,产生了人语。
不再是彻底而具魔性的语言,而是用来反映知识的工具;不再是语言的统一,而是混乱的世界语言。
从“狰狞”到“和谐”:本雅明“纯语言”的翻译观
![从“狰狞”到“和谐”:本雅明“纯语言”的翻译观](https://img.taocdn.com/s3/m/b6f51e4a312b3169a451a43d.png)
( 北京师 范大学 文学院, 北京 1 0 0 8 7 5 )
摘 要 : 本雅明《 译 者 的任 务 》 一 文 提 出 了一 种 “ 纯语 言” 的翻译观 , 这 种翻译观 看似“ 狰狞” , 因为 它放 逐 了“ 读
者” ( 接 受者 ) 与“ 交流 ” , 甚 至放 逐 了“ 意义” 。理 论 上 它是 一 种 “ 和谐” 的翻 译 观 。在 纯语 言 这 一 “ 和谐 、 圆满的领域 ” 的观照之 下, 原作与译作 、 忠 实 与 自由这 两对 以往 总是 争 吵 不休 、 相 互对 立 的概 念 也 和 谐 地 统 一 起 来 。本 雅 明 这 种
斯看 来 , 本雅 明 的翻 译 观 是一 种 狰 狞 、 粗暴 、 不 可 理
林 反 复 阐述 过 ) ; 后来 人类 建造 巴别 塔 的这一行 为触 怒 了上帝 , 于是 上帝把 原始 语 言打碎 , 分 布到世 界各 地, 形 成各种 不 同 的语 言 , 而每 一种语 言对 于那 失落 的原始 语言 ( 纯语 言 ) 来说 , 就犹 如其 中 的一块碎 片 。 这 样本 雅 明对于 “ 纯语 言” 的追求 与 向往便 不可避 免 地 带有 一 种救 赎 情 怀 。他 把 “ 纯 语 言” 比作 一 个 瓷 器, 具体 的 、 个 别 的语 言 是 它 的 碎 片 , 碎 片 的粘 合 构
样 的译 文令 人难 以理 解 , 不知所 云 。但 问题是 , 本 雅
明为何 要提 出这样一 种看 似“ 狰狞” 的翻译 观 ?在 本
雅 明那 里 , “ 意义 ” 处 于何 问题 , 我 们 可 以尝 试 从 本 雅 明 提 出的两 个 比喻—— “ 碎 片之 喻” 与“ 切 线之 喻” 人 手来
从“纯语言”和异化翻译视角探析《京华烟云》的传译策略
![从“纯语言”和异化翻译视角探析《京华烟云》的传译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e1a3f83680203d8cf2f2402.png)
一
在《 京华烟云》 这部作品 中, 家思想和儒家学说作 为 道 条主线贯穿于全 书, 成为 该书创作 的指南 。儒道思想是
言的角度来 阅读 原文 , 译文则不 属于原文 的生命 , 是原 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 髓 , 语 堂 的创 造性 翻译则 有据 可寻。 而 林 文的来世 (f rf) 原作 的生命之花在其译作 中得到 了 如果把经典 的儒道思想 比作“ aele 。“ ti 纯语言 ” 《 ,京华烟云》中通过
中 图分 类 号 : 5 H09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2 7 2 1 )2— 14— 3 17 09 (0 0 0 0 3 0
最薪 的也是最繁盛的开放 , 种不断 的更 新使原作青春永 这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引 言
驻 。 ”1
’ 纯语言是一种普 世语 言 , 它的完美 性决 定 了它
创作 , 内容尽含创造性翻译 , 中国近现代社 会 3 其 对 0多年 间部分重要历 史事件进行 了解构 。从本雅 明的“ 纯
语 言 ” 想 和 韦努 蒂 的异 化 策 略 来 阐释 这 部 作 品 的 英 文 传 译 内容 。 思
关键词 : 京华烟云》; 解构主义; 纯语言; 畀化策略 ; 传 译 《
第1 0卷 第 2期
重庆 交通 大学 学报 ( 社科 版 )
2 1 4月 0 0年
V 11 o 2 J R A FC N Q N I Or N N V R IY( oi c ne dt n A r2 1 o.0 N . OU N LO HO G I G J G U I E ST Sca S i csE io ) p. 0 0 A 0 l e i
汉英翻译中的“通天塔”
![汉英翻译中的“通天塔”](https://img.taocdn.com/s3/m/95a4ed02c1c708a1294a4492.png)
汉英翻译中的“通天塔”在翻译的哲学理论中,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理论和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理论长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本文以汉英翻译中的一些实例来阐释这两个理论,并进一步指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前者到后者,“通天塔”由形而上的抽象找到了通往形而下的具体道路,最终能够指导翻译实践。
标签:翻译的哲学理论纯语言阐释学通天塔一、本雅明的纯语言翻译观翻译的纯语言哲学观于1923年由德国犹太裔思想家沃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首次提出。
他在自己翻译的法国诗人波德莱尔(Boudelaire)的诗歌集《巴黎画景》(Tableau Parisiens)中写了一篇题为《译者的任务》(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的序言。
就是在这篇文章中,本雅明阐述了他的纯语言(pure language)的语言哲学观。
文中他将纯语言定义为:“…all suprahistorical kinship of languages rests in the intention underlying each language as a whole——an intention,however,which no single language can attain by itself but which is realized only by the totality of their intentions supplementing each other:pure language.”[1]意为:每一种语言的意指之间都互相存在着超历史的亲缘关系,但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单独体现所有语言的整体意指,只有将各语言的意指全部相互补充才能完整地体现出这种整体意指,带有这种整体意指的语言即为“纯语言”。
这种对纯语言的定义很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圣经中“亚当的语言”(Adamite language)或是“通天塔”之前的语言(pre-Babelian language),这可能是由于本雅明出生于德国犹太家庭,受犹太教神秘哲学的影响,致使他的翻译观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翻译术语(理论笔译)
![翻译术语(理论笔译)](https://img.taocdn.com/s3/m/d7cf79e179563c1ec4da715a.png)
Absolute translation 绝对翻译古阿德克(Gouadec)Abstract translation 摘要翻译古阿德克(Gouadec)Abusive translation 滥译路易斯(Lewis)Acceptability 可接受性托利(Toury)Accuracy 准确Adaptation 改编Adequacy 充分性Adjustment 调整Analogical form 类同形式霍尔姆斯(Holmes)Analysis 分析奈达(Nida)和泰伯(Taber)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 应用翻译研究霍尔姆斯(Holmes) Architranseme (ATR)元译素范·路文兹瓦特(van Leuven-Zwart) Autonomy Spectrum 自立幅度罗斯(Rose)Autotranslation 自译波波维奇(Popovic)Back translation 回译Class shift 词类转换韩礼德(Halliday)Close translation 贴近翻译纽马克(Newmark)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传意翻译;交际翻译纽马克(Newmark) Community interpreting 社群传译Compensation 补偿赫维(Hervey)Competence 能力托利(Toury)Componential analysis 语义成分分析奈达(Nida) Comprehensive theory 综合理论Conference interpreting 会议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接续传译Contextual consistency 语境一致奈达(Nida)和泰伯(Taber) Conventions 常规诺德(Nord)Corpora 语料库Correspondence 对应Court interpreting 法庭传译Covert translation 隐型翻译豪斯(House)]Creative transposition 创造性移位雅可布逊Creative treason 创造性叛逆罗伯特·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 Deconstruction 解构主义德里达(Derrida)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描写性翻译研究霍尔姆斯(Holmes) Diagrammatic translation 图表翻译古阿德克(Gouadec)Differance 分延德里达(Derrida)Documentary translation 文献型翻译诺德(Nord)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 归化翻译韦努狄(Venuti)Dynamic equivalence 动态对等奈达(Nida)Dynamic fidelity 动态忠信比克曼(Beekman)与卡洛(Callow) Effort models 用功模式贾尔(Gile)Equivalence 对等Excluded receiver 非目标接受者皮姆(Pym)Exegetic translation 诠释性翻译赫维(Hervey)和希金斯(Higgins)Exoticism 异国情调赫维(Hervey)和希金斯(Higgins)Expectancy norms 期待规范切斯特曼(Chesterman)Explicitation 明示维纳(Vinay)和达尔贝勒纳(Darbelnet)Expressive text 表情型文本赖斯(Reiss)Extraneous form 外来形式霍尔姆斯(Holmes)Faithfulness 忠实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异化翻译韦努狄(Venuti)Formal corresponding 形式对应卡特福德(Catford)Formal equivalence 形式对等奈达(Nida)Free translation [sense-for-sense translation 意对意翻译] {literal translation 字面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词对词翻译} 自由译Full translation 全文翻译Gener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普通翻译理论霍尔姆斯(Holmes)Gist translation 要旨翻译赫维(Hervey)和希金斯(Higgins)Gloss translation 释词翻译奈达(Nida)Grammatical transposition 语法置换赫维(Hervey)和希金斯(Higgins)Hermeneutic motion 诠释步骤斯坦纳(Steiner)Hierarchy of Correspondences 对应层级霍尔姆斯(Holmes)Horizontal translation 横向翻译福勒纳(Folena)Hyperinformation 超额信息赖斯(Reiss)和弗米尔(Vermeer)Idiomatic translation 地道翻译比克曼(Beekman)与卡洛(Callow)Imitation 拟译 1.德莱顿(Dryden)2.利弗威尔(Lefevere)Indeterminacy 不确定性Information offer 信息提供弗米尔(Vermeer)Informative texts 信息文本赖斯(Reiss)Initial norms 初始规范托利(Toury)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工具翻译诺德(Nord)Integral translation 整合翻译范·路文兹瓦特(van Leuven-Zwart)Interlineal translation 隔行翻译{free translation} 赫维(Hervey)和希金斯(Higgins)Interlinear translation 逐行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语际翻译雅可布逊(Jacobson)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符际翻译雅可布逊(Jacobson)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语内翻译雅可布逊(Jacobson)Intra-system shift 系统内转换卡特福德(Catford)Inverse translation 逆向翻译Kernel sentence 核心句Keyword translation 关键词翻译古阿德克(Gouadec)Level shift 层次转换卡特福德(Catford)Lexical translation 词汇翻译卡特福德(Catford)Liaison interpreting[Bilateral interpreting 双边传译] 联络传译凯斯(Keith)Linguistic translation 语言翻译Literal translation 字面翻译;直译Mapping 图谱霍尔姆斯(Holmes)Matricial norms 矩阵规范托利(Toury)Meta-language 元语言霍尔姆斯(Holmes)Metatext 元文本Mimetic form 模仿形式霍尔姆斯(Holmes)Mutation 变异范·路文兹瓦特(van Leuven-Zwart)Naturalness 自然性Negative shift 负面转换Norms 规范Obligatory equivalents 必要对等语奈达(Nida)Oblique translation 曲径翻译维纳(Vinay)和达尔贝勒纳(Darbelnet) Operational model 操作模式巴斯盖特(Bathgate)Operational norms 操作规范托利(Toury)Optional equivalents 可换对等语奈达(Nida)Overlapping translation 重合翻译赫维(Hervey)和希金斯(Higgins)Overt translation 显型翻译豪斯(House)Overtranslation 超额翻译维纳(Vinay)和达尔贝勒纳(Darbelnet) Paradigmatic equivalence 范式对等波波维奇(Popovic)Paraphrase 释译德莱顿(Dryden)Parti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局部翻译理论霍尔姆斯(Holmes)Participative receiver 参与型接受者皮姆(Pym)Particularizing translation 具体化翻译赫维(Hervey)和希金斯(Higgins) Performance 运用托利(Toury)Phonemic translation 音素翻译利弗威尔(Lefevere)Phonological translation 音位翻译卡特福德(Catford)Pivot language 中枢语言Polysystem theory 多元文化理论埃文·佐哈尔(Even-Zohar)Pragmatic translation[pragmatic approach语用途径] 语用翻译Preliminary norms 预先规范托利(Toury)Pr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规定翻译研究托利(Toury)Primary translation 首级翻译迪勒(Diller)和康纳留斯(Kornelius)Problem-restricted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关于问题的翻译理论霍尔姆斯(Holmes) Process-oriented translation theories 过程取向翻译研究霍尔姆斯(Holmes) Product-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成品取向翻译研究霍尔姆斯(Holmes) Professional norms 翻译规范切斯特曼(Chesterman)Prospective translation 前瞻式翻译波斯特盖特(Postgate)Prototext 原型文本波波维奇(Popovic)Pseudotranslation 伪翻译Pure language[Logos 逻各斯] 纯语言沃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Radical translation 原始翻译奎因(Quine)Rank-bound translation 级阶受限翻译卡特福德(Catford)Realia 独有特征弗拉科夫(Vlakhov)和弗罗林(Florin)Receptor language 接受语奈达(Nida)和泰伯(Taber)Translation with reconstruction 重构式翻译古阿德克(Gouadec) Redundancy 冗余奈达(Nida)Refraction 折射利弗威尔(Lefevere)Regulative translational conventions 规约性翻译常规诺德(Nord) Relay interpreting 转接传译Repertoreme 知识库要素托利(Toury)Resistancy 阻抗韦努狄(Venuti)Restricted translation 受限翻译卡特福德(Catford)Restructuring 重组奈达(Nida)和泰伯(Taber)Retrospective translation 后瞻式翻译波斯特盖特(Postgate)Rewriting 重写利弗威尔(Lefevere)Rhymed translation 韵体翻译利弗威尔(Lefevere)Secondary translation 二级翻译迪勒(Diller)和康纳留斯(Kornelius)Selective translation 选译古阿德克(Gouadec)Semantic disambiguation 语义消歧Semantic translation 语义翻译纽马克(Newmark)Serial translation 序列翻译卡塞格兰德(Casagrande)Service translation [Inverse translation 逆向翻译] 服务型翻译纽马克(Newmark) Sight translation 视译Signed language translation 手语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同声传译Skopos theory 目的论赖斯(Reiss)和弗米尔(Vermeer)Source language 源语Source text 源文本Source text-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 源文本取向翻译研究Specification 具体化Structure shift 结构转换卡特福德(Catford)Stylistic equivalence 文体对等Target language 目标语Term banks 术语库Terminology 术语Text typology 文本类型学Textual equivalence 文本对等卡特福德(Catford)Textual norms 文本规范托利(Toury)Thick translation 增量翻译阿皮尔(Appiah)Think-aloud translation 有声思维记录Third code 第三语码弗劳利(Frawley)Time-restricted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关于时域的翻译理论霍尔姆斯(Holmes) Total translation 完全翻译卡特福德(Catford)Transcription 注音Transeme 译素范·路文兹瓦特(van Leuven-Zwart)Transfer 转移Transference 迁移卡特福德(Catford)Translatability 可译性Translationese [Third language 第三语言] 翻译体Translatorial action 译者行动赫尔兹·曼塔里(Holz M?ntt?ri)Transliteration 音译Transposition 置换维纳(Vinay)和达尔贝勒纳(Darbelnet) Unbounded translation 不受限翻译卡特福德(Catford) Undertranslation 欠额翻译纽马克(Newmark)Unit of translation 翻译单位Universals of translation 翻译普遍特征Verbal consistency 词语一致Verifiability 可核实性赖斯(Reiss)和弗米尔(Vermeer) Vertical translation 纵向翻译福勒纳Voids 空缺Whispered interpreting 耳语传译Writer-oriented machine translation 作者取向机器翻译。
浅析本雅明纯语言翻译理论
![浅析本雅明纯语言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fa8d2d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d0.png)
2012.08学教育84第二种译法:我们被视为智力愚钝的学生,支配学习英语。
按照语法第一种翻译是没有错误的,而第二种译法则打破传统,不落俗套,活灵活现的表现了当时被歧视者遭受歧视、受压抑的沮丧心情。
2、语感有助于语言内涵的再创造在普通的诸如诗歌等文章或是词句的翻译当中,就算翻译有误,也至多是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意境,然而,在商务贸易中出现翻译不准确或是错误则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为商务翻译多是涉及大额资金或者技术等的交易,因此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对精确性的要求则比普通的翻译要高得多,对此,语感的重要性将会更加突出。
如:So if you will reduce your price by say,5%we might come to termers.应该译成:因此如果贵方肯降价5%的话,我们将达成协议。
而不是:如果贵方肯降低价格,比如说5%,我们或许可以达成协议。
显然两者之间有个包含关系,如果将这个折扣率理解错误,则会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同样的,在商务翻译中,应该尽量做到准确精炼,切记长篇大论,要注重某些特殊词的具体意义。
比如说:我方已经开始向国外出口我们的机器。
(1)We have begun to export our machines to the countries abroad.(2)We have begun to export ourmachines.因为“export”本身就具有向国外出口商品的意思,所以第二种译法就显得重复,不精炼。
再如:我方需要新式衣服。
(1)We need clothes which is of thenew style.(2)We need new-style clothes.“new-style”是新式的意思,既明了又简洁,就不必再用一个从句表达,显得冗杂。
三、小结翻译工作的优劣将直接取决于翻译人员的综合实力,包括健康的专业思想、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双语听说能力及运用能力、较强的揣摩能力以致对原作进行仔细细心揣摩,感悟出原作者的深刻含义及无限韵味,广阔的知识面,包括文化背景等等。
从“狰狞”到“和谐”:本雅明“纯语言”的翻译观
![从“狰狞”到“和谐”:本雅明“纯语言”的翻译观](https://img.taocdn.com/s3/m/e66286e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1.png)
从“狰狞”到“和谐”:本雅明“纯语言”的翻译观杨宁宁【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摘要】Walter Benjamin's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1921)presentsa pure language translation theory.It seems monstrosity,because it banishes reader (recipient)and communication,evenmeaning.In fact,pure language theory is a harmony translation theory.In pure language the reconcili-ation and fulfillment realm witness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the two bickering and contradictoryconcepts,the originality and the translation,thefidelity and freedom.Benjamin's translation theory about pure language is ideal in some degree,with strong messianic redemption spirit.We can be close infinitely to it but never reach it.%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文提出了一种“纯语言”的翻译观,这种翻译观看似“狰狞”,因为它放逐了“读者”(接受者)与“交流”,甚至放逐了“意义”。
理论上它是一种“和谐”的翻译观。
在纯语言这一“和谐、圆满的领域”的观照之下,原作与译作、忠实与自由这两对以往总是争吵不休、相互对立的概念也和谐地统一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t is 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 to release in his own language that pure language which is under the spell of another to liberate the language imprisoned in a work in his recreation of that work.
• 本文被奉为文学翻译研究的经典,并在20世纪 80年代被视为后现代翻译理论的代表作
二、本雅明的“纯语 言”
• 各种语言(碎片)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亲缘关系,这 种内在的亲缘性是以一种特殊的趋同性为标志的, 但这种趋同性却并非相似性或可代替性,而是一种 互补性。同一事物,在作为整体的每一种语言中被 意指,但此事物又无法被任何单一的语言所企及, 而要通过所有相互补充的语言意图之总体性,方可 到达。这个由各种相互补充的语言意图所构成的总 体,就是纯语言(pure language)。
四、力求表意方式的互补与融合
3、“貌合神离”
• “I beg your pardon,” said Alice very humbly, “you had got to the fifth bend, I think.”
• “I had not!” cried the mouse, sharply and very angrily. • “A knot?” said Alice, always ready to make herself useful, and looking
• 译者的任务就是在自己的语言中将纯语言从另外一种 语言的魔咒中释放出来,是通过再创造将囚禁于一部 作品中的语言解放出来
• 翻译不是要转换和传达原作的内容和意义,因为信息 和意义只是原作中非本质的东西。翻译是要把作品中 那些内在的,固有的特殊意蕴(不同语言之间的亲缘 性)转换过来
• 为了语言的缘故,他得突破自己语言腐朽的障碍
• 翻译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有着不同的 意指方式的语言之间恒定地流动,让不 同的语言在相遇和互补的过程中显示出 它们之间的亲缘性,最终让纯语言从各 种意指方式的协和中呈现出来,达到救 赎的终点。
• 译作不是要仿造原作的含义,而是要与 原作的意指方式融为一体,引入异质语 言的意指方式,打破自身语言已经腐朽 了的障碍。
四、力求表意方式的互补与融合
4、貌离神离
• … nor was Mrs. Hurst, who had married a man of more fashion than fortune, less disposed to consider his house as her home when it suited her. (J.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Ch.4, V.I)
四、力求表意方式的互补与融合
2、意指方式不同,意指对象相同 • All goes on for the best here and I’m enjoying it
quite a lot. They say I take to it like a duck to water. • 这儿的一切都很好,我感到很惬意。他们说我 真有点如鱼得水。(比较:如鸭得水) • That history test was duck soup. • 那次历史考试真是小菜一碟。(比较:真像煮 鸭汤)
实例3
• On the morning of a fine June day, my first bonny little nursling, and the last of the ancient Earnshaw stock, was born. (E. Bronte: Wuthering Heights, Ch.8, V.I)
snail/数据处理进行得像蜗牛一样慢
意指方式实例2
• at a stone’s shot/一箭之遥 • to live a dog’s life/过着牛马般的生活 • a shadow of a smile/一丝笑意 • 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
三、译者的任务:开发纯语言
anxiously about her. “Oh, do let me help you to undo it!” (Lewis Carroll: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Chapter 3) • 译文一:“请原谅,”阿丽思很恭顺地说,“我想你是讲到第五个拐弯 的地方吧?” • “我还没讲到!”耗子生气地尖声说道。 • “打了一个结!”阿丽思说,她总是乐于帮助别人,所以焦急地看着周 围。“啊,让我帮你把它解开!”(陈复厣) • 译文二: “对不住,对不住。你说到了第五个弯弯儿嘞,不是吗?” • 那老鼠很凶狠怒道:“我还没有到。” • 阿丽思道:“你没有刀吗?让我给你找一把罢!” (赵元任)
一、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
• 沃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20世纪德国在翻译研究领域最有建树、影响最 大的哲学家
• 《译者的任务》(“The Task of the Translator”,1923)是本雅明翻译法国诗人波德莱 尔《巴黎风貌》后所写的一篇导言;在文中对 翻译的本质及原文与译文的关系等提出了一系 列独到的见解
• 译文一:再说那位嫁了个穷措大的赫斯脱太太,每逢 上弟弟这儿来作客,依旧像是到了自己家里。(王科一)
• 译文二:而那位赫斯特夫人嫁了个家财不足、派头有 余的男人,因而一旦得便,也很方式的互补与融合
• 本雅明并非不要“忠实”,他要的是比 传达意义更高的“真实”,他要寻求的 是语言之间的亲缘性(the kinship of languages),让原文与译文之间达到和谐 统一,也就无限接近了忠实。
• Therefore, it is not the highest praise of a translation to say that it reads as if it had originally been written in that language.
五、译者的基本错误
• 译者常犯的另一个错误,是机械的字对字的直 译。在有的情况下,字对字的直译并不能产生 原文的回声,而必须做出必要的补偿或变通。
• 译文一:6月份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厄恩肖 这个古老世家的最后一代继承人出生了,这是 第一个我亲自喂养的孩子。
• 译文二:六月份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要抚 养的第一个小宝宝,也是古老的厄恩肖家族的 最后一根苗,出世了。
四、力求表意方式的互补与融合
1、意指方式相似,意指对象相同 • I desire you will do no such thing. Lizzy is not a bit better
五、译者的基本错误
• The basic error of the translator is that he preserves the state in which his own language happens to be instead of allowing his language to be powerfully affected by the foreign tongue.
• 语言的“终极本质”(ultimate essence);各种语言通 过各自意义的形式互补、交融达到和谐(harmony of the languages) ,使各种语言相互融合臻至完满。
• 意指对象(the intended object)的相同性;意指方式 (the mode of intention)的相互补充,相互妥协,相 互交融。
• 翻译家的根本错误在于他保持了本国语 言的一种偶然的状态,而不是让自己的 语言受到外语的强烈影响.
实例
• The stage of mental comfort to which they had arrived at this hour was one wherein their souls expanded their skins, and spread their personalities warmly through the room.(Tess)
对本雅明“纯 语言”的思考
孙致礼
前言
• 2002年1月,我在《中国翻译》上发表了题为 《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的论文, 指出中国的文学翻译长期“重神似而不重形 似”,崇尚归化轻视异化,妨碍了中国翻译水 平的提高。呼吁翻译界要以“形神皆似”为追 求,主张“异化为主,归化为副”的翻译策略。
• 我的这一主张,可以从本雅明的理论中得到支 持。
实例1
• 翻译不是发挥译文的“优势”,而是发 挥译文的“韧性和潜力”,尽量包容原 文的表意方式
• Unless you’ve an ace up your sleeve, we’re dished.
• 除非你有锦囊妙计,否则我们是输定了。 • 除非你袖中藏有王牌,否则我们是输定
了。
实例2
Wine was thicker than blood to the Mondavi brothers, who feuded bitterly over control of the family business, Charles Krug Winery. • 译文一:查尔斯·库勒格酿酒厂使蒙特维兄弟忘 了手足情谊,他们为争夺这份家业而结怨成仇。 • 译文二:对于蒙特维兄弟来说,酒浓于血,他 们为了争夺查尔斯·库勒格酿酒厂这份家业,而 斗得不可开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