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如何做好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作者简介:曹旺(1965.10-),男,内蒙古兴和县人,大学本科,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动物饲养、饲料营养、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等工作。

蛋鸡如何做好开产前的饲养管理
曹旺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农牧和科技局013650)
摘要:蛋鸡规模化养殖为我国鸡蛋市场消费提供了保证,养殖者除了关注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外,开产前的饲养管理也应重视。

育雏阶段要紧抓入雏后的饲料营养调配及疾病免疫防控,同时做好舍内温湿度的管控,通过营养、光照调控使体成熟和性成熟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从而为开产做准备,另外,开产前应重视兽药的科学使用,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关键词:蛋鸡;育雏;育成;饲养;管理
争斗,在个体地位与从属关系确立后笼养蛋鸡才会停止战斗。

一些存在恐惧感的笼养蛋鸡也会发生互啄,胆子越小的蛋鸡越容易被其他蛋鸡欺负,严重影响笼养蛋鸡的生长发育。

除此之外,鸡舍环境条件也会引发笼养蛋鸡互啄,如鸡舍空间有限,笼养蛋鸡之间密度过大,相互拥挤中会产生鸡啄。

鸡舍通风不良、光照过强、鸡舍为卫生差,以及蛋鸡过于肥胖等都会引发笼养蛋鸡互啄。

再者,由于霉菌病肠炎引起的笼养蛋鸡营养不养,蛋鸡体内存有羽螨等也会造成笼养蛋鸡互啄。

3.2鸡啄癖防治措施
饲养员要尽快查明啄癖原因,并做好应对措施。

如加强鸡舍光照管理,合理控制笼养蛋鸡饲养密度,科学供给笼养蛋鸡饲料,及时给笼养蛋鸡剪喙,给笼养蛋鸡带上小眼镜,以加强控制。

笼养蛋鸡饲养员在日常饲喂上可在鸡饲料中添加1.1%~2.1%的石膏粉,连续饲养15d 可有效预防笼养蛋鸡啄癖。

在笼养蛋鸡饲料中混合0.3%~0.5%的食用盐也可预防笼养蛋鸡产生脱水的现象,进而降低笼养蛋鸡互啄概率。

与此同时,饲养员还可配合使用啄毛灵等药物治疗啄癖。

当笼养蛋鸡因体外存有寄生虫而发生互啄时,饲养员可使用一定剂量的药物消灭体外寄生虫,如杀螨1号,缓解笼养蛋鸡互啄情况。

此外,对鸡群
发生互啄情况,蛋鸡饲养员可在鸡舍上方悬吊一些蛋鸡喜欢食用的蔬菜或青草供其啄食,以转移笼养蛋鸡的注意力,不断降低笼养蛋鸡的互啄概率,保证笼养蛋鸡的存活率。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笼养蛋鸡成长中,疲劳症、鸡啄癖、脂肪肝及出血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要想有效控制预防蛋鸡疾病,需要蛋鸡饲养人员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对症下药,给笼养蛋鸡生长提供优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斌,马天洪,闵雯嫣,等.扬州某鸡场笼养蛋鸡产蛋期血清骨代谢指标动态变化[J].畜牧与兽医,2020,52(9):133-137.
[2]杨露晴,刘国庆,马秋刚,等.小麦-DDGS 饲粮磷水平对京红代蛋鸡产蛋后期产蛋性能、蛋壳品质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9,42(8):29-32.[3]韩海霞,高金波,曹顶国,等.层叠式笼养不同笼层鸡产蛋性状和蛋品质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9,51(8):116-117,122.
[4]孙倩倩,李健,蓝天韵,等.蛋鸡的产业发展现状及中药在蛋鸡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兽医医药杂志,2020,39(3):97-101.
蛋鸡在我国养殖非常普遍,目前总存栏数一直稳定在11~12亿之间,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鸡蛋来源。

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非常重要,如果性成熟前各项发育指标不达标,将会对产
蛋期蛋品质及产蛋性能产生很大影响[1]。

1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
育雏阶段是指鸡从出壳到6周龄前,该时期由于机体免疫系统还未发育完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疾病,需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2]。

雏鸡出壳后要及时免疫马立克疫
苗,之后运输到育雏场,入雏前需将舍温升至35℃左右,入雏后2h 左右即可进行喂料开口。

饲料营养一定要丰富,中小型鸡场可直接购买大厂家的全价颗粒料,大型鸡场可自配料,这
样可以节约一部分的成本,推荐日粮配方为:玉米62.7%、麸皮4%、豆粕25%、鱼粉1.5%、菜粕3%、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添加剂1%。

饮水中可加入抗生素和电解多维,便于排出胎粪,防止鸡白痢疾病,开口后可再使用微生态制剂拌料或饮水,利于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建立。

雏鸡饲喂时要遵循“少喂勤添”的原则,能有效避免过多剩料被粪便污染。

需要注意刚出壳的雏鸡抵抗力较低,对环境温度敏感,建议首日龄育雏温度控制在35℃左右,之后每天下降0.5℃,让其逐步适应环境。

光照方面,前3d 需提供24h 的持续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55~65lux 之间,这样有利于其快速适应环境。

3日龄后光照强度可降低至30lux 左右,光照时间
饲养管理|禽业技术
183
2021.3
缩短为22h。

除了温度和光照外,湿度控制也很关键,育雏期间要经常在地面洒水,使空气中的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从第4天开始,雏鸡的饲喂原则从“少喂勤添”逐渐变为定时定量,建议饲喂6次/d,每只鸡的饲喂量在13g 左右,之后逐日增加。

雏鸡7日龄时可使用新支二联弱毒疫苗进行滴鼻点眼免疫,滴鼻是通过疫苗株刺激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反应来预防呼吸道途径传播的疾病,点眼则是为了刺激眼部哈德氏腺的免疫反应,用以产生抗体。

雏鸡饲养密度最好控制在40只/m 2左右,饲养密度越低,传染性疾病爆发概率就越小。

当育雏进入第二周时,舍温可调整至30~34℃之间,湿度可降至55%左右,每日光照时间调整为20h,光照强度也可下降至20lux,可以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

随着育雏进入第3周,饲养密度可调整为35只/m 2左右,环境湿度可维持在50%即可,光照采用自然光照,夜间适当补光,饲喂要保持规律,防止天气突变引发感冒的发生。

4周龄后的雏鸡大羽已经长出,初步具备保温性能,对外界抵抗能力也增强,舍内温度维持在20~25℃即可,饲养密度控制在25只/m 2左右。

整个育雏期间通风是逐渐增强的,前期以保温为主,中期逐渐加大鸡舍通风量,让鸡群有个适应过程,后期则以通风为主,必要时借助风机进行通风,防止环境中有害气体含量超标。

2育成阶段的饲养管理
7~17周龄是鸡的育成期,此期体重快速增加,但还没有性
成熟。

刚转入育成舍的蛋鸡饲养密度可控制在15~20只/m 2,育成期主要任务是保证鸡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

育雏成功的鸡场能使二者同步成熟,鸡群同步开产,生产性能非常整齐,产蛋
率高,蛋品质好,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持久。

若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差异大,则开产可出现推迟或提早现象,鸡群非常不整齐,后期蛋品质也会较差。

体成熟控制方面要严格监控体重,体重过大时要进行适当限饲。

育成期是鸡骨骼和肌肉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较高能量来确保体重增长,但又不能饲喂过肥,还要避免早熟现象,需要严格控制蛋白水平
[3]。

推荐日粮
配方为玉米61.9%、麸皮12%、豆粕15.5%、鱼粉1%、菜粕4%、棉粕2%、磷酸氢钙1.2%、石粉1.1%、食盐0.3%、添加剂1%。

为降低换料应激对鸡群带来的影响,育雏料转变为育成料时要逐步过渡,建议过渡期限为3~7d,期间逐渐提高育成料比例,降低育雏料比例,使鸡胃肠道有逐步适应过程。

育成期每日饲喂3~4次即可,饲喂时应注意每天观察鸡的行为,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疾病诊断。

育成期间还要定期监控体重,一定避免鸡饲养地过肥。

定期将体重较轻的鸡单独挑出饲喂,增加饲喂量,而体重过肥的也要挑出,安置在单独区域进行限饲,这样可以保证鸡群体重整齐。

一般不同的鸡品种都有严格的日龄和对应的体重参考值,如果体重低于标准参考值10%左右,每日饲喂量可增加1%左右,反之则减少1%左右。

这里有一个临床基层总结的小窍门给大家参考,如果鸡群中有80%的鸡在采食,20%的鸡在饮水时表明饲喂量合适。

光照对性成熟可产生重要影响,一般7周龄的育成鸡每日保持10h 的光照时间即可,光照强度可保持在10lux 左右,8~17周龄每日保持9h 恒定光照时间,降低光照强度有利于推迟鸡群性成熟时间,反之则可使性成熟时间提前到来。

实际生产活动中,光照调节范围维持在5~10lux 即可。

除此之外,鸡群育成期间舍温保持在18~25℃之间,日内温差尽量不要超过3℃,保持舍内环境安静,为鸡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育成期最后两周要为开产期做准备,首先要更换饲料,配方推荐为玉米57.4%、麸皮3%、豆粕20%、鱼粉2%、菜粕4%、棉粕3%、磷酸氢钙1.3%、石粉8%、食盐0.3%、添加剂1%。

每日饲喂3次即可,每日每只鸡的饲喂量控制在75~80g,换料时为了避免出现较大应激,换料时间控制在1周左右,逐渐增加新料比例,降低老料比例。

3开产前注意事项
鸡群开产前最需要注意的是用药管理,很多药物的休药期短则3d,长达28d,而鸡群通常在第18周就开始产蛋,虽然此时产蛋率很低,但鸡蛋已能作为商品上市销售,故育成期如果需要使用兽药,一定要根据休药期科学用药,避免药物在鸡蛋中残留。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利益驱使,部分兽药厂家销售的兽药产品存在不规范现象,表现实际成分和标识成分不一致,有些还含有违禁成分,导致鸡群开产后鸡蛋不合格,因此,鸡场采购兽药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有二维码追溯的产品。

除了用药需要注意外,很多养殖场反应鸡群开产前会有1~2周的腹泻现象,这种情况需要重点观察鸡群,如果采食、饮水等行为正常,无伤鸡、死鸡等情况,鸡精神良好,那么腹泻大多是饲料原因导致的,而非病理性因素,无需过度担心。


开产后饲料中的石粉比例逐渐增加,加上激素影响,肠道微生态有适应过程,期间容易出现腹泻,一般在150日龄之后可自行康复,也可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0.2%的微生态制剂,连续使用5~7d,能快速改善腹泻。

4小结
鸡蛋是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鸡蛋消费量也逐年增加,直接带动养鸡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我国当下存栏在2000只以下的鸡场已经占比非常少,80%以上的鸡场存栏都在5000只以上,且鸡场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养殖集团、龙头和专业合作社在近些年也出现飞速发展,但大多数养殖场都是把精力重点放在如何做好产蛋期饲养管理方面,殊不知开产前的育雏期和育成期对产蛋鸡群同样有重要影响。

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务必遵守鸡的生长和发育规律,通过营养、光照、温湿度等手段进行人工调控,使鸡的生产性能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霍红.蛋鸡育雏期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兽医导刊,2020(19):99.[2]张升军.蛋鸡种蛋贮存及育雏管理[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9):182.[3]刘江川,高云礼.蛋鸡育成期的科学饲养和日常管理要点[J].现代畜牧
科技,2020(9):32-33.
禽业技术|饲养管理
1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