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时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单选题
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战)最重要的背景
因素有五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
的民族主义愿望和不可逆转的军事时间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
B.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D.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一位法国观察家在1912年指出:“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多少次地听到人们说,
‘战争要比这种永久的等待好’!在怀有这种愿望的时候,不存在悲伤,而是一种私底下的期望。
”这反映了一战前欧洲( )
A.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B.各国社会秩序稳定
C.人民对战争普遍向往
D.爱国主义传统深厚
3.俾斯麦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
两个大
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
”这里的“两个大国”在一战前最有可能是指( )
A.俄国和奥匈帝国
B.英国和法国
C.法国和俄国
D.英国和德国
4.“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
关联盟全体之事。
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
”该盟约
所体现的原则是( )
A.“集体安全”和“大国一致”
B.“集体安全”和“委任统治”
C.“维护和平”和“大国一致”
D.“维护和平”和“集体安全”
5.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
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
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 )
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
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6.1921年,在美国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日、法、意五国签订了
《五国条约》,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从而开启了五国长达
15年的“建舰休息期”。
据此可知《五国条约》( )
A.暂时缓和了列强间的军备竞赛
B.大大提高了美国海军的影响力
C.有效限制了日本主力舰的发展
D.严重冲击了英国海上霸主地位
7.巴黎和会上,列强在许多问题上争吵不休,但在有个问题上却高度一致。
这
个问题未见诸于和会议程,但“是一个占据了无形一席的无形成员”,成为影
响和会的强力因素,以致列强在整个和会过程中多次讨论如何扼杀或遏制其影
响的问题。
据此推断,“这个问题”指的是()
A.中国山东问题
B.德国赔款问题
C.干涉苏俄问题
D.国联成立问题
8.有统计数字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多万人受伤,
350万人终身残疾。
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66.6%。
这些数字表明( )
A.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B.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其残酷的杀戮为主要特点
C.中国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美国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9.下图为1919年的一幅漫画《超重》,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的橄榄枝交给一只和平鸽。
作者意在( )
A.彰显国联在处理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B.质疑国联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能力
C.颂扬战后兴起的全球反战与和平思潮
D.揭露美国试图通过国联称霸世界的野心
10.在电影《我的1919》中,顾维钧与列强据理力争。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不可
能遇到的情况是( )
A.日本要求占领德国控制的太平洋岛屿
B.苏俄代表强烈抗议协约国对它的武装干涉
C.美国代表与英法代表会上斗争激烈
D.法国力图削弱甚至肢解德国
11.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
内容有“海洋上的航行有
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成立一个一般
性的各国联合组织”。
其最终目的是()
A. 争当海上霸主
B. 争夺贸易霸权
C. 建立国际联盟
D. 攫取世界霸权
12.国际联盟曾是近代世界的重要组织。
下列关于国际联盟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美国和苏俄(联)始终没有加入
②强调“大国一致”的原则
③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④带有大国控制和强权政治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帕奇去世,终年111岁。
他
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
”“我不喜欢战争。
”“有时我晚上还会梦到战场,当
时的惨状令我无法忘怀。
”下列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观念兴起
B.英国一直是坚定的和平主义的拥护者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保持了长久的和平
D.鼓励人们采用战争去解决国际间争端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具体表现在( )
①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四大帝国纷纷解体
②诞生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民族国家
③英帝国疆域内的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
④埃及、巴拿马分别收回苏伊士、巴拿马运河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
80多
年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希拉克曾这样评价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
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
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
结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参战的诸多评价中,
你最赞成的是()
A.对德宣战导致不少中国劳工丧生
B.对德宣战是段祺瑞政府的错误决策
C.对德宣战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对德宣战不利于一战的尽快结束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在华均势被打破,中国的命运被控制在日本手里。
一些先进中国人决心利用一战,奋力一搏,北洋政府高官梁士诒就在1915年提出了“以工代兵”的外交策略。
而此时,西方列强已为战争付出沉重代价,法国和
英国意识到这将是一场持久战和整体战,战争的结局将取决于经济、军事实力和人力资源,而中国正是可以为两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的国度。
从1916年
开始,中国为英法提供了14万精壮华工,从事军工生产、物资运输、修筑战壕等工作。
1917年8月,中国历经三年的参战努力,正式向德奥宣战。
之后,中国不
仅宣布废除与德奥两国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德奥两国在华租界、终
止支付庚子赔款,而且取消了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
因为华工的到来,英法在
大战紧要关头免去了人力资源蜃乏的后顾之忧。
因为华工的存在,中国外交官才能够在巴黎和会上义正词严地要求国际社会还中国以公道,并最终帮助中国政府以平等的身份走向世界。
——摘编自徐国琦《“危”“机”与“苦”“力”:一战华工的故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工参加一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参加一战的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联盟之宗旨为: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材料二传统国际法认为,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是合法的,国家有诉诸战争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即所谓“诉诸战争权”。
—一刘海山《裁军与国际法》材料三……国际联盟作为一个工作机构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它所努力促进的理想,它所引起的希望,它所制定的方法,以及它所建立的机构,都已成为文明世界政治思想活动的重要部分,它们的影响将一直存在到人类消除国家和民族界限的融洽无间的时代。
——[英]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国际联盟的建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怎样的愿望。
(2)结合材料二、三,想一想国际联盟的成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3)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思考国际联盟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大军事集团
的形成为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符合“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C项正确;“欧美列强在一战前已制定军事时间表”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不是一战,故B项错误;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是一战爆发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前的民族主义。
根据材料“‘战争要比这种永久的等
待好’!在怀有这种愿望的时候,不存在悲伤,而是一种私底下的期望”可知,一战前欧洲出现了渴望战争的现象,这是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体现,故A项
正确;期待战争的心态与社会秩序是否稳定无关,故排除B项;人民普遍向往
战争说法绝对化,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极端民族主义,不是爱国主义,
故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
两个大国都希
望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取商业收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一战前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的最主要矛盾,故D项正确。
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的矛盾不是世界性的,故A项排除。
一战前夕的英国、法国和俄国是协约国盟国,故B、C项排除。
4.答案:D
解析:从“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维护和平”与“集体安全”的原则,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帝国主义列强宣称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又宣布各种“保留条件”,就是准备随时找借口不履行《非战公约》,这是该公约虚伪性的体现,
故选B项。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该条约规定了五国主力舰总吨位的比例,从而开启了五国长达
15年的“建舰休息期”可以看出《五国条约》的签订缓和了列强间的军备竞赛,故A项正确。
BCD三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A。
7.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这个国家没有出席巴黎和会,但根据"列强在整个和会过程中多次讨论如何扼杀或遏制其影响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建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苏俄,所以“这个问题”指的是干涉苏俄的问题,故选C;中国、德国都出席了巴黎和会,排除AB;成立国联是巴黎和会议程的重要内容,排除D。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战死”“受伤”“残疾”人数数额巨大,表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故选B;一战是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A项表述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排除;中国和美国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
史实,排除。
故选B。
9.答案:B
解析:漫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将一个写着“国际联盟”字样的粗大且沉重的橄
榄枝交给一只和平鸽,和平鸽张大口也无法咬住这个粗大的橄榄枝,结合漫画标
题《超重》,可知作者表达了对国际联盟维护世界和平能力的质疑,因此正确答案是漫画表现了作者对国联维护世界和平能力的怀疑,因此A错误;C与题干信
息无关;漫画没有反映出美国的称霸意图,因此D错误。
10.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俄并没有参加巴黎
和会,所以B错误,但符合题意要求。
1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后的美国的对外政策,在一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大增,借此美国在巴黎和会上上提出了“十四点原则”以攫取世界霸权,所以正确的是
D项,BCA不是最终目的,排除。
12.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国联实际上被英法操纵,美国鉴于其无法操纵国联,故一
直没有加入;国联成立之初,苏俄(联)因为受到排斥而没有加入,但1934年
苏联加入了国联,所以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故①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③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国联在形成决议时实行“全体一致”原则,故②表
述错误,符合题意。
国联被英法控制,带有大国控制和强权政治色彩,故④表
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A项正确。
13.答案:A
解析:材料是参加一战的一名老兵对战争的反思,他明确指出:战争是残酷的,战场的惨状令人无法忘怀,给人带来痛苦的回忆,战争不值得成千上万的人付
出生命。
这反映了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
和平主义思潮兴起,故A项正确。
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
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纷纷解体,在这些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波兰、捷克斯洛
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
版图,故①②正确。
殖民地士兵在帮助宗主国作战的同时,民族独立意识进一
步觉醒,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冲击了英国的殖民体系,反映了英帝国疆域
内各自治领的离心力增强,故③正确。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巴拿马收回
巴拿马运河主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故④错误。
故A项正确。
15.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国北洋政府对德宣战,并派出大批劳工到欧洲战场服役”、“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捍卫了法国的领土、理念和自由”可以看出中国对
德宣战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客观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ABD 三项均不是题干材料的主旨,应排除.故选C
16.答案:(1)背景:日本在中国霸权局面的形成;“以工代兵”' 策略的提出;英法等国人力资源的不足;有识之士的努力。
(2)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法人力不足的问题;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助力国家收回主权;有利于一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解析:⑴由材料“中国的命运被控制在日本手里”得出日本在中国霸权局面的
形成;由材料“北洋政府高官梁士诒就在1915年提出了‘以工代兵’的外交策略”得出“以工代兵”策略的提出,有识之士的努力;由材料“战争的结局将
取决于经济、军事实力和人力资源,而中国正是可以为两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
力资源的国度”“因为华工的到来,英法在大战紧要关头免去了人力资源匮乏
的后顾之忧”得出英法等国人力资源的不足。
(2)由材料“因为华工的到来,英法在大战紧要关头免去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
顾之忧”得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法人力不足的问题;由材料“从1916年开始,中国为英法提供了14万精壮华工,从事军工生产、物资运输、修筑战壕等工作”得出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由材料“中国不仅宣布废除与德奥两国所签
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德奥两国在华租界、终止支付庚子赔款,而且取消
了德奥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得出助力国家收回主权;由材料,,中国外交官才
能够在巴黎和会上义正词严地要求国际社会还中国以公道,并最终帮助中国政
府以平等的身份走向世界”得出有利于一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答案:(1)反映了当时世界各国追求和平(合作)的愿望。
(2)意义:国际联盟倡导和平与安全,反对战争;国际联盟的成立旨在建立世界性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等,这些都成为了人类文明演进历史中
的重要内容,对于人类和平解决各种国际争端,处理好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避免冲突和战争,促进人类社会和平、稳定、发展和进步,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和历史意义。
(3)经验教训:国际组织是各个成员国所共有的,成员国拥有平等的权利,要防止和避免少数大国操控国际组织并把其变成大国争霸的工具;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要恪守宗旨、坚持原则、有所作为,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概括、提炼有效信息即可。
第(2)题,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注意回答“意义”,即积极的一面。
第(3)题,从国际组织的建立、宗旨、活动、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谈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