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凝聚力实实在在地存在并渗透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形成强大的民族精神不断激发着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和永不低头的抗争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百难仍能屹立于东从古至今大一统思想始终深深印在中华儿女心中历代贤明君王和仁人志士皆以民族独立统一国家繁荣富强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后天下之乐而乐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DOI: 10. 13937 / j. cnki. sjzjjxyxb. 2015. 04. 0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


1 2 坤 , 段致平
( 1. 河北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61 ; 2.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
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此,学术界也掀起了研究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热潮。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阐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关系,以及如何对待二者的关系,分别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系
[5 ]
· 120·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第 38 卷 第 4 期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继承
( 一) 国家层面上的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 “富强、民主、文明、 ,这是从国家层面来讲的,强调建设一个怎样 和谐” 的国家。这不仅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为反抗压迫、谋 求民族独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奋斗目标, 更反映了当下创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 会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建设 “五位 一体” 相协调、相对应,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渊 源,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 自古以来, 国家繁荣富 第一,关于 “富强 ” 强一直是历朝历代所追求的政治和社会目标 ,在这 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是德治、法治、可持续发展等 多方面的有机统一。国家政治的良好运行是一个国 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 民生、物质、文化等 , 《论语 · 等。像儒家提出的 “富而后教 ” 的思想 : ‘庶矣 子路》 篇中讲到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 : ‘既庶矣, 又何加焉? ’ 曰 : ‘富 哉! ’ 冉有曰 : ‘教之。’ ’曰 : ‘既富矣,又何加焉? ’ 曰 ” , 之。 这强调一个国家运行的良好是百姓 、富裕和教育共 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 很多人认为在传统文化 第二,关于 “民主 ” 中并不含有 “民主 ” 思想, 民主是西方文化的产 物。其实不然,在中国古代社会,与社会背景和人 。“民本 ” 注 民利益相结合诞生的是 “民本” 思想 重百姓利益以及百姓对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这在 一定程度 上 是 对 “民 主 ” 的 反 映, 核 心 是 爱 民、 利民、护民。这就要求君主把控好自身的权力 ,约 束好自身行为,对君主和官吏德性的养成、人格的 , “民 塑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与 “民本 ” 相比 ” , 主 则是站在人民的立场 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 来保护和伸张人民的权利,强调主权在民。我们能 看到二者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在文化交流不断深入 的今天,二者是相互补充的, 今日的 “民主 ” 必 然也重视民生和民用问题,必然也认为人民是国家 的基础和根本。 。 “文明 ” 这一词语出自 第三,关于 “文明” 《周易》 ,意为文采光明, 与 “文化” “人文 ” 有 。 《周易 · 贲卦 》 中曾讲到 “文明以 着密切联系 ,意思为 , “贲卦由在下的离卦和在 止,人文也” 上的艮卦组成, 离卦体现出德性的灵明照察功能, [6 ] ” 艮卦体现 出 各 得 其 所 的 安 顿 之 意。 由 此 可 见, “文明” 是人民通过德性和心智的灵明, 使的自然
中图分类号: B0 -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875 ( 2015 ) 04-0118-05
“每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民族, 其民族精神 都是民族性、 时代性的统一,或者说是优秀传统、 时代精神的结合。继承优秀传统,就是把民族传统 中优秀的、与当代实践契合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 进行弘扬,使其转化为现实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 [1 ] ” 和行为规范。 文化总是植于现实并在现实中不 断丰富,在此基础上传统性和时代性是文化的两个 维度。传统文化亦是如此。那么作为在当今时代背 景下产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必 然会对其产生基础性的和潜移默化影响 ,这是文化 发生作用的普遍规律。
收稿日期: 2015 - 05 - 06
网络出版地址: http: / / www. cnki. net / kcms / doi /10. 13937 / j. cnki. sjzjjxyxb. 2015. 04. 023. html 基金项目: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 2015030366 ) 。
[3 ]
力量,同时这种力量也能够转化为改造现实的强大 精神动力,这便是一个民族维护其独立、尊严与发 展所迸发出的抗争奋发精神,创新进取精神。历经 沧桑岁月的中华民族亦是如此,经历战争和政权更 替、治乱变动、分合交错,始终延续不断,正是因 ” “和而不同 ” 等这些共 ” “大一统 为有 “致中和 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并一脉相承。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了中华民族历 史层面的向度与厚度,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 。“一个时代的发展,不可以没有指导思想, 没 识 有价值体系,没有远景,对于人类的大问题没有提 ” 长期以来, 我国致力于经济发展, 取得了 案。 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与 经济发展相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较为滞后,甚至出现了价值观信仰危机,培养、践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观迫在眉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培育要立足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现状,务必根 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因为做为引导国家、 社会和人民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 界民族之林的强大思想武器,更是因为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精神支柱,失去了它,人们就 会无所适从,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摧毁或消失,意味 著一个民族的消亡。 一方面,从历史角度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是对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 ,体现出 了核心价值观之历史层面的向度与厚度 。从现实需 要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一样,要发挥其凝聚民族与大众的重要作用 。在 很大程度上,优秀传统文化以大众为载体进行文化 的传承,其有效性更加明显。从这一角度来看,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其凝聚作用 ,要符合大众 的文化习惯与趣味,融入大众生活,就必须根植于 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从国际影响来看,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只能根 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价值观建设是文化建 设的核心。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 观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 比 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他们作为全球化进行 的最主要推动者,其目的已不再只是打造开放的全 球化市场,与此同时,还要将政治、文化等意识形 态层面的东西渗透甚至移植到其他国家和民族中 去,从思想高度引领乃至控制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价 值观念等。在这种态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 须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标识 。
网络出版时间: 2015 - 08 - 20
15 : 30
作者简介: 闫坤 ( 1983 —) ,女,河北沧州人,法学博士,河北省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 党建研究。

坤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
· 119·
用。纵观中华民族历史画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蕴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 自强不息、日新奋进的精神,这些态度和精神一直 激励着人们百折不挠、激流勇进,具体表现在以下 两方面 “其一, 越是有困难和障碍在前, 越是要 有坚持不懈和锤炼自身的勇气; 其二,并非常以一 种轰轰烈烈的直接战斗或捐躯为国 ,更要有持重的 [2 ] ” 忍耐和恒 久 的 探 索。 古 人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吾将上下 而 求 索 ” 的 进 取 精 神 以 及 “生 于 忧 患, 而死于安乐 ” 的忧患意识, 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 : “传统在保障文 不断前行。丹尼尔· 贝尔曾讲到 化的生命力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它使记忆连贯,告 ” 今 诉人们先人们如何处理同样的生存困境的。 天,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这些精神也将 是我们克服种种困难的强大武器 。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第一,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 ,是对 传统文化的凝结。从古至今,很多伟大的民族都有 自己的优秀文化和适合并推动自己民族发展的价值 观念,这些深深熔铸在了民族的血脉中 ,是一个民 族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 时代不断发展与变迁, 越是在发展与变迁中,任何一个民族都更要明晰自 身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围绕价值观所建立起来的精神 体系,以进一步获得推动民族、社会发展的强大动 力。一个民族或社会的价值观与这个民族的传统文 化有着密切联系,价值观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一次 次转换,对历史与实践的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形成 的。它从历史深处走来,通向无限高远,连接着一 个民族的历史与未来。历史从本文角度来说侧重传 统文化,它奠定了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一个社会或 民族的价值观如若缺乏历史的积淀 ,那便不能称之 为真正的价值观。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核心价值 观就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 。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 它似一根无形的纽带,把看似毫无关联的零散个体 凝结在一起。对价值观的凝聚作用,政治学家亨廷 顿曾以美利坚民族为例, 讲到 “美国是一个多民 族、多种族的社会,美国人联合的基础是他们对体 、宪法等文献中关于政治原则的 现在 《独立宣言》 承诺,这些政治原则也就是美国人的信条, 即自 由、平等、个人主义、民主、法制和私有财产,大 多数美国人都信奉这些价值观,正是这些文化把美 [4 ] ” 国人凝聚在一起。 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凝聚
养成具有导向作用。在人生与入世方面,中华传统 文化注重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 的价值 取向; 再如 “天人合一 ” 思想, 其团结、 通融的 内涵在民族发展中具有作用,是现代和谐思想的重 要源泉。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的协调统一,和谐发展。在这种导向下,中 华民族文化在保留原有文化自身特点的基础上 ,接 纳不同民族、地域的文化成果,实现多元发展,并 以海纳百川的精神融会贯通,完成文化整合,塑造 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与价值取向 。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民族凝聚的作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发展中不仅引领着人 们的价值取向,同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历 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凝聚力实实在在地存在并渗透 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形成强大的民族 精神,不断激发着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和永不低 头的抗争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百难仍能屹立于东 ,“大一统 ” 思想始终深深印在 方之林。从古至今 中华儿女心中,历代贤明君王和仁人志士皆以民族 , “先天下之忧而 独立统一,国家繁荣富强为己任 , ” , “ 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铭记 天下兴亡, 匹夫有 ,表现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这股强大的民 责” 族凝聚力已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意识与性格之 中,不断推动着国家的独立统一和繁荣富强 。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精神激励的作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价值导向的作 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涵丰 富,重视人生和入世的人文思想、重视伦理纲常的 道德教化、重视中庸和谐的处世哲学,这不仅集中 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挂念,而且也是对民族精神 的全面解读。这些优秀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不 断引领着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比如,在重视伦理纲 ” “六德四维 ” 等道德教化思想, 常的 “三纲五常 虽然具有局限性,但一定意义上对社会安定和人际 和谐具有促进作用,对人们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Vol. 38 No. 4 第 38 卷 第 4 期 2015 年 8 月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ug. 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