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国学热”话题作文指导素材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热〞话题作文指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据《北京晨报》报道,2007年3月3日,《于丹〈庄子〉心得》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签售活动,长达10个小时的活动异常火爆,于丹为读者签售了15060册图书,
②在网络文化日益泛滥的今天,吉林省长春市的中小学生们,却开始对中国传统国学喜爱有加,纷纷走入各类国学讲堂,认真地钻研起中国传统国学。
据了解,目前在长春市,由吉林省社科联、孔子学会、图书馆等机构主办的各类正规国学讲堂有几十个,除了专门免费向中小学生讲授外,还有部分国学讲堂是为孩子家长共同开设的。
目前,长春市的很多中小学生,都可以熟练地背诵并解释《论语》等国学经典语句。
从上述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引:
中华传统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优秀的民族依靠自己的传统文化来传承和推进。
对“国学热〞这一文化现象,我们可以多角度立意。
①畅谈“国学热〞的原因:中国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引发了国学热;国学热的兴起与海外华人的积极推动有很密切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引发了国学热、经济发展与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矛盾以及个人灵与肉的矛盾冲突引发了国学热;近年来,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在我国的倡导,加速了国学热的兴起;学界与媒体联手,推动了国学热的勃兴;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促使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国学热应运而生。
等等。
②理性分析“国学热〞的现实意义:当今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多元价值观碰撞和冲突的时代,很多人物质生活富裕了,但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却日益变得荒芜,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有所泛滥;而传统文化中重人际关系、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律、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资源就成为全社会最需要了解最需要获得的东西,因为这些思想观念正是当今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东西。
人们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国学的重视,来呼唤社会的道德良知,呼唤正义的力量,呼唤健全的理想人格,呼唤人性中善的本质。
③谈谈人们对“国学热〞的不同态度:当于丹、易中天红了以后,有人藐视易中天说他是知道分子,藐视于丹说她是一知半解的电视学者,更有北大教授扬言要收于丹为徒弟,这是一种文人相轻,更是文人的一种悲哀。
④分析“国学热〞一哄而上的负面作用:一是以不严肃的甚至调侃的态度对待国学,继前几年戏说历史之后,现在又出现了戏说学术、戏说圣贤的倾向;二是打着通俗和普及的招牌,使浅薄的释读和解说极其盛行。
⑤提出正确对待“国学热〞的办法:提倡国学,不妨从小学入手,以经学为门径,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做起。
复兴国学、重建传统,需要的是实在的“做〞,而不是虚浮的“热〞,更无须“一窝蜂〞地大热起来。
[优作展示1]
将“国学热〞进行到底
“百家讲坛〞让《品三国》的易中天红了,让“说论语〞的于丹火了,他们的走红也给中国带来一场“国学热〞。
有人说“国学热〞不必变成一哄而起,也有人说如果不去真正地阅读国学经典,也就没有意义了。
但我觉得“国学热〞总比“不热〞好。
至少易中天、于丹在“百家讲坛〞的一花独放,引来了百花争春,至少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国学,我们应该将“国学热〞进行到底。
一个具有良好社会风气的时代,必然重视经典阅读。
俄罗斯曾经是一个充满书香的国度,即使是战争年代,人们仍然不放弃经典阅读。
老一辈俄罗斯人,都是靠着高尔基、普希金、屠格涅夫、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提供的精神食粮成长起来的。
来自台湾的知名人士谢启大女士曾在大陆做过一项调查:72个中学校长竟然没有一人完整地读过《论语》,100个在校大学生也只有一人读完了《论语》。
这样的结果真的令人汗颜,《论语》里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讲的全是做人的基本道理,阐释的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当今社会杀人越货,坑蒙拐骗,贪赃枉法之事层出不穷,不能不说与传统美德的丧失不无关系。
现在很多国学研究者提倡阅读经典,我很赞成,接受经典,珍惜经典,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
或许有人疑问:在当前“阅读危机〞之际,是不是应该首先加强一般性阅读,然后才是加强“经典阅读〞?我们认为,所谓的“阅读危机〞,其实就是“经典阅读〞的危机。
如果当前加强阅读的活动,不是以加强“经典阅读〞为核心,“阅读危机〞就会进一步恶化。
自从“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观念模式被提出以来,这一观念因“力量〞自身的高度诱惑性和功利性在世界弥漫开来,人们在不断的“知识速成之〞中疲于奔命。
而且,人们对科学知识无比重视,而忽略文史知识、艺术知识和道德知识。
其实,它们的育人价值都是同等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史知识、道德知识对于提升人生智慧有着更大的意义,特别是在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时代,显得更为重要,对于提升人生的价值,丰富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教育部门曾为高中生列出二十几部必读经典书目: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蕾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柏拉图的《理想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并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
美国之所以强盛,这些经典阅读书目功不可没。
一个人有两种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是民族精神,一个是时代精神。
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他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他就应该对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精华部分,即使不能如数家珍,也应该是耳熟能详。
比如说,对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人物,历史人物,文学著作,著名的篇章等应该非常了解,这应该是一个起码的和基本的
要求。
只有非常熟悉了这些内容,才能培养起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我们爱母亲,是因为我们非常熟悉母亲;我们熟悉祖国文化,才能热爱祖国。
一个不熟悉祖国文化,不能有效地传播这种文化的人,就不可能真正在国际舞台上受到尊重。
当然,倡导国学经典阅读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要以科学的精神对待国学。
究竟如何对待国学?毛泽东同志的批判态度是一个科学的标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国学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阅读经典,目的还是解决今天的问题。
经典对于我们还有意义,也是因为它能够解决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
我们应该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把学习国学经典进行到底!
状元秘笈:本文可应对“读〞〔2006年安徽卷〕、“肩膀〞〔2006年辽宁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2007年山东卷〕、“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2007年湖北卷〕、“行走在消逝中〞〔2007年浙江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2007年天津卷〕、“品味时尚〞〔2009年江苏卷〕、“常识〞〔2009年广东卷〕、“旧书〞〔2011年湖北卷〕金榜启示:
对于时下的“国学热〞,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作者独抒己见,自圆其说。
首先,作者从反面切入,摆出对方意见,然后四两拨千斤,提出“‘国学热’总比‘不热’〞的观点,让对方无话可说。
再分四层逐点剖析。
一摆现象:原俄罗斯崇尚阅读经典,而我国当前道德丧失恐怕与经典阅读丧失有关。
二提时机:当前的“阅读危机〞正是加强“经典阅读〞的时机。
三析原因:“阅读〞的知识不仅是有科学的,也应有人文的,掌握了相当数量的人文知识,才能知其根,爱其国。
四提办法:对“国学经典阅读〞,还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这样条分缕析,侃侃道来,具有雄辩的逻辑力量。
语言老到,如风行水上,酣畅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