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上思想政治期末测试(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八年级上思想政治期末测试(B卷)
(9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题2分,共22分)
1.我国法律打击侵犯公私财产和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进入这一打击范围的是
A.贪污索贿
B.吸食毒品
C.参加邪教
D.滥用职权
答案 A (贪污索贿侵吞的是公私财物,破坏的是经济秩序,故A正确。

而B、C属于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D属于破坏政治文明的行为)
2.(2006·山东烟台中考,7)中学生小明在放学路上,看见小非等人手持凶器拦截本校学生要钱,遂上前制止,却遭到小非等人的围攻。

小明见他们人多势众,便假装胆怯躲开,然后迅速到附近拨打“110”报警。

小明的行为是
A.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惟一手段
B.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实施的正当防卫
C.缺乏见义勇为精神的表现
D.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
答案D (A项说法错误,B、C项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假装”并报警是他机智勇敢的表现,故选D)
3.2006年4月25日,北京市丰台公安分局六里桥派出所的公安民警,经过数日艰苦蹲守,终于在六里桥梆子井,将正在交易假人民币的河南来京人员张志斌当场抓获,从张身上搜出假人民币10.2万余元。

请问张某的行为
A.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B.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
C.保障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D.是实现发家致富的行为答案A (贩卖假币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必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故选A)
4.200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文化部联合在我省召开座谈会,继续深入实施“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以促进广大农村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这项工程是
①进行纪律和法制教育的有效措施②进行理想教育的有效措施
③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文化宣传的内容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四个选项的内容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故都对,选C)
5.执法犯法的腐败行为,必定是
A.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B.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C.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D.扰乱社会交通秩序的行为
答案B (执法的人属于国家机关的人员,其违法行为必定直接影响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及秩序,即社会管理秩序,选B)
6.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
①先开发利用,后治理②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④不惜一切代价,加快经济开发与建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B (“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体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的原则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故②③正确,选B)
7.在老师的指导下,张某等同学完成了“城市垃圾状况分析及处理”为题的社会调查,并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了具体建议。

在这一活动中,张某等同学
A.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B.行使了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
C.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D.履行了服从环境行政决定的义务答案C (进行社会调查,并提出具体的建议,是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故选C)
8.“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贡献的,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突出倡导的是
A.提高环保意识的行为要求B.增强法制观念的行为要求
C.落实环保行动的行为要求D.加大媒体宣传的行为要求
答案 C (“不是言辞,而是行动”体现了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是落实在实际行动上,故选C)
9.我们要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做斗争,因为
A.宁为玉碎,不为瓦全B.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C.覆巢之下,焉有完卵D.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答案 C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体现的是国家和个人紧密相关的联系,这也正是我们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原因,故选C)
10.张某以赚钱为目的,私自猎杀国家保护白天鹅数只,被判拘役六个月。

此行为属于 ①违法行为②一般违法行为③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④犯罪行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D (“被判拘役六个月”说明已触犯了《刑法》,是犯罪行为,更是违法行为,故选D)
11.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

以上材料说明
A.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和法律禁止做的事
B.不同性质的国家机关,依据宪法行使着不同的国家权力
C.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事
D.国家机关不能做宪法和法律未授权的事
答案A (材料体现的是国家机关应当怎么做,即《宪法》和普通法律禁止的事不能做,故选A)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正确。

每题3分,共18分) 12.宋青书因与领导发生纠纷,一怒之下把汽油倒进库房点燃,不仅夺去数名无辜者的生命,而且造成数十万元经济损失。

其行为属于
A.投毒罪,应承担刑事责任
B.侵犯公共财产罪,应承担民事责任
C.爆炸罪,应受到行政处罚
D.妨害公共安全罪,应受到刑事处罚
答案D (点燃库房,造成多人死亡,已经严重的危害了公共安全,属于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应受刑罚处罚,故选D)
13.在我国,危害国家安全和抢劫、盗窃、赌博、贩毒等犯罪,都是
A.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B.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
C.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D.列入重点打击的行为
答案ABCD (既然是犯罪,必定具备犯罪的基本特征,危害大,应成为打击的重点,故选ABCD)
1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主要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全体人民中
A.普及理想教育 B.进行纪律和法制教育
C.普及道德教育 D.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答案ABCD (此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四个选项都正确)
15.“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既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一时发展。

”此话突出体现的是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B.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C.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D.紧紧依靠群众搞好环境工作
答案A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突出体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故选A)
16.我国专门制定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律是十分必要的,因为
A.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B.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C.青少年没有社会保护的条件
D.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
答案ABD (考查制定保护未成年人法律的意义,选项C明显与题意不符,故选ABD)
17.现实生活中妨害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事件时有发生,大量表现为
A.侵犯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C.无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D.实施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AC (妨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事件是对青少年合法权益及人格的侵犯,不是对青少年的保护,排除BD,选AC)
三、简答题(22分)
18.被称为“河北第一秘”的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32岁就走上了正厅级领导岗位,这位政坛上耀眼的新星依仗其特殊的背景,大肆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2002年8月30日,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受贿罪、贪污罪判处李真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03年10月9日,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李真上诉,维持一审对李真的死刑判决。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法院对案犯的惩处主要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一个特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提示:高官犯罪同样受到法律的严惩,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把握这一主题后,再依据课本知识回答表现。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特征(2分)
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3分)
第二,任何人无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

(3分)
19.据报导,在我国出现非典型肺炎疫情期间,某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销售口罩,声称24层,实际只有4层。

市物价局对其罚款15万元。

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为什么受到处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提示:明确此题是在考查经济活动中不讲诚信的问题,既可用诚信原则回答,也可用具体的法律规定回答。

答案一:A)是因为他们违反了经济活动中的诚实信用的原则。

B)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不弄虚作假,要言而有信。

C)此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销售口罩,声称24层,实际只有4层。

这一行为是弄虚作假,违反了法律规定。

(6分)
答案二:是因为该公司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对销售者在经济活动中的有关规定。

我国法律规定销售者销售的产品,不得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作产品。

(或
我国法律规定销售者要保证其提供的商品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等要求。

)(6分)
20.材料一:煤炭等燃料在燃烧时以气体形式排出硫和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后形成高腐蚀性的硫酸和硝酸,与雨雪、雾一起回落到地面。

这就是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

酸雨不仅能强烈地腐蚀建筑物,还使土壤酸化,导致树木枯死、农作物减产、湖泊水质变酸、鱼虾死亡。

我国因大量使用煤炭燃料,每年由于酸雨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万元左右。

我国酸雨区的降水酸度仍在升高、面积仍在扩大。

材料二:2006年3月9日10时25分至16时,内蒙古中西部、宁夏中北部和甘肃武威、白银、陕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相继发生沙尘天气。

这是我国北方入春以来发生的第一次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初二思想政治的有关内容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应该怎么样解决这些问题?(4分)
提示:材料中酸雨,沙尘暴要体现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这就是此题的思路。

应认真审题,把握主题,依据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2分)
(2)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2分)
(3)严格依据环保法律、法规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对违反环境法者追究法律责任,依法治理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提高环保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落实环保行动。

(4分)
四、辨析题(9分)
21.受到刑罚处罚才是犯罪,一般违法无所谓。

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的。

(1分)(1)刑罚是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受到刑罚处罚的一定是犯罪,但也应看到,对未成年等特殊犯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同样也是犯罪。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都是犯罪。

受到刑罚才是犯罪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4分)(2)一般违法虽然与犯罪不同,但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它们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加以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

一般违法也无所谓的观点是错误的。

(4分)
五、分析说明题(14分)
22.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网吧不能对未成年人开放,营业性电子游戏室,除法定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

可一些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室为牟取私利,不顾国家禁令,引诱中小学生上网,打游戏。

一些中学生因沉迷于网吧游戏室,经常逃学,甚至彻夜不归。

为筹措上网,打游戏的费用,甚至结成团伙,抢夺小学生的钱财,盗窃他人财物,最后走上犯罪道路。

(1)上述人员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至少3部)(3分)
(2)上述中学生的行为演变说明了什么?(3分)
(3)针对上述现象,请你给有关部门提出几点建议。

(8分)
答案(1)违反了《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3分)(2)说明了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会变成犯罪。

青少年学生应当防微杜渐。

(3分)(3)政府方面:要加大对网吧、游戏室的管理力度,坚决取缔非法网吧,游戏室,坚决惩处经营者。

学校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社会方面:建造一些健康的文化娱乐设施,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家庭方面: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和保护,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犯罪。

学生方面: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依法自律,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经营者方面,要有社会责任感,依法诚信经营,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8分)
六、实践探究题(15分)
23.材料一:在2005年12月4日法制宣传日公布的十个人们关注的法律问题中,“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位居其一。

据《泉州晚报》报道,2005年我市共有887名青少年因犯罪而被判刑,与2001年的487人相比,增加近90%。

其中,以抢劫和盗窃的案件居多,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排在其次。

材料二:某校初二学生小方因父母常在家以“斗地主”、“打麻将”等形式赌博,小方受其影响,无法安心学习,便迷上了玩电子游戏机,多次因缺钱而盗窃同学的钱物,后来发展到盗窃邻居的钱物,公安机关因其屡教不改,依法将小方送到劳动教养所。

(1)材料一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十分突出?(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造成材料一所反映问题的原因。

(6分)
(3)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6分)
答案(1)反映了青少年犯罪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3分)
(2)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讲:青少年缺乏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淡薄;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2分)
从家庭方面讲: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影响是导致未成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材料二中父母不仅没有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而且没有依法履行监护职责。

(2分)从社会方面讲:不良的社会风气和影响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二中有关主管部门和经营者没有依法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不适宜进入的场所。

(2分)
(3)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2分)①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②要制定保护青少年的专门法律,用法律维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约束青少年的行为,明确社会各界的职责,强化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③应加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④青少年应自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