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8.建立银幕空间:轴线与连续性空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遵守轴线规律,以防 止越轴前后的画面不能进行组接。 但为了丰富电视画面语言,往往又要打破“轴 线规律”,避免镜头局限于轴线一侧,而是以 多变的视角,立体化地表现客观现实空间。
这就需要通过有效手段,或借助一些合理因素, 或以其他画面作为过渡,起到一种“桥梁”作用, 既避免“越轴”现象,又能够形成画面语言的多 样性和丰富性。
例如集中表现一个人物的神态并使之与 画外对手交流。常用于主观视点的镜头。
外部正反打是指在轴线的一侧两个方向 相对的摄影角度。在以这种角度构成的 画面中,两个人物可以互为前景或后景, 具有明显的透视效果。 如果两个演员面对面地对话,其中一个 演员将面向摄影机,受到观众充分注意; 而另一个演员将背向摄影机,从而突出 了面向摄影机的演员。
11号、12号机位,可能使用摇臂,进球画面。
13号机位,升降机镜头,气氛镜头。
14号、15号机位,进球画面。 16号机位,拍摄运动员和教练。 17号机位,现场采访、重要嘉宾、赞助商。
2.利用方向来制造冲突, 实例: 《男人的争斗》1:54:50 《克莱默夫妇》0:46:40
3.利用方向的变化表意。 例如《放大》开始和结尾相同的运动从 越轴到清晰的变化;《400下》开始,从 靠近埃菲尔铁塔到远离的方向变化; 《春天的故事》开始一分钟运动的变化 和全片的主旨的关系。
1.清晰的要求。 例如,球赛的转播。
1号机位,俯拍、广角。此机位镜头在转播中 占到60%。 2号机位,近景跟拍足球,主要拍摄进球者、 犯规者、做出贡献者的近景镜头。 3号、4号机位,徒步跟随足球,近景/特写, 各负责半场。
5号、6号机位,左右半场的轨道镜头,跟拍近 景/特写。
7号——10号机位,拍摄慢镜头,可能采取高 速摄影。
轴线的分类
①方向轴线 是指被摄对象静止不动的,即位置没有 移动。这样“轴线”就要根据各主体间的 连线或主体到背景平面的垂直线来定, 这就叫“方向轴线”。
②关系轴线 由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产生的轴线,称 为关系轴线。
③运动轴线 运动轴线,即处于运动中的人或物体,其运 动方向构成主体的运动轴线。它是由被摄主 体的运动所产生的一条无形的线,或称之为 主体运动轨迹。在拍摄一组相连的镜头时, 摄像机的拍摄方向应限于轴线的同一侧,不 允许越到轴线的另一侧。否则,就会产生“ 离轴”镜头,出现镜头方向上的矛盾,照成 画面空间关系的混乱。主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轴线”的作用就越明显。
L形空间关系一般采用直角方式布置机位, 但可以分为内直角和外直角。
一般来说,内直角的交流更加普通,而 外直角的交流则相对冷酷。(如《后窗》 0:20:34、《枪火》1:01:08)
U、O形空间关系(53’59’’)
可以进行人物分组布置过肩或单独拍摄, 此时有轴线问题。(HCW,39’34‘’人物分 组问题) 可以在主要人物形成的三角形或圆形结 构内部进行覆盖,这样可以避免轴线的 困扰。
否则,两个镜头中的主体就会出现空间 位置混乱的情况。我们称之为“跳轴” 或“越轴”。
轴线的意义
轴线是影视画面中形成人物位置关系、视线左 右关系、运动方向关系的重要表现手段。因为 在镜头组接中需要这种人物位置、视线和运动 方向关系之间清楚的逻辑关系。 在轴线的一侧所进行的镜头调度,能够保证两 相组接的画面中人物视向、被摄对象的动向及 空间位置上的统一定向,这就是我们在场面调 度中所说的方向性。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逻辑 关系。 遵守轴线的规律来变换视角,可以保证人物行 动路线和人物位置关系始终清楚、明确。
U形也可以选择中心人物的正对面布置平 行机位拍摄,此时较为客观,但是不利 于空间感的塑造。(HCW,55’10’’) U形、O形位置一般更加需要主镜头(主 镜头出现的先后,可能影响清晰程度 《枪火》0:39:06),它可以作为重要的 转换镜头。(《枪火》0:15:00,1:14:00)
连续性空间的建立:矢量 组合
什么是轴线?
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 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 的一条假想的直线或曲线。 在电影的场面调度中,人物的行动方向 或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构成一 条无形的轴线。变换视角(机位)时, 要受轴线规律的制约。
总角度所在的轴线一侧180°的范围内, 摄影机的角度无论怎样变换,所拍摄的 不同视角的镜头连接起来后,都不会在 画面上造成空间上的混乱。
I形空间关系与机位设计 (56’02’’)
人物处于一条直线上的对话场景 注意,随着景别的变小,和镜头同视线 之间的夹角的变小,都会加强观众的参 与感,镜头的影响力会变大。
在I字形的三人对话中,可以寻找中心人 物作为轴线的“枢纽”,我们通常称之 为“枢轴”。
A形空间关系与机位设计 (58’25’’)
①通过移动镜头,机位“移过”轴线,在同一镜 头内实现越轴过渡,即利用摄像机的运动越过 原来的轴线实施拍摄的过程。由于跳轴的镜头 是不能直接组接的,但在一个镜头中,是允许 摄像机通过自身的运动越过原先的那道轴线, 连续不断地展示出越轴的过程。所以在画面中, 观众能清楚地看到这种由于拍摄位置变化而引 起的主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关系的变化。
拍摄或剪辑时如何避免越轴
①对于同一主体的镜头转换,在剪接点 上,主体或视点(机位)的运动或变化, 其角度一般要在相同方向范围内变化, 若有相异或相反方向的变化,应呈现在 画面中,使前后画面以相同方向顺畅组 接,从而保证主体运动方向或视线方向 的统一。
②若表现主体间的呼应关系,不同的主 体在画面中通常采用相异方向,有时也 用相反方向,而不用相同方向。 这样,组接主体之间的呼应关系才能更 明确、统一。
⑤在动作特征很明显时,也可以越轴, 并不会影响我们理解空间的方位。
这种情况在动作片(功夫片)中尤为常 见。
实例 《水牛城66》0:23:20 《执法先锋》
轴线在正反打中的使用
内部正反打和外部正反打
内部正反打是指在轴线的一侧两个方向 相背的摄影角度。以这种角度构成的画 面,可分别表现两个人物。
③利用在轴线上的镜头(又称之为中性 镜头)间隔越轴镜头,缓和给观众造成 的视觉上的跳跃。 镜头在轴线上,主体背对或正对镜头, 没有明显的方向感,因此,从这个意义 上讲,它是中性的镜头,可以和轴线任 何一侧拍摄的镜头组接。
④在越轴的两个镜头间插入特写镜头。 由于把被摄对象的局部充满了画面,能 更细致地表现被摄对象的某一部分,从 而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吸引过来。淡 化因“离轴”给观众所带来的视觉上的跳 跃。同时它不反映和其他事物的位置关 系,属于方向性不强的镜头,组接时借 助特写镜头,也能实现轴线两侧画面的 连接。具有越轴功能的插入镜头有两种 情况。
③若表现实际方向相对、具有明显冲突 的不同主体时,多采用相异方向,有时 也用相反方向,而不能用相同方向。 若误用了相同方向,将会造成矛盾双方 空间位置的混乱。
④若表现在实际中方向相同的不同主体, 一般采用相异方向,有时也用相同方向, 而不能采用相反方向。
实例: 《马耳他之鹰》开头
《洛城机密》
合理越轴
摄像机的运动实现越轴拍摄,在纪实性 拍摄中经常使用。由于纪实性拍摄不便 于对人物进行调度,为了抓取最佳角度, 突出主体,改变构图等,常常利用摄像 机或光学镜头的运动进行多侧面,多视 角的画面表现。
②利用拍摄对象动作路线的改变,在同 一镜头内引起的轴线变化,形成越轴过 渡。 与摄影机移动越轴类似,这两种方式都 是以完整展现轴线变化都过程来实现合 理越轴。
建立银幕空间: 轴线与连续性空间
银幕空间的建立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 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 组接起来的。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 来,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 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即完整的空间。
在影视制作中,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 利用轴线规律来保持空间的统一和连续 性。
A形空间关系主要出现在人物排列形成角 度的对话场景。(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 三角形构图,其原理来自平面几何中不 在同一直线上的任意三点构成三角形), 在大多数场景中皆可以应用。
L形空间关系与机位设计 (52’30’’)
角色直角站位与摄像机位设置(2人) 在人物成直角相对时,将摄象机成直角 拍摄是非常有用的。在摄象机间切换时, 主要人物为正面,另一人物为侧面,这 样就使人物关系更为明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