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育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教育随笔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第一篇】:幼小衔接——我的生活我做主
幼儿的生活自我管理是在日常各个环节及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参与生活管理。
对于即将要迈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
但现今社会中,家长对孩子宠爱有佳,凡事都包办代替。
导致现在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过度地依赖于成人,力所能及的事也不愿去尝试、体验。
幼儿园的孩子们是处于被照顾的地位,从入园到离园,老师从未离开幼儿,当他们有事时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孩子自主的时间其实很少。
但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完全不一样,凡事都需要孩子自己独立完成。
《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从而培养其独立能力、自觉性和自信心,为其顺利地从幼儿园迈向小学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因此我们开设了各种活动,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2015年11月27日下午,幼儿园精心策划,开设了包书皮、整理铅笔盒、整理书包、收纳袜子、整理书籍、削铅笔、叠被单、穿衬衫、整理外套等九个馆。
以游园的形式,
让幼儿自由选择参与活动。
在活动中幼儿学会了如何削铅笔,懂得了包书皮的正确方法,会按书包的规格合理摆放文具。
也会把自己的衣物折叠得很整齐。
通过这样的综合活动,幼儿的独立能力提高了,初步学会了如何管理自我。
为幼儿今后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良幼小跟尾教育随笔【第二篇】:关注幼小跟尾中的适应问题
这个学期是我作为老师的新的起点,我成为了一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
一样,也是小朋友们作为小学生的新的起点。
因而若何跟尾幼儿到小学,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研究准备期的设置是提供给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角色转化的“缓冲期”;是适当缓解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之初的身心压力,呵护他们对小学学校生活的美好憧憬的“调节器”;是学生平稳适应的“过渡期”和正式踏上研究旅程,养成良好研究惯和行为的“哺乳期”。
要关注他们的衔接问题,就要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一年级的小朋友比较自我,受不得批评;只看别人的短处和自己的长处;他们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力弱,管不住自己;他们不明白小学里应完成研究任务,对自己的事情缺乏责任心。
因此,我们要帮助儿童做好心理调整:儿童在幼儿园受教育的特点是在游戏中认知、在游戏中培养能力。
他们一直是在表扬、鼓励和商量的氛围中接受教育的。
初进小学,乍听到老师的指令和批评,他们往往接受不了。
另外,对于认知要求的提高和规范,也让儿童感到有点无所适从,因而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在小学一年级新生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上了几天学的儿童哭着不进校门,任老师家长怎么哄都不行。
因而,对初入学儿童而言,要有一个过渡期,我们要以鼓励和表彰为主,以商讨的口气施教。
在教学时,要把课堂教学变为鼓励探究式的师生双边互动,继续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在玩中研究,在游戏中认知,让儿童觉得研究是一件快乐而又极富挑战性的事,真正的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帮助儿童顺利渡过幼儿园到小学的教育过渡期。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第三篇】:如何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买办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成为一位小学生。
幼儿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跟尾则是关键地点。
幼小跟尾,是幼儿园教育的终结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幼小跟尾的首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的适应小学的研究生活;
二是通过研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研究惯和研究能力,造就幼儿的任务意识、自制能力、坚持性和生活能力。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买办组成立了“幼小跟尾”小组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跟尾具体计划,幼小联手,家园联手,实现幼儿幼小跟尾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们的具体措施是:
1、时间上的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买办个人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
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力静多动少,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
因而,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无疑是一场严肃的考验。
许多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这时变成美丽的泡影,心里开始失望。
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减缓,幼儿园在个人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恰当延长,买办放学期个人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
渐渐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筹办。
2、研究惯和常规方面的训练。
造就良好的研究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三姿”即:坐姿、写姿、握笔姿势。
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园多年来一向强
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幼儿上小学后纠正往往收效甚微。
因而,在幼儿园这样的起始阶段树立起上述几个良好惯尤为重要。
在买办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
还可以组织买办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参观看有关录象,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生活能力上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
如:整理书包、系鞋带、穿脱衣服、自己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独立入睡、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这样进入小学后才能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4、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孩子升入大班后。
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
我们结合了一些绘本《大熊有一个小麻烦》《等一会儿聪聪》等,让幼儿知道了倾听和倾诉的重要性。
我们班还开展了“我是小老师”“讲故事”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大胆在众人面前说话、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
从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另外,大班下学期,我们让幼儿每天
带一句话回家,口头转达给家长,请家长以书面的形式反馈,并逐步增加文字内容。
5、造就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造就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买办后,我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我们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大意大意,忘记照管自然角,对此,我利用我班的”小老师”,让他们去提醒值日生完成事情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
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研究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
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彰、鼓励。
现在,我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6、做到家园共育
幼儿衔接工作开展的顺利,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培养了幼儿哪些方面的内容,家长在家需要配合我们做好那些方面的工作。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
心态。
让幼儿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优良幼小跟尾教育随笔【第四篇】:若何进行幼小跟尾
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不一样,在幼儿园里孩子是处于被照顾的地位,孩子饿了渴了冷了老师都会照顾到,而且幼儿园教学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孩子会比较轻松,在整个幼儿园生活中他们始终扮演的是一种受到照顾和依附于别人的角色。
而小学教育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孩子是完全以一种独立的角色进入小学生活的。
并且小学生活更加程序化,秩序性更强,更多地需要孩子的主动性。
面对突然变化的环境孩子往往有不适应感,也会形成一种焦虑,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
所以社会普遍强调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这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上小学,是每个幼儿园孩子所向往的一件大事,现在,我们幼儿园买办的孩子们在园里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各方面的好惯,对孩子们在各方面的要求比原来严格了许多。
在幼小跟尾方面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求幼儿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好的惯,与小学的生活和研究有一定的衔接,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园要求各班每天晚上给孩子们留一些简单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在一开始的时候,有个别班级的个别小朋友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现在大班的小朋友都能做到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了,在这一点上很是让我感到欣慰。
仿佛是我的实验得到了成功一样,它给我带来了自信心,相信我们园的孩子上了小学以后,这样的好惯一定会坚持下去的。
二、让孩子们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现在我们的教育活动时间比上学期有了一定的延长,孩子们也在逐渐的适应。
在平日的课堂上,我们利用故事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告诉他们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做事情不能拖拖拉拉。
同时教育孩子们要懂得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孩子们都知道要珍惜时间,并尽量做到在规定的时间内去完成一件事情了。
三、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
整理东西这个惯也是非常重要的,记得我听过一位小学老师曾经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他的书包里乱七八糟的,这个孩子研究好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自己的东西整理不好,这样就会在找自己的研究用品时浪费很多的时间。
换句话说,一个
会整理自己东西的孩子,他做别的事情,也应该是非常有条理的。
他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应该是有很好的表现的。
在幼儿园里,最近我们开展了整理自己东西的比赛,看谁能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得又快又好。
平时,老师还会对孩子们的东西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看哪个小朋友能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对表现好的孩子及时进行表扬和奖励。
最近全园的孩子在这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四、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
倾听能力对孩子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在老师讲话的时候只有认真听讲,才会听见老师在讲什么,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
如果这个惯没有培养好,升入小学后,也会影响到孩子们的研究的。
我们最近在园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就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们的倾听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们一定要在平时注意对孩子们各种良好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顺利升入小学。
有的惯,甚至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在这里我想呼吁一下家长们和幼教界的同行们,赶快对孩子们进行各种良好惯的培养吧,这对孩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信
我们坚持把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做好,孩子们一定会顺利升入小学的。
优秀幼小衔接教育随笔【第五篇】:家园携手,共筑幼小衔接之桥
大班孩子从孩子园过渡到小学,许多孩子在上学之初会觉得无所适从,无论是研究惯、研究能力,还是任务意识和思维模式等都会有一个过渡期。
如果不注意做好幼小衔接准备,轻则,会使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以后适应期延长,重则,会使孩子跨入小学后因不适应而缺乏对研究的信心和兴趣,将对其今后的研究产生严重的后果。
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都要认真对待,重视起孩子的幼小衔接,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让孩子顺利迈好入学第一步。
一、心理准备——具有上小学的意识
上小学是孩子求学生涯迈出的第一步,渴望上学,向往小学是入学孩子必备的情绪与态度。
从孩子园生活到小学研究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大的转折,因此家长要帮助子做好上小学的心理准备。
比如,与孩子聊天时有意识地聊一聊小学的事情,由衷地祝贺孩子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从家长的口吻中感受成长的自豪,从而增强自信心,内心产生羡慕小学生,想当小学生的愿望。
家长可用赞叹、喜悦、欣赏的语气谈论上学的话题。
如:“宝宝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
”“这些好听的故事都写在书里呢,等你上学认识了字,就能自己看故事了,还能从书里知道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的更好听的故事。
”
当孩子做了一件让家长满意的事时,可以这样夸奖他:“要成为小学生了就是不一样,真懂事!”家长要出格注意的是,不能用上小学对孩子施加压力,进行恐吓,孩子就会产生恶感和恐惧,形成心理压力。
另外家长要交代孩子:在黉舍要遵守基本划定规矩;记住自己的研究用品,会和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进行区分;学会自己整理书包等研究用品;放学回家注意安全,在校门口等家长来接,不跟生疏人走;除了将家长的联系电话告诉班主任,有事要跟老师说,不懂就问老师。
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
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XXX、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
”
再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
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
”以此来造就孩
子对黉舍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常识的热情。
干万不要随意恐吓孩子:“你再顽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黉舍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二、身心健康安全筹办
很多父母有个错误的看法,认为孩子不发烧,不生病就是身体健康。
其实否则,暂时的没病并不一定代表孩子一切一般,许多病都有缓慢起病的过程,如铁缺乏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贫血,但对孩子危害在铁缺乏早期即已存在,孩子多动症在孩子未进入小学前往往被忽视。
孩子在孩子园,大多家长认为多动就是活泼好动,到了小学自然会好的错误认识。
有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导致孩子体质差、注意力不集中,这样将影响孩子的研究。
如发现孩子视力有问题,一方面要及时治疗,另一发面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沟通,以便班主任及时调整座位,给予孩子适当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