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下高中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树人下高中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4T02:43:39.164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10月总第431期作者:田海波[导读] 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学好其他理工类学科的基石,更与培养现代化人才息息相关。
黑龙江省桦南县第一中学154400
摘要: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物理核心素养,其中科学思维是基础和关键,教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物理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从夯实基础理论的教学、融入创新教学的理念、培养论证实践的能力的角度出发,简要阐述了在立德树人理念下培养高中生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学好其他理工类学科的基石,更与培养现代化人才息息相关。
但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思想滞后,重理论轻实践,制约了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高中物理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转变思想,改变教学现状,努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科学精神、学会积极猜想、用实验验证科学问题。
一、夯实基础理论的教学
物理基础理论知识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学生不能充分掌握基础理论,那与之相关的更复杂的概念学习就更加难以理解,实验操作也无法融会贯通。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日常的物理课堂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理论的教学,把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物理定律、每一个物理公式都要讲透彻,让学生充分掌握物理基础理论的形成、发展、应用条件和使用规则,为培养科学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加速度”这个知识点时,肯定会提到提出“加速度”概念的科学家伽利略,可以简单地介绍伽利略的生平及其为科学做出的贡献,介绍铁球自由落体试验,从而引出“加速度”这个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用两个不同的球体在水平面运动的速度变化,让学生充分接触“速度大”和“速度变化大”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再通过速度差与时间的坐标图、速度与时间的坐标图进行对比,让学生真正地学懂学透加速度这个基本的物理理论知识;同时还要理解掌握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应用条件,为今后学习运动学和力学夯实基础。
其实在高中物理理论知识中,像“加速度”这样的基础物理概念不胜枚举,这些基础的理论知识会贯穿整个高中物理课堂,因此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夯实基础理论的教学,为学生开展进一步的物理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融入创新教学的理念
科学发展离不开创新,物理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创新的教学理念,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从而促进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例如,在讲解“万有引力”这一章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的视频,从而引出地球万有引力的概念;再由班上对航天技术感兴趣的同学畅谈一下当前航天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探究当前载人航天工程是如何克服引力对人的影响的,而这一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对航天技术感兴趣的同学可能本身已经有所涉猎,可引导这些同学先谈一下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尝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鼓励大胆设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学生提出的设想,如果条件允许,比如说有了解到的航天科技馆,可与相关的人员联系沟通,开展一节专门关于航天知识和克服引力技术的讲解,可以直接将课堂开在航天科技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学习、探索,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可以真正感受到前沿科技的魅力。
三、培养实验论证的能力
物理学本来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纵观古今中外,许多有名的物理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得来的。
但如今的高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教师侧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的问题,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论证和实践能力不足。
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融入更多物理实验环节,并适当地把实验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体验有趣的物理实验,并积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论证物理知识,进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摩擦力”是物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们扎实掌握。
但是很多学生一开始无法理解摩擦力,也不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形式,如果只是单纯讲解,可能无法让学生充分掌握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影响摩擦力的重要因素以及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等。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一些小实验让学生看到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有趣形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一个玩具小车、一把梳子和羽毛、一个放大镜。
第一个实验:让一个长头发的女生到讲台上演示,来先用梳子梳头发,然后尝试用梳子去吸附羽毛,再通过增加梳子梳头发的时间,观察吸附羽毛数量的多少。
第二个实验:让学生走到讲台上,推动玩具小车前进后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实验三:让学生拿放大镜观察桌面,说说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课堂实验的方式,学生真实感受到了摩擦力的存在,再进一步总结归纳摩擦力的特点,从而达到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当今世界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科学思维的人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每个教师的身上。
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充分利用物理教学培养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任具林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下),2019,(12):62-63。
[2]杨双才高中物理学习中常见思维方法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2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