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热点之经济篇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总汇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总汇](https://img.taocdn.com/s3/m/244d47926bec0975f465e212.png)
2013国考冲刺行测常识知识点:动产善意取得
2013国考冲刺行测常识知识点:刑法部分
2013国考冲刺行测常识知识点:经济常识
2013国考冲刺行测常识知识点:地理常识
2013国考冲刺行测常识知识点:法律常识
2013国考冲刺行测常识知识点:历史常识
2013国考冲刺行测常识知识点:文学常识
2013国考冲刺行测常识知识点:人文历史
2013年国家公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总汇
2013年公务员剩下不到一周时间,为了便于考生们快速储备基础知识,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份常识判断总汇表,希望能够帮到大家,预祝考生们考试顺利!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总汇
2013年国考常识冲刺储备:人文常识
2013年国考常识冲刺储备:最新法律
2013年国考行测常识考点
![2013年国考行测常识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ff0c05de80d4d8d15a4fb3.png)
根据国考常识判断大纲,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政治经济法律历史人文科技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从真题看,自2009年国考常识题型发生重大变化以来,国考常识真题的题量一直很稳定——都是25道题,包括以下题型:政治、经济、法律、历史、人文、科技。
各年度各种题型的题量见下表:2012年国6 2 2 1 5 9考2011年国8 2 3 0 4 8考2010年国6 2 5 1 1 10考2009年国9 1 7 2 2 4考2008年国0 0 25 0 0 0考可见,国考常识各题型的题量一直在调整,直到2012年才比较成熟。
为此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专家为广大考生分析国考行测常识命题趋势的变化。
一、常识题型题量的变化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以下规律:(1)人文、科技题量比重逐年加大,到2012年已经基本稳定从2009年到2012年,人文题型题量依次是2、1、4、5道,科技题型题量依次是4、10、8、9道,题量逐年增加,且到2012年时,题量都翻了两番多。
这是我国国家政治生活变化在公考上的反映。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定调是改革开放到了一个关键的攻坚时期,在经济方面以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在文化建设方面越来越强调增加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科技方面的目标是到2020年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反映到公考上,就是人文题型和科技题型的题量翻了两番。
但经过连续4年的调整,预计人文和科技的题量已经基本上稳定下来了,考虑到命题人应当会有1道题量的浮动量,所以人文题型的数量应当是稳定在5-6道,科技题型的数量应当是稳定在8-10道。
(2)政治、法律题量比重逐年减少,到2012年也已经基本稳定从2009年到2012年,政治题量依次是9、6、8、6道,法律题量依次是7、5、3、2道,政治题量和法律题量逐年减少,尤其法律题量呈现锐减的态势。
2013年国考行测真题答案解析-常识判断
![2013年国考行测真题答案解析-常识判断](https://img.taocdn.com/s3/m/cb78c5110b4e767f5acfce38.png)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答案】D。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解析:《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政府投入保障政策中指出,“转变投入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选项A属于文化贸易促进政策内容;选项B、C属于文化经济政策内容。
故本题答案选D。
2.【答案】C。
洛川会议:决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解析: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这次会议上并没有决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
故本题答案选C。
3.【答案】D。
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解析:“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出自《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曲,是著名的爱国歌曲,创作于1950年9月,恰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
这首歌曲发表后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号称“第二国歌”。
选项A、B、C中提到的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故本题答案选D。
4.【答案】A。
赤字率——财政风险解析: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故本题答案选A。
5.【答案】A。
最低工资保障解析:最低工资保障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强制规定用人单位必需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报酬。
它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调整手段。
选项B、C、D都属于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5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5](https://img.taocdn.com/s3/m/0d90ecdc915f804d2a16c142.png)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五〕第一部分常识判断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2.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5.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6.健全市场机制,应逐步建立价格的形成机制是()7.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8.某技术人员受雇于一私营企业,年薪3万元,他的收入属于()9.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10.我国的国宝是()11.行政机关对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时,在证据可能灭失的情况下,以下选项哪个是正确的?()A.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封存证据B.经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可以先行扣押证据C.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证据D.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提存证据12.以下有关公法与私法的表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最早是由古罗马法学家提出来的B.按照乌尔比安的解释,公法是以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C.通常认为,宪法、刑法、行政法属于公法,而诉讼法、民法、商法属于私法D.“我们不承认任何‘私法’,在我们看来,经济领域中的一切都属于公法范围,而不属于私法范围。
”这一段话是由列宁讲的13.五千年前中国服饰虽经时空因素不断改变,然而从外衣来看,传统服饰的基本造型可分为()A.并服:上衣下裳B.并服:长袍马褂C.并服:长袍深衣D.并服:旗袍礼服14.中国建筑一直是站在一个台基上,台基的高低与建筑物的重要性成比例,使得大型建筑物看来更显得庄严大方;另外,依曲线而建造的中国建筑,优美典雅的特质是C.屋顶脊线和墙壁线D.青亘线、砖石线、屋顶脊线15:( )是所有权中带有根本性的一项权能。
A: 占有 B: 处分C: 收益 D: 使用16: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的( )。
2013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完整版)
![2013年国考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23149251e79b8968022665.png)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第一部分常识判断(共25题,参考时限15分钟)根据题目要求,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下列各项不属于社会建设范畴的是:A.在学校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B.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C.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D.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2.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越来越突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的出口贸易额在“金砖四国”中位居第二B.我国目前是二十国集团中唯一的亚洲发展中国家C.我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提出了单位GDP碳减排的量化目标D.我国已与周边所有邻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3.我国的能源条件可以概括为:A.缺煤、富油、少气B.富煤、缺油、少气C.缺煤、缺油、多气D.富煤、富油、多气4.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其标准时点是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B.所取得的数据不得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C.所需经费由中央政府完全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D.采用按户口所在地登记的原则5.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总结西部大开发1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居于优先地位B.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沿海同内地的贫富差距C.西部大开发覆盖地域指陕、甘、宁、青、新等西北五省(区)及西藏自治区D.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工作时保障和改善民生6.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①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运动;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③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 ①③②B. ②①③C. ②③①D. ③①②7.下列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甲村村委会在村民会议上提交了修建学校的经费筹集方案B.乙村村委会与村民李某签订山林承包合同,承包期为10年,到期后,村委会又将山林承包给该村村民赵某C.两村有一座石灰矿,丙村村委会组织该村村民成立丙村经济合作社,以经济合作社的名义申请石灰矿的采矿许可证D.丁村享有选举权的村民有500人,其中300人参与了村委会主任选举,候选人王某、张某和黄某分别获得选票120票、100票和80票,因而王某当选8.根据我国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在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遭受威胁时,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和发布动员令的分别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B.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主席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国家主席9.下列关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3年通过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直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B.1979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自治州、县、自治县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镇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省、自治区人大为5:1,全国人大为8:1C.1995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省、自治区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每一代表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为4:1,自治州、县、自治县仍是4:1D.2010年修改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2:1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10.下列关于人类航天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载人飞船首次在地球轨道上实现交会和对接是在20世纪60年代B.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太空行走的人C.成功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的是美国D.首次实现登月的载人飞船是“阿波罗13号”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下列全部属于近30年来取得的重大突破的一组是:A.歌德巴克猜想、载人航天、古生物考古、南水北调B.月球探测、核电工程、反西格玛负超子、陆相成油理论C.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性能计算机、超级杂交水稻D.激光照排技术、量子通讯、古生物考古、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12.关于我国的军衔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士兵军衔肩章版面底色有棕绿色、天蓝色、黑色三种B.一般分帅、将、校、尉、士五个等级C.刘伯承、陈毅、粟裕等人曾被授予元帅军衔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是在1949年13. 关于中国交通建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目前国道线采用数字编号,分别以1、2、3、4开头B.我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由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C.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在南昌试飞成功D.宋元时期的泉州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港之一14. 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15.下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 B.黄金储备量已超过1000吨C.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接近30% D.第三产业增加值已接近第二产业16.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三个离不开”是指:A.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努力,离不开发达地区的帮助,离不开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C.民族关系的和谐离不开经济发展,离不开民族政策教育,离不开法制建设D.各民族的团结离不开共同繁荣,离不开共同发展,离不开共同进步17.2010年新成立的我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是:A.新疆喀什 B.上海浦东 C.天津海滨 D.重庆两江18.下列有关地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时我国自1949年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B.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C.我国的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等五个区域D.震源底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波及范围也越广19.京剧作为我国著名剧种,和中医、国画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们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杏园” B.京剧行当中的“净”是指女性角色C.“梅派”唱腔创始人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 D.《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京剧经典曲目之一20.关于我国的出土文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素纱禅衣B.西安附近出土了大量殷商时期的可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C.越王勾践剑是战国时期兵器冶炼技术的杰出成果D.洛阳出土的唐三彩以红、蓝、白三种颜色为主21.在几千年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亚洲、非洲、美洲、欧洲都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下列文化遗产属于同一个大洲的是:A.《最后的晚餐》、雕塑“思想者”、雕塑“大卫” B.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帕特农神庙C.《百年孤独》、《老人与海》、《海底两万里》 D.《飞鸟集》、《高老头》、《源氏物语》22.下列有关书法艺术的表达,正确的是:A.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被称为“书圣” B.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楷书四大家之一C.《真书千字文》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代表作 D.“苏、黄、米、蔡”中的“黄”指的是黄公望23.下列有关天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开普勒职称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证实了歌白尼学说B.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C.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是《诗经》中的“鲁庄公七年星陨如雨”D.月食发生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24.下列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使用方便和最大限度的利用材料,机器上用的螺母大多是六角形B.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在使用时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发生危险C.交通信号灯中红色被用做停车信号是因为红色波长最长D.家中遇到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使用房间的电话报警25.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夏天不宜穿深色衣服,深色衣服比浅色衣服更易吸收辐射热B.驱长虫药若饭后服用,不易达到最好的驱虫效果C.按照建筑采光要求,相同高度的住宅群,昆明的楼房距应该比哈尔滨的楼房间距大D.在汽车玻璃清洗液中加入适当比例的酒精,可使其抗冻效果更好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共40题,参考时限35分钟)本部分包括表达与理解两方面的内容,在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精选及解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精选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de702a7375a417866f8ff5.png)
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1、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后,国家和国有企业的关系是:①国家不能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②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③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④国家是企业的决策主体,企业是经营主体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B【解析】略2、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
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
其中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答案】D【解析】粮食商品率指的是粮食生产总量中商品量所占比重,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是人口比河南省少。
所以粮食消费量少,商品量高,商品率就高。
3、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
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B.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自贡最大的公考交流群:211989768C.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D.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答案】D【解析】由“国家濒于危亡”可判断题干所指的是中国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矛盾,而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直接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反映的是国内矛盾.故本题答案选D。
4、超市里一条毛巾标价为5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答案】A【解析】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货币以自己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表现在货币上.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例如一条毛巾标价为5元、一只钢笔标价为10元等。
故本题答案选A。
5、沙暴的形成条件是:A.强风、沙源、干旱B.沙源、风暴C.强风、沙源、不稳定大气、干旱D.沙源、干燥气候【答案】C【解析】有关研究指出沙尘暴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地面上的沙尘物质。
2013国考时政热点(9):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前瞻(1)
![2013国考时政热点(9):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前瞻(1)](https://img.taocdn.com/s3/m/01f2de49852458fb770b5628.png)
2013国考时政热点(9):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前瞻(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我国GDP增速为7.6%,为近11个季度以来最慢增速,也是继2009年二季度后再次“破8”。
下半年,我国经济能否触底,三驾马车中谁将成为“稳增长”的主力,房地产调控会否放松,宏观调控如何在两难中谋得平衡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外萧条、内调控致经济走弱下半年不会加速下滑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270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
内外需求同步放缓是上半年经济走弱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欧债危机未出现根本性转机,外需持续走弱。
另一方面,从投资的内在动能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调控政策不放松、销售不畅以及资金来源受限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幅放缓;制造业投资受国际经济弱势、房地产投资及企业盈利下降影响而走低。
从6月份进出口数据看,加工贸易进口的下滑显示全球经济环境依旧脆弱。
而一般贸易进口的恶化显示国内需求继续走弱。
大宗商品进口额下降,收缩幅度仍在加深的工业生产者物价指数反映了仍然脆弱的投资需求以及较高的库存水平。
从国内因素看,房地产的主动调控是今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上半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下降10%,房地产投资增长16.6%,增速下滑,而与房地产销售有关的家具和家电销售增速都回落得比较明显,这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短期经济增长。
从工业生产情况来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利润同比下降。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
1至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434亿元,同比下降2.4%。
此外,上半年消费增长也出现回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4%,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
面对经济增速持续下行,自5月中旬以来政策进一步松动,推动更多基础设施投资,补贴节能产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
201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热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01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热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3f4d9efb8f67c1cfad6b822.png)
职业培训教育网()
201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热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知识点一:价值、使用价值、商品、货币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PS: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具有价值,(空气);有价格的东西不一定具有价值(土地);凡是有价值的东西都必须具有使用价值。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不能是纸币)、支付手段(房租、工资)、世界货币。
知识点二:价值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般认为,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三种最基本的机制。
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
例、小明在商场购买5件打折商品,原价为150元,折后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购买活动中,40元执行的是货币的:
A. 支付手段职能
B. 价格尺度职能
C. 贮藏手段职能
D. 流通手段职能
【解析】选D。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本题中小明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滞后,属于流通手段。
2013国考常识判断真题解析之经济篇
![2013国考常识判断真题解析之经济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912e4aa8956bec0975e374.png)
2013国考常识判断真题解析之经济篇近年来,国考常识判断经济常识部分的题量稳定在2道题左右,大部分和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今年也不例外,第4、5题考查的是经济常识的内容。
第4题考查的是经济学的专用术语,第5题考查的是再分配的手段。
下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专家尝试运用经济学知识对这两道题做出解析,供大家参考。
4.下列经济指标与衡量对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赤字率——财政风险B.恩格尔系数——收入分配差距C.基尼系数——居民生活水平D.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解析】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经济学专用术语的理解和把握。
大家只有对这几个专用术语有所了解,才有可能做对题目。
下面我们对考试中涉及的术语一一解析。
赤字率:要了解赤字率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赤字,赤字是财政上的一个专业术语,指政府支出超过收入的部分,意味着“花”的钱超过了“挣”到的钱。
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赤字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指的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重。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则会下降。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而非收入分配差距的,B选项是错误的。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所以基尼系数是用来考察居民收入差距的而非居民生活水平的,C选项是错误的。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之经济
![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之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e8d723d2a6c30c2258019e9b.png)
常识判断高频考点之经济一、经济常识命题趋势分析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常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需求理论、利率理论、产业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组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等。
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中公教育总结出经济常识命题具有以下趋势:1.命题方式以对经济理论的记忆和运用为主,但逐渐倾向考查运用的能力2011年只考查了一道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的题目;2010年,既有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经济总量指标的记忆性题目,也有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运用型题目。
例题1:(2011年)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利于出口贸易B。
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C。
会导致热钱流入D。
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答案】D.解析:货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针对某国而言,货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1)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贸易;(3)有利于降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
可知,B、C项正确.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有:(1)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减少;(2)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3)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
可知A项正确。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
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的进口贸易,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本国货币升值是加大了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分析】此题属于国际经济的重要知识点:汇率问题。
但既没有考查汇率的定义,也没有考查汇率的分类,而是要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这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运用的能力。
201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热点:宏观经济学
![201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热点:宏观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f997cec19e8b8f67c1cb922.png)
201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经济常识热点:宏观经济学知识点一:三大产业结构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第三产业:服务部门、流通部门、提高科技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房地产行业属于第三产业】例、下列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挖掘业B.房地产C.物流D.教育培训【解析】选A.第三产业:服务部门、流通部门、提高科技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房地产业不同于单纯的建筑行业,涉及服务和流通各个部门,属于第三产业。
挖掘业是第二产业。
知识点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原因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下跌危害直接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秩序混乱,生活水平下降,影响社会稳定直接引起物价下跌,影响企业与投资的积极性,市场销售困难,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对策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并努力扩大出口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例、一般来说,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A. 生活水平会下降B. 生活水平会提高C. 没有变化D. 幸福感会增强【解析】选A.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靠固定工资收入的人会因为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
知识点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缺陷市场经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3191ae52ea551810a687d5.png)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必知经济常识考点一、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
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经济体制(1)经济体制概述经济体制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
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①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即命令、指令和法令而实现的。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经济也被称为“命令经济”。
主要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集中稀缺资源服务于一些明确的国家目标,满足国家紧急的和压倒一切的需要,如国家的工业化、战后经济的重建以及战时经济等,使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国家目标。
②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
主要优点: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③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基于以上两种体制的优劣,在资源配置上,我国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经济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经济机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概念和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2)收入分配①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2013政法干警行测冲刺: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
![2013政法干警行测冲刺: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59d0dc10ff00bed5b9f31d10.png)
2013政法干警行测冲刺: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经济常识是政法干警考试常识判断部分的常考内容,主要热衷于考查当年的经济热点、一些具体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经济领域的重要概念。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作具体的介绍。
●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
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
3.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加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
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
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要概念1.CPI(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的社会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22971472be23482fb4da4c7d.png)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积累:经济常识●十八大报告中的经济热点(1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01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之常识判断带解析
![201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之常识判断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e5e246ad02de80d4d840c0.png)
1、在房地产市场调研中,对某些特定的市场信息进行固定样本定位定点观察记录。
这体现了房地产市场调研的( )特点。
A.系统性B.跟踪性C.连续性D.客观性标准答案: B解析:考察房地产市场调研的特点。
在房地产市场调研中,为了某种调研目的,通常要对某些特定的市场信息进行固定样本的定位定点的观察和记录,实行跟踪性调研。
2、传统的纯文学杂志正在悄然地进行一场“时尚革命”,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有著名纯文学杂志宣布“触网”,这些杂志都有几十年历史,从来都是“几十页纸走天下”,所以此番赶时髦引发了众多围观,不过本报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些文学期刊大多面临传统读者减少、年轻读者难寻的窘境。
因此“触网”对它们而言固然是时尚,也是一种顺应时代的自我救财赎。
这段文字没有论及的是()A.传统文学期刊面临着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读者的问题B.纯文学杂志走向数字化是摆脱目前困境的唯一救赎C.传统文学期刊“触网”是顺应时代潮流,大势所趋D.过去的几十年,纯文学杂志保持着纸质媒价的传统3、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
以往的改革从技术商品化、科技运行机制、组织结构、人事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着力在微观组织层面。
改革进程发展到今天,需要更多地从宏观管理层面思考问题。
换句话说,改革已经改到了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政府管理者自己头上。
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理念需不需要转变?对科技活动管理的模式需不需要改变?管理科技活动的组织机构需不需要调整?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才有可能解决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应从政府管理角度思考科技体制改革问题B.进行国家科技体制的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C.明确政府职责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D.科技与经济相脱节是我国科技体制的弊端4、消极完美主义者总是非常仔细地检查任何事情的细枝末节,有时竟达到_____的地步。
他们缺少一种适时放育的智慧,他们所追求的“完美”,不是美学意义上的“完美”,而是一种非常刻板而教条式的“完美”。
2013国考时政热点(9):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前瞻(2)
![2013国考时政热点(9):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前瞻(2)](https://img.taocdn.com/s3/m/0b2813d684254b35eefd3428.png)
2013国考时政热点(9):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前瞻(2)房地产投资年内难回暖从数据看,二季度GDP同比增速降幅较一季度收窄,环比增速企稳回升,主要贡献来自于房地产销售反弹带动的房地产行业增速大幅提升。
房地产销售的反弹来自于房价预期扭转带来的住房需求增长,尤其是刚性需求的进场。
在一线城市,即便中央政府调控的基调未变,房地产成交量在第二季度有明显的反弹。
这表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仍然保持在较为旺盛的水平上,如果保障房供应不足,一旦政策放松,房价可能出现明显的反弹。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房地产行业回暖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成交量先上升,第二个阶段是房价逐渐回稳然后回升,第三阶段是在成交量和房价都上升之后房地产投资也逐渐回暖。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最近一两个月第一阶段的现象已经出现。
同时,朱海斌预计,今年房地产投资回暖的可能性比较小,可能等到明年才能见到房地产投资回暖。
尽管房地产行业支持短期经济增长,但会加大中长期风险。
实际上,二季度房价的回升已经引起政府的关注。
7月7日,******总理在江苏调研时,针对近期房价回升的情况,强调“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楼市调控工作,绝不能让房价反弹”。
近两个月来,针对部分城市楼市回暖,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土资源部等相继通过发布声明、下发通知等方式,传递中央对楼市调控毫不动摇的信号。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决定从7月下旬开始,派出8个督查组,对16省(市)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
未来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取决于房价走势。
如果房价出现较大反弹,则抑制投资性需求的政策力度可能加大。
专家预计,全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下降至13%,而1至5月的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为18.5%,因此预计剩余7个月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将下降到10%左右的水平。
房屋销售回暖难以持续地大幅拉动GDP增速。
三季度房地产销售同比增速可能继续上升,但是上升幅度将小于二季度,由此导致房地产业在三季度对GDP增长的贡献将小于二季度。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2013年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2013年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https://img.taocdn.com/s3/m/a0e2867a27284b73f24250d6.png)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2013年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据新华社电中国政府网12日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资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通知说,所有普查对象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
普查取得的单位和个人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作为任何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处罚的依据。
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在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通知说,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务院将成立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和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好本地区的普查实施工作。
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国家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热点之经济篇一、国民经济核算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度量,有两个基本指标:一个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属于生产概念;另一个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属于收入概念。
1.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国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3.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全部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
4.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及其他税负后的余额,加上政府和社会对个人的救济补助(转移支付)二、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最终产品和劳务愿意购买并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量。
总需求也是意愿量加能够量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四部分组成。
总供给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它是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总产出的量。
它一方面受到总需求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自身供给能力的制约,在不考虑前者的情况下,后者构成了总供给的最大限制。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即:总需求=总供给即: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进一步可以改为:(储蓄-投资)=(出口-进口)+(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即:储蓄投资差额=进出口差额+政府收支差额显然,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均衡,不仅要保持商品市场均衡,还必须保持货币市场均衡、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和国际收支平衡。
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四、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汇率是指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或以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汇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以及盯住汇率制度。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升值的利与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
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五、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运用资源的过程。
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制度的方式有很多,从资源配置上看,经济体制实现经济制度的方式主要有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混合经济体制,其含义就是指在资源配置上,我们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机制,而是在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又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计划与市场各有侧重,共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六、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意义效率=产出/投入,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太过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维护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助于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七、宏观调控1.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单纯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2)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
(1)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国经济发展能否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
但是,为避免和防止大的经济波动起伏,经济增长速度又不能过快,因此要坚持适度原则。
(2)增加就业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它一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与生产的状态,但由于测量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非常困难,因此,经济学家通常以失业情况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十六大报告将就业问题明确纳入到了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中,但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并没有将我国的就业目标定为西方经济学所谓的“充分就业”,而是将就业目标定为“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稳定物价是通货稳定、经济增长、比例协调的综合反映。
为实现物价相对稳定,国家必须把财政赤字、通货增长量、总供需差额限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努力避免通货膨胀。
同时,也要防止以物价持续下跌为特征的通货紧缩。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
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消费价格指数。
我国目前采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各种国际往来的收入和支出的基本平衡。
其中重要的是外汇收支差额和偿债率、负债率要适当。
这就要求将外汇收支差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在利用外资时,掌握好借、用、还这三个环节,使外债规模同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偿还能力相适应。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实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
(2)法律手段。
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和政府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积累,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行政手段。
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
行政手段具有指令性、垂直性、无偿性、时间性,也是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
特别是遭遇重大灾害、经济危机、军事战争等紧急状态时,行政手段能够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迅速动员社会一切力量渡过难关。
由于行政手段或多或少妨碍市场的基本功能,应当尽可能减少,只在必要时采用,但不能完全没有。
八、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控制财政收入或支出来调节总需求,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
它与货币政策一起被统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政府支出和税收。
(一)扩张性的财政政策1.定义: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们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按照凯恩斯的理论,需要增加社会的总支出。
这种政府主动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即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适用时期:经济衰退时。
3.具体做法:增加政府支出和转移支付;增加政府补贴;降低税率,减少税收。
具体过程:政府支出增加,会使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
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减少税收,会使可支配收入增加进而消费水平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通过乘数作用使得国民收入成倍增加。
4.影响:不同的财政政策会影响到总需求中不同的部分,也就是影响不同的经济部门,从而影响到不同的人。
例如:增加政府军事购买,有利于军工部门;减少个人所得税有利于一般公众;增加转移支付有利于穷人;而投资补贴有利于厂商。
(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1.定义:当社会需求过度,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主动减少总支出,即减少总需求的政策。
2.具体做法:直接减少政府开支,减少补贴和转移支付;提高税率,增加税收以减少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消费需求。
九、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市场利率,通过市场利率变化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一)货币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我们已经了解,即: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
但是,为了及时了解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需要一些可以操作的量化指标,它们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中间环节,称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1.利率。
利率是影响社会货币供求、调节市场货币供给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率与货币政策目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中央银行可随时观察利率的动向,间接调节市场利率。
2.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和,可控性较强,因为现金由中央银行直接掌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由中央银行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以调节。
中央银行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可调整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资产结构,改变社会货币供给总量,从而影响利率、价格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
3.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量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用的一项中间目标。
货币供给量的每一层次,都可由中央银行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减变化,影响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以及就业目标。
因此,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关性很强。
(二)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再通过政策中间目标来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按中央银行的规定,必须向中央银行交存的存款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
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给量2.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贴现或开具合格票据办理贴现时所采用的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可以影响商业银行介入资金的成本,调节货币供给量。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业务活动。
目前,各国中央银行从事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是买卖政府债券。
上述三种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比较灵活易行,是中央银行富有弹性的微调。
而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的调整效果比较猛烈,容易导致经济振荡。
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积极推崇和经常使用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三)紧缩性货币政策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紧缩货币政策,即中央银行实行抽紧银根政策,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以提高货币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中央银行一般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有:1.出售政府债券,这是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种方法,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出售各种政府债券,就可以缩减货币供应和货币供应潜在的膨胀,这是最重要且经常被利用的一种抑制政策工具。